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相持 2
字數:4016 加入書籤
一早,有警衛進來急報:“粵軍發生內亂,潘瀛逃到我軍這裏了。”
李林楊趕忙出去,李鴻章也聽到動靜走了出來。哎呀嗬,潘瀛好慘的模樣,披頭散發,一身泥濘,連靴子都跑掉了一隻。這家夥看到李鴻章,如同看到了救星:“中堂救命!”
李鴻章嫌棄的瞪了潘瀛一眼:“好好說話!”
潘瀛像個娃娃一般,磕磕巴巴的講述了一番。
李林楊全程沒說一句話。李鴻章歎口氣,太不爭氣了啊,直到這時候都沒搞清起因原委,蠢得無以複加。末了,帶了潘瀛離開蘆台。潘瀛自此回鄉養老,半年後給紅旗軍送來了十萬兩白銀,此事就此了結。李林楊這一招玩的光明正大,純粹陽謀!李鴻章看的明白,但又能說什麽,怪隻怪潘瀛已經利令智昏!蠢的令人無語。
又玩了一把奪兵權!隻是李林楊並不知道,他這番操作,雖然奪了兵權,但是卻救了潘瀛一命。要知道,在曆史上,過幾年這位由於貪錢,是被岑春宣砍了腦袋的!不過,知道不知道,無所謂!自此粵軍十營成了紅旗軍!注意,不是友軍,是紅旗軍。
在整個直隸戰場,若說哪位將領能使粵軍歸心,除了李林楊,還真挑不出第二個!能使得粵軍發揮戰鬥力的,更是除了紅旗軍,再無其他!
甲午之前,紅旗軍陸軍一萬骨幹,山東籍占了三成,廣西占了兩成,廣東占了兩成。其他三成。北部灣沿海的欽州防城,在這個時代是屬於廣東的,招兵成本低,故此廣東籍紅旗軍官兵不少。當然,若是按未來的省份劃分,廣西占三成,廣東隻占一成。所以,紅旗軍有大量的廣東籍軍官。
這個時代,由於語言等因素,心理認同等原因,軍隊都是以地域組建。甚至再過幾十年,仍然如此,列強也如此!比如丁槐的部隊,李林楊是非常願意照顧一二的,但是該部的方言與北方官話根本就無法溝通,生活習俗也差異巨大,因此也就沒辦法給其部補充兵力。
紅旗軍司令部發報,以當前是第四旅旅長廣東籍的陳庚錫帶領一百多名廣東籍傷愈歸隊的官兵、宣撫官乘坐魚雷艇當天就趕到了蘆台。(事先準備好的)自此陳庚錫擔任粵軍旅旅長,稍加整編之後下轄兩團,皆為輕步兵。戰後陳庚錫升任高州鎮總兵,在紅旗軍中番號為第五旅。周冠軍則擔任第四旅旅長。不過第四旅雖然已經籌建的差不多了,新兵訓練尚未完成,預期五月底才能抵達直隸。
至此紅旗軍在直隸已經有四個旅的步兵,加上重炮等部隊,兵力合計兩萬三千。補充兵,也就是河北團練,五個副營,一千五百兵力。民伕兩千餘,折合六十餘營。
友軍。陳鳳樓,五營騎兵。丁槐七營。朱玉,六營。章高元六營。張春發,十營。總計九十餘營,若加上月底到位的第四旅周冠軍,總兵力一百營!擁有如此雄壯的兵力,紅旗軍已經成為直隸戰場上第一勢力!而且除此之外,紅旗軍在威海衛有一個旅,在江北一個旅,另有兩萬在訓新兵!更有到目前為止沒有向朝廷要一文錢的海軍!如此勢力其實已經不下於當年的淮軍了!(不如湘軍聲勢最盛時期)
目前直隸戰場,朝廷在京師掌握一百營,劉坤一掌握兩百營,宋慶一百營,李鴻章一百營,李林楊一百營。
大清朝能戰之兵也就是這麽六百個營,分為五個集團,李林楊毫無疑問是戰鬥力最強的一個集團!所以,李鴻章不得不來,其來意就是為滿清朝廷試探各軍將領對和談的態度!
李林楊的態度已經表明:“堅決要打下去!”各路軍頭在虛妄的三億兩銀子的誘惑下,也紛紛叫嚷著要打下去!當然,最好是不打就耗著,白領銀子。
總而言之,光緒皇帝現在被架在了火上!不打都不成!否則,那些軍頭去哪裏搞銀子啊!軍頭們搞不來銀子,那是會鬧事的!鬧著鬧著就成了造反!然後江山就沒了。此類事,史書上比比皆是!
