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梁王,也是藩

字數:10715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率兵東進,出了函穀,大將軍務必要謹慎!”
    “出函穀、渡大河、過洛陽,趕赴滎陽敖倉這一路上,很可能會有吳楚奸賊的兵馬侵擾,甚至是埋伏!”
    “大將軍當步步為營,徐徐進之!”
    待殿內百官貴戚退去,天子啟便帶著周亞夫、竇嬰、晁錯三人回到了後殿。
    剛坐下身,天子啟開口第一句話,便惹得周亞夫、竇嬰二人麵色一緊!
    便是跟在最後的晁錯,聽聞天子啟說‘函穀關外可能有賊軍設伏’,都免不得一陣麵色變幻。
    作為天下第一雄關,享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美譽的函穀關,除了關隘本身設在山澗入口處,至多隻能容納幾十人並排行走之外,還有一個使進攻方望而興歎的重點。
    ——關口外不過三五十步,便是大河,作為函穀關的‘護城河’!
    自東而來,渡過大河,抬頭便是函穀關!
    三五十步的距離,別說是弓弩,便是徒手扔出的矛、戈乃至石塊,都已然是在射程範圍之內。
    反過來,關中的軍隊東出函穀,再渡過大河,沿經洛陽所在的河東郡,抵達河東郡和梁國的交界處,才能抵達滎陽敖倉。
    換而言之:從函穀關到洛陽武庫、滎陽敖倉這一路,都還在梁都睢陽以西……
    “吳楚賊軍的兵鋒,難道已經過了梁都睢陽?”
    到底是軍人出身,還是周亞夫更快反應了過來,從天子啟這番交代中,迅速提煉出了重點。
    竇嬰引兵出關,居然有可能會在睢陽以西受到侵擾,甚至是埋伏!
    這是不是說明吳楚叛軍的控製範圍,已經越過了梁都睢陽,擴散到了滎陽敖倉,甚至是洛陽一代?
    這個問題,很關鍵。
    尤其是對周亞夫而言,這個問題,幾乎決定著周亞夫接下來的整個平叛思路。
    想到這裏,周亞夫下意識側過頭,看了眼竇嬰和晁錯——主要是晁錯。
    考慮到晁錯再怎麽說,也終歸是當朝九卿之首的內史,又是《削藩策》的推動者、這場吳楚之亂的始作俑者,便也沒再多想,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臣之前,已經大致給陛下說過:此番出征平亂,臣並不打算和吳楚賊軍正麵對戰,而是要靜待時機,以圖斷其糧道。”
    “——這個計劃,是以吳楚賊軍無法從其他地方獲得糧草,隻能從楚地甚至吳地運輸軍糧,一旦糧道斷絕,便會瞬間潰散為前提的。”
    “如果賊軍兵鋒已過睢陽,甚至已經威脅到滎陽敖倉,可能從敖倉獲得糧草的話,那臣,恐怕不得不改換思路,以求速戰了……”
    聽聞天子啟方才那番話,周亞夫的反應,其實比‘可能被設伏’的大將軍竇嬰還要激烈。
    至於原因,正如周亞夫方才所言:此戰,周亞夫並不打算和劉濞的叛軍主力硬碰硬。
    不單是不想,也是不能。
    ——此番平叛,朝堂目前為止征召的大軍數量,是四十萬左右。
    這已經隱隱超出了關中的合理動員潛力,已經可能輕微影響到明年的春耕了。
    再征,恐怕就要嚴重影響來年的春耕,甚至直接就會讓關中在明年,從對外輸出糧食的‘天下糧倉’,轉變為需要從巴蜀、漢中,乃至關東輸入糧食的糧食緊缺地。
    而朝堂目前征召的四十萬大軍,單是肩負駐守滎陽敖倉、為梁王後援之使命的大將軍竇嬰,就要帶走二十萬!
