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攻勢猛烈

字數:2975   加入書籤

A+A-


    徐佳瑩卻被展櫃角落的一塊巴掌大的“雛菊”繡片吸引,快步走過去,眼睛亮晶晶的。
    “顧總,這塊小繡片好特別!針法雖然簡單,卻把雛菊的靈動繡出來了,花瓣用的是‘齊針’,一針一針排列得很整齊,花蕊是‘打籽繡’,小小的籽珠像真的雛菊芯一樣。”
    “顏色搭配也很清新,是淺黃和白色的漸變,不像宮廷繡那麽華麗,反而更適合現代文創,比如繡在帆布包上,肯定很受歡迎。”
    顧曼殊的注意力被轉移,語氣明顯平淡了些,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敷衍:“這是民國時期的民間繡品,是我去年在文廟古玩市場淘來的,花了五百塊錢。繡娘應該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受過專業訓練,就是憑著感覺繡的,勝在有靈氣。”
    “徐小姐眼光真好,這種‘不起眼’的民間繡品,很少有人會注意,大家都喜歡盯著宮廷繡看。”
    她話鋒一轉,又把目光轉回蘇木身上,語氣重新變得熱情:“蘇先生,我樓上有個緙絲扇麵的專題收藏,都是清代的名家作品,有好幾把是‘水浪紋’的,扇麵的緙絲密度比現在的工藝品高很多,和你們‘古藝新境’的主題特別契合,咱們上去看看?保證讓你不虛此行。”
    “好啊,佳瑩,你也一起上來。”蘇木自然地牽過徐佳瑩的手,指尖與她的掌心緊緊相扣,跟著顧曼殊往樓梯走。
    木質樓梯踩上去發出輕微的“咯吱”聲,像是在訴說著老宅的歲月。
    顧曼殊走在前麵,時不時回頭與蘇木搭話,從緙絲扇麵的收藏故事,聊到她在海外拍賣會上競拍老工藝珍品的經曆,言語間滿是對傳統工藝的癡迷,卻鮮少主動提及讓徐佳瑩參與話題。
    二樓的收藏室比一樓更顯靜謐,四麵牆壁都定製了深棕色的木質展櫃,玻璃櫃門內鋪著米白色的絨布,襯得裏麵的緙絲扇麵愈發精致。
    每把扇麵都裝在紅木盒中,盒蓋上貼著手寫的標簽,標注著年代、紋樣與緙絲技法。
    顧曼殊走到最裏麵的展櫃前,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把扇麵,紅木盒打開的瞬間,一股淡淡的樟木香氣撲麵而來。
    那是為了保護老緙絲特意放置的樟木片散發的味道。
    “蘇先生,你看這把‘蘭草紋’扇麵,是清代光緒年間的作品,出自蘇州緙絲名家沈立之手。”
    顧曼殊將扇麵遞到蘇木麵前,扇麵的底色是淡淡的米黃,上麵用淺青與墨綠的絲線緙出蘭草的葉片,葉脈則用極細的金線勾勒,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你仔細看蘭草的邊緣,用的是‘虛實緙’技法,緯線時斷時續,遠看像有水霧繚繞在葉片周圍,近看才能看清絲線的紋理,這種技法現在能掌握的工匠不超過五個。你們‘古藝新境’要是能把這種技法融入到文創產品裏,肯定能成為特色。”
    她遞扇麵時,指尖不經意地擦過蘇木的手指,蘇木卻像沒察覺一般,順勢接過扇麵,轉手遞給身邊的徐佳瑩。
    “佳瑩最近在設計緙絲窗簾的紋樣,正愁不知道怎麽表現蘭草的層次感,你快看看這‘虛實緙’的細節,說不定能給你啟發。”
    徐佳瑩接過扇麵,從包裏拿出隨身攜帶的放大鏡,仔細觀察著蘭草邊緣的絲線走向。
    “顧總,這扇麵的金線也太細了吧!比沈師傅給我們用的金線細了近三分之一,摸起來像頭發絲一樣。沈師傅說現在很少有人能做出這麽細的金線,您知道這是用什麽工藝製作的嗎?我們想給‘古藝新境’的開業紀念扇麵也用這種金線,肯定特別有收藏價值。”
    顧曼殊的目光落在徐佳瑩手中的放大鏡上,恢複了幾分專業:“這是清代的‘扁金線’,製作工藝特別複雜,要先把金塊捶打成金箔,金箔要薄得能透光,再用蠶絲包裹金箔,最後用特製的搓線板一點點搓成線,整個過程要耗費一個工匠三天的時間。”
    “我認識一位做金箔工藝的老工匠,住在蘇州的滸墅關,他手裏還有一套祖傳的搓線板,要是你們需要,我可以幫你們聯係他,不過他脾氣有點倔,一般不輕易接活。”
    接下來的參觀中,顧曼殊又先後取出“水浪紋”“竹石圖”等多把緙絲扇麵,每次都優先遞到蘇木麵前,試圖製造單獨交流的機會。
    可蘇木總能巧妙地將話題引到徐佳瑩身上,或是讓她觀察工藝細節,或是讓她分享設計想法。
    徐佳瑩也心領神會,每當顧曼殊講解完一件藏品,她都會主動提出自己的見解。
    看到“竹石圖”扇麵時,她建議可以將竹紋簡化後繡在咖啡區的杯墊上;看到“山水圖”扇麵時,她提議用類似的配色方案設計製香區的香插。
    兩人一唱一和,讓顧曼殊找不到單獨接近蘇木的空隙。
    參觀接近尾聲,顧曼殊送兩人走到樓梯口,忽然停下腳步,目光落在蘇木身上,明顯帶著幾分試探。
    “蘇先生,其實我今天邀請你過來,除了想分享這些藏品,還有個私心。我特別欣賞你對傳統工藝的理解,還有你運營文創項目的能力,木槿傳媒把‘匠心日記’做到百萬播放,瀾清寵物把寵物文創做出差異化,這些都讓我很佩服。”
    “‘曼殊集’可以全額投資‘古藝新境’,不需要你們出讓任何股份,我還可以讓我的設計團隊搬到蘇州來辦公,全力配合你們的產品開發,隻要你……能抽出一些時間,單獨和我對接合作的細節,比如紋樣的設計方向、工藝的把控標準。”
    “謝謝顧總對‘古藝新境’的看重,也謝謝對我的認可。”蘇木打斷她的話,禮貌又堅定,眼神裏帶著不容置疑的態度。
    “不過‘古藝新境’的資金和團隊都已經準備妥當了,我們和蘇州非遺中心申請了十萬元的傳承資金,主要用於老工藝工具的修複和手藝人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