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專心
字數:3080 加入書籤
“喲,咱們的‘晚宴主角’回來啦!”王麗率先迎上來,手裏還端著一杯剛泡好的桂花茶,眼神裏滿是打趣,“怎麽樣怎麽樣?顧總最後那番話,是不是終於想通了,知道咱們家蘇木是‘名草有主’,再也不做無用功了?”
邢夢潔抱起呆膠布,也跟著湊過來,呆膠布似乎聞到了徐佳瑩身上的香水味,興奮地搖著尾巴,小腦袋在她手心蹭來蹭去。
“我看啊,這場風波就是‘蘇州假日的小插曲’,”王麗喝了口桂花茶,慢悠悠地總結,語氣裏帶著幾分調侃,“咱們忙著搞事業、傳手藝,總有人想湊過來攪和一下,現在好了,插曲唱完,該回歸主旋律了。”
徐佳瑩被她逗得笑出聲,接過桂花茶喝了一口,清甜的香氣在舌尖散開:“還真讓你說對了,顧總最後挺釋然的,說以後會專注於‘曼殊集’的發展,不會再打擾我們了。”
她把晚宴上的經過簡單說了一遍,從顧曼殊的盛裝出席,到後來的真誠道別,沒有添油加醋,隻客觀陳述了事實。
邢夢潔聽完,抱著呆膠布點點頭,一本正經地說:“我總結出來一個道理,有些人總覺得別人的東西好,拚了命想搶過來,卻不知道最好的早就名花有主了,不管怎麽折騰,都是白費力氣。”
她說完,還特意看了一眼蘇木和徐佳瑩緊握的手,眼神裏滿是笑意。
“哈哈,夢潔這句話說得太精辟了!”王麗忍不住拍了下手,“就是這個理兒!咱們佳瑩又優秀又體貼,蘇木又專一又有擔當,兩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旁人怎麽插得進來?”
眾人圍著石桌坐下,院子裏的桂花樹下,掛著幾盞複古的燈籠,暖黃的燈光灑在每個人臉上,映得笑容格外真切。
蘇木看著身邊的徐佳瑩,眼中滿是溫柔:“其實也挺感謝顧總,這場小插曲讓我們更清楚彼此的心意,也更堅定了一起把‘古藝新境’做好的決心。”
徐佳瑩靠在他肩上,輕聲說:“是啊,以後咱們就專心搞事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傳統工藝的傳承上,別再被這些無關緊要的人和事分心了。”
王麗擺擺手:“放心放心,以後有我和夢潔在,再有人想‘搞事情’,我們第一時間把人擋回去!不過現在嘛,咱們還是想想怎麽把‘古藝新境’的開業活動辦得更精彩,再琢磨琢磨後續的發展計劃。”
提到開業活動,邢夢潔立刻來了精神:“對了,我今天聯係了蘇州本地的寵物博主‘萌寵駕到’,她有一百萬粉絲,說開業當天會帶幾隻網紅寵物來探店,還會全程直播,咱們的寵物文創區肯定能火!”
王麗也跟著補充:“我這邊也有好消息!之前聊的‘傳統工藝市集’,已經聯係到八位手藝人了,有做蘇式紅木小件的張木匠、捏麵人的王師傅、畫糖畫的李大爺,還有做蘇繡香囊的陳阿姨,他們都願意來參加開業市集,到時候咱們巷口肯定特別熱鬧。”
蘇木和徐佳瑩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喜悅。
這場小風波不僅沒有影響他們的心情,反而讓團隊的凝聚力更強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想把“古藝新境”打造成蘇州傳統工藝的一張新名片。
接下來的幾天,“古藝新境”的開業籌備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
徐佳瑩忙著核對聯名扇麵的包裝細節,每一個木質禮盒都要親自檢查,確保沒有劃痕,王麗負責接待流程的演練,從客人進門的引導,到體驗區的講解,都反複打磨。
邢夢潔則在寵物區忙前忙後,給寵物窩鋪上新的墊子,整理寵物玩具和零食,還特意準備了幾個“寵物拍照打卡點”,用緙絲布料做背景,上麵繡著可愛的雛菊圖案。
蘇木則一邊協調杭州的團隊,確保《江南工藝十二時辰》紀錄片能在開業當天同步上線,一邊對接蘇州本地的媒體,邀請他們來參加開業儀式。
忙完這些,他還會抽出時間,和徐佳瑩一起檢查庭院裏的布置。
前院的桂花樹下,手工桌椅已經擺放整齊,每個座位上都放著一個小小的緙絲靠墊,中院的文創展示架上,聯名扇麵、緙絲書簽、香丸禮盒等產品已經陳列完畢,玻璃展櫃擦得一塵不染。
後院的製香區和點心區,石臼、竹篩、蒸籠等工具也都擺放整齊,趙姨和李奶奶已經開始提前準備開業當天要用的香材和麵粉。
開業當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桂花的香氣愈發濃鬱。一大早,“古藝新境”的門口就熱鬧起來,受邀的嘉賓、預約的客人、聞訊而來的遊客。
還有幾位寵物博主帶著網紅寵物,把巷口擠得滿滿當當。
沈師傅、趙姨、李奶奶等手藝人也早早來到現場,穿著整潔的傳統服飾,準備給客人們展示手藝。
上午十點,開業儀式正式開始。
蘇州文旅局的張局長、江蘇文化投資集團的李總等嘉賓受邀上台剪彩,紅色的彩帶落下,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評彈藝人隨後登場,坐在庭院的水榭旁,撥動琴弦,唱起了改編版的《珍珠塔》選段,悠揚的吳儂軟語回蕩在庭院中,引得客人們陣陣讚歎。
剪彩結束後,體驗活動正式開始。緙絲體驗區裏,沈師傅耐心地教客人們穿梭梭子,雖然大家一開始總是出錯,但在沈師傅的指導下,慢慢找到了感覺。
製香體驗區裏,趙姨帶著客人們研磨香粉、揉製香丸,空氣中彌漫著桂花、薄荷、艾葉的混合香氣。
點心體驗區裏,李奶奶手把手教大家做定勝糕,孩子們圍著蒸籠,興奮地等待著自己親手做的點心出鍋。
寵物區裏,邢夢潔帶著客人們的寵物玩耍,網紅寵物們穿著緙絲小圍裙,在打卡點拍照,引得現場笑聲不斷。
王麗則忙著給客人們講解“古藝新境”的故事,從老宅的曆史講到傳統工藝的傳承,從“工藝青苗計劃”講到“蘇州記憶”文創項目的構想,客人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