    剩下的二十萬,周亞夫也還得和酈寄、欒布、公子劉非三人對半分;
    周亞夫領兵十萬,支援睢陽主戰場;
    酈寄、欒布、公子非率兵十萬,去趙地處理趙王劉遂,確保邊牆安穩,順便看看能不能在齊地摻和一腳。
    就十萬兵力,和睢陽城的十萬守軍互為犄角,對抗劉濞的四十來萬叛軍主力,已經是有些兵行險著了。
    再去正麵碰撞,實乃不智。
    而斷敵糧道,以亂其軍心,再謹慎應對叛軍可能的‘孤注一擲’,靜待其自然潰散的思路,是周亞夫老早就和天子啟交過底的主體方略。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滎陽敖倉出了問題,讓叛軍可以就食敖倉,不再需要後方運送糧草,那周亞夫的籌謀就要盡數推倒重來。
    天子啟顯然也明白這一點,見周亞夫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便深吸一口氣,強擠出一抹生硬的笑容,對周亞夫含笑一搖頭。
    “尚不至如此地步。”
    “滎陽敖倉,尚有河東郡兵五萬把守,縱是有一路十萬人的叛軍攻打,也總還要幾個月才可能攻得下來。”
    “——朕也已經詔令敖倉令:若事不可為,可盡焚敖倉之糧,絕不可讓吳楚叛賊,自敖倉得粒米、顆粟!”
    “太尉不用擔心自己的謀劃,會因為敖倉出問題而被打亂。”
    聽聞此言,周亞夫這才稍安下心來,卻也莫名有些疑惑了起來。
    敖倉作為天下之重,有河東郡兵五萬駐守,又有竇嬰即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去駐紮,自然是固若金湯。
    既然天子啟方才交代竇嬰:出了函穀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那也從側麵說明守備敖倉的五萬兵力,足以抵擋叛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那麽,問題來了。
    連敖倉的五萬河東郡兵,天子啟都說‘能備賊一兩個月’,那竇嬰率領的二十萬關中軍隊,天子啟又為何要交代竇嬰:要步步為營,小心埋伏呢?
    連敖倉那五萬守軍——尤其還是郡兵都打不下來的叛軍,如何能對竇嬰的二十萬大軍造成威脅?
    不等周亞夫想明白這一點,天子啟便繼續對大將軍竇嬰做起了交代。
    “——此戰,朕對大將軍有幾點托付。”
    “其一:紮死在滎陽-敖倉一線,將所有試圖繞過睢陽,涉足河東的叛軍,都悉數攔在河東郡外!”
    “絕不可讓叛軍威脅到滎陽敖倉、洛陽武庫——尤其不可讓叛軍,將哪怕一兵一卒,送到函穀關下!”
    天子啟鄭重一語,竇嬰隻陡然直起身,再沉沉一拱手。
    滎陽敖倉、洛陽武庫,都是可以極大提振叛軍士氣,又能給叛軍帶來極大現實利益的重鎮;
    至於函穀關,更是關中的東門戶。
    叛軍出現在函穀關外,哪怕隻是三五人,甚至哪怕隻是一人,都足以說明函穀關以東的整個關東,都已經脫離了長安朝堂的掌控。
    第(1/3)頁
    第(2/3)頁
    這意味著什麽,竇嬰顯然很清楚。
    “其二:在必要時,分兵至多五萬,自西城門入睢陽,支援梁王。”
    “——眼下,睢陽麵對的,是吳楚叛軍四十萬主力,已然是以寡敵眾,隻勉強據城而守。”
    “萬一有淮南係、齊係的兵馬加入戰場——哪怕隻是一國,也將使睢陽麵臨的壓力陡然增大。”
    “但要記住:至多五萬!”
    “分兵五萬支援睢陽之後,大將軍務必緊緊攥住剩餘的十萬兵力——這十萬兵馬,不可有哪怕一兵一卒,從滎陽-敖倉一線挪開!”
    “便是朕頒詔強令,大將軍,也絕不可遵從!”
    滿是鄭重,甚至隱隱帶著些猙獰的語氣,隻惹得竇嬰一陣心驚肉跳。
    麵色陰晴不定許久,終還是默然拱手,卻根本不敢道出那一句:臣,謹遵陛下詔諭……
    “其三。”
    “萬一——朕是說萬一;”
    “萬一睢陽城破,大將軍所在的滎陽,便將成為我漢家最後的命脈。”
    “屆時,無論是采取怎樣的措施,大將軍,都務必要堅守滎陽,靜候朝堂的援軍。”
    “——真到了那一步,朕也會像劉濞那樣,盡發關中可戰之卒,以星夜馳援。”
    “但在援軍抵達之前,大將軍,務必要將滎陽守住……”
    說到最後,天子啟已是極盡莊嚴的從榻上起身,對竇嬰躬身拱手,儼然是以江山社稷的安危,托付於竇嬰之手。
    見天子啟這般作態,竇嬰自也是趕忙上前,阻止了天子啟‘拱手躬身’的動作;
    片刻之後,又神情嚴峻的緩緩跪下身,望向天子啟的目光中,更是滿帶著決絕。
    “陛下勿憂。”
    “若當真有睢陽城破,吳楚賊軍兵指滎陽的那一天,臣即便是用拳打、用腳踢,甚至是用牙咬、用頭撞!”
