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誓師

字數:11482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翌日,長安東郊。
    花了足足一個上午,平叛大軍的誓師典禮,才終於在天子啟檢閱過軍隊之後,宣告落幕。
    誓師結束,大軍卻並沒有按天子啟先前的交代那般,即刻開拔。
    ——今日在長安東郊,參加祭天誓師大會的,自然不可能是平叛大軍所有的四十萬人,而隻是一萬人作為代表。
    此刻,這一萬人的軍方代表,正由各自的親人拉著手臂,或是懷裏被塞入雞蛋、肉幹,或是身上被披上厚衣,再在親人的含淚囑咐下,依依不舍的與親長拜別。
    天子啟也沒有就此回宮,而是拉著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以及各位將帥,在將台上做著最後的交代和溝通。
    而皇長子劉榮,則是在二弟劉德、三弟劉淤,以及老四劉餘、老六劉發等弟弟們的陪同下,來到了即將出征的五弟:公子劉非身前。
    昂起頭,看著人高馬大的五弟,騎在自己向舅父栗賁討來的棗紅馬上,本就雄武的身軀,更被一層鎖甲、一層劄甲撐得愈發厚重;
    但劉榮麵上,卻仍帶著一抹淡淡的憂慮。
    感受到大哥這明寫在臉上的關切,劉非心中隻覺陣陣暖流湧過,便第無數次翻身下馬,對大哥咧嘴一笑。
    “大哥不用擔心!”
    “看!”
    說著,劉非便以手握拳,重重砸了砸自己的前胸。
    “一層軟甲,一層劄甲——便是站著給吳楚賊子砍,弟也能撐上三五個時辰!”
    本是想要安撫劉榮的話,卻惹得一旁的老四劉餘猛然瞪大雙眼,抬手……
    抬手還不夠,甚至還墊了一下腳尖,才在劉非後腦上扇了一巴掌。
    “說!說的!什!什麽胡!胡話!”
    越說越急,越急越說不出話,劉餘索性也不再罵,隻輕輕跳起,再在劉非後腦上扇了一巴掌。
    不知是劉餘力氣太小、劉非抗擊打能力真的那麽強,還是被自家兄長打習慣了;
    後腦被接連扇了兩巴掌,劉非卻仍是一副嬉皮笑臉的模樣,對大哥劉榮展示著自己的齊整甲胄,以及雄壯身軀。
    老實說:哪怕沒有這裏外兩層護甲,單就是劉非那遠非同齡人,甚至是遠非尋常兵卒可比的身形,便足以讓人心安不少。
    本就生的一副猛將的身子骨,又多了這裏外兩層甲具,事實還真就如劉非所說的那般:就算是站著讓十來號人圍著砍,也很難傷及要害。
    但劉榮也清楚:如果甲具就等於‘刀槍不入’,那這個時代的戰爭,也不會是拿人命堆才能取得勝利的了。
    ——縱是有甲具護身,一旦戰事焦灼,這幾十上百斤(漢斤)的負重,也很容易讓人力竭。
    更何況甲士,本就是戰場上的焦點。
    無論是為了奪取‘斬殺甲士’的功勳,還是覬覦那件價值連城的寶甲,戰場上的大頭兵們,也必定會前仆後繼的衝向視野範圍內,所能看到的每一個甲士。
    風險很大!
    但收益更大!
    意識到這一點,劉榮才剛因五弟雄偉身姿而壓下些許的擔憂,隻再度洶湧而上。
    滿是憂慮的在劉非身上再三打量著,還不忘繞著五弟轉了一圈又一圈,似是生怕有什麽位置,沒被這裏外兩層甲具護住。
    看了半天,始終沒發現有什麽異常,劉榮才終是在劉非身前站定。
    又再上下打量一番,才難掩憂慮道:“務必要小心!”
    “兵家凶殺之地,戰陣之上,更是凶險萬分。”
    “若事不可為,必須要以自身安危為第一要務,切莫逞強!”
    這一番話,其實多少帶了點‘打不過就跑,不用在意名節’的意味在其中。
    若是換一個外人來說,難免有點看輕,甚至侮辱的意思。
    但這話是出自劉榮口中,味道就不一樣了。
    “大哥對我們這些做弟弟的,可真是沒的說。”
    ——老二劉德淺笑盈盈,話語中多少帶著些許酸意。
    “等我再長大些,我也能領兵出征!”
