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無題

字數:4673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一段時間,陳景恪再次陷入了忙碌之中。
    帝國計劃需要進一步完善,淡馬錫商貿之城的製度建設,雇工保護法也需要關注。
    還要抽出時間給徐妙錦上課……
    可以說,每天都忙的腳不沾地。
    這期間,福清負責編寫的《麻六甲海盜》正式定稿,陳景恪檢查沒有問題之後,拿到皇宮給朱元璋看。
    老朱相當無語:“你們是真閑的慌啊,寫什麽不好,寫個海盜算什麽。”
    “還什麽海洋代表著自由,擁抱海洋就是擁抱自由。”
    “真是會給自己臉上貼金,賊永遠都是賊,洗不白的。”
    陳景恪能咋回答,總不能說上輩子特別喜歡某船長吧。
    “就是希望激起大明百姓對海洋的向往……”
    “海洋廣闊無邊,光靠朝廷的力量,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完成探索。”
    “借助民間的力量,效率會高上許多。”
    朱元璋很不以為然,民間力量能和朝廷比?
    不過他也沒有再說什麽就是了。
    一本神怪罷了,又沒有什麽反帝反大明的內容,沒必要大動幹戈。
    “要是有空,就讓福清把駙馬傳繼續往下寫,民間可是流傳幾十個版本呢,她才改編了幾個故事。”
    比起什麽海盜、神怪,他更喜歡駙馬傳。
    雖然名為駙馬傳,但皇帝的戲份也是很重的,且形象非常高大上,太符合老朱的胃口了。
    陳景恪說道:“海盜寫完就準備著手續寫駙馬傳,素材都已經收集好了,很快您就能看到下一部了。”
    朱元璋點點頭,突然說道:“福清今年已經十八了……”
    陳景恪連忙打斷他的話,說道:“是是是,我知道了……”
    “那什麽,殿下那邊還有事,陛下您先忙,我去那邊看看。”
    說完落荒而逃。
    朱元璋有些懵,啥情況?
    不就是提了一嘴生孩子的事兒嗎,又沒有強迫你怎麽著,至於這麽害怕嗎。
    他卻不知道,陳景恪這是前世被催婚催生給整出心理陰影了。
    逃出老遠陳景恪才停了下來,擦了擦額頭的汗,很是無語。
    沒想到穿越了還能被催生,還是朱元璋親自催,壓力山大啊。
    不過老朱不提這一茬,他都快忘記了。
    按照虛歲來算,福清確實已經十八了。
    而且洪武二十年即將走完,她實歲也到十八了。
    確實該考慮這事兒了。
    現在外麵一直瘋傳他是遭了天譴,雖然堵住了後來求藥的人,卻也帶來了很多麻煩。
    尤其是陳遠和馮氏夫妻倆,嘴上不說,臉上寫滿了擔憂。
    不行,回去就和福清好好研究一下,用實際行動破除謠言。
    ——
    古代出書基本屬於倒貼錢行為。
    沒有版權保護的時代,但凡一本書火了,定然是盜版滿天飛。
    不,都不能叫盜版了。
    因為都無所謂正版,又何來盜版之說?
    所以,想要出書基本都要自費。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無數人想要出書,出書的人無不期望盜版滿天飛。
    皆因一個字:名。
    立德立功立言,謂之三不朽。
    出書就是立言。
    對於重視曆史,重視身後名的華夏人而言,意義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過陳景恪並沒有操太多心,麻六甲海盜和立言之間的差距超過十萬八千裏,實在沒必要花費太多心力。
    反倒是福清比較上心,畢竟是她一字一字寫出來的嗎。
    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推廣套路,先是找說書先生四處傳播。
    重點還是放在了沿海城市,借用了一點市舶司的力量,將此書推廣到了海商群體。
    確實引起了船工們的喜愛。
    尤其是當裏麵寫的一些疾病和治療方法,被證實是真的之後,這書就更火了。
    幾乎每個商船上,都有一套海盜。
    這些事情陳景恪一概不知,他每天忙的腳不沾地。
    以前隻需要操心政務,現在又多了一項任務,造孩子。
    屬於勞心又勞力了,實在沒工夫關心這些事兒。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很快他就聽到了這本書的消息。
    還是在朝堂上聽到的。
    有言官彈劾此書帶壞社會風氣,要求列入**行列。
    把他嚇了一跳,莫非這書惹出事來了?
    仔細一問才知道並沒有。
    這個言官就是在行使自己的本職工作,聞風奏事。
    陳景恪很是無語,卻也不好多說什麽。
    這本來就是人家的本職工作,也不能說人家錯了。
    更何況這書是用筆名發表的,很少有人知道是出自他們兩口子的手筆。
    也不能怪言官不長眼。
    朱元璋表麵不動聲色,心中則樂開了花,讓你小子瞎折騰。
    不過還是要給女兒女婿麵子的,就說不過是一神怪而已,無需大驚小怪。
    此事就此揭過。
    那個言官也沒有揪著不放。
    這事兒說白了不值一提,但言官風聞奏事,就是要將社會上一些比較大的動靜匯報給皇帝。
    他匯報了,本職工作完成了。
    皇帝也處置了,就沒必要窮追猛打。
    不過能被言官拿到朝堂上彈劾,也足以說明海盜火了。
    退朝之後,陳景恪去了解了一下情況。
    發現這本書確實火了,隻是火的方式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在社會的上層,屬於黑紅。
    畢竟海盜確實不受待見,但故事性確實強。
    大家屬於是一邊鄙視,一邊偷偷的看。
    看完就湊在一起貶低。
    在中下層就是真的火了,普通百姓才不管主角是什麽人,故事好看就行。
    但要說這本書在哪個群體最受歡迎,毫無疑問是沿海地區的百姓以及海商群體。
    至於原因,就不多贅述了。
    但要說這本書帶來最大的影響,不是促進了海盜行業的發展,也不是吸引大批百姓向往大海,而是媽祖的祭祀。
    本來媽祖祭祀,隻在東南沿海幾個港口城市流行。
    隨著這本書的流傳開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個神靈。
    更多沿海城市的百姓,開始自發的信奉媽祖。
    尤其是很多海商,本著寧願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出錢出力修築媽祖神祠塑造神像。
    更是刺激了媽祖信仰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