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該打就打!

字數:10551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在關東,梁王劉武積怨成恨,卻根本不敢拿皇帝哥哥——天子啟撒氣,便將錯失儲君之位所生出的怒火,全都歸在了袁盎頭上。
    從下定決心,要拿袁盎的性命敲山震虎——震懾一下長安朝堂的那一天,睢陽城便接連湧出數十上百批次的刺客死士,自睢陽向西,盡皆朝著長安的方向而去。
    而在一批又一批死士奔赴長安,勢要拿袁盎,以及其餘幾位明確反對與立皇太弟的百官功侯,乃至九卿重臣的時候,劉榮卻在皇帝老爹的引領下出了長安,來到了上林苑。
    ——一路上,仍舊是中郎將郅都,率領在京中郎隨行護衛左右。
    待抵達上林,天子啟走下禦輦的第一站,卻是曾被先帝賜予彼時的‘太子啟’,且至今都還存在——非但存在,甚至愈發繁榮儲君領地:思賢苑。
    “先帝在時,雖然經常提及‘太子不肖父’‘不類我’之類的話,但對朕,總歸還是不錯的……”
    在思賢苑內的太子宮外下了禦輦,待劉榮也下車跟了上來,天子啟卻並沒有領著劉榮,參觀一下自己過去的太子行宮。
    朝身後稍一擺手,示意郅都領銜的禁衛中郎們不必跟的太緊,便領著劉榮,行走在田野之間的小路上,天子啟麵上神容,卻是多年難得一見的輕鬆愜意。
    將雙手背負於身後,渾身輕鬆地邁開腳步,走出一段,便抬手朝不遠處,孤零零立在田間的槐樹一指。
    “少府剛劃撥思賢苑,作為朕的私苑時,那裏,長著一個近百年的老槐樹。”
    “彼時,朕尚年幼,便隨意招呼思賢苑的令吏,將那棵老槐樹砍了。”
    “——取來的木材交由少府,以槐心之木,製做了一麵氣勢磅礴的大匾,以朱漆題字於上:威壓寰宇,澤及九州。”
    “可惜這份賀禮,卻惹得先帝龍顏震怒,直接將那麵匾給削製成杖,並刻字曰:四海窮困,天祿永終……”
    說到這裏,天子啟不由嘿然一笑,旋即便戲謔的側頭望向劉榮。
    “那杆木杖,也算是太子的‘老相識’了……”
    聽天子啟說起那棵‘死’在太子啟任性下的老槐樹,劉榮本還沒太當回事。
    但在聽到那塊由老槐樹製成的牌匾,最終被先帝削成了木杖,自己和那根木杖之間,又頗有些淵源?
    眨眼的功夫,劉榮便不著痕跡的將手伸到了身後,下意識護住了後股位置,似是生怕那根木杖正義天降,一如過往這些年般,重重拍打在自己身上。
    見劉榮如此反應,天子啟許是惡趣味得到了滿足,又是一陣嘿笑不止,心神也隨之愈發放鬆了下來。
    隻嘴上,仍沒停止不明所以的碎碎念。
    “四海窮困,天祿永終。”
    “——如果四海之內,都因為皇帝的緣故,而陷入貧窮、困頓,那上蒼授予皇帝的福祿,便會被永久的奪回。”
    “這是先帝用棍棒,教會朕的第一個道理。”
    “秦失其鹿,引得關中老秦人哀鴻遍野,以至簞食壺漿,迎太祖高皇帝入鹹陽,也正是這個道理……”
    ···
    “那木匾被削成木杖後,朕,便成了那杆木杖下的第一位受刑者。”
    “——足足八十杖!”
