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三卷 第三章 青白(二)

字數:7355   加入書籤

A+A-


    白
    在東方煜十二歲那年,昆侖子和觀臨子看著與其他孩子玩耍時常常靜默一旁的東方煜,兩人交換了心裏已經思慮良久的想法,然後觀臨子便離開昆侖山前往雪嶺。他決定到沒去過的地方走走,為人世的仁善增添一點力量,也為他的好徒弟培養一個對手。
    兩年前,暗穀的彤樓被燒,昆侖子和觀臨子才知道離他們並不太遠的地方竟有如此不堪的事情,在他們反省自己的隱逸生活、思考自己的力量是否該用來懲惡揚善時,也聽說了雪嶺名士白峪峰,他的正義感、勇氣、智慧、淡泊名利的故事,讓觀臨子選擇接近了解他。
    觀臨子來到鳳翔城,先在客棧住下,然後在鄰近白府的街市賃了房子,開了家無名的作坊,製金器為業(注:這裏的金器指金屬製成的器具)。
    白府所在的地段較偏,人流不多,小店開張時也沒儀式沒宣傳,加上沒親沒故,自然也沒什麽人來。觀臨子做半天活,半天關門出去走走,在茶樓飯館聽大家說話,早晚練功。
    如此,他了解到當地人尊稱白峪峰為少伯,因為雪嶺地位最高的人是襲伯,而少伯既非領主也非官員。白家說起來算是地主富商,然而鄉民對少伯的愛戴遠勝於官貴。
    少伯行事低調,妻子病故之後便未再娶,一人悉心教導獨子。年僅十五歲的白昊天在眾人口中也是文武雙全的俊彥,可見人們對白家的尚慕。
    (注:少伯也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字,後麵引用了他的詩句。)
    少伯飽學而不仕,一有文集流出,大家便爭相傳抄,口耳相傳。原來觀臨子初到雪嶺境內歇腳喝茶的小店牆上的詩文也是他的——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注:出自《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千子書院有時會邀請少伯講學,他與書院的幾位先生是好友,便也應邀而談,學生們對其所言相當推崇(注:千子書院屬於山河書院,千字源於千華山,子字源於子江)。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注:出自《論語·雍也》)。”
    不知伊伯是否也有同感,給女兒取名彬彬。
    相較於文,少伯的武藝如何則難以驗證,無論他的家傳劍法如何被傳為神技,他似乎未曾在公開場合與人比試,也沒收徒弟——除了教導他兒子。
    觀臨子在昆侖山時聽聞他與洪氏交涉時吃過虧,當然在雪嶺沒有這種說法。彤樓善使詭計,也不能依此比較他和洪氏的武功高下,他敢親自前往彤樓,應該也有些把握。
    少伯待人以禮,樂善好施,但真正了解他的人不多,人們通過表象想象的或許會過於美化,不過能讓絕大多數人認同的應該不差,至少他的詩文和公開的想法都挺不錯。
    經過一段時間,由於觀臨子的手藝出眾,偶爾的幾名顧客帶來了更多的買主,金器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人問師傅貴姓,他答姓觀,人誤以為姓關,後來大家都稱他為關師傅或關掌櫃。
    客人告訴關師傅有人眼紅他生意紅火,若是換了別的地方難免有人尋釁找茬,好在有少伯在官員會管,大家才能公平競爭,對買賣雙方都有利。
    沒過多久,有白府的人來定製器皿。白府的人很有禮貌,關掌櫃的金器明碼實價,聽說是白府要用,表示可以優惠。白府的人表示感謝,並說隻要器物真好,一定推薦給別家。最後關掌櫃給打了九折,白府的人高高興興取走了東西。不多日便有嶽府的人來訂金器,說是白府介紹的。
    關師傅做完這一批和幾件零活,暫不接活了,說是要回老家一趟,別人問他老家在哪兒,他答明海。一般人從雪嶺到昆侖山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觀臨子外出找好了材料,開始製作他送給白家的禮物。其間他在郊外與騎馬而行的白家父子交錯而過,不知為何,白昊天在馬上看到了他,還兩次回頭看。那孩子眼含清泉,眉蘊秋風,雖高鼻寬額,卻有幾分陰柔之氣,於是觀臨子想好了合適的樣式。
    冬至的第二天,白府收到西街關掌櫃送的禮,管家看了一下,沒有異樣,便呈給白峪峰。“老爺,這是西街金器店關掌櫃送給少爺的成人賀禮,請您過目。”
    白峪峰放下書本,接過漆盒,打開。純白的劍鞘,刻有精美暗花,未飾金銀珠玉。
    拿出,不重。握住劍柄抽出,順而不滑。放下劍鞘,細看,姿形優雅,鍛工精良,鋼花如雪,正如其名——“百煉雪花劍”。
    白峪峰隨手取過一疊紙,往劍刃上一劃,便成兩半。白峪峰遂提劍出了書房,來到後院,立起一根木材,用劍輕輕一劈,即刻一分為二。他命管家取來銅錢,摞起一打,再劈,斷麵整齊。管家一愣,不知該誇劍好還是老爺劍法高明。
    白峪峰再看劍刃,沒有絲毫缺損卷曲,即道:“關師傅呢?”
