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相持 4
字數:6459 加入書籤
即便李林楊趕得是如此緊張,等再次抵達前線,已經是六月中旬,前後耗時近一個月。
不過,兩軍目前態勢良好,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役。日軍已經完全退回了灤河防線以東,隔著鐵路橋與紅旗軍對峙。
直隸清軍在前線的兵力已經增加到了五百營,包括李鴻章派來的直隸提督聶士成部五十營。不過,這位接替了紅旗軍守在灤河防線的最東段,也就是樂亭昌黎方向。
紅旗軍守在灤縣,擔當了全軍主力。兩軍之間隔著鐵路橋相望,紅旗軍也不炸毀鐵路橋,日軍同樣。原因嘛,主要是英國人不允許,塘榆鐵路戰前剛剛修到山海關,投資商有英國人那就是大英帝國的資產,所以不準炸。英國人牛啊,一句話,兩軍都不敢炸。
但是,紅旗軍卻並不是因此不炸橋!總參謀長周綱吉向諸軍將領講了《三國演義》,那麽一段故事:
且說張飛見曹軍一擁而退,不敢追趕;速喚回原隨二十餘騎,解去馬尾樹枝,令將橋梁拆斷,然後回馬來見玄德,具言斷橋一事。玄德曰:“吾弟勇則勇矣,惜失於計較。”飛問其故。玄德曰:“曹操多謀。汝不合拆斷橋梁,彼必追至矣。”飛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數裏,何敢再追?”玄德曰:“若不斷橋,彼恐有埋伏,不敢進兵,今拆斷了橋,彼料我無軍而怯,必來追趕。彼有百萬之眾,雖涉江漢,可填而過,豈懼一橋之斷耶?”於是即刻起身,從小路斜投漢津,望沔陽路而走。
卻說曹操使張遼、許褚探長阪橋消息,回報曰:“張飛已拆斷橋梁而去矣。”操曰:“彼斷橋而去,乃心怯也。”遂傳令差一萬軍,速搭三座浮橋,隻今夜就要過。李典曰:“此恐是諸葛亮之詐謀,不可輕進。”操曰:“張飛一勇之夫,豈有詐謀!”遂傳下號令,火速進兵。
總參謀長周綱吉報告了前線的戰況,總體上沒有超出李林楊的預期!綜合朝廷已經派了滿人大佬恭親王奕赴日談判,李林楊肯定,滿清朝廷已經下了“決心”認輸,要割地賠款了!
且等著吧!李林楊冷眼相看!
財政方麵,六月,鄧寶山已經把扣除紅旗軍這邊的軍餉之後的近三百萬兩銀子撥給了戶部。但是,前線各軍也僅僅是拿到了當月的軍餉。據傳說奉天境內的各軍上個月沒有拿到軍餉,因此盛京失守。
說到這裏,周綱吉看看周圍無人,悄聲報告道:“因為盛京將軍裕祿貪財,明明臨城破時還要運走足足一百車的金銀財貨,卻不肯發軍餉,以至於足足三萬大軍離心。祝之三在城破混亂之時,趁機斬了盛京將軍裕祿,其親信無一走脫!祝之三部趁著混亂還收攏了不少潰兵,吞了幾支小部隊,兵力不減反增,已經擁兵八千餘。目前退守朝陽。”
真大膽啊!年輕人就是猛!掌握八千兵力也就是二十營,已經是奉天戰場最大的一支力量了!
“給祝之三個少將軍銜,番號嘛,他原來是輕八團,現在升級為第八旅!”李林楊大喜過望,祝之三真福將!臨陣奪兵權,有自己的幾分風采!
“對了,讓祝之三抓緊時間向朝廷要官,朝廷現在正在談和,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在東三省,將軍都統(相當於總兵)都是滿人,但規矩不是不能改,滿清經此一敗,規矩就更沒有了,祝之三弄個都統(相當於總兵)估計問題不大。
“如果朝廷不給,嗬嗬!”李林楊冷笑一聲。
結果,六月十七日,恭親王奕在馬關草簽了條約,六月十七日祝之三就升官了。不過不是都統,而是兩個副都統。祝之三是黑龍江呼蘭副都統,參謀長周潤奇是黑龍江通肯城副都統。在黑龍江,黑龍江將軍之下,一共設立了七個副都統。
呼蘭,李林楊還聽說過,現代是哈爾濱的一個區。但是你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哈爾濱這個城市還是荒無人煙的叢林!根本就不存在!隻憑這一點,你就明白呼蘭是多麽的偏僻了。
至於參謀長周潤奇擔任的黑龍江通肯城副都統,李林楊都不曉得這個城市在哪裏!
話說,通肯城在現代的海倫市附近,比哈爾濱還靠北,但與海倫市並非同一地址,乃是靠著通肯河的一座小寨子,甚至沒有城牆。
那麽,為什麽滿清會在這種地方設一個級別如此之高的副都統的衙門呢?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征兵!此處乃是大清兩三百年來最強士兵索倫兵的聚居地。但是,經過幾百年不斷的的征兵,都快把索倫人(包括鄂溫克和達斡爾族)給抽絕種了!
索倫人茹毛飲血,悍不畏死,打起仗來如同瘋虎。但是,無論多麽勇猛,戰爭總是會死人的,索倫勇士離開家鄉就很少歸來。為了族群的延續,索倫女人甚至不得不跋涉萬裏到軍營駐地找丈夫孕育後代,俗稱“討子”。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滿清竟然一次性的從索倫三部中抽掉了近萬人,從十歲的兒童到五十歲老人全部從軍,這下子差點把索倫人的根給斷了!
這麽多年下來,這些人也不傻,知道躲避兵役。於是乎,都鑽山鑽樹林了。到了清末,清王朝其實已經征不到幾個索倫兵了!整個族群三部(索倫部主部落跑到俄國那邊了)也才兩三萬人,再征兵,那可真要絕種了。因此,索倫人現在遇到朝廷大規模征兵,那可是真的會造反的!
故此通肯這個副都統,不僅有名無實,而且非常危險,再加上手下隻有三百人的一營(牛錄)編製。說起來是副都統,其實和流放差不多。
總而言之,別看給了祝之三和周潤奇兩個高級職務,其實吧,與流放差不多。對於這種毫無根基的將領,滿清朝廷,一貫是卸磨殺驢。麵子上,朝廷的官兒是給了,幹不幹看你自己啦!往往,底層出身,浴血奮戰得了一個官職的將領,還真岵壞謎飧齬儻唬?
紅旗軍也不嫌棄!要知道副都統乃是軍政一把抓,非常符合紅旗軍占地盤的設想。但是,太靠北了,又不很符合紅旗軍的發展戰略。
於是,李林楊派人傳達命令,兩個副都統的位置還要。但是第八旅主力戰後仍然留在奉天,哪怕占山為王,也要開辟一塊根據地,實在不行就造反!
十七日,馬關條約簽訂(光緒皇帝尚未蓋玉璽,雙方還沒有換約)。十八日,直隸各路大軍已經開始叫嚷:絕不和談,打下去!有兵亂的趨勢!
從士兵到軍頭,全都叫嚷著繼續打。內心是不是真的要打,另說。但都在叫。數百營官兵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