    ——老三劉淤則更直白些,明顯是有些妒忌了。
    老四劉餘麵上則仍帶著惱怒、擔憂所夾雜而出的複雜情緒,見劉榮這般作態,倒也稍平靜下來了些。
    至於老六劉發,性子本就怯懦的緊,見五哥被大哥如此關切,也隻敢低下頭去,再偷偷將羨慕的目光,撒向劉非那嬉皮笑臉的麵龐。
    正說話間,遠處的點將台上,天子啟也終於結束了自己最後的交代,對眾將官一拜,而後便在眾人的目送下,乘坐上了返回未央宮的馬車。
    天子啟離開之後,太尉周亞夫率先走下了將台,沿著長安城外牆,徑直朝著長安以南的藍田大營而去。
    ——作為太尉,周亞夫要對整個平叛大軍負責。
    誓師結束,接下來自然是前往藍田大營,準備點兵開拔。
    說是今日開拔,但最終出發的時間,大概率也會是在黃昏時分,將士們從藍田出發,象征性走出幾裏地,再安營紮寨,明日才正式啟程。
    周亞夫去了藍田大營,大將軍竇嬰,則是回了長安城。
    作為外戚,竇嬰在出征之前,還要去長樂宮一趟。
    向竇太後做過匯報,再聽取一番囑托之後,才會帶著自己的幕僚、屬從之類,去藍田大營找周亞夫報道。
    倒是酈寄、欒布兩個老不正經,左顧右盼找了一會兒,便徑直朝著兄弟眾人所在的方向而來。
    看似是來找此番,要一同出征的公子劉非,拱手說出的第一句話,卻是不約而同的找上了劉榮。
    “見過長公子。”
    “——拜見曲周侯、上將軍。”
    此番出征,酈寄、欒布、劉非這一路偏師,最終是由曲周侯酈寄為主將,官拜車騎將軍。
    欒布則為副將,官拜上將軍。
    對於這兩位功勳卓著,又年近耄耋的老將,劉榮的姿態擺的很低。
    但也正是這擺的極低的姿態,讓劉榮接下來的一番話,更多了一分別樣的意味。
    “此番出征,有二位將軍在,齊、趙諸賊,自當無所遁形。”
    “但我弟非的安危,可就要托付給二位老將軍了。”
    其實早在先前,在點將台目送天子啟離去時,酈寄、欒布二人,就注意到了劉榮這邊的狀況。
    第(1/3)頁
    第(2/3)頁
    特意前來‘接’一下劉非,也就是想借此和劉榮說上幾乎話,留這麽一份交情。
    聽聞劉榮這一番意料之中的說辭,二人更是連連笑著猛拍胸脯。
    但劉榮卻並沒有適時打住,而是憂心忡忡的側過身。
    不遠處,是程、栗兩家外戚,為皇五子劉非籌措的親軍。
    人數不多,也就二百來號人;
    裝備也很一般,要麽是腰係長劍的步兵,要麽是身上背著長弓、腰間係著箭簍的弓兵。
    別說是甲具——連像樣的軍袍都沒有,大都身著軍中將士平日裏操演時會穿的‘作訓服’。
    但到了戰場上,這二百親衛,必定會為公子劉非,一次又一次擋下明槍暗箭。
    毫不誇張的說:萬一公子劉非戰死,那這二百人,都將死在劉非之前,並且是為了保護劉非而死。
    “公子。”
    被劉榮這麽遠遠看著,親軍陣列當中隻趕忙跑出一名小將,來到劉榮身前拱手一禮。
    便見劉榮沉著臉,在小將身上打量一番,又再度望向不遠處的數百兵丁。
    而後,才抬手指向身旁的劉非,滿是嚴肅的對小將交代道:“我弟,劉非。”
    “萬一有個什麽閃失,我可要拿你栗倉是問。”
    此言一出,一旁的酈寄、欒布二人稍一對視,都從各自的麵容之上,看出了些許驚詫。
    ——栗倉?
    ——栗氏子侄?
    看著一聲行裝,分明還是嫡係?!