    管家回話:“送來東西就走了。”
    “請他來。”沒等管家回話,白峪峰改口道:“不,我去見。”
    白峪峰獨自出門,帶上裝回盒中的劍。
    店裏,關師傅正在鏤一個簋(注:簋,音guǐ,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
    白峪峰看看周圍陳列的金器,行禮道:“打擾了!”
    觀臨子抬眼看,笑,“請坐,稍等。”
    白峪峰坐到方凳上,看師傅做活。
    觀臨子放下手上的活站起來,走到店外,用路旁的積雪擦擦手,掛上打烊的牌子,關了門,坐下。“劍還行不?”
    白峪峰隻顧看他行動輕盈,訥道:“挺好!”
    觀臨子:“有什麽問題嗎?”
    白峪峰:“請問師傅如此高超的鍛劍本領源自何處,又為何將此寶劍贈與在下?”
    觀臨子:“我不是明海雷氏的傳人(注:明海雷氏是大夏國最有名的造劍師),喜好製劍而已。這劍是送給白少爺的。”
    白峪峰蹙眉,微笑,凝神,“請問師傅可會劍術?”
    觀臨子:“也挺喜歡。”
    白峪峰喜,“不才想請師傅教導犬子此劍的用法,不知可否?”
    觀臨子:“教導不敢當,囉嗦兩句倒可以,作為物件的使用說明。”
    白峪峰:“勞煩師傅!”
    不拜師,不公開,不廢話,觀臨子與白峪峰切磋了兩下,白昊天便開始跟隨關師傅學習。
    時值隆冬,白昊天每天的功課是站樁。師傅教了姿勢便走了,說先站半個時辰。
    第一天,白昊天堅持了半個多時辰,關師傅都沒來看。第二天,師傅根本沒來,白昊天自己站樁。第三天,白昊天站到一半,師傅來了,看看,讓他稍微調整一下,對了,就走了。
    第四天,師傅又沒來。第五天,還沒來。第六天,快站完了,師傅來看了看,說不錯,幫他揉揉按按。
    第七天,師傅問他是否得氣,他點頭,說自己以前也站樁,隻是有點不一樣。師傅點頭,教他調息,繼續站樁。
    一月,調整,又一月,春暖,偎腿偎腰。白昊天也是從小練的,雖然偎得有點痛,但也能達到。
    自從關師傅開始教白昊天,白峪峰就不再教他練武,隻教習文,至於關師傅的教法,白峪峰隻看不言,其實看的也多是白昊天自己練的時候,關師傅一來他就回避了。
    春季練筋,入夏後練功的地點改到鳳翔城西麵的千華山一帶。先不教招數,重練挨打、對靠。
    白昊天每天暈暈乎乎,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幸得是在草地上練,有傷痛但不嚴重。每每回家家人擔心卻不知何故,白峪峰視而不見,白昊天也不言語。師傅讓練就練,讓歇就歇,靜坐冥想運氣,休息,再努力。
    關師傅開始教他空手的招式,每日的拉筋、對靠還是不能少,不挨搖、摔時必須用持續的跑跳、負重等提高體能,還要練習攀登、遊泳、射箭。師傅很少說閑話,白昊天也很少問別的。
    秋天,關師傅帶白昊天去摘果子、捕魚。
    冬天,兩人還在雪中爬山。白峪峰知道後並未阻攔,然而整天都在屋裏坐立難安,黃昏時聽到兒子回來,笑一下,讓人開飯。飯前問:“冷不?”白昊天淺笑搖頭。一頓飯吃得很香。
    飯後,白峪峰道:“下次請關師傅來家裏吃飯。”
    白昊天回話:“請了,師傅不來。”
    白峪峰:“哦。爬山——如何?”
