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兵權交割 2

字數:4346   加入書籤

A+A-


    老將吳鳳柱回營,絲毫不敢怠慢,雷厲風行的開始整頓營務。第二天,李林楊派來的五百多個文書就開始對吳鳳柱全軍登記。吳鳳柱震驚!李林楊竟然能輕鬆拿出來五百個文書!他四五十營兵,小兩萬大軍,也湊不出五十個文書!第四天,不僅僅是所有人員被登記造冊。紅旗軍司令部已經把布防工事圖送了過來,並且派出了上百專業軍官指導施工!這麽上百的專業軍官已經是難得了,可是在灤河兩岸,紅旗軍還有更多的軍官在指導指揮數萬人在施工,構築工事!
    吳鳳柱曾經猜度過紅旗軍的戰鬥力。在他看來,紅旗軍如果能夠承受百分之二十的傷亡比例,戰鬥力也就最多是他的兩倍。
    現在,不那麽想了!他認為紅旗軍的戰鬥力應當看做是他的部隊五倍!也就是說,僅僅是紅旗軍本身,就相當於清軍三百營!那麽即便是不算那些團練,這裏的兵力也能相當於此前清軍的四百營!加上團練,五百五十營!已經與當初的碣石山防線六百營,相差無幾!
    納入李林楊麾下的第四天,吳鳳柱竟然有了堅守三個月的信心!
    李林楊並不知道吳鳳柱的想法,劉坤一承諾為他爭取時間到十二日。也就是紅旗軍全軍抵達的第二天。因此,他的時間非常緊張。
    交割兵權之後的當日,紅旗軍司令部在總參謀長周綱吉的指揮下已經開始整頓一百五十個團練營了。實際上這些團練營並不全部部署在灤縣附近,不過軍情緊急,到位一個就處理一個,當即就被分門別類分派了不同任務。
    從這些團練的來源,就能看出朝廷對李林楊的防備之心。不僅沒有來自山東的團練和部隊,還沒有來自兩廣的團練。甚至連和江北接壤的安徽也沒有。更沒有直隸的團練。
    一百四五十個團練,全部來自河南山西廣西,與江北係,沒錯,朝廷裏已經把紅旗軍改了稱呼,是為江北係,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團練。
    紅旗軍的官兵除了來自山東和兩廣,其他的都來自十五個通商口岸。來自內陸的官兵的確比較少。朝廷真真是費盡了心機,嚴防紅旗軍繼續壯大。
    但是他們肯定沒聽說過一個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這些部隊交給李林楊,那麽這些部隊就會成為宣傳隊,播種機!
    七日一大早,李林楊帶領一支輜重隊伍和補充兵就北上了。他還要接收其他幾十個營的部隊,並統一指揮權。
    劃撥給紅旗軍指揮的其他五十營部隊,除了徐州鎮總兵陳鳳樓麾下的十營,其他的都來自河南陝西和山西,除此之外還有一支湘軍!
    這支湘軍是陝西總兵餘虎恩的部隊。雖然是湘軍,但餘虎恩屬於左宗棠和劉錦堂派係,所以劉坤一劃撥這支部隊給李林楊並不猶豫。李林楊的侄子李大明就在餘虎恩麾下,現在是記名總兵,領軍兩個營,是餘虎恩麾下的主力。
    李林楊馬不停蹄,當夜又趕到了冷口關!幾個月前冷口關被日軍輕易突破,嚇了朝廷好大一跳。自此,在冷口關清軍就布置了一支人馬,幾經周折現在嘛換成了朱玉的嵩武軍。
    歸德鎮總兵朱玉在這兩三個月裏,補充了來自河南的民團,兵力擴張到了十個營。但是在碣石山防線大敗了一場,傷亡相當慘重。本來他的部隊是真正滿編一營足足五百兵力,但是現在平均一營還不到四百!
    類似他這種後起之秀,在朝中沒有根基,兵力雖然擴張了,但是武器彈藥補充極為有限,有半數的新兵,幹脆就是冷兵器,而且往往都是承擔最危險的任務,因此傷亡比例高於其他清軍。
    李林楊來了,朱玉很開心。李林楊不僅為朱玉帶來了補充兵,而且還都是挑選出來的河南團練兵,全部都是歸德鎮幾個縣的兵。地域心理等各種因素,這些士兵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朱玉的指揮,畢竟朱玉是正牌的歸德鎮總兵官。除此之外,朱玉部也得到了一千支步槍兩萬枚手榴彈的補充,雖然還是不很夠。有了這些補充,足以讓朱玉的嵩武軍編製成兩個團。
    李林楊抵達冷口關的當晚就派出了傳令兵,命令餘虎恩以及李大明等人來冷口關報道。
    “此戰,冷口關非常重要。”李林楊道“我意命你做冷口青龍這一分戰場的主將!”