    卻見小將栗倉聞言,隻滿是自信的再一拱手。
    “公子放心。”
    “父親大人交代過:若此番,公子非有一絲一毫的閃失,我也不用回來了,直接死在趙地便是。”
    聞言,劉榮這才稍安下心來;
    再許諾‘栗氏家丁,有戰歿、傷殘者都從重撫恤,存活者也皆有重賞’之類,才揮手讓表兄栗倉回去。
    而後側過身,再深吸一口氣,對酈寄、欒布二人正色道:“此番出征,二位老將軍這一路偏軍,算不上太凶險。”
    “可饒是如此,也還是要鬥膽,對二位老將軍說些失禮的話。”
    “——我五弟非,是父皇諸子當中,唯一一個有膽量為社稷而戰,更在十五歲不到的年紀便主動請纓,領兵出征平叛的一個。”
    “日後,我漢家免不得要和北方的匈奴人大戰;我五弟屆時,未必就不會是一位戍邊王。”
    “故此番出征,亂平之後,二位將軍倘若不能把我弟劉非,全須全尾的帶回長安……”
    “便是父皇不多計較,我與二位老將軍,也大抵是要不死不休的……”
    頗有些唐突的一番‘威脅’道出口,劉榮也還是規規矩矩對兩位老將拱手一拜。
    再度回過身,滿是凝重的看向五弟劉非,目光說不出的關切。
    終,還是走到那匹棗紅馬旁,對劉非伸出手臂:“來。”
    “我親自扶老五上馬。”
    “待老五凱旋,我再於宮外接老五下馬,去參加宣室殿的慶功宴。”
    劉榮想說的其實是:在太子宮外。
    但終究還不是太子儲君,名不正,言不順……
    “大哥說話算數啊!”
    “等弟凱旋,必和大哥一醉方休!”
    如是說著,劉非也不含糊,蒲扇大的手撐著劉榮伸出的手臂,便是翻身上了馬。
    調整了一下身上的兩層甲具,再將那柄劉榮出錢,托少府製作的精弓掛在馬側,再對眾兄弟一拱手。
    而後,便在眾兄弟的目送下,策馬朝著不遠處的百十親衛而去。
    劉非已經和兄弟們拜別,酈寄、欒布二人也因劉榮方才那番話,心中生了些牢騷,便也拱手拜別,帶著劉非那百十人馬,也朝著藍田大營的方向而去。
    劉榮卻並沒有急於回去。
    就這麽駐足遠眺,目送劉非一行的身影逐漸消失,才終於收回憂慮的目光。
    “走吧。”
    “回宮裏,靜候老五佳音。”
    大哥有了交代,眾兄弟自是趕忙左右讓開一條路,待劉榮負手走過,才趕忙跟了上去。
    隻是劉榮並沒有登上馬車,而是抬手招呼弟弟們一聲,便邁開腳步,徒步朝著城門走去……
    ·
    ·
    ·
    “今日誓師,不見內史晁錯。”
    兄弟五人徒步行走在城門外的直道上,老二劉德輕聲一語,便惹得劉榮悠然發出一聲長歎。
    “昨日,晁錯去見了父皇。”
    “父皇問策於晁錯,隱隱指責晁錯隱瞞《削藩策》所可能引發的事態嚴重性,有意讓晁錯告罪。”
    “但晁錯卻顧左右而言他,說齊係、淮南係如今的狀況,都在晁錯的預料之中;”
    “再去掉注定翻不起風浪的趙國,如今舉兵的,也隻有吳楚而已,與晁錯先前的預料並沒有太大差別。”
    ···
    “而後父皇問策,晁錯更是大言不慚,說父皇應該禦駕親征,以提振前線將士士氣。”
    “至於晁錯,則替父皇鎮守長安,一如開國之時,太祖高皇帝奔波關東,蕭相國鎮守長安故事……”
    “嗬;”
    “這位晁內史,當真是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了啊?”
    第(2/3)頁
    第(3/3)頁
    如是一番話,惹得兄弟眾人各自低下頭去,似是不敢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置評。
    但老二劉德、老四劉餘——甚至於老六劉發,也都聽出了劉榮話語中暗含的深意。
    劉榮話說的好聽,說晁錯‘讓人捉摸不透’,實則卻是在暗諷晁錯異想天開,居然想效仿當年的蕭何?
    且不說他晁錯,有沒有蕭相國那‘鎮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以至於太祖高皇帝都自愧弗如的本事;
    便是有,他晁錯也不是丞相!
