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章 酒桌其實在宋朝就有了

字數:5541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宋青雲看著陳陽的表情,像是看著一位菜鳥剛入門的學徒,他笑著點點頭,似乎早已預料到陳陽的反應。
    他示意陳陽將注意力聚焦於案頭的一些細枝末節,隨後不急不緩地向他講解起來,“酒桌啊,是一種比較矮而窄的家具,在外形上帶有吊頭設計,以前多見於古時候宴席場景之中。這種長方形案子的特殊之處在於它雖是案形的結構,但卻被定名為‘桌’,這可不是隨便起的名兒,而是有原因的。”
    宋青雲用手在桌麵上輕輕滑過,仿佛觸碰到的不是木料,而是承載了曆史文化的碎片,“在各種古畫,尤其是明朝時期的卷軸裏頭,這小玩意可是常客。它最主要的用處,就是用來陳列珍饈美味和珠光酒肴。別看它個頭輕巧,形製小巧,那時候的文人墨客高談闊論時,身邊若是沒這麽一張酒桌搭配,他們也覺得少了些意境。”
    他稍作停頓,眉宇間多了一抹探究文化而生的篤定,“至於為什麽起了這麽個名字呢?可不是瞎叫的,這背後必是因文化的傳承與使用習慣留下的痕跡。”
    他站起身來朝陳陽戲謔一笑,用手指著桌案說道,“故名曰酒桌,自有來曆——雖然具體文獻沒能查到,卻在畫卷中落下了無數痕跡,看著畫中宴飲時的陳列與形製,再想想這物件的尺寸與用途,可不就是它該有的名字麽?”
    “酒桌這玩意兒,曆史悠久著呢!”宋青雲神秘一笑,用手點了點酒桌光滑的桌麵,“往前數,五代十國、北宋時期,就已經開始用它來辦酒席了。”
    陳陽挑了挑眉,表示驚訝:“這麽早?”
    “可不是嘛,”宋青雲捋了捋胡子,“而且工藝水平相當高,宋代的專業酒桌,那可是精品中的精品。”他頓了頓,賣了個關子,“你知道宋朝人怎麽稱呼酒桌嗎?”
    陳陽搖搖頭,兩輩子加起來,他都沒聽說過宋朝有酒桌這回事。
    “鶴膝棹!”宋青雲得意地宣布答案。
    “鶴……膝……棹?”陳陽一字一頓地重複,這三個字拆開他都認識,合在一起就完全不懂了。
    宋青雲笑嗬嗬地解釋:“這‘鶴膝棹’啊,得分開來理解。”他輕輕撫摸著酒桌的腿足,仿佛在感受曆史的溫度,“‘鶴膝’這個詞,有兩個意思。”
    陳陽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哪兩個?”
    “首先,它指的是一種矛。”宋青雲解釋道,“《方言》卷九裏記載,矛柄細得像雁腿一樣的,就叫‘鶴膝’。左思的《吳都賦》裏也提到過:‘家有鶴膝’,劉良注解說:‘鶴膝,矛也,矛柄像雁腿,上粗下細,所以叫鶴膝’。”
    “哦……”陳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第二個意思,‘鶴膝’是一種竹子的名字,”宋青雲繼續說道,“宋朝人寫的《淳熙三山誌》和《筍譜》,還有元代李衎的《竹譜》裏都記載過:鶴膝竹,也叫木槵竹,生長在杭州西湖靈隱山中,竹節密集,內部實心,有點像天壇藤,偶爾會有像鶴膝蓋一樣突起的節。”
    陳陽恍然大悟:“所以,‘鶴膝棹’是用鶴膝竹的形狀來比喻桌子腿中間突起的部分?”
