第九百章 顧曼姝
字數:3190 加入書籤
                    月光灑在“古藝新境”的工地上,照亮了那些等待被雕琢的老木頭、等待被編織的絲線、等待被賦予新生的空間。
    接下來的日子,施工進度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蘇木每天雷打不動地參加杭州的視頻會議,從紀錄片的最終剪輯審核,到瀾清寵物聯名產品的包裝確認,再到木槿傳媒新接的文旅項目策劃,每一項工作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與此同時,他還要抽出時間去老宅盯施工,地板鋪到一半時,發現有幾塊木板的紋理不匹配,他立刻聯係供應商重新發貨。
    牆麵刷漆時,擔心顏色太深破壞氛圍,他和陳曦一起調了五次色卡,才確定最貼合江南韻味的米白色。
    周三那天,王麗寄往杭州的定勝糕準時送達。
    江源特意拍了張團隊成員圍著定勝糕的照片發來,配文:“蘇總寄來的蘇州甜,幹勁滿滿!紀錄片剪輯已進入最終階段,保證不耽誤‘古藝新境’開業宣傳。”
    蘇木看著照片裏大家的笑臉,心中滿是暖意,轉頭對徐佳瑩說:“等忙完這段,咱們請杭州的團隊來蘇州好好玩幾天,帶他們吃遍平江路的美食,聽最地道的評彈。”
    周五下午,秦玉明發來消息,說500個定製緙絲項圈的合同已經簽訂,預付款已到賬。
    蘇木打開線上審批係統,快速完成簽字,然後把合同轉發給徐佳瑩:“你和沈師傅對接下,讓他盡快安排徒弟開工,lo的繡法我已經讓李默發過去了。”
    徐佳瑩接過手機,立刻給沈師傅打電話,電話裏傳來沈師傅爽朗的聲音:“放心吧,我已經找了三個徒弟幫忙,今天就能開始織麵料,兩周後保證交貨。”
    傍晚,當蘇木結束杭州的視頻會議,趕到老宅時,正好看到工人在安裝緙絲體驗區的木架。
    老杉木的紋理在燈光下清晰可見,與周圍的老建築渾然一體。
    沈師傅正站在木架旁,指導工人調整高度:“再往上調5厘米,這樣客人拿工具不用彎腰,更方便。”
    蘇木走過去,用手推了推木架,穩固結實,滿意地點頭:“就按這個高度來,辛苦沈師傅了。”
    徐佳瑩則在一旁和張萌核對文創產品的樣品。
    緙絲書簽的邊緣已經鎖好邊,上麵的蘭草紋刺繡精致細膩,香丸的包裝印上了趙姨的老香方,搭配著淺青色的絲帶,透著古樸的雅致。
    寵物項圈的卡扣已經安裝完畢,試戴在呆膠布身上,大小剛剛好。
    “這些樣品都沒問題,下周就能批量生產。”張萌說。
    夕陽西下,餘暉將老宅的白牆染成暖金色。
    施工隊收工離開後,院子裏恢複了寧靜,隻有風吹過桂花樹的“沙沙”聲。
    蘇木和徐佳瑩坐在石凳上,看著漸漸成型的“古藝新境”,心中滿是期待。
    “再過一個月,這裏就會擺滿繡繃、織機、香材,會有客人帶著寵物來喝咖啡,會有年輕人在這裏學蘇繡、學製香。”徐佳瑩輕聲說,眼中閃爍著光芒。
    蘇木握緊徐佳瑩的手,指尖傳來她掌心的溫度,遠處評彈聲裏“茉莉花”的婉轉調子,與兩人的呼吸漸漸同頻。
    “等下周把緙絲體驗區的織機擺好,咱們就能邀請第一批預約客人來試體驗了。”
    徐佳瑩仰頭望著他,眼中盛著月光。
    “對了,陳教授說本周末有場‘江南傳統工藝沙龍’,在蘇州博物館的報告廳舉辦,邀請了很多文創領域的專家,咱們一起去聽聽,說不定能找到‘古藝新境’的合作資源,比如高端文創的銷售渠道,或者像‘扁金線’這樣的稀缺材料供應商。”
    蘇木點頭應下,指尖輕輕摩挲著她的手背:“正好杭州那邊這周的工作都安排妥當了,紀錄片的最終版已經發給電視台審核,字幕裏特意加了‘通經斷緯’‘虛實亂針繡’的注釋框,預計下月初就能在文化頻道播出。”
    “瀾清的500個定製緙絲項圈,沈師傅那邊已經織好一半麵料,徒弟們正在趕製項圈的卡扣,兩周內肯定能交貨,木槿傳媒新接的古鎮宣傳片項目,江源帶著團隊在烏鎮拍攝藍印花布工坊,昨天發來了樣片,色調和咱們‘古藝新境’的風格很搭。”
    “我陪你一起去沙龍,正好也能幫你把把關,別被不靠譜的合作方耽誤了進度。”
    轉眼到了周末,蘇州博物館的白牆在晨光中透著江南特有的溫潤,貝聿銘設計的幾何線條與周圍的老建築相映成趣。
    蘇木和徐佳瑩提前十分鍾抵達報告廳,門口的簽到台旁,陳教授正忙著給來賓分發沙龍手冊,手冊封麵印著一幅簡化的緙絲水波紋樣,是江源特意設計的。
    “佳瑩,蘇木,你們可算來了!”陳教授笑著遞過兩本手冊,指了指報告廳內前排的位置,“今天有位特別的嘉賓,是咱們蘇州本地的女企業家顧曼殊,經營著高端文創品牌‘曼殊集’,在上海外灘、杭州西湖邊都有旗艦店,去年還把蘇繡元素的圍巾送進了巴黎時裝周。她眼光很獨到,尤其看重傳統工藝的細節,你們一會兒一定要多和她交流交流。”
    兩人走進報告廳,裏麵已坐了不少人。
    前排是頭發花白的非遺專家,手裏捧著厚厚的工藝研究書籍,中間是穿著素雅棉麻衫的手藝人,沈師傅的徒弟小周也在其中,正低頭整理著緙絲邊角料。
    後排則坐著幾位穿著精致套裝的文創從業者,手裏拿著平板電腦,不時記錄著什麽。他們找了個靠後的位置坐下,剛翻開手冊,就聽到身後傳來一陣輕柔的腳步聲,伴隨著淡淡的梔子花香。
    不是市麵上常見的工業香精味,而是像剛摘下的梔子花,混著露水的清甜。
    “請問,這裏有人嗎?”一道清亮的女聲響起,帶著蘇州話特有的軟調,像浸了溫水的絲綢,熨帖得人心頭發軟。
    蘇木和徐佳瑩轉頭,隻見一位身著月白色真絲旗袍的女子站在身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