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歸於平靜

字數:3147   加入書籤

A+A-


    蘇木和徐佳瑩則在各個體驗區之間穿梭,解答客人的疑問,協調現場的進度,看到客人們臉上的笑容,兩人心中滿是成就感。
    顧曼殊雖然沒有親自到場,但派助理送來一對精致的緙絲宮燈作為賀禮。
    宮燈上繡著“花好月圓”的紋樣,附了一張卡片,上麵寫著“祝古藝新境開業大吉,願傳統工藝薪火相傳”。
    蘇木和徐佳瑩將宮燈掛在前院的桂花樹上,燈光透過緙絲麵料,在地麵投下溫柔的光影,為開業活動增添了幾分喜慶的氛圍。
    開業活動一直持續到傍晚,客人們紛紛表示意猶未盡,不少人當場辦理了“古藝新境”的會員,還有很多人預約了後續的“工藝大師課”。
    聯名緙絲扇麵更是供不應求,首批500把很快就售罄了,徐佳瑩隻好臨時加訂了300把,滿足客人們的需求。
    送走最後一批客人,眾人坐在桂花樹下,疲憊卻滿足。
    王麗拿起一杯桂花茶,一飲而盡:“太累了,但太值了!今天至少有上千人來體驗,咱們的‘古藝新境’算是徹底火了!”
    邢夢潔抱著已經睡著的呆膠布,笑著說:“我看了一下,寵物區的直播有五十多萬人觀看,好多網友都在問‘古藝新境’的地址,說想來蘇州體驗呢!”
    蘇木看著眼前的場景,心中滿是感慨:“這隻是一個開始,以後咱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他轉頭看向徐佳瑩,“你之前說想做的‘蘇州記憶’文創項目,現在可以正式啟動了。”
    徐佳瑩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點了點頭:“是啊,開業活動讓我更有信心了。這段時間,我想和你一起,多去拜訪一些蘇州不為人知的手藝作坊,記錄那些瀕臨失傳的技藝,把這些元素融入到文創設計中,讓更多人了解蘇州的傳統工藝。”
    接下來的日子,生活回歸平靜,蘇木和徐佳瑩開始了一場“蘇州傳統工藝探索之旅”。
    他們沒有選擇那些聲名遠揚的大作坊,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隱藏在蘇州老巷深處的小作坊,那些堅守著古老技藝、鮮為人知的手藝人。
    第一個拜訪的,是位於平江路深處的一家竹編作坊。
    作坊的主人是年過七旬的周師傅,他從十六歲開始學竹編,做這行已經五十多年了。
    作坊不大,隻有十幾平米,牆角堆著各種粗細不一的竹子,牆上掛滿了竹編作品。
    有精致的竹籃、竹筐,有小巧的竹編香囊,還有複雜的竹編屏風,每一件作品都做工精細,透著古樸的韻味。
    周師傅正在編織一個竹編花籃,手指靈活地穿梭在竹條之間,動作嫻熟而流暢。
    看到蘇木和徐佳瑩進來,他停下手中的活,笑著打招呼:“你們是來買竹編的?還是來學手藝的?”
    “周師傅您好,我們是‘古藝新境’的,想來拜訪您,學習一下竹編技藝。”徐佳瑩遞上名片,真誠地說,“我們想把蘇州的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些老手藝。”
    周師傅接過名片,看了看,點了點頭:“‘古藝新境’我聽說過,最近在蘇州挺有名的。你們能想著傳承這些老手藝,是好事啊!”
    他指著牆上的竹編作品,“這竹編看著簡單,其實學問大著呢。選竹要選三年以上的毛竹,柔韌性好,劈竹要劈得均勻,粗細一致;編織的時候要講究力度,太緊太鬆都不行。”
    他拿起一根竹子,現場演示了劈竹的過程。
    隻見他用一把鋒利的小刀,順著竹子的紋理輕輕一劈,竹子就分成了均勻的竹條,再將竹條劈成更細的竹絲,動作一氣嗬成。
    “現在學竹編的年輕人太少了,”周師傅歎了口氣,“這手藝又苦又累,賺錢還慢,我兒子女兒都不願意學,以後這手藝說不定就失傳了。”
    徐佳瑩看著周師傅布滿老繭的手,心中一陣感慨:“周師傅,我們想把您的竹編技藝記錄下來,做成視頻和圖文資料,還想邀請您去‘古藝新境’做‘工藝大師課’的講師,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學習竹編,您看可以嗎?”
    周師傅眼睛一亮,臉上露出了笑容:“真的嗎?那太好了!我這輩子就愛這竹編,要是能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它,我就算沒白幹。”
    接下來的幾天,蘇木和徐佳瑩每天都來竹編作坊,跟著周師傅學習竹編基礎。
    徐佳瑩學得很認真,從選竹、劈竹到編織,每一個步驟都反複練習,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放棄。
    蘇木則負責用相機和筆記本記錄,拍下周師傅編織的每一個細節,寫下竹編的技藝要點和周師傅的從業故事。
    離開竹編作坊後,他們又拜訪了做蘇式燈彩的陳師傅。
    陳師傅的燈彩作坊在山塘街的一條小巷裏,他做的燈彩造型精美,色彩鮮豔,有傳統的宮燈、走馬燈,還有創新的卡通造型燈。
    陳師傅告訴他們,蘇式燈彩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要經過紮架、糊紙、繪畫、裝飾等多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精心打磨。
    “做燈彩最講究的是紮架,”陳師傅一邊演示紮架的過程,一邊說,“架子要紮得穩固,還要對稱,不然燈彩掛起來會歪歪扭扭的。糊紙的時候要注意力度,不能把紙弄破,繪畫的時候要色彩均勻,線條流暢。”
    徐佳瑩看著陳師傅手中的燈彩,心中有了一個想法:“陳師傅,我們能不能和您合作,開發一款‘蘇州記憶’係列的燈彩?把蘇州的園林、小橋、流水等元素融入燈彩設計中,讓燈彩既有傳統韻味,又有現代美感。”
    陳師傅很感興趣:“這個想法不錯!我之前也想過創新,但年紀大了,思路跟不上年輕人。你們要是願意合作,我肯定全力支持。”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蘇木和徐佳瑩陸續拜訪了十幾位手藝人,包括做核雕的王師傅、做宋錦的李師傅、做蘇扇的張師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