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朕對不起老六
字數:5931 加入書籤
六槍中,隻有一槍是空的。
秦博一槍打碎次子的膝蓋,另一槍打碎次子的心髒。
第三槍。
直接崩碎了腦袋。
“你的兩個兒子都沒了,很心痛吧。”
“可我還剩下兩發子彈。”
“老六的憤怒,我得幫著給出了。”
秦博舉著左輪,似是在思索。
“對了,胡相當年曾與開封大族家的貴女私通,生下來個兒子,不姓胡對不對。”
“放心吧胡相,父皇已經派人去抓了。”
“滅你九族,哪怕你再怎麽藏,也沒有用。”
秦博瞄準了胡庸的膝蓋。
砰!
砰!
接連扣了三槍。
一槍空了。
另外兩槍,直接打碎了胡庸的兩個膝蓋。
“這是替老六,收的一點利息。”
“可惜父皇暫時還不希望你死,如果想來個痛快,就將能交代的,全都交代出來。”
秦博打完,不想繼續看那倒在地上的胡庸。
父皇說這等人物,早已不懼生死。
可有些東西,卻比他個人的生死更加重要。
胡庸會親眼見到他的族人被一個個滅殺。
雖然沒有太多。
就連女子也不會放過。
即便偏遠的女子,與胡庸有關係的,也要承受幽閉之刑,此生再無半點延續後代的可能。
偏遠的男子,也將被閹割,發配到礦山內。
死。
對於這些曾因胡庸為相獲利的人,都是奢望。
“找個獸醫,給胡相好好治治。”
離去前,秦博不忘囑咐一句。
“記住,是給畜生看的,不是給人看的。”
錦衣衛等全部躬身。
“是。”
秦博就此離去。
不讓他殺胡庸,心底終究還是有氣。
秦博本想做的再過一些。
然終究怕壞了父皇的名聲。
雖說父皇殺了那麽多的官,在士子的心目中,怕是已經沒有什麽名聲可言。
但做兒子的。
終究得為父皇考慮考慮。
更不用說,胡庸的背後,還有諸多黨羽,必須全部將其查出。
“還有李相的事兒啊!”
秦博想到此處,不免皺起眉頭。
李相,就是李山長。
大慶的開國宰相。
當年父皇執掌天下兵馬,李山長執掌天下政務。
父皇覺得李山長,就是他的蕭何。
這麽多年來,對於李山長的信任,更是達到了極致。
就連秦博的皇姐,也嫁給了李山長的長子。
“本已有姻親在,為何還要對老六不利。”
相比於胡庸。
李山長對皇家的背叛,讓他更加憤怒!
父皇如此信任他。
可他是如何做的?
隻是此時的李山長,仍在家鄉的府內。
帶著憤怒,秦博換了一身衣服,出示了入宮的腰牌,重新來到了謹身殿內。
父皇與大哥,抬頭看了他一眼,並沒有多問。
他在詔獄中的事兒,父皇與大哥應當早已知曉。
還不曾行禮,便聽慶皇道。
“坐下,先給老六寫一封信,讓老六放心。”
“胡庸於本月十五日斬首。”
慶皇不曾多說什麽,定下了胡庸的死期。
也算是給老大與老六,一個交代。
“兒臣這就寫。”
秦博坐了下去,覺得很有必要將京都的情況,告知老六。
慶皇點頭,又看向了太子。
“老大你也給老六寫一封,胡庸的案子,隻能到此為止。”
“當年的朕,發了丹書鐵券,還有許多人,朕不能殺。”
慶皇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一方麵,是跟他打天下的老兄弟們。
而另一方麵。
則是他最為疼愛的兒子。
這碗水,他如何能端得平了?
當年遼地被北胡人屠滅,化作焦土。
是被朝廷內部爭權所影響到的。
有些人摻和了。
但此時,慶皇不能動。
“若都殺了,大慶的國本也就動搖了。”
此時的慶皇,無比沮喪。
當年隨他打天下的,有二十四將之稱。
胡庸與這二十四將中的一些人,甚至是他們的後人,有所勾連。
慶皇若殺了。
天下必然再度動蕩,其他功勳又會如何想?
“朕殺臣子如屠犬馬,可跟朕打天下的這些老弟兄,朕下不去手。”
“朕也不相信,他們會害朕的兒孫。”
“李山長有罪,朕下詔免其一死,派人將其安置於崇明鎮,望他引以為戒。”
說出這道詔令後,慶皇一瞬間仿佛老了許多。
直到許久之後,慶皇方才幽幽的望著秦標。
“朕知曉他們當年對遼地做的事兒,可他們當年幫朕奪了天下,朕殺不了他們。”
丹書鐵券、免死金牌。
去年的清洗,有官員搬出了千年前皇帝頒發的免死金牌,慶皇都認了。
而當年。
他也頒發了免死金牌。
如今又怎能不認?
那壞的。
是他身為皇帝的威望。
到時,究竟還有幾人,願意為大慶的皇家效力?
這讓慶皇覺得異常的難受。
就仿佛當年的自己,打了現在的自己一個耳光。
“朕對不起老六,對不起老六啊!”
慶皇話落,便轉身離開了謹身殿。
老五想要站起,卻被太子按下了,微微搖頭。
“父皇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現在殺了那些大慶的功臣,便是在自毀長城,不單北伐之事兒都將擱置,就連大慶內,怕也會再生叛亂。”
秦博勃然大怒。
“有老六在,誰敢叛亂,將他們全殺了!”
秦標搖了搖頭。
“大慶剛剛平靜下來,百姓已經承受不住太多的內亂。”
“再等些年,等孤掌國後,這個仇一定會為老六報。”
秦博盯著秦標的眼睛良久良久。
最終點頭。
“我相信大哥。”
秦標拍了拍秦博的肩膀。
“放心吧,用不了幾年,北伐之後,父皇便會將軍政交於孤手。”
“他們跟父皇當年的情誼,這次已經用光了。”
秦標歎息一聲,沉默良久良久。
“這件事兒,孤也對不住老六。”
“還要讓老六再等一些年。”
秦博眼圈微紅,將頭別過他處,什麽都沒說。
此時的慶皇。
心情更加複雜,悲愴。
他受不了當年老弟兄的背叛。
雖然隻有幾人,疑似與胡庸有所勾連。
這也是慶皇無法忍受的。
“朕建朝之後,明明想做個聖明的皇帝,可到了現在,為何會出現這麽多亂子。”
慶皇想給所有開朝功勳一個好的結局。
以彰顯仁慈。
可他們,究竟背著他做了些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