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天子腳下,禦史滅門
字數:6051 加入書籤
京都,奉天殿。
夏季已至,京都卻發生了一起大案。
禦史陳永成因上書彈劾遼王,次日便被人滅門,一家老小十五人,上到八十歲老母,下到五歲孩童。
無一生還。
慶皇看著文書上寫的內容,神色發黑。
“查!嚴查到底!”
“究竟何人,敢在京都如此的膽大妄為!”
慶皇氣得不輕。
雖說死的官不算太大。
但那終究也是朝廷的官!
在天子腳下,都敢如此的膽大妄為。
這究竟是誰在這麽做?
至於陳永成的那份奏書,原本根本落不到慶皇手裏的。
可如今也被放在了慶皇的案頭上。
上麵的內容。
則是對遼王的彈劾,聲稱遼王權勢過大,有狼子野心之嫌。
諸如此類等等等。
都不是什麽好話。
提議朝廷,當對遼王進行一定程度的遏製,以防藩王做大,未來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麵!
這類奏疏。
慶皇原本看都不看,甚至為此責罰了許多官員。
寫這種奏疏。
究竟是什麽意思?
離間他們父子?
或者說在離間太子與遼王?
對他們終究有何等好處?
故而再有彈劾遼王的奏疏,基本被都壓了下去,根本送不到慶皇這裏。
省著妨礙慶皇寶貴的時間。
可如今,隨著這位官員身死,這份奏書呈上。
看的慶皇分外的鬧心。
“剛彈劾遼王,就死了!”
慶皇將奏疏扔給了謹身殿內的太子。
太子經過休養之後,如今已經恢複。
除了穿得比往日多了一點外,比較怕冷。
其他的並沒有什麽太多的區別。
秦標拿著奏疏,望著上麵的內容,連連皺眉。
最近。
朝野之間突然多出一股新的風向,秦標如何能不知曉?
許多臣子,都覺得他身體不好,未來可能不適合當儲君。
從而生出了一些其他的心思。
這在太子看來。
這些人是極度愚蠢且可笑的。
他如果願意,現在就算是登基稱帝,父皇什麽都不會說,退位自封為太上皇。
然後還得太上皇親自統兵,帶著他的弟弟們,給未來大慶最大的威脅,徹底除掉。
他東宮的班底。
與朝堂的班底。
完全一致。
當初慶皇不在京都的時候。
都是他在監國!
毫無錯漏。
他的地位,早已穩固至極,絕不會因為這次昏迷,就能夠有所撼動的。
而且老六。
絕對沒有想將精力,浪費在這無窮無盡政務中的想法。
大慶的藩王。
要遠比大慶的皇帝更加的瀟灑。
能享受到權利的好處,而不用背負鞏固權利而付出的辛勞與代價。
甚至有些時候,太子都在偷偷的想。
他為什麽就要出生的那麽早,背負了社稷大任。
要是做個藩王,哪怕混賬些都無礙,背後還能有父皇或者皇兄給撐腰。
而他。
隻能為兄弟們遮風避雨。
而且。
他從小到大的教育,注定不允許他成為一名昏君。
這個天下有太多人,都期盼他能帶領著大慶更加強盛。
這是身為未來帝皇的重任。
這個重任,又有誰能為他分擔?
“應是有人,想要誣陷老六。”
秦標看了奏疏兩眼。
就不再看下去了。
遼王要反的論調太多太多,聽得他耳朵都要起繭子,眼睛都要長針眼了。
“這群人,見都沒有見過老六,就誣陷老六,離間我們兄弟,死有餘辜!”
秦標對於那個小官。
根本不在意。
死了也就死了。
唯一在意的。
可能就是死在天子腳下。
這事兒如果不查明白了,未來讓天下人,如何看待天子?
而且。
如今朝臣議論很凶。
必須得給個交代。
還活下來的這批朝臣,都是正直能幹之輩,朝堂上的風氣的確好了。
可這段日子下來。
敢頂撞父皇與秦標的聲音。
也明顯變多了起來。
在慶皇與秦標的眼裏。
整個天下都是秦家的。
可在這群正直大臣們的眼裏,卻覺得你秦家皇帝有德,才配坐這個天下。
要是未來皇帝無德了。
就從那個位置上滾下去。
他們更是效仿古時忠貞烈臣,有話真的敢說,有事兒也是真的上。
當真令人又愛又恨。
也就胡庸好點。
“以臣議君,死有餘辜。”
“然滿門被滅,未必就與彈劾遼王有關,興許有人在做局。”
太子的感知很敏銳。
這麽多年來。
監國都監的好好的。
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
他敏銳的感覺到,這其中似乎有些問題。
“太子說的不錯,這其中必有問題。”
慶皇更是嗅到了陰謀的味道。
“可派老五帶錦衣衛去查。”
太子如此提議。
如今老五跟著他做事兒,除了有時會偷懶外,其他的還不錯。
好歹也是當過一地藩王的人。
雖說最後結果不好。
然那終究也算是累積的經驗。
這話剛出,便被慶皇否了。
“不行。”
“若錦衣衛查出與遼人相關,老五必然會隱瞞。”
“當年老六率領親衛,千裏奇襲將他救出,又在晉地跟高車部幹了一場硬仗,老五對老六雖麵上不錯,卻是有感激的。”
對於自己的這幾個兒子。
慶皇可太清楚了。
秦博雖然沒有當麵感謝過秦風。
可這事兒卻讓他一輩子都忘不掉。
再說一家人。
也不興說這個謝字。
若讓老五帶著錦衣衛查,最終到慶皇這裏的消息,有可能會失真。
“親則亂,事關家人的事兒,決不能讓親近的人去辦,反而容易出現大問題!”
這個時候。
慶皇依舊不忘了跟秦標傳授經驗。
秦標張了張嘴。
最終沒有說什麽。
當年父皇不也讓老六,去抓老五嗎。
不過那個時候,老五老六雖有血緣,可沒什麽聯係,還做不到那麽親近的地步。
可如今。
又完全不一樣了。
“此事兒讓毛鴻派人去查即可。”
錦衣衛出動了大半日。
便有了相應的結果。
恰巧慶皇與太子,都在謹身殿裏處理政務。
毛鴻入殿後,便直接跪在了地上。
“回陛下,殺死禦史一家老小的,皆為一人所為,他的刀很快,砍殺十五口仍不卷刃。”
“當今天下,盛產如此寶刀的地方,唯有遼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