    宋青雲讚賞地看了他一眼:“一點就透!這酒桌的腿,中間凸起,就像鶴的膝蓋,也像鶴膝竹的竹節。”
    哦,原來是這樣,陳陽聽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腦海中試圖拚湊出一種神秘竹子的模樣:翠綠且細長,節間隆起如鶴膝般高貴而優雅。
    他不禁低下頭又仔細端詳起桌腿,那獨特的結構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傳說中的稀奇異物,似乎每一處彎折都蘊藏著宋代匠人的心血。雖然自己從未真正見過這所謂的鶴膝竹,但眼前的桌腿無疑透出了幾分那種深邃而奇特的韻味。
    “其實,鶴膝桌子的形象,早在五代時期的畫作中已有明確展示。”宋青雲停頓了一下,用手指輕輕點了點桌腿的弧線。
    “如河北曲陽縣王處直墓壁畫。又有故宮藏舊題唐盧棱伽實為宋人之筆的《六尊者像》、宋徽宗《聽琴圖》、宋《人物圖》等等畫作裏,都有鶴膝棹的形象畫。”宋青雲眼裏泛起一絲興奮,似乎有種樂在解謎的樂趣。
    “所以說,”他微微彎腰,用手摸了摸桌麵那獨特的紋理,繼續道,“鶴膝棹的原型應該追溯到更早期的茶床,從當時精美的北宋瓷器搭配鶴膝棹的畫作來看,這種桌子最初設計也許就不單單為了家宴,更多是為文人雅集、清談聚飲而生。”
    “嘴上說是桌,可形製設計卻更接近案,帶有支撐與擺設的多重功能。我們從這些畫中的場景不難推測,在宋代時期,用這種桌子不僅是日常使用,甚至是一種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酒桌的形製,古老得仿佛帶著歲月的呼吸,千百年來,它靜靜地佇立,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卻依然保持著那份最初的形態,變化不大。宋時的清雅之風,深深地浸潤著它的骨骼,使得它的結構簡約而合理,不易散壞,宛如一位不染塵埃的隱士。它以案形結體為常式,主要的造法不外乎夾頭榫和插肩榫兩種,如同古老的秘法,代代相傳。
    插肩榫結構,我們俗稱寶劍腿結構,如同古代俠客的佩劍,鋒利而內斂。這種結構的酒桌檔次較高,如同一位出身名門的公子,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高貴的氣息。它常有優美的壼門曲線,如同美人纖細的腰肢,婀娜多姿。複雜多變的足部雕飾,如同精美的紋身,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帶有攔水線,明式家具中常見的一種裝飾線條被稱為攔水線。這種線腳的主要作用在於防止酒水或菜汁溢出桌麵,沾染衣物。通常情況下,這種設計會出現在各種飲膳之用的桌案上,沿桌麵邊緣高起一線,既美觀又實用。
    眼前的這件插肩榫酒桌,同樣以案形結體,案麵采用攢框打槽平裝麵心板,工藝精湛,一絲不苟。邊抹冰盤沿上部平直,如同君子的品格,正直而堅定。之後急速向內削成斜麵,如同瀑布飛流直下,氣勢磅礴。底邊壓一條厚實邊線,如同畫龍點睛之筆,更顯穩重。邊抹下牙條極窄,與邊抹冰盤沿形成錯落有致的立體視覺效果,幹淨利落,毫不拖遝,如同一位精明的商人,算計得恰到好處。
    酒桌的腿子采用插肩榫與桌麵接合,如同戀人緊緊相擁,永不分離。窄窄的牙板由直線轉自然流轉的弧形與腿足相交,如同天鵝優雅的頸項,曲線優美。
    這件酒桌最出彩的莫過於修長的腿足中央起的這一條線,這叫做一炷香線,由上而下貫穿到地麵,犀利有力,分外利落醒目,如同一道閃電劃破夜空,它使得整張酒桌整體簡約而流暢,整體格高神秀,超逸空靈,如同一位得道高僧,超凡脫俗。
    “陳陽,你看到眼前這張酒桌了嗎?”宋青雲微微向前傾了傾身子,帶著幾分難抑的興奮,然後沉聲說道,“這張桌子,就是京城木器行裏那些老匠人們常說的金邦鐵底!”他的語氣帶著幾分鄭重,把話音拉得又深又遠,仿佛在訴說輝煌往昔。
    “金邦鐵底?這又是什麽意思?”陳陽立刻被激起了好奇心,眉毛輕輕揚起,抬頭望著宋青雲,目光裏既有一些疑惑,也多了幾分躍躍欲試的求知欲。
    宋青雲嘴角微微上揚,似是早已預料到對方會問出這一句。他從容不迫地伸出手指,緩緩指向桌麵那結實穩重、透著些許曆史質感的紋理,目光隨著指尖滑過桌麵,然後語調低緩而略帶抑揚地解釋道:“‘金邦鐵底’,聽名字就知道,這是老京城硬木行裏極具講究的一種說法。”
    他頓了頓,看到陳陽正目不轉睛地聽著,又繼續說道:“老話裏,‘金邦’指的是黃花梨,而‘鐵底’就是鐵力木,這是兩種明清家具製作中極為珍貴且實用的木材。黃花梨木料稀少華美,用它做主要結構,無疑會讓整件家具看起來精致又高貴。而鐵力木雖然質地沉硬,但木性極穩,通常被用來做輔料穿帶,既能增加支撐力又具備高強度。”宋青雲輕輕敲了敲桌麵,像在驗證著自己話裏的每個字。
    “京城木器行有句話,是這樣形容金邦鐵底的,”他說著,眼睛微微眯起,露出一抹神秘而得意的笑容,“金章玉句鐵骨相,三分風韻藏黃花。”他故意放緩了語速,似乎想讓這些字句在空氣中徘徊片刻,好讓陳陽細細品味其中的古韻。
    然而,陳陽還是顯得若有所思,他皺了皺眉頭,“黃花梨和鐵力木結合真的有那麽好嗎?就因為這個,老匠人們才稱它為金邦鐵底?”
