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戰通州 13
字數:3457 加入書籤
三十日白天,真正的主戰場在城南,日軍占據了城外的軍城,由於距離很近因此進攻頻率非常快。
而且,日軍很明顯把這裏當做了主戰場,擺出來了二三十門山炮野炮火力支援。
一連續一個下午的戰鬥,守在南城牆上的河北新兵六個營,輪番上陣,傷亡達到兩成,竟然堅持到了最後。
這一數字,讓李林楊都驚呆了!比清軍許多正規軍表現都要好!
隻能讚一聲,河北民團,威武!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名不虛傳!當晚部隊撤下去休整,為了表彰這隻部隊,紅旗軍獎勵了一千斤酒。平均每人半斤多酒,暈暈乎乎睡一宿,暫時忘記了戰爭的殘酷。戰士們曆經血戰,喝口酒睡一覺,實乃無上良藥。此前,李林楊總以為,戰前一碗酒,可以壯膽。但,軍頭們各有各的帶兵技巧,招數卻非常有效。這也是李林楊跟人學的。
紅旗軍重炮兵團長孔秀賢經過兩日思考,而且今天的戰鬥更加驗證了他的想法。
“我認為,日軍炮兵肯定藏有大殺器!”孔秀賢道:“自從第六師團開戰,其炮兵的運用就不很合常規。戰場上日軍露頭的山炮十六門,野炮十六門。這兩項不出意料。此外,前兩天日軍還露頭了120毫米炮,我判斷絕對不低於四門,今天並沒有漏頭。在今天的炮戰中,日軍的炮兵部署非常分散,炮戰中敵我損失都差不多,我軍損失四門,日軍損失五到六門。”
簡單敘述了敵我炮兵的力量對比和戰果之後,孔秀賢繼續講解。
我軍炮多,日軍炮少,這樣兌子一般的打下去,日軍不是傻子肯定不幹。但是鬼子明顯吃了虧,其120毫米重炮卻一直沒有漏頭!注意上次日軍的120毫米大炮也隻是隱蔽在雨霧中開火的!
日軍是知道我軍有遠程重炮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如此鬼鬼祟祟的使用大炮,甚至消耗性的使用大炮,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想釣出我軍重炮,予以摧毀!
而若想摧毀我軍重炮,僅僅依靠四門120毫米炮,哪怕八門,也是絕對不夠的!
“因此,我判斷,日軍還藏有大殺器!”孔秀賢一番分析之後,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根據在威海衛被俘的日軍炮兵供述,日軍一共四個重炮兵聯隊,其中一個是攻城重炮兵聯隊,擁有八門190毫米臼炮和八門213毫米臼炮,八門240毫米臼炮!不過,這些臼炮威力雖大,射程都不遠,大多在五公裏以內。
經過孔秀賢的一番分析,眾人這才意識到,日軍為何要攻打看似最不可能的進攻方向——兩個軍堡了!
要知道,攻城炮這種大家夥,結構上就不是陸軍火炮那種輪式炮架,而是非常類似海軍架退炮,非常重,轉運困難。紅旗軍連150毫米的加農炮都無力從山東轉運到華北。日軍同樣的存在這樣的問題。就通州周邊地理,日軍如果想向京師方向轉運這種重炮,必須跨過北運河!而且還必須是通過比較可靠的浮橋!臨時搭建的浮橋是難以承擔這一重任的。重載的浮橋兩端的地基絕不是短時間能夠構築的!
周圍,堅固可靠的浮橋,隻有通州東門外的運河浮橋和潮白河浮橋!
潮白河浮橋已經在日軍手中,那麽,很有可能,日軍的重炮已經藏在了運河以東潮白河以西的條狀地帶,隻等發現我軍的重炮,就會發出致命一擊!
若紅旗軍丟了自己的重炮,在日軍的攻城重炮打擊下,通州也守不住!
重武器的威力,並非人的意誌可以抵擋的,比如在威海灣戰役中紅旗軍輕三團陣地上僅僅挨了一枚320毫米炮彈,當時就傷亡百餘人,部隊差點崩潰。這麽說,隻是給自己的部隊留麵子,實際上若非增援及時到位,肯定崩潰。例外的隻有六十年後上甘嶺那支鐵軍鋼軍!紅旗軍很強,但還缺少錘煉,沒達到鋼鐵意誌的水準!
要是日軍把攻城炮弄到京師城牆下,李林楊幾乎肯定,以清軍的戰鬥意誌,日軍真能打破京師!
雖然尚未發現日軍攻城重炮,但司令部參謀大都認可了孔秀賢的判斷。
解決手段,其一找到並偷襲日軍炮兵陣地。這個很難,根據俘虜的供述,日軍攻城重炮兵聯隊軍民合計五千餘人!更何況還有第六師團的步兵協助!
其二,那就是繼續比耐心,繼續消耗,直到一方難以承受,不得不率先使用重炮!然後,發現,毀滅!
身為一個工科男,李林楊決不相信,無論日軍偽裝的程度有多深,也不可能不漏出蛛絲馬跡。要知道日軍能隱藏這種重炮的區間,根據其射程畫個區域,也就兩公裏深,四公裏寬,才八個平方公裏。而,運河對岸的條狀地帶,除了一些草木和村莊,地理相當平坦(兩河之間的衝積平原),因此,李林楊是堅決不相信找不出來的!
“可是,我也親自仔細看了,真沒有找到。雖然有幾處疑似地點,但根本不確定。”孔秀賢道。
因為炮擊的機會隻有一次,敵我都是隻有一次。一旦第一輪打空,下場就是被摧毀。所以疑似隻是疑似,絕不敢冒險。在二十一世紀有個詞叫“衛星照片研判”,紅旗軍自然是沒有衛星也沒有無人機,但是有城內的佛塔,有觀瞄氣球,有照相機有照片。司令部沙盤上就有城市四周戰前的照片!
還有人!
李林楊向孔秀賢解釋了一番:“人,會因為注意力,關注度,視野等種種原因,習以為常,忽視了一些變化。所以隻要把地圖分成坐標網格,就以五十米見方為網格吧,逐一對比,一定能找出區別的。此外,去問問碼頭那邊的船夫,有沒有在對岸住的老莊戶,他們熟悉那裏的一草一木!”
當夜,孔秀賢就召集了十幾個參謀,十幾個老莊戶,逐一對比照片。忙碌到清晨,隻找出了一處確定,三處近似。
清晨,十幾個參謀和老莊戶登上佛塔,按照網格,繼續逐一對照!
“哎呀,那裏,那裏,我老丈人家門前的大樹被砍掉了!”一個青年船夫叫到!
“多大的樹?”
青年比劃了一下,一摟粗。
“繼續找,找到那幾棵樹。”
青年船夫用望遠鏡隻找了一刻,就找到了他丈人家的大樹,離得不遠。竟然被日軍“移栽”了!
而且,還不僅僅是這幾顆大樹,日軍竟然移栽了至少五十棵大樹。
“那裏原來是打穀場!”青年船夫解釋道。
又找到一處!
城牆周圍在打仗,這邊在研判,直到中午,一共找出了四處確認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