其實吧,根據紅旗軍的調查。很多軍頭高喊忠於皇帝忠於太後,但是對割地其實並不是很在乎,甚至把盛京都割了也不心疼,隻心疼銀子!紅旗軍是有計劃的宣傳,有度!而那些軍頭根本就不是宣傳,乃是大嘴巴嚷嚷!加上“打贏了京師保衛戰”,不少軍頭已經成了“驕兵悍將”。李林楊隻是不給類似翁同龢李鴻章之流跪拜,而有的軍頭如果稍微遲一兩天拿到軍餉,就敢帶兵鬧餉!
這場戰爭,光緒皇帝是主戰派,為了顏麵從本心當然是想打下去。但是,他倚重的大臣,都是類似的老師翁同龢這幫子清流官員,借不來打仗的錢,列強目前的反饋是隻願意為賠款提供貸款。光緒皇帝有苦難言。
慈禧太後經曆三朝,比光緒看的更遠,各路軍頭已經難以控製,尤其是看似還聽話的李林楊!自從大清開國,還沒有任何一個將領坐到提督高位,竟然沒有進過京師,沒有覲見過皇帝!妖孽啊!國之將亡啊!總之,慈禧的看法和李鴻章一樣:若是不及早停戰,割地賠款,大清江山不保!
有些事已經有了兆頭,京師保衛戰中,有地方上的亂兵竟然洗劫了城內一處滿清貴胄的府邸!擔心事情敗露,竟然屠了全府上下幾十口。京城之外的皇莊,王公大臣的莊園被洗劫一空的足足上百處。在京師還出現多起漢軍與八旗兵鬥毆事件,死傷不下百人!甚至有一名滿人都統(相當於總兵)與漢軍發生口角被砍死在大街上!
這些漢軍亂兵已經對滿洲八旗失去了敬畏心!中樞已經無力約束,要亂了!朝廷裏以慈禧太後和李鴻章,已經看到了搖搖欲墜的江山,急於結束這場戰爭!
但問題是,朝廷沒銀子,無法滿足軍頭們的要求。
得,問題又回來了。
但,割地賠款你卻有銀子?
慈禧也去陷入了死胡同!無解!
翁同龢等清流也傻眼了,當初李鴻章主和,他們主戰。弄到現在這個局麵,李鴻章甩手隻管天津,上千個營的軍隊糧餉都需要他支應!
李林楊幫了“大忙”,也不過是能幫朝廷渡過這個月,下個月銀子還是不夠!每天拆東牆補西牆,真真度日如年!你真當翁同龢這個帝師願意去找李林楊這個武夫?還不是擔心短了糧餉引發兵變?
日本方麵,雖然短暫的從京師撤軍,可是進攻力量還在。但是,日本從天皇到各部大臣,現在也是騎虎難下!
甲午戰爭對日本這個剛剛崛起的國家來說也是一場賭博!打到這個時間,他們發現,國力支撐艱難!兵力已經用到了極限!
不過日本比大清好一點,那就是還有錢。日本已經有了現代金融,他們在國內發行國債,在國外發行國債,搞到了足足相當於一億五千萬兩的銀子!相比之下,可憐的大清僅僅搞到了兩千多萬!
大清目前是個怎麽情況,日本間諜眾多,更有編外的間諜,日本也有所了解。在得知大清朝的官兵一夜之間竟然全都成了主戰派,日本內閣巨頭都意識到,麻煩了!開啟一場戰爭,容易。想結束一場戰爭,日本尚無經驗!
在某些報紙的連篇累牘的信息轟炸下,列強也意識到一個問題:若是大清朝如果不能滿足國內各軍頭們的要求,真會被推翻的!(其實不一定會那麽嚴重,但列強是從他們的曆史觀出發的!歐洲這類事件真很多!)沒了朝廷這個主體,找誰要錢?洋人又不傻,怎麽也得評估一下,巨額貸款的風險。
也就是說,哪怕大清願意割地賠款,現在也做不到了!
再分析一下戰局,你會發現,這場仗雙方其實都有點打不下去了!尤其是大清朝!
沒兩天,朝廷的方略有了:宋慶集團一百個營,劉坤一集團兩百個營,李林楊集團一百個營齊頭並進,向灤縣方向反攻。總兵力四百個營,十八萬大軍。
而日軍,則是以四五個師團抱團,兩個在灤河南(西)岸,兩個在灤河北(東)岸,一個師團負責山海關與轉運物資。兵力十萬!
十八萬清軍要想打敗十萬呈防守態勢的日軍,幾乎沒有可能。而日軍要想擊敗清軍,需要時間儲備物資彈藥。這個時間,李林楊預期是兩個月,但真實的情況紅旗軍也難以完全把握:日本國內全速運轉,加上運輸,需要至少三個月時間!甚至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