    “打的朕足有兩個多月下不了榻——頭半個月,更是倒趴在榻上,動都不敢動一下。”
    “待傷愈下榻,朕第一時間便來了思賢苑,給那棵老槐樹的主人家賠了禮,而後,便親自栽下了那棵小樹苗。”
    “自那以後,每來一次思賢苑,朕都會先去看看那棵槐樹苗,澆澆水、修修枝。”
    “一直到先帝駕崩,都始終如是;”
    “但在先帝駕崩之後,朕,卻再也沒空來看那棵槐樹、來看看朕這思賢苑的一方樂土了……”
    感受到皇帝老爹語調中的唏噓惆悵,劉榮也不由得深吸一口氣,暗下卻是思慮起老爺子的話外之音。
    關於這個老槐樹的陳年往事,劉榮兒時也稍有所耳聞。
    畢竟任是誰,聽說老爹被爺爺打了屁股,都很難將此事輕易或忘。
    而此刻,天子啟專門帶著劉榮——已經獲立為儲,再過兩天便要告廟祭祖,並於冊封典禮上接受百官納拜的太子劉榮,來自己曾為儲時的樂園:思賢苑;
    又莫名其妙說起自己過去的醜事,還說的如此詳細,顯然不會是為了在兒子劉榮麵前,單純揭自己的短。
    如是想著,劉榮心下便也有了成算,附和著輕歎一口氣,自然的將話題接了過來。
    “四海窮困,天祿永終,是堯禪讓大位於舜時,用來告誡舜的誡辭。”
    “——堯說:舜啊,按照天定的繼承順序,這天下,往後就要由你照看了;
    你一定要恰當的執守中正之道;
    若是讓天下人陷於貧困,那上天賜予你的福祿,就會永遠終止了。”
    (谘!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語調平的話語聲,也引得天子啟含笑側目,便見劉榮若有所思的凝神道:“父皇伐木為匾,以作為贈與先帝的賀禮,固然是出於純孝;”
    “卻也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絕了一棵百年老樹的根基。”
    “先帝怒的,不是父皇砍下了那棵老槐樹,而是惱怒於父皇居然為了準備賀禮,便將那樣一棵老樹隨意伐去,卻隻用來做一塊並沒有實際用途的牌匾。”
    “——先帝怒,是因為父皇的舉動,讓先帝感到失望了。”
    “後來,父皇亡羊補牢,賠償了主人家的損失,又補種了樹苗,也算是為自己的過錯稍行彌補。”
    ···
    “過往這些年,父皇每每來這思賢苑,照看那棵自己親手種下的樹苗,當也是為了警醒自己:不要再犯下當年那樣的錯誤?”
    “至於先帝駕崩之後,父皇沒空再來——在兒臣看來,是相比起那棵樹,父皇有了更重要的事。”
    “或者應該說:即了大位後,父皇便多出了許多棵要精心照料的‘樹’。”
    “相比起那一棵棵名為‘民’的樹,這個槐樹苗,父皇自然也就沒工夫親自照看了……”
    劉榮此言一出,天子啟麵上笑意再添三分真摯,雖是含笑稍低著頭,看著身前的地麵緩慢前行,卻也絲毫不影響充斥全身上下的舒暢,溢出那張稍顯老邁的側臉。
    又走出去一段,便見天子啟自然地折了身,沿著田埂,朝著那棵槐樹苗而去。
    第(1/3)頁
    第(2/3)頁
    一塵不染的華貴冠玄,轉瞬便為土塵侵染了下擺;
    被天子啟踩在腳下的布履,也隻在片刻間,便髒的看不出原先的顏色。
    天子啟卻好似渾然不知,又或是毫不在乎。
    就這麽沿著田埂深一腳淺一腳的走著,一直走到那顆樹苗下,父子二人才停下腳步,默契的昂起頭,仰望起頭頂幹枯的樹枝。
    ——說是‘樹苗’,但也好歹是天子啟在十幾二十年前所栽下。
    曾經的幼苗,雖還不至於長成參天大樹,卻也早已脫離了‘幼苗’的範疇。
    隻是天子啟多年不來,本該更筆挺、幹練的枝幹,已是隱隱朝著‘歪七扭八’的方向發展,長了不少歪枝。