    “但有一息尚存,便絕不會讓滎陽城頭,立起吳楚賊軍的大纛!”
    竇嬰莊嚴宣誓,天子啟卻是深深凝望向竇嬰目光深處,良久,才沉沉點下頭。
    片刻之後,又故作淡然的咧嘴一笑。
    “這些,都隻是最糟糕的結果,大將軍也不必太有壓力。”
    “如果情況真的糟糕到了如此地步,朕也不至於非要等到那時,再窮兵黷武,盡發關中男丁。”
    “——依朕之見,大將軍在滎陽,大抵是不會遇到大股叛軍的。”
    “隻是保險起見,才對大將軍提前做下托付而已。”
    天子啟的撫慰之語,並沒能讓竇嬰心中的沉重減緩分毫,隻象征性的咧了一下嘴,便滿懷心緒的起身退到了一旁。
    見此,天子啟也並沒有再多說什麽。
    隻深吸一口氣,又負手思慮片刻,便緩緩轉過身,望向另一側的周亞夫。
    這一次,天子啟拱手的速度很快,根本沒給周亞夫留上前阻止的機會。
    “宗廟、社稷的安危,都要托付給太尉了!”
    相較於對竇嬰做出指示、托付時的拐彎抹角,天子啟對周亞夫,可謂是開門見山。
    不等周亞夫反應過來,便又麵帶哀愁的歎著氣,自怨自艾道:“吳楚四十萬叛軍,朕能給太尉的,卻隻有十萬兵力。”
    “但這十萬兵力,卻不單是供太尉用來平滅吳楚。”
    “——在睢陽戰罷之後,太尉也還是要憑這十萬大軍,遍蕩關東!”
    “吳、楚、齊、趙、淮南。”
    “凡有舉兵者,或有賊兵作亂之地,太尉,都要帶這十萬大軍走上一遭。”
    “朕對太尉,實在是給予的很少,卻期望的很多……”
    天子啟羞愧之語,隻惹得周亞夫一陣啞然。
    片刻之後,方帶著感動的神情,也同竇嬰方才那般,在天子啟身前緩緩跪下身。
    “陛下不以臣卑鄙,以宗廟、社稷之重相托付,實在是恩重如山。”
    “得到陛下如此信重,若還是不能報效陛下,臣還有什麽顏麵苟活於世呢?”
    “——十萬大軍,不比吳楚四十萬叛軍勢大,卻也已經是陛下能給臣的所有了。”
    “若還是不能完成陛下的期許,臣豈非是辜負了陛下,更讓天下人的殷殷期盼,都給了一個不值得的太尉周亞夫?”
    說到此處,周亞夫也不由得潸然淚下,隻滿懷唏噓得低下頭,從懷中取出一塊迭起的絹布。
    在天子啟低頭俯視下,跪著將那快絹布一層層打開。
    最後,更雙手捧著那張絹布,抬到了天子啟麵前。
    當天子啟的目光,從那張布滿墨跡的絹布移向周亞夫時,周亞夫那還帶著淚痕的麵容,更是已然帶上了滿滿決絕。
    “臣,願立軍令狀!”
    “倘若三個月內,不能平滅吳楚賊兵主力,複我大漢河山!”
    “故中尉車騎將軍、現太尉絳侯臣周亞夫!!”
    “——提頭來見!!!”
    含淚嚎出的一聲‘提頭來見’,隻惹得一旁的竇嬰也不由紅了眼眶,趕忙低下頭去,滿懷惆悵的抹起了淚。
    而在周亞夫炙熱的目光注視下,天子啟卻是悠悠發出一聲長歎歎息。
    別過身去,不著痕跡的擦去麵上淚痕,才含笑回過身,溫顏悅色的將周亞夫從地上扶起。
    第(2/3)頁
    第(3/3)頁
    “軍令狀什麽的,就不要再提了。”
    ——反正周亞夫若是兵敗,天子啟也沒機會看到周亞夫‘提頭來見’的那一天。
    “對於太尉,朕,也有一些話要說。”
    說話間,周亞夫已經被天子啟從地上拉起,又親切的拉著手臂,走到了竇嬰身前。
    便見天子啟含笑望向竇嬰,微微一點頭;
    而後又側過頭,對周亞夫說道:“連大將軍的二十萬兵馬,尚且要在出了函穀關之後步步為營,時刻警惕。”
    “太尉麾下不過大軍十萬,又肩負著宗廟、社稷的重擔。”
    “——就不要東出函穀了。”
    “南下走武關,再繞道而行吧。”
    此言一出,周亞夫當即一愣,隻滿是驚詫的低下頭。
    難怪陛下方才,不願意接受我的軍令狀呢!
