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思想武裝

字數:5155   加入書籤

A+A-




    第295章思想武裝
    “我們的先輩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世俗文化。”
    “宗教思想隻能作為補充存在,就連統治階級也不屑於用宗教來麻痹百姓。”
    “反而視其為威脅,時不時的就給予打壓。”
    “若不是考慮到百姓的感受,恐怕佛道兩家也早就被摧毀了。”
    “所以,華夏人是感受不到,來自於宗教的禁錮和壓迫的。”
    “儒家倒是有這樣的苗頭,但在陛下的接連打擊下,已經消停了下來。”
    “大明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思想文化必將迎來再一次的輝煌。”
    對陳景恪這一番話,朱元璋祖孫三人的表現不一樣。
    老朱是不明覺厲,什麽玩意兒,能頂飯吃嗎?
    不過聽你說的挺厲害的,咱就給你鼓鼓掌吧。
    休養生息是出於國家需要做出的決定,不算他的人生目標。
    “除了華夏文明傳承至今,其餘的三個文明都經曆過大破滅,傳承已經斷絕。”
    “但傳承都已經斷絕,連隻言片字都沒有留下,我們都無法知道他們是否存在過。”
    至於朱雄英,簡直和打了雞血一樣,恨不得馬上開啟大時代。
    “所以,此事也是存疑的。”
    “在這種情況下,羅馬是如何獲知古希臘文明的真麵目,並學習傳承的呢?”
    直到他們都表示理解了,才繼續說道:
    按照曆史規律來看,第一代君主打天下,第二代君主治天下。
    “比如現在的天竺各國,也自稱是古身毒文明的繼承者。”
    “有些人自稱是他們的傳承者,但也多是攀附而已,其實並沒有繼承多少精髓。”
    “就好比,有一個國家想要學習華夏文明,但隻學走了儒家文化。”
    文化興盛,就非常對他的胃口了。
    “而文明又分為起源文明和次生文明。”
    “比如極西之地的羅馬帝國,就是多種文明交匯後產生的。”
    聽說華夏是起源文明,還是唯一傳承沒有斷絕過的,朱元璋三人都不禁有些驕傲。
    咱的理想,就是讓文化再次大興,為全新時代奠定思想基礎。
    但此時的古巴比倫遺跡應該還沒有被發現,陳景恪自然不能說出來,否則就真沒辦法解釋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複雜,但也很簡單。”
    “再說回殿下方才的問題,我們可以毫不謙虛的說,是的。”
    文化也會在第二代君主那裏迎來大興。
    “作為學生,他們不可能全麵學習和接受起源文明的所有精髓,能學到其中一部分已經很不容易了。”
    自然還有其他起源文明,比如古巴比倫。
    “次生文明則不然,他們沒有曆史賦予的厚重感。”
    “據我所知,現在可以追溯的起源文明隻有四個,華夏、古身毒、古埃及、古希臘。”
    “可除了宗教和種姓製被繼承的很完整,別的並沒有學到多少。”
    “所謂起源文明,就是從零開始獨立發展出來的文明,我們華夏文明就是如此。”
    “起源文明更加的厚重,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具有包容性。”
    “除了這四大起源文明,或許曾經還存在過其它起源文明。”
    “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文化,他們沒有什麽接觸,甚至都不知道有這些流派的存在。”
    冷靜下來之後,朱標察覺到了他話裏的問題,問道:
    正所謂物傷其類,那麽多起源文明都斷絕了,華夏能幸免嗎?
    “除了華夏,在別的地方政教合一才是常態。”
    “你方才一直強調,華夏是獨特的,馴服了宗教,別的國家和文明不是如此嗎?”
    “羅馬也是如此,他們就自稱是古希臘文明的繼承者。”
    “次生文明,是受到起源文明影響延伸出來的文明。”
    朱標則振奮不已,感覺找到了人生目標。
    陳景恪重新整理了一下語言,說道:
    “文明和文化、國家等等都不一樣,它更加的厚重……”
    但隨即又感覺一股壓力撲麵而來。
    “但古希臘已經毀滅,隻留下了一部不知真假的詩歌。”
    陳景恪照例停頓了一會兒,給三人消化的時間。
    雖然朱元璋他們大概率不會追問,可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還是少說為妙。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他們將儒學研究的多麽透徹,都不可能學到華夏文明的精髓。”
    “也不可能具有華夏文明的厚重感、多元化和包容性。”
    “儒家文化對於我們來說,隻是一個流派。”
    “可是對他們來說,就是他們的全部。”
    “同理,對於華夏文明來說,宗教就像是大海裏的一滴水。”
    “對於次生文明來說,宗教是他們文化裏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是全部。”
    朱元璋三人了然的點點頭,起源文明的思想文化是用幾千年慢慢形成的。
    次生文明想用短時間就全部學走,是不可能的,隻能學習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次生文明花費大量時間,全麵學習呢?
    那對不起,他們會被華夏文明同化,成為華夏的一部分。
    朱標又提出了一問題:“就如你方才所說,他們學走了儒家文化,可儒家是世俗思想。”
    “如果他們真的用儒家治國,又怎麽會走上政教合一之路?”
    陳景恪心中暗道,這個問題問得好:
    “因為現實會逼迫他們走政教合一之路。”
    見三人滿臉疑惑,他進一步解釋道:
    “你們對外界的情況已經有所了解,勢力之間的碰撞非常殘酷。”
    “文明與文明,國家與國家,部落與部落之間,一直在激烈的對抗。”
    “想要活下來,就要變強,就要吞掉弱者強化自己。”
    “可是每一個國家勢力,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習俗,想要融合他們談何容易?”
    “華夏文明自身無比厚重,兼容並蓄,有能力集百家之所長。”
    “我們同化百族,靠的不是毀滅對方的文化,而是將其吸收融入自身。”
    “這一點,是文化薄弱的次生文明無法做到的。”
    “如果他們試圖這麽做,更大的可能會被反噬,最終自我毀滅。”
    “所以,他們想用儒家思想來治國,來搞民族融合。”
    “就隻能神化儒家思想,神化孔子,將儒家變成宗教。”
    “然後利用宗教的極端性和傳播性,來強行完成思想上的認同。”
    “不信奉儒家的都是異教徒,統統毀滅。”
    “剩下的人經過一遍又一遍的洗腦,就成了儒家的信徒。”
    “這就是為何次生文明必須走政教合一路線的原因。”
    “伊教、基教全都是這麽做的,用宗教統一思想,將宗教作為治國的法理根本。”
    “每征服一個地方,就徹底毀滅其文化,強迫其信奉自己的宗教,然後完成融合。”
    他們的世界隻有輸和贏兩個概念。
    輸家一無所有,贏家通吃。
    他們無法理解雙贏思想,沒有家國天下情懷,不願意也不敢去這麽做。
    所以當西方了解了華夏文明之後,感到不可思議,怎麽會有這樣的文明存在?
    燈塔的高官接受采訪時直接說,不允許自己的家人接觸某音國際版,因為那上麵到處充斥著中國文化。
    對他們來說,北極熊的武力威脅最多就是颶風,中國的文化威脅就像是氣候變遷一樣可怕。
    聽到上麵那番話,朱元璋三人心中的自豪感都要溢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