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安頓歸民

字數:5647   加入書籤

A+A-


    秦風望著掛起的遼地地圖。
    遼地。
    如今已經成為了概念。
    所轄之地,當真太大了。
    遼、山東二省。
    東胡地可化兩省。
    高麗算一省。
    倭地算兩省。
    秦風控製的地區,足足有七個省的麵積。
    這還沒有算,在東胡地的北邊,還有更加寒冷的鬆葉林地帶,那裏人煙極少,冬季漫長且寒冷,即便到了夏天也不太暖和。
    那裏的遊牧人,年年都會向秦風朝貢。
    也許是一些皮草,也許是一些馴鹿。
    也許有些珍稀的藥材。
    若再算上那些不容易生存的地方。
    秦風掌控的實際地盤。
    已經相當於大慶的一半!
    也就是說,秦風替大慶,開辟出了近乎三分之一的國土。
    隻是。
    這些地方,對於慶人來說,都算不上什麽好地方。
    遼地尚且能接受,然而更北的東胡、奴兒幹、寧古塔等地。
    對於慶人來說。
    實在是過於寒冷了。
    哪怕土地肥沃,慶人也難以忍受那樣的氣候。
    想要開發,困難自然極大。
    但……
    遼地的鐵路,仍然在向北延伸。
    如今已抵達到了雞林造船廠地。
    然後還要繼續向北延伸,到達寧古塔。
    “這些被北胡掠走,為牧奴的人,最適合定居在那裏,放牧種地。”
    秦風覺得這是最好的結果。
    北胡人拋棄的人。
    也是漢民,雖已麻木,但卻能適應寧古塔那邊的生活。
    甚至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大量田地,隻要勤勞,就能將生活過得不錯。
    這個安置。
    秦風覺得再好不過。
    “已派遣了五百名遼地官員,在寧古塔地設置屯鎮,分配牛羊土地,到了來年,應當能有所產出。”
    紅鸞一絲不苟的回複著。
    在大慶皇家中。
    她身為側王妃,仍然正參與治理的,這是頭一份。
    興許朝廷裏麵,禮部那群人對此有所異議。
    然而禮部的人,終究管不到遼地來。
    最多的。
    也就是太子妃總是說這個。
    隻是再怎麽說,也鬧不到遼地來。
    更不用說,秦風用紅鸞用習慣了,是真的好用。
    唯一的區別。
    就是如今的紅鸞,基本相當於秘書的身份。
    秘書這個詞,在大慶的皇宮就有,執掌機密文件。
    自漢開始,便有秘書監、秘書令等職位。
    紅鸞所負責的,基本就是這些。
    “送去的物資,到了嗎?”
    “回王爺,衣物的基礎生活用品,基本已經送到,牛羊還在路上。”
    紅鸞回答的很認真。
    廣寧城的生活用品產出,根本用不完。
    這十萬人的衣物、被褥鍋碗等基礎用品。
    基本人人都能領到。
    “這半年來,他們需要適應這裏的生活,為王爺固守開發北方的疆土。”
    秦風能想象到。
    那群一無所有,身上穿了不知道多少年老羊皮的一群百姓。
    換上了遼地那統一的軍綠色衣服之後,定然能增加對遼地的歸屬感。
    在北胡地,他們隻會當做牛羊來用。
    但在遼地。
    秦風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
    隻要不是那種沒良心的,基本一兩年的時間,就能轉化成為遼人。
    興許他們未來對秦風,同樣如同老遼人般狂熱。
    奈何廣寧城的遼人,已經換了一副樣子。
    年輕的、更富有知識的、心中充滿夢想的小遼人們,都已經起來,逐漸被秦風賦予更多的權利。
    他們將讓遼地的發展,進入更加日新月異的地步。
    老遼人們。
    仍舊負責基礎建設。
    這些年輕富有活力的小遼人們,則在這個基礎上,讓廣寧城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秦風對這些人的分工,相當的明確。
    “必須讓這些人快速適應寧古塔的生活。”
    “未來那片土地上,會有更多的人去。”
    秦風覺得,那地方必須得打好基礎。
    被掠奪到北胡地的漢民,何止這十萬人?
    保守估計。
    也得有數百萬之多。
    到時大多數,必然會被秦風派出去的遼兵給帶回來,在寧古塔、奴兒幹等地耕作。
    也會成為未來廣寧城的糧食,重要的來源地。
    更能讓秦風培養的好的遼地工匠們,不用去分出一些精力,在春秋時仍要去耕種收獲。
    “鐵路必然要通到寧古塔之地,如此未來糧食才能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遼地來,讓遼地的糧食,能夠允許千萬人在這裏生活。”
    秦風無比嚴肅。
    廣寧城的人口上麵,是達到一個瓶頸期的。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糧食的問題。
    預估到年底,廣寧城內,人口數量,將會達到五百萬。
    城內糧食的安全,基本達到極限了。
    甚至到了年底,都需要去齊地,甚至是大慶的沿海,來保證遼地的人口所需。
    當然。
    還有另外一種辦法。
    那就是降低遼人的口糧補給。
    但這樣並不長久。
    唯有將這片白山黑土,完全開發出來,才能保證廣寧城的糧食安全。
    北胡當年擄掠走的漢民。
    會成為秦風控製下,最好的農夫。
    “前往北胡地的遼兵,可都歸來了?”
    “回王爺,除了兩千兵馬駐紮在寧古塔外,其餘皆已入城休整。”
    秦風點頭。
    “讓他們好好總結在深入北胡地的經驗,休養一段時間。”
    “是。”
    “北胡人見遼兵退去,是否又回來了?”
    秦風望向了另外一側的北胡地圖。
    “烏恩部已經率部而歸,當時被驚走的其他部落,也都帶著牛羊,重新回去。”
    秦風冷笑一聲。
    北胡人的做法,並沒有脫離秦風的猜想。
    遼兵出去一次,他們就必然避讓一次。
    等遼兵走了,他們再回來,繼續在原本的牧場上生活。
    雖對北胡有所影響。
    但北胡人通過這種方式,將遼兵對北胡地的影響,盡可能的降到了最低。
    “回來了,那本王就再去。”
    “告知所有人,兩個月後,進行第二次出兵演習。”
    秦風也不急,嘴角忍不住的勾起笑容。
    紅鸞也有點憋不住笑。
    從今往後。
    北胡東麵的那片草原。
    恐怕就不會有安生日子了。
    “王爺,此事兒要不要登到遼報上?”
    紅鸞補問了一句。
    “登!當然要登!”
    “不登報,北胡人如何能知曉,本王要二次向他們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