    繞道武關,等到了睢陽,三個月的期限,都要過去小半了!
    周亞夫還沒反應過來天子啟的意圖,倒是一旁的竇嬰率先反應了過來。
    順帶著,也明白了先前,天子啟為什麽讓自己在率軍東出函穀關之後,要‘步步為營’。
    “陛下的意思,可是我部、太尉部,都不需急著奔赴睢陽,支援梁王?”
    這話,恐怕也隻有竇嬰敢說——敢當著天子啟的麵問出口了。
    有竇嬰這句話一點,周亞夫也才終於反應過來。
    什麽步步為營,什麽小心埋伏,都不過是用來堵東宮竇太後的說辭。
    天子啟真正想要的,是長安的援軍走慢一點,再慢一點,能走多慢走多慢;
    最好是慢到梁王那邊,都快要在睢陽殉國了,竇嬰、周亞夫這兩路援軍,才姍姍來遲……
    意識到這一點,周亞夫也目光灼灼的望向天子啟,似乎是在考慮自己要不要也問清楚。
    見自己的意圖被竇嬰點破,天子啟看了看左右——隻有竇嬰、周亞夫,晁錯三人。
    索性便也不再欲蓋彌彰,隻意味深長道:“軍國大事,不可不慎。”
    “叛軍是否會侵擾、設伏,雖然不能說肯定有,但也不能說必定沒有。”
    “大將軍、太尉,都肩負著宗廟、社稷的安危,謹慎一些,總是沒有壞處的……”
    說著,天子啟斜眼撇了眼一旁的晁錯,便含笑回過身去,坐回了禦榻之上。
    先抬頭望向竇嬰:“大將軍擁兵二十萬,可以走的稍快些。”
    “但到了滎陽之後,也別忘了在敖倉多花一點心思。”
    “——關中兵馬和河東郡兵,總還是要花一點時間,才能共處一營的。”
    “支援睢陽的事,倒是不用那麽著急——梁王再怎麽著,也總能撐住一兩個月。”
    話說的隱晦,但意思很明白:就算要分兵支援睢陽,也至少要在兩個月之後。
    再側過頭,望向周亞夫:“太尉這一路,可就急不得了。”
    “本就兵力不多,又聚天下人矚目,必定會被劉濞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對於梁王的安危,太後很可能會關心則亂,甚至逼迫朕頒詔,催促太尉支援睢陽。”
    “所以,朕可以口頭許周太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道出這句話,天子啟便自然地拿起茶碗,裝作低頭抿茶的樣子,悄悄觀察起竇嬰、周亞夫二人麵上的神情變化。
    就天子啟所見:周亞夫似乎被天子啟這番話說的愣在了原地,糾結片刻之後,又不無不可的點下頭。
    ——周亞夫本來就不打算支援睢陽,而是打算趁著吳楚叛軍主力在睢陽打出狗腦子,跑去斷人家糧道。
    如今有了天子啟的特許,自是樂得如此。
    比起周亞夫的‘爽快’,竇嬰則多糾結了一會兒。
    但最終,也還是神情複雜的拱起手,默然再拜。
    ——梁王劉武,確實是竇嬰的長輩:東宮竇太後的心頭肉。
    但作為漢臣,竇嬰也同樣清楚:這場吳楚之亂,源自於天子啟要削藩。
    吳楚是藩,齊趙是藩;
    燕代是藩,淮南是藩;
    梁王劉武,同樣是藩……
    “沒有別的事,太尉和大將軍,就都去準備吧。”
    “明日大軍便要開拔,趁這最後一天,再和家中妻說話。”
    此言一出,周亞夫、竇嬰二人齊齊一拱手,告退離去。
    而天子啟的目光,也終於和晁錯那晦暗不明的雙眸,直直對到了一起……
    “老師,別來無恙否?”
    ···
    今天第一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