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1章 鐵打的衛所,流水的軍士

字數:3948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在場的不是身經百戰的武將就是飽讀典籍的閣臣,自然是對這種事情很是清楚。
    此事事關兵製,自然是由洪承疇這位軍機大臣出麵的好,洪承疇也是自覺:“漢朝兵製分為三種,
    一為保衛都城的中央‘衛’兵,分為保衛皇宮的南軍和守衛京都的北軍。
    二為邊境‘戍’卒,就是邊軍了。
    三為地方服兵‘役’,諸如力役、義勇隊等等。
    第三者的兵役,也稱之為更卒,男子從二十三歲到五十六歲之間,每年抽出三天服軍役,或者花三百錢代替每年的更卒軍役。
    第一種的衛兵又稱之為正卒,優秀的壯丁第一年為郡國兵進行預備訓練,第二年則是為材官騎士樓船,在邊疆、江河湖海的軍隊服兵役。
    邊塞習射禦騎馳戰陣,水處為樓船,亦習戰射行船。
    第二種則就是我們常知的八校尉,管理北軍的中壘校尉、輪訓騎兵的屯騎校尉、守衛皇室園林的步兵校尉、管訓騎兵的越騎校尉、管訓長安安全的長水校尉、管訓涇陽的胡騎校尉、輪訓弓弩手的射身校尉、輪訓車兵的虎賁校尉。”
    “很好!”
    崇禎點了點頭,立刻問道:“那兩年後呢?”
    “回陛下,兩年後,優異者進入中央衛軍的南軍之中,更優異者進入衛軍的北軍之中,負責保衛都城,這兩者占到全部的半成左右。
    還有近一成左右進入邊軍之中,剩下的則是遣返回鄉耕種。
    邊軍的服役年限不確定,根據戰事時間長短和需求來確定,幾年、十幾年都是有可能的,甚至是老死邊疆。”
    闡述到這裏,洪承疇若有所思,幾息後眼中放光道:“陛下的意思是借用漢朝的正卒製度?”
    “答對了!”
    崇禎點了點頭:“朕的設想,在職業化軍隊的常備軍外,我們可以實行正卒製度,但在大明改個名字,叫預備役製。
    大致是在全國各府各設立一個衛所,從民間征召百姓,以兩年的期限為準。
    在這兩年中半耕半訓,耕就是開荒,訓就是訓練,訓練除了體魄、軍陣的訓練外,還要接受火器的訓練,基本上要和正規軍的訓練是保持一致的。
    第(1/3)頁
    第(2/3)頁
    兩年後,優秀者進入正規軍中,其餘全部返回鄉裏,每年輪換一批,具體比例再商議。
    在此期間衛所管吃管住,不給軍餉,兩年退役後一次性補給十兩以上的銀子,具體的再定。
    形成鐵打的衛所,流水的軍士。
    如此做的好處便是讓大部分的百姓接受到正規的訓練,一旦有戰事發生,預備役的衛所軍就能成為後勤保證的隊伍,諸如運送糧草、傷員、鎮守布政司等等。
    必要時可以直接轉變成正規軍,與敵人廝殺。
    另外,一旦到了最壞的情況,防線破碎,敵人進入境內,那些服役了兩年退役的百姓也能自己組成隊伍與敵人廝殺,
    他們接受過正規的訓練,即便是退伍了,但記憶還是在的,肯定比普通沒有接受訓練的百姓要強太多。
    衛所給他們武器,或者他們與敵人交戰中繳獲火器,不需要訓練就能直接用來殺敵,如此就能最大程度的自保了。
    除此之外,他們在服役兩年,接受過忠君愛國、保家衛國等等的思想灌輸,哪怕是退役了也會牢記自己曾經是一名軍人。
    做到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誌,離營不離軍,諸位覺得怎麽樣?”
    呼……
    眾人呼吸再次急促了起來,眼神灼灼。
    怎麽樣?
    隻能說皇帝的這個設想實在是太精彩了。
    大明本土有一百四十餘府,加上遼東、朝鮮、中南半島、烏斯藏等,差不多兩百個府,這就能安排一百一十二萬現有的衛所兵,基本上武將們都能留下。
    若是有大戰,這些十八九歲的軍士押送糧草要比征召的三四十歲的百姓要強太多,而且還不會影響農耕。
    假設十八歲服役,那麽十年後才二十八歲,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
    預備役實施的十年後,加上正規軍退役的,大明隨時都能征召千萬以上的經過正規訓練的軍士,這是何等可怕的數據。
    至於說現在太平了,百姓們不願意去服兵役的,這些都不是事兒,隨便一道政令都行,諸如經商限製、讀書限製、減免賦稅、貸款優惠等等條件。
    第(2/3)頁
    第(3/3)頁
    即便沒有這些,管吃管住兩年,出來找工作優先,還有十兩銀子以上的退伍費,在家兩年能存十兩嗎?
    至少目前階段來看,隻要政策實施,百姓們沒有拒絕的道理。
    “這裏麵有很多的問題值得你們深思,諸如多少歲開始服役、每年什麽時間征兵、退伍費的標準、各兵種是否一致,
    服役期間是否允許探親、若是參軍人數太多采取什麽標準錄取、若是自願服役後又後悔了怎麽處理……等等一係列的問題,都得考慮清楚。”
    “臣等明白!”
    洪承疇立刻回應:“陛下放心,臣等會和眾將商議,也會去軍中和民間詢問軍士和百姓們的想法,爭取平衡各方想法。”
    “如此最好!”
    崇禎點了點頭,端起茶杯輕輕的刮動著茶水,茶葉在杯中沉浮著,散發著茶香。
    幾息後,崇禎放下茶杯,再次道:“預備役之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常備軍的改製問題。
    第一,常備軍的服役年限是多少?三年還是五年、或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如果能幹這麽長時間,那麽標準是什麽?不能所有常備軍都能幹二十年吧!
    第二,如果是十年,那麽在沒有大戰的情況下,九成九的普通軍士是沒法晉升的,這種情況下怎麽辦?
    如果是普通軍士,我們能不能在軍製和餉銀上下下功夫?
    第三,若是服役的年限長了後退役了,朝廷會不會給予一些安排,例如在縣中擔任三班班頭、兵房的典吏,乃至巡檢?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待遇不能一樣吧!”
    聽著皇帝的話,眾人張大了嘴巴,實在是皇帝想的太深、太遠了。
    但又不得不麵對的問題,因為預備役中優秀者進入了常備軍中,如果常備軍沒有年限限製,人數隻會越來越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