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
字數:4646 加入書籤
有句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
大明想要休養生息,可外敵卻不會配合。
雲南那邊叛亂不斷,更準確說,大明至今尚未真正征服雲南全境。
很多部落逃到了原始叢林,不服朝廷的管理。
還有些部落口服心不服,叛降不定。
即便朝廷製定了種種民族政策,效果依然不大。
幸得西平侯沐英鎮守,方才確保了大明對雲南的統治。
川蜀一帶的南蠻部落也同樣如此,不知道發什麽瘋,好幾個部落叛亂。
隻是很不幸的是,恰好趕上傅有德鎮川蜀。
老傅一瞅這情況頓時樂了,毫不客氣的笑納了這份軍功。
一個月的時間不到,就徹底平定了叛亂。
之後朱元璋調整了軍事部署,在四川、湖廣、貴州三地設立都司,防範南蠻再次作亂。
反倒是兩廣、江西、福建等地,這兩年沒有爆發什麽土人之亂。
究其原因,還是太孫朱雄英安撫得法。
這些土人部落,果然如之前約定的那樣安分守己。
遇到什麽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再如之前那般直接造反,而是派人來找太孫告狀。
朱雄英也不是所有的條件都滿足,而是分情況。
如果他們占理,就幫他們討回公道。
為此陸陸續續處置了十幾個不當人的貪官汙吏。
如果是他們的要求過分,朱雄英不但不滿足,還會給予訓斥。
有時候還會寫信,狠狠的痛罵他們的首領等人。
挨了訓斥的土人部落,不但不生氣,反而乖乖的改正。
然後送上禮物,表示一定改正,太孫您別生氣。
這讓所有人無不嘖嘖稱奇。
很多時候,這些省份的地方官遇到和土人相關的棘手事情,也會派人來求助朱雄英。
隻要他發話,幾乎沒有解決不了的。
可以說,這一份成績,為朱雄英賺足了聲望。
尤其是雲南、兩湖、川蜀、貴州等地的蠻夷作亂,更是襯托的他不凡。
不過,這些土人作亂雖然麻煩,對朝廷來說不過是癬疥之疾。
真正麻煩的還是來自於北元的壓力。
也速迭兒殺死天元帝父子,自命蒙古大汗。
他上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廢除了元朝國號、取消了皇帝稱號,也廢除從中原學習到的政治製度。
全麵恢複了蒙古舊製。
如果認為他這麽做是為了去漢族化,那就太小瞧他了。
忽必烈擊敗了他的祖先阿裏不哥,成了蒙古大汗,然後建立了元朝。
他廢除元朝國號,去皇帝稱號,全麵恢複蒙古舊製。
就是為了否定忽必烈一係所做的一切。
同時也讓自己獲得了‘正統’身份。
既然忽必烈一係的做法是錯的,那我恢複蒙古舊製就是對的。
我才是蒙古黃金血脈的繼承人。
我殺了脫古思帖木兒父子也不是造反,而是為了維護蒙古正統。
他這一招確實很好用。
之前說過,雖然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但蒙古人並沒有大規模南遷去中原定居。
大部分人依然生活在草原上,過著祖祖輩輩一樣的生活。
所以,蒙古人基本上還保持著祖輩的生活習慣。
元朝皇室從中原學到的那一套政治製度,反而顯得格格不入。
以前這種情況還不嚴重,畢竟首都在北平。
這種政治製度,更多是用來治理中原和南方的。
草原上依舊使用原本的製度。
可等北元王廷逃到草原上,這就情況就顯得很突兀了。
現在也速迭兒全麵恢複蒙古舊製,反而更符合大眾的認知。
兩廂一對比,可不就顯得他更像正宗的蒙古大汗嗎。
接受他的統治,好像也不是什麽問題啊。
也速迭兒輕鬆的洗去了犯上作亂的罪名,搖身一變成了蒙古正統的維護者。
再憑借手中強大的實力,很快就獲得了蒙古各部的效忠,成為了真正的大汗。
然後他果如陳景恪所預料的那樣。
新主上位,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必然會南下劫掠的。
況且蒙古這兩年,接連遭到大明的軍事打擊,損失也非常嚴重。
不南下劫掠,是無法順利熬過這個冬天的。
從四五月份開始,他們就頻繁南下。
隻不過當時也速迭兒還忙於穩定內部,南下的兵力並不多。
主要來自於前丞相咬住和前太尉乃兒不花。
他們這麽積極,其實也是為了向也速迭兒表忠心。
隻是大明早有準備,他們非但沒占到便宜,還撞了個滿頭包。
即便如此,大明的邊軍也不敢掉以輕心。
畢竟蒙古人給中原帶來的陰影才過去不久,那種刻骨銘心的痛還沒有消失。
消息傳回京師,朱元璋等人再次感歎於陳景恪的智慧。
一次猜中是運氣,兩次就是實力了。
而且還是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變化,做出的推算,更顯得不容易。
陳景恪自己卻沒有絲毫得意,而是表情凝重的道:
“也速迭兒也是雄主啊,恐怕咱們的蠶食計劃要改一改了。”
在座的都是大佬,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徐達說道:“以也速迭兒表現出來的能力,如果給他成長的時間,恐怕會成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必須要趁他還未成長起來,出兵徹底將其擊潰。”
大明休養生息,別人也同樣在恢複實力。
如果也速迭兒能力一般,無法快速完成草原一統,大明完全可以坐山觀虎鬥。
但現在他表現出了超強的能力,就不能給他喘息時間。
必須要趁現在蒙古實力虛弱,一鼓作氣將其徹底打垮。
朱雄英有些慶幸的道:“還好,咱們提前結束了其他方向的戰事。”
“現在隻打北元,並不會影響大明休養生息。”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
大明七千五百萬人口,又有中南半島等地提供糧食。
不用壓榨百姓,也足以支撐在一個方向用兵。
朱元璋也不是猶豫的人,既然必須要打,那就提前做準備。
他立即就下令,軍改先緊著山西和北平來,必須要在秋季結束之前完成。
同時秘密傳令給朱棡和朱棣,加緊練兵隨時做好出征準備。
是的,這一次朱元璋準備讓兩個兒子掛帥,同時從山西和北平出兵,分兩路北伐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