    有老丞相申屠嘉在,甚至還有一個‘亞相’禦史大夫——開封侯陶青在;
    就算天子啟真打算禦駕親征,留守長安後方的人物,也是怎麽輪,都輪不到晁錯這個內史頭上。
    “晁錯,應該已經察覺到什麽了。”
    “如今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最後再掙紮一下,看能不能謀求什麽變數。”
    “——畢竟如今的狀況,比晁錯預料中‘為國定策’,甚至‘為國捐軀’的景象差之千裏。”
    “若是就這麽被父皇壯士斷腕,法家日後再想圖謀複興,隻怕……”
    皇次子劉德依舊水平在線,一語便點透了晁錯如今的處境。
    老四劉餘則稍有些不在狀態,顯然還在掛念領兵出征的弟弟劉非。
    倒是一向老實本分,甚至有些過分拘謹的老六劉發,讓劉榮稍有些眼前一亮。
    “吳楚叛賊打起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顯然是不想背負謀逆之名。”
    “對父皇而言,晁錯,又已經是一柄沾上了血、崩開了刃,隨時可以丟棄的劍。”
    “——若父皇殺了晁錯,那天下人就都可以看清吳楚賊子的麵目:並非是撥亂反正,匡正朝綱,而是舉兵謀逆,圖謀社稷。”
    “隻是晁錯若身死,那作為晁錯這把劍的劍鞘,故中大夫袁盎……”
    似有所指的一番話道出口,劉發隻小心觀察了一下劉榮的神情變化,旋即便低下頭去。
    佯做思慮的模樣,才又側過頭,朝劉榮問道:“大哥認為,父皇會殺晁錯嗎?”
    “若殺,會是什麽罪名?”
    見六弟劉發如此作態,劉榮心下也隱約明白:這位六弟,是在向自己隱晦的表達‘我不是一無是處,如果大哥需要,我也可以幫得上忙’的意圖;
    隻是劉發這不遜於老二劉德、老四劉餘的遠見卓識,實在是與平日裏那唯唯諾諾的樣子大相徑庭。
    很快,劉榮便也就釋然了。
    ——平日裏的劉發,需要維持住‘我隻是婢女所生的皇六子,根本沒什麽能力’的人設來藏拙,甚至是刻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而眼下吳楚亂起,待叛亂平定之後,劉榮會不會受封為儲雖還兩說,但其餘眾皇子,卻是大概率要封王就藩的。
    到了這種關頭,劉發顯然想要爭取一下。
    至少,也要爭取不被當今天子啟,封到去年才剛絕嗣除國,急需一位宗親為王的長沙國去……
    “晁錯,已然死期不遠。”
    “至於罪名,倒是沒什麽值得關注的了——莫須有。”
    “至於袁盎麽~”
    說到這裏,劉榮不由再側過身,深深看了六弟劉發一眼。
    而後才灑然一笑,滿是無所謂的搖搖頭。
    “反正與我眾兄弟無關,靜觀其變就是了。”
    ···
    “近幾日,朝堂內外,倒是有許多有趣的事?”
    說著,劉榮不由望向身旁的二弟劉德,顯然是要二弟匯報一下最近收集的情報。
    便見公子劉德稍點下頭,道:“表叔得父皇賜下千金,就將那千金都擺在了府上,任由幕僚、門客自取。”
    “想來,有東宮在背後撐腰,表叔此番出征,不至於去頭疼軍費的事,也就樂得拿出那千金來籠絡麾下屬從。”
    ···
    “倒是太尉周亞夫,似乎很頭疼軍費的事,想要找長安的富商們借,也沒人願意借給太尉。”
    “最終,還是子錢商人無鹽氏借了千金,卻也定下了十倍之利……”
    “——十倍?!”
    聽聞此言,饒是對子錢商人,也就是高利貸商人們的黑心有所預料,劉榮也還是免不得一陣驚詫。
    待劉德苦笑著點下頭,確認消息無誤,劉榮這才若有所思的將目光收回。
    片刻之後,對二弟劉德交代道:“回宮之後,你去一趟少府作室,以我的名義,找岑少府‘借’千金來。”
    “再趕在表叔出長安之前送去,托表叔替我帶去藍田大營,交給周太尉。”
    淡然做下交代,劉榮也不忘含笑側過頭,對剛入夥的六弟劉發解釋道:“少府的瓷器生意,如今可謂是日進鬥金。”
    “他岑少府早先答應我的分成,卻是至今都沒有消息。”
    “——若是不這麽提醒一下,他岑少府,怕是恨不得全當沒有這回事。”
    ···
    “至於周太尉嘛~”
    “將軍出征平叛,卻苦於軍費——這話要是傳到關外,豈不要讓他劉濞老賊笑掉大牙?”
    “再者說了:連老五都能領兵出征,為君父效命。”
    “若我這個皇長子,連這點事都不願意做,那日後亂平之時,我又哪來的顏麵,住進那棟太……”
    “咳咳,咳咳咳咳……”
    今天第二更。
    周天要去拜訪一下嶽父嶽母,這幾天就都兩更了,多出來的就存起來周天用。
    諸位看官老爺晚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