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應芬家世(5)

字數:2120   加入書籤

A+A-




    胡漢民憶古勷勤先生(3)
    ——《古應芬家世》(十二)
    自民國十七年七月起,非常國會改組軍政府為總裁製。總理不以為然,遂到上海從事著述。民國九年,總理命陳炯明驅逐莫榮新;攻陷河源,進逼惠州,當時執信與吳禮和等運動虎門炮台反正,執信因為台兵內部的叵測,竟不幸以身殉職了,執信殉難以後,同誌們都非常傷痛,古先生更為悲戚!兄弟那時和總理在上海,還是古先生不避艱險,到虎門去收執信遺骸,並經紀其喪葬。古先生之為人,不僅孝於事親,而且篤於友誼。和執信共患難最久,彼此間的情感最厚,執信殉難,撫其孤如己出,視執信遺族如一家人,而且曆久不變,始終如一。古道熱腸,在風俗澆薄的今日,這種行為,實在尤其值得讚佩!
    民國十二年二月,既平陳炯明之亂,總理還廣州執行大元帥職權。是年四月沈鴻英進據廣州,與政學係勾結謀叛。當時廣州的情形,十分混亂,非各方部署妥帖,很不易處。因此我們都決定推古先生做省長。籌劃一切。古先生自謂拙於應酬,堅辭不就;總理因命鄧澤如先生擔任,鄧先生不肯受命,最後不得已,便由我來負責。江防會議之變,我冒了絕大的風險,更知道非徹底將叛軍肅清,無從保障革命策源地的安全。當時古先生非常感慨興奮,毅然以此責自任;立刻到江門集中海陸各軍,以應急變。
    等到沈鴻英公然叛逆,不得誌省垣,退到西江時,就由古先生一人策劃,將沈軍擊潰,並用第一師鎮駐梧州,打通兩廣。古先生平時為人,謙退不遑,臨大事,決大策,卻又勇往無前,為常人所不易及。如民十六,往來於粵,寧,潯,滬之間,數經古先生力爭,方能定策,使黨國轉危為安。此種勳績,更不易為外人所知!總之,他的一切,都蘊蓄而不外露,所以不知者往往以他為一無所長,去歲非常會議的時期,南京方麵會有人震駭於他的“造反”正是以此“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這更是古先生值得欽佩的地方。
    胡漢民憶古勷勤先生(4)
    ——《古應芬家世》(十三)
    我以為古先生最偉大的一點,是他對於任何事情,都肯任勞任怨,甚至有時被人汙蔑而不肯出一言替自己辯正,所謂絕交不出惡聲,其涵養功夫之深厚,實超人一等!民國十六年清黨之後,國民政府定都南京,那時我任國府主xi,古先生是國府委員兼財政部長。其時廣州紙幣,因被某部分奸人操縱,忽然大跌起來,在政治分會負責的人,都認定為商民有心向政府搗亂,便興師動眾,硬借財政部部長古先生的名義,強迫商人承受哲紙幣的損失,迫借巨款。古先生力爭不能得。由這次搗亂所感受的精神上的刺激,非常深刻。外麵不察,更以古先生為怨府所在,集中恨毒於其身。古先生以此一事,也就掛冠遠行了,可是終其一生,未嚐以此事之真象告人,這是他是闊大處,通電待人誠厚能,他要使人資悟,使人自覺,使人知道自己舉措失當與無聊!
    古先生為盡瘁黨國而死,到現在又竟一周年了。去年今日:我接到古先生的噩耗,我不覺由慟而暈:今年我們紀念古先生忌辰,也隻有悲感傖傷!古先生的一生,不待任何人來表揚,其事業之成就,其立身之謹飭,其處世之溫良,其對黨國之貢獻,尤其自去歲非常會議以來的一切,更是大家已經知道了的。古先生的遺言說:“我自問無本領,至於今日,覺得無大事業做出來”。“自覺一世無本領,不敢與人競爭,因此尚不至於藻忌。但亦不入崇拜之路。現在朋友交情,變態者有之,已死者有之,隻留得區區數人”。從這幾句話中,我們可以見到古先生之謙退,及其內心遭逢的沉痛!又說:“中國前途,絕對不可知。。。。。。。。。
    凡人都要做得三幾件事然後有用於世”。“弄到自己身上大家都知道我無絲毫儲蓄,是一個窮光蛋,不滿兩日,就要與人借貸了。”這更可使我們見到古先生之抱負,及其一生操守之廉潔。
    我去年給非常會議國民政府請代慰唁古先生家屬的電文說:“我人惟有奮勉努力,以繼承先生遺誌”。一年以來,中國的政治是如何樣?地方的吏治是如何樣?我們同誌的精神又是如何樣?一切現象和同誌的作為,能不能慰古先生於九泉?執信先生說過:“我人追悼先烈,不當哀悼死者,而當法其為人”。這最是精警痛切的言論!我們要效法古先生不畏強權,畢生造反的精神,來建樹革命的偉業;我們要效法古先生持躬廉信,待人誠謹的精神,來確立自身的人格,我們要效法古先生不辭嫌怨,勇於負責的精神,來奠定事業的基礎。
    拉雜寫此,用以憶古先生,兼以勉一切悼念古先生者。
    廿一,十,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