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殿閣大學士

字數:5911   加入書籤

A+A-


    秦風看著書信,沉默良久。
    “運行了近兩年前的相製,就此消亡。”
    作為開朝皇帝,後代繼任者毫無疑問不敢違背慶皇的這句話。
    自此之後。
    誰都不敢再設宰相!
    相權,也必將被六部瓜分走,被皇帝收回。
    顯而易見的是。
    皇帝收回了宰相的權利。
    那麽未來皇帝這活兒,要處理的事兒怕是要更多。
    “父皇,是真願意給自己找活兒幹啊。”
    秦風驚恐的搖頭。
    大權獨攬,往往就代表著承擔更多的責任,忙碌到人都會崩潰。
    父皇與大哥。
    受得了嗎?
    “王爺,父皇與大哥送來了二十船禮物,大多都是貢品。”
    紅鸞在身邊輕聲的說著。
    隨著信件一同到達的。
    還有慶皇跟太子送來的東西。
    二十船,這著實不少了。
    “有許多東西,都是相當稀有,價值連城。”
    皇宮裏流傳出來的東西。
    每一件藥是到了民間,都蘊含了極特殊的意義。
    這並非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在絕對的權利麵前。
    金錢一文不值。
    生殺予奪,盡歸於一人,那些錢財讓你留才是你的。
    絕對皇權至上的天下。
    哪怕慶皇乾清宮裏的一根野草,怕是流落到外麵,都得被一些人當祖宗似得供養起來,逢人便吹一遍。
    這根草,陛下乾清宮裏來的。
    同樣的。
    遼王府內出的東西,於皇宮也有相同的效果。
    隻是。
    遼地有個額外附加的東西。
    那就是……
    遼王同款!
    比如一個臉盆,打上遼王同款的標簽,稱一聲遼王都在用。
    往往都能賣上翻倍的價格。
    當然,也有一些想花大價錢,買遼王用過的。
    可秦風終究沒有窮到會賣洗臉的臉盆。
    況且……
    如今的秦風,已經不用洗臉盆了。
    而是用洗臉台。
    但那個遼王同款洗臉盆說的也的確沒毛病,不算虛假宣傳。
    因為這洗臉盆秦風不用來洗臉。
    純粹是用來洗腳的。
    擱在遼王府內,洗臉洗腳的盆子得分開。
    可要在物資貧乏的慶地,一個洗臉盆金貴的很,基本全家再用。
    別說洗臉洗腳用這一個盆。
    有時候洗菜甚至都得用這個盆。
    至於那二十船貢品,秦風準備還是放到王府內。
    “搬到王府內,看王妃與你們喜歡哪些就留下,剩下的封存起來,未來放到廣寧城博物館內。”
    秦風基本也懂得父皇的意思。
    關於遼地當年的事兒。
    隨著胡庸被處死,暫時到此為止。
    等徹底滅完北胡人後。
    秦風與太子如何清算那些老勳貴,父皇都不會再管。
    “大哥的信中,已向本王保證。”
    秦風雖心中仍有怒火。
    但隨著胡庸被斬首,甚至是剝皮添草,從而消了許多。
    再加上大哥心中的保證,以及父皇的為難。
    秦風暫時也不想伸手太過。
    “北伐是本王的心結,同樣是父皇的心結。”
    “胡庸,也算得上是最後一位宰相了吧。”
    秦風笑了笑。
    實際上,許達也算是宰相的。
    但許達這個宰相,有名無實。
    當初因為許達背癰發作,被認為是時日無多,最終慶皇給了宰相的虛設。
    後來沒想到。
    許達在遼地被治好了。
    而回到朝廷之後,仍舊掛著宰相的職位。
    隻是沒幹啥正兒八經宰相該幹的事兒。
    相比這個宰相位置,大慶百姓以及官員,更習慣於他在軍功上的貢獻。
    萬裏長城這個名號,遠比大慶宰相響亮多了。
    故而許多人覺得。
    胡庸恐怕就是,天下間最後的一位正兒八經,有實名的宰相了。
    胡庸之後。
    天下再無宰相。
    “天下軍政一把抓,的確權力過大。”
    秦風搖頭。
    況且秦標的信中也已寫下。
    父皇準備效仿遼地的大紅樓,在皇宮內空出一座殿閣。
    父皇將冊封殿閣大學士,方便隨時詢問處理政務。
    “這些殿閣大學士,雖職守在宮內,卻又稱不上是內閣。”
    “他們更像是父皇養的一群幕僚,隻提供見解,不能決定政治的走向。”
    雖然剛剛設立。
    秦風基本瞧見了殿閣大學士的未來。
    父皇尚且能把控好這個尺度。
    未來的皇帝,就很難說了。
    皇帝為何往往喜歡用宦官?
    就是因為宦官離皇帝近,自小就接觸。
    若殿閣大學士一設立,這些人必然會成為宮中皇帝的內臣,地位比宦官又要高的太多。
    毫無疑問。
    用不了多久,這群殿閣大學士便會被重用,給予一定的實權。
    隻要他們做得不錯。
    這個實權,就會隨之變得越來越大。
    最終成為大慶真正的內閣。
    決定大慶上下大小政務。
    這樣的內閣,若能一直為皇帝所定奪,那毫無疑問大大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隻是未來會不會被玩壞,內閣的人會不會有什麽其他的心思。
    那就很難說了。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最完美的製度,隻有最適合當下的製度。
    大慶朝廷如此。
    遼地同樣如此。
    “從北胡地帶回的十萬人,安置的如何了?”
    秦風不免詢問。
    這次出兵演習,雖沒有斬獲,但卻有收獲。
    掠奪了些許牛羊,以及接回了許多被奴役的漢民。
    甚至逼迫北胡人出賣掉了胡庸。
    胡庸的案子很大很大。
    在大慶內,興許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宰相。
    但經過查證之後。
    胡庸通倭寇、私通北胡。
    就連南洋的諸多國度,也與胡庸有所私通。
    那些小國的朝貢,大多都被胡庸拿走了。
    雖說,這是之前李山長執政時期,定下來的規矩,除了父皇以及皇家不清楚。
    所有官員都默認了。
    甚至覺得那本該就是屬於宰相的好處。
    如今父皇收了回來,未來大慶的朝貢體係更加完善,而且不會成為虧本的買賣。
    並且沒了宰相這個中間商。
    周邊附屬國,能獲得的利益也將相應變多。
    父皇的權力,毫無疑問又進一步的加大,朝廷集權的更加厲害,堪稱曆史之最。
    相應的。
    秦風身為藩王的權力,也將因此變得更大。
    “至少今後的朝廷百官,一定時間內再也不敢將心思打到本王的身上。”
    秦風討厭內鬥。
    有那時間,不如安安穩穩的發展好遼地。
    實力才是硬道理。
    槍杆子硬,才能製定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