    白昊天點點頭,補充道:“師傅說他不在時雪天不能去。”
    白峪峰哂然,“關師傅真不可思議。”
    白昊天點頭,“師傅讓我明天開始在家裏練功。”
    白峪峰:“好。”
    百煉雪花劍在白府呆了一年,沒什麽事兒。
    關師傅十幾天沒來,白昊天到金器店去看,師傅正在店裏取貨給客人。客人付錢走了,白昊天思量著要不要進去,師傅看見他,笑一笑,他便進來。店裏沒有其他人,白昊天行禮,沒出聲。
    師傅取出一根比劍略長的鐵棒遞給他,“這個你先拿回去,以後用得著。”
    白昊天接過,應有十幾斤重。
    師傅道:“你先自己練功,好好隨父親習文,尤其書法。”
    白昊天:“是。”
    白昊天回家努力用功。沒過幾天,師傅來看,教了新的,囑咐兩句,走了。
    如此,又到春天,樁功、軟功,倒立、吊掛,然後,師傅給了白昊天一柄木劍,開始練招。
    赤手空拳時的練習,借力用力的方法,等手上拿了兵器,有的效果開始顯現,有的需要進行調整。
    白昊天自幼所學的劍術很有幫助,但要改變重塑的地方也不少,觀臨子因勢利導,教出了一種不同於自身所學的劍法,並在白昊天詢問劍法可有門派時賦了個“千華劍法”的名。白昊天也會意,依師傅的說法。
    後來雪嶺還真出了個千華派,並尊奉白昊天為祖師,隻是沒在鳳翔城,而是在博州(注:博州位於千華山南側)。
    白昊天用木劍,師傅通常用樹枝、竹條、扇子之類的。觀臨子並沒有使用法術,隻是目前訓練的是技巧,不需要用力對抗。
    半年後,師傅也用了木劍,教他力道。
    又過了半年,師傅試了試白昊天的腕力,點點頭,“明天把那根鐵棒帶來。”
    開始時,白昊天用雙手執棒尚且力不從心,數月後,可以單手用棒,到了秋天,終於可以像師傅那樣運用自如。
    師傅開始訓練白昊天活用劍法、輕功、拳術,掌握變幻莫測,這年白昊天十九歲。
    在沉寂了三年之後,百煉雪花劍終於出鞘。白昊天沒想到自己竟然能輕易破開金石,每一擊,撼山震地。驚喜之餘也有擔心,師傅便開始教他最重要的部分——掌控。
    觀臨子:“每一種武器都有它的特點,要運用自如都不容易。劍,並非威力最強的兵器,然而人們喜愛它所代表的某種特質。
    劍有很多用法,撇開劍氣、內力不談,就本身而言,它輕快、靈活、多變,剛柔相濟。使用時要步疾眼快、手眼合一,心平氣和、隨意而走,明劍理,以身輔劍,才得當。”
    白昊天按照師父的教導,一遍遍地練習、揣摩、體悟,進步。修煉至十之有九成,師傅道:“可矣。”
    白昊天心存疑問。師傅道:“完全的掌控很難達到,雖不能至,卻是終生修煉的目標。要隨時提醒自己有不可掌控的部分,不強求,慎行。”
    白昊天思索片刻,回話:“謹記師誨!”
    接下來依然有各種修煉,主要是劍術、心法、內功,從大的招式到細的技巧,一一傳授。
    也有很多趣事,例如用劍捕河魚,劍不能離手、身不可沾水;用劍摘果子,不可損傷其他枝葉,果不能落地,一次摘一個、兩個、三個……指哪個取哪個。還有練習左手抱物對打,以及左手用劍等等。
    師傅還會在地上畫個圈或隨意指叢灌木當作需要保護的重要對象,要白昊天防止自己得手,這比單純對戰難得多,當然師傅也不會用全力。
    金器店生意興隆,又有這麽好的徒弟,觀臨子生活充實,樂在其中,無奈天時將至。觀臨子給老主顧們送了贈品,關了金器店,向白峪峰和白昊天告別。
    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一起吃飯,白昊天斟茶,白峪峰夾菜,關師傅吃好喝好。
    白峪峰寫了一幅字送給師傅,上書:高山景行。
    關師傅回贈一幅:虛中樂善。
    臨走前,關師傅告訴白昊天他要去教另一個人劍法,有朝一日兩人相遇可以比試比試,交個朋友。“我不用告訴你他是誰,隻要交手就會知道。”
    最後,觀臨子囑咐白昊天:“對任何人而言,學習和修煉都是一輩子的事。對你我沒有太多擔心,隻是人生隻能盡力把握自己,卻很難掌握全局,有些事無法強求,要懂得適當放棄。堅持雖好,需用在好的地方,也別太苛求自己。世事無常,寬容對待,照顧好自己。”
    白昊天:“謹遵師誨!師傅保重!”
    觀臨子笑道:“放鬆,放鬆一點兒。”
    白昊天點頭哽咽。
    關師傅和白峪峰聊了幾句,出門離去。白峪峰和白昊天父子肅立在門口,目送他的背影,看著他走過的路,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