    朱玉沒有推辭,年輕人就有年輕人的朝氣。話說,祝之三都已經是一軍之長了,他和祝之三乃是同班同學,年齡都一般大,都是二十七歲。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隻是餘虎恩部是湘軍……”對於將要劃給他的其他部隊,朱玉沒有多少意見。那幾個總兵副將參將手頭兵力都不多,而且都是記名的總兵副將參將,實際職務最高的才是一個參將。可是餘虎恩不僅僅是自身資格夠老,戰功夠多,更關鍵的是,餘虎恩是湘軍三派係中左宗棠,劉錦堂的派係。湘軍淮軍在國內勢力有多大,人盡皆知,想指揮湘軍,那得有“資格”。而朱玉,很少人知道他是紅旗軍。當初李林楊向宋慶老將推薦,也隻是說朱玉是他的一個後輩學生。至少,這層關係,朝廷裏並不知道。
    所以,朱玉的擔心,非常實際:老將餘虎恩不可能屈尊服從他這個後輩的指揮。
    李林楊希望有一支強軍,但強扭的瓜不甜,強留的話,戰時幾乎肯定會出漏子,不起好作用反倒有副作用,道:“如果,餘虎恩不能接受,那我就隻能把他調走了。不過,你這邊的三十營兵力,不會缺少!”
    經過一夜商量,李林楊已經把該說的全都說了,朱玉也已經明白了紅旗軍整體的作戰計劃。李林楊奔波一天,又忙了一夜,直到早晨才睡下,還不到上午九點,餘虎恩,李大明等人到了。
    朱玉守在冷口關,背後守軍湘軍老將餘虎恩部十個營守在青龍鎮,李大明帶了其中兩營。李大明打仗勇猛,最初升官的速度不慢,但這幾個月朝廷因為李林楊,盯上了李大明。以李大明在錦州血戰的戰功,在山海關血戰的戰功,目前是記名總兵。而且,雖然李大明很得老將餘虎恩的看中,但是這支部隊是湘軍,地域隔閡難免,因此李大明想弄個實職的總兵官,幾乎沒有可能。雖然朝廷已經開始有意打壓李林楊,但李林楊仍然有信心給李大明也搞一個實職的總兵官!
    “餘鎮,貴部與嵩武軍,等幾支部隊駐守青龍冷口,指揮必須統一,不知道老將意下如何?”
    餘虎恩當然認同!這是常識。
    但是!
    李林楊接著道:“你部從此歸朱玉指揮!”
    此言一出,不僅餘虎恩瞪大了雙眼,其部下也嘩然。要知道餘虎恩從軍幾十年,從太平天國時期殺到左宗棠西征,乃是老資格的總兵官。常理的話,應當是餘虎恩指揮朱玉。但是呢,領兵打仗,最是現實。這種老將,衝鋒陷陣或許還行,維持軍心也還能做到,可是指揮近現代的部隊打仗,已經難堪重任。
    “餘鎮,切莫看朱玉年輕。要知道當年飛將軍劉錦堂血戰西域也不過二十來歲。”
    當年,餘虎恩是在劉錦堂麾下作戰的。雖然朱玉的將才,不能和一代湘軍名將劉錦堂相比,但是對手也不一樣的!朱玉擅長的,劉錦堂不一定能玩得轉!
    餘虎恩瞪著大眼,怒視李林楊。但李林楊還在繼續說:“還望老將軍顧全大局,莫要做意氣之爭。正值國家生死存亡,難道老將軍還要爭這點虛名嘛?”
    餘虎恩道:“若是大帥看不上我這老匹夫,我軍走人!”
    走人,是不可能的。見難以商量,李林楊淡淡的說道:“我給你另一個選擇,留下李大明,劉澤都三個營,你部調到吳鳳柱軍門麾下聽令,可行?”
    劉澤都乃是餘虎恩麾下,另一個陝西籍記名遊擊將軍,帶一個營的陝西兵。
    雖然,餘虎恩這種老資格將領不一定服吳鳳柱,但好歹都是湘軍。
    李林楊態度堅決!打仗,事關生死,事關國家。或許,餘虎恩指揮能力比朱玉還要強(可能性很小),戰爭經驗豐富。但是,李林楊絕不可能把一處分戰場交給自己並不熟悉,也不很信任的將領。關鍵是,餘虎恩領兵,與紅旗軍後續的作戰計劃並不相符,而且還會增加紅旗軍與朝廷之間的矛盾,把某些關係公開化。在紅旗軍的作戰計劃中,青龍和冷口關這個分戰場,非常重要!
    雖然清軍很腐敗,上下級之間經常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但是,軍令如山,在某些時候還是存在的!尤其是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時期!
    李林楊剛剛坐上大帥的位置,正是找人立威的時間,餘虎恩作為軍中老將,還是知道輕重的。於是,忍氣吞聲了一把,帶兵去了六音山,歸吳鳳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