    見此,天子啟隻自然地抬起手,將那些自己能夠到的歪枝掰下。
    一邊掰,嘴上一邊也不忘說道:“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務當謹小慎微。”
    “在朕看來,治國卻更像是栽樹。”
    “——先祖篳路藍縷,建立起基業,便是栽下了樹苗;”
    “而後的子孫,便要將這顆名為宗廟、社稷的幼苗,一點點養成參天大樹,以供天下人庇蔭。”
    ···
    “種下一棵樹苗,是非常簡單的事。”
    “挖個坑,栽下苗,再實土穩住苗杆,便算是大功告成。”
    “但要想養活一棵苗,再將其養成一棵樹,所要花費的精力了心血,卻是以‘十年’甚至‘百年’來計算的。”
    “——秦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種下了一棵樹苗,卻在秦王政堅持不懈的揠苗助長下,不出意外的倒下了。”
    “而我漢家,便是在秦那棵死苗坑裏,栽下的這棵名為‘劉漢’的樹苗。”
    “太祖高皇帝,讓這棵樹苗紮了根;”
    “呂太後、先帝——乃至朕,則都在幫這棵樹苗,將根莖紮的更深一些、讓這棵樹苗的主杆更直一些、立的更穩一些。”
    說到此處,天子啟也終於停止昂首掰樹枝的動作,稍有些疲憊的喘口粗氣,在樹根下倚坐下身。
    又調整了一會兒鼻息,才悠悠道:“這棵苗,已經長成了五十年的樹。”
    “——已經長成了一棵真正的‘樹’。”
    “再過幾年,這棵樹歲滿一甲子,便應當遮天蔽日,獨占這片天地的普照了……”
    聽出天子啟語調中的深意,劉榮隻麵色稍一肅;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便見天子啟淡然看向自己,意味深長道:“離一甲子,已經沒剩幾年光景了。”
    “離這顆樹徹底長成,已經沒剩幾年時間。”
    “但朕,一如過往這幾年,沒空來思賢苑照看這棵槐樹一樣——彼時,朕恐怕也無法親力親為,來照料那棵名為‘劉漢’的樹。”
    “朕不在,便要由你小子,來替這棵樹修剪枝丫,並將過往數十年,都始終在禍害這顆樹的害蟲:匈奴,徹底從樹幹上除去。”“——隻有這樣,我漢家這棵‘樹’,才不會重蹈嬴秦二世而亡的覆轍,才能得以繼續長成一百年、二百年,乃至五百年、一千年的參天巨樹!”
    “但若是除蟲的技藝不過關,恐怕就會在除盡害蟲之前,先把這棵樹給砍壞,甚至是直接砍死……”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就算劉榮再怎麽愚不可及,也終歸能明白天子啟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隻是劉榮仍感到有些奇怪;
    ——為什麽呢?
    天子啟拿這樣一棵樹,來隱喻漢家自立國以來,都始終在貫徹的政治主旋律:苟發育;
    並且幾乎向劉榮明示:漢家已經發育的差不多了,再準備準備,就可以報太祖高皇帝白登之仇、呂太後為冒頓書辱之恥了。
    這本身沒有問題。
    無論是誰來做天子啟這一朝的太子,天子啟對繼任者有這樣的交代,都沒有任何問題。
    但劉榮不明白天子啟,為什麽要選在這個時候,告訴自己這些並不跟著急的事。
    “再有兩日,便是冊儲大典。”
    “屆時,走完了所有流程,孤便要搬出鳳凰殿,住進太子宮,成為漢家真正意義上的太子儲君。”
    “——老爺子帶我來思賢苑,應該也是想讓我參觀一下,待日後得了這麽一片‘樂園’時,不至於摸不著頭腦。”
    “隻是好端端的,怎麽就又提起匈奴人了?”