    宋青雲見狀,哈哈一笑,像是遇到了一個心愛的學生提出了一個不錯的難題。他正了正神色,語氣更加認真起來:“當然好了!你不知道,鐵力木作為傳統硬木材料,不但貨源充足,而且它的大料存世豐富,再配上黃花梨那種細膩的紋理,二者相輔相成。也正因如此,在許多保存完好的明清黃花梨紫檀家具中,往往可以看到鐵力木穿帶的身影。這麽來看,咱們今天眼前這張黃花梨和鐵力木插肩榫結合成的酒桌,便是典型的金邦鐵底製式!”
    聽宋青雲跟自己解釋了這麽多,都是自己之前不知道的,陳陽不由一翹大拇指,“服了,果然是京城出來的孩子,見過的確實比我們這些人多。”
    宋青雲看了他一眼,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然後不急不緩地說道:“小時候啊,我跟我二大爺去故宮裏玩,當年故宮裏有不少這樣的明代桌子,我當時帶了一口袋玻璃球,就手癢了一把。”
    “在這擋水線附近,我把玻璃球輕輕往桌麵上一推,結果你猜怎麽著?推過去了,它居然自己又滾了回來!哈哈哈!那時候我還覺得,哎,這桌子不就是個絕佳的‘彈球場’嗎!”
    他說到這裏,自己樂得哈哈直笑,似乎整個人都飄回了孩童時代。
    緊接著,他又補充道:“結果自然是被故宮的工作人員發現了!那會兒他們可嚴著呢,直接拎著我衣服領子,把我給‘押’到我二大爺麵前。”
    宋青雲邊說邊用手去比劃情景,“就跟我二大爺說了一句話,‘管管你家孩子,他把明代黃花梨桌子當彈玻璃球的玩意兒了!’”說到這兒,他笑得更狠了,甚至眼角都有了幾分笑紋。
    “那你回來之後,肯定吃苦頭了吧?”陳陽脫口而出,眼裏好像已經能看到一個小孩子被家長教訓的畫麵。
    宋青雲果然點點頭,一臉無奈地補充道:“沒錯,那頓胖揍我到現在都沒忘!不過啊,也就是因為挨了這頓揍,我反倒對明清家具有了一些了解,這都要感謝桌麵上的那條攔水線呢。”
    他說著,抬手點了一下桌麵那條堅韌且挺拔的線,“要沒有它,今天我也未必會有這麽多談資,不是嗎?”
    陳陽聽完也是跟著哈哈笑了起來,兩人四處看看,幾乎都看完了,也沒什麽好看的了,這時候陳陽一指靠近裏麵角落的位置,“師叔,那邊用布蓋起來的木器,你看了麽?”
    “沒有,我一進來就注意到,”宋青雲搖搖頭,“看起來這樣子像是一張羅漢床,走過去看看。”
    兩人緩步走到最裏麵,帶著些許期待和好奇,小心翼翼地將罩在木器上的厚重帆布輕輕掀開,那布料在空氣中劃過一道低沉的摩擦聲。
    “嘩——”的一聲輕響之後,隨之展現在眼前的景象讓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