    劉榮暗下正思慮間,天子啟再次展現出‘神跡’:劉榮明明隻是在心裏想想,天子啟卻很快便猜了個大概。
    甚至是劉榮這邊正想著呢,天子啟那邊就好似聽到了劉榮的心聲般,雲淡風輕的為劉榮作出了解答。
    “思賢苑,是先帝給朕,在上林苑劃出來的私苑。”
    “——先帝的原話是:凡天下豪傑、名士,太子皆可於此結交,乃至安置。”
    “再者,為太子劃撥這樣的私人領地,也同樣是在為儲君積蓄班底、編織羽翼。”
    “待冊封大典過後,朕,也會給太子劃出這麽一片地方出來,以供太子肆意馳騁。”
    這番話,並沒有出乎劉榮的預料。
    或者應該說,天子啟說的這些,劉榮本就有所準備。
    但天子啟接下來的話,卻是讓劉榮有些無法淡定了。
    “太子做出來的東西,朕,都仔細看過了。”
    “——要麽是武器軍械,要麽是精良的工具,又或者,是用於耕作的農具。”
    “太子誌存高遠~”
    第(2/3)頁
    第(3/3)頁
    “比起當年,隻顧著在思賢苑玩樂、廝混的朕,太子,實可謂所圖甚大……”
    ···
    “早在還是皇長子的時候,太子便已經與少府,結下了不淺的淵源。”
    “如今獲立為儲,又祭祖告廟在即。”
    “待朕為太子劃出私苑,太子想要做的東西,都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搗鼓。”
    “隻不過,還是忍不住想要提醒太子:國之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匈奴人,是一定要打的。”
    “但怎麽打、在哪打,什麽時候打,又該在打到什麽程度、取得什麽成果的時候停手,都需要太子在未來幾年,乃至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裏,好生思量……”
    說著,天子啟便不顧劉榮稍有些滯愣的麵容,悠悠發出一聲長歎,眺望向遠方的荒蕪田野。
    “看看這片田畝。”
    “眼下是光禿禿的,好似和鄉間泥路沒什麽兩樣;”
    “但再過兩日,便要被種下糧食;待秋後長成,便會成為百姓民明年的口糧、朝堂明年收取的稅賦,以及軍中將士明年的軍糧。”
    “——一旦耽誤了春耕,那挨餓的,絕不僅僅隻是農人,而是包括士、農、工、商,軍中將士,朝中百官,乃至天家宗親在內的每一個人。”
    “故我漢家,便是天大的事,也絕不能成為影響春耕的理由。”
    “就算是朕,也絕對不會為了任何事而影響春耕。”
    “非但不能影響,反而還要在春耕日祭天、祭祖,並親耕籍田,以勸耕天下……”
    說到最後,天子啟終是側過頭,慵懶的躺靠在樹腳下,任由身上衣袍被泥塵所沾染;
    隻含笑側昂起頭,淡淡道:“打仗,要等秋收之後,農人將糧食收完了再打。”
    “再怎麽焦灼,也必須在春耕前結束。”
    “——仗,什麽時候都能打;”
    “但糧食,卻絕非什麽時候都能種。”
    ···
    “該打的時候打,該停的時候停,打的時候敞開了打,停了之後安心種糧食——這才是日後,我漢家與匈奴人較量的重中之重。”
    “先帝和朕,好歹也算是為我漢家,攢下了一筆不菲的積蓄。”
    “但再多的積蓄,也經不住一發不可收拾的連年大戰,更經不住廢棄農事、坐吃山空。”
    “這個度,太子要把握好……”
    “從現在開始,太子,就要做好盤算……”
    最後這句話道出口,天子啟便好似睡過去般,輕輕閉上了雙眼。
    但劉榮知道:老爺子,這是在貪戀於此刻,這難得的輕鬆閑暇。
    不忍心打擾老爺子,劉榮便輕手輕腳走上前,挨著老爺子,也在樹腳下坐下身來。
    目光也循著天子啟方才的目光,撒向無邊曠野,便是一陣心曠神怡。
    “該打的時候打,該停的時候停……”
    “是啊~”
    “若是孤那個弟弟做得到,又何以鬧得天下民怨沸騰?”
    “到了年邁之時,自更不用慘兮兮的頒罪己詔了……”
    如是想著,劉榮本就沒多少急迫感的心,也隨之愈發踏實了下來。
    ——劉榮確實曾想過自己的出現,會不會讓曆史的走向,被漢武大帝的消失而引向錯誤的方向。
    但此刻,劉榮已經有了十成的把握,確定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了。
    至少,不會比曆史上的十弟更差。
    “有了私苑……”
    “先弄紙?”
    “還是把高爐鋼搞出來?”
    一時間,劉榮遐想連篇,想入非非。
    而在劉榮身側,正閉目假寐的天子啟,嘴角掛著的笑意卻愈發多了幾分歲月靜好。
    國朝有後。
    宗廟、社稷有後。
    天下人,有了新的指望……
    “呼~”
    “總算不用獨自一人,撐著這萬均之重了……”
    “可真累啊……”
    “真累………”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