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交割兵權3

字數:2779   加入書籤

A+A-




    解決了餘虎恩的問題,冷口青龍這個分戰場的指揮序列就理順了。
    李大明以及劉澤都這三營秦軍,同樣的得到了陝西兵的補充,納入朱玉麾下。而且,李林楊還給李大明這邊劃了一個陝西遊擊將軍帶領的兩個營。然後五個營合編為一個團。朱玉以十五營兵力,也就是三個團為主力,足以“彈壓”其他將要納入冷口青龍分戰場的其他五路陝西山西河南的小軍頭。在清軍中,可沒有什麽空降指揮官,主將如果不是在朝中有足夠強大的靠山,那就必須手中有最強的部隊,否則下麵的將領是不可能服從命令的。
    更何況,糧餉全部掌握在朱玉手中。紅旗軍動用數千人馬上千輛馬車還在加急向冷口青龍分戰場輸送糧食,以及棉毛帽子。(類似火車頭帽)
    為何是帽子,原因,隻能說是無奈。紅旗軍主力部隊的軍服齊備,但若想兼顧非主力,就力所不逮了。根據人體的生理,頭部血流量占了全身的三分之一,因此頭部保暖,性價比最高。這話說出來很沒有人性,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除此之外,有統一的軍帽,增加辨識度,也能提高一點凝聚力。這種帽子,紅旗軍輸送至冷口青龍分戰場的足足五萬頂,很明顯不是隻為朱玉這三十營準備的。
    至於糧食,主要是大米玉米和鹹魚。準備的量非常足,不僅僅是夠朱玉這三十個營吃上三個月的,還有更多的儲備!隻是時間太緊張了,要不然李林楊會運來更多。此戰,祝之三部也會參戰,而且祝之三部兵力太多,軍餉雖然不用考慮,槍支現在還不夠,過冬的糧食(包括軍帽)必須由司令部支援一二。
    李林楊與侄子李大明好幾年都沒見了,很難得有時間,聊了一刻。李大明向李林楊引薦了他的徒弟,也是其麾下另一個營的營官兒,隻有十八歲的武秀才井嶽秀。李林楊隻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但並不知道,這位在清朝滅亡之後,也是陝西大名鼎鼎的一個軍閥。
    為李大明打仗太勇猛,智謀不足。為了提升李大明部的戰術籌劃能力,李林楊從隨身的參謀中抽出了六個參謀,給李大明組成了一個參謀團隊。老李家人才不多,隻有李大臣和李大明比較出色,李大臣威海戰役中重傷,傷太重,養好了以少將軍銜退役去了班達共和王國。擔心李大明再有什麽閃失,李林楊抽調了一個警衛排,納入李大明麾下。算是特殊照顧。
    司令部警衛營早在威海戰役已經抽調一空,擴軍三個輕步兵團。隻留了營部一少半和一個騎兵連,後來連騎兵連也被抽調大半。現在重建的警衛營雖然還是紅旗軍精銳,但各級官兵的軍事素養已經做不到以一個連為骨幹去支撐起一個團了。
    私心,人人都有,李林楊也不能免俗。
    隨即,李林楊又費心給李大明部增加了一支小部隊山西平陽營參將宋占魁帶領的兩營。使得李大明的部隊合計達到七營,任務是阻擊關外也就是北向的日軍。宋占魁帶領的雖然是山西軍,但是宋占魁本人乃是山東濰坊人,是九年前的武狀元。李大明好武,而且兩人同出山東,意氣相投,協作問題不大。
    在清末的曆史上,秦軍存在感有點弱,主要原因是由於左宗棠西征,其麾下將領在戰後占了西北各地大部分的武職,餘虎恩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沒有什麽領頭羊。李林楊如此做派,其實是有心打造一支秦軍!自古秦兵耐苦戰,可不是吹噓!想想二十八年打下江山的那支部隊,長征之後就是在陝北落腳的!
    為了激勵秦軍,李林楊大筆一揮,在一麵紅旗上寫下:“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誓不休戰”!
    冷口軍的實力比較弱,而且,冷口戰場又非常重要。要知道冷口一線的長城,本來是阻擊由北向南的敵人的,但戰場局勢擺在眼前,這一戰場幾乎是肯定要麵對南北夾擊而來的日軍。雖然地理有優勢,而且紅旗軍也有後手,但危險顯而易見!
    李林楊很擔心這個戰場出問題,因此在冷口呆了整整兩日。不僅幫朱玉理順了戰場指揮體係,還親自幫朱玉規劃防禦陣地。
    紅旗軍雖然還有一個副總參謀長(原本陸軍有五個,周潤奇,韓堂,冀宏海,閆光明四個已經擔任要職)但一則有個人原因,二則就是紅旗軍主力管理指揮複雜,少不了一個高級的副總參謀長。所以,朱玉這一部本來應當配置一個高級一點的參謀團隊,依靠原有的參謀團隊,力量還是弱了。以一個團級的參謀團隊(實際上隻相當於主力部隊的營級)來指揮一個師級的部隊,而且還是六七支湊在一起的部隊,指揮協調難度極高。
    才十一月九日,日軍已經打到了盧龍。朱玉部的軍事部署也基本有了模樣。李林楊必須走了。
    南麵。以山西山西河南幾支軍隊合計十營,駐守關內(南)。北麵:李大明則是帶領七營梯次防禦。
    朱玉部兩個團,一團堅守冷口關,一個團則是遊擊接應關南關北的戰場。
    部署,很合理。但戰場往往是不講理,李林楊臨別交代朱玉:“一定要多動腦子,打仗要多想一想,堅決加靈活,對立統一,你要悟透了。”
    “我記住了!人在,冷口在!”
    “一定要在,陣地和人都要在!”李林楊重複道:“我已經下令祝之三增援。但時間並不確定,最快十五日,最遲二十日,援兵就會到!”
    “大帥,給我軍旗也提幾個字吧。”臨別,朱玉給李林楊出了個難題,李林楊努努力,揮毫寫下“中原兵,天下雄”!
    根據清軍的戰鬥力估計,最多五天,冷口軍就要在南麵和日軍開戰了。至於北麵,根據偵查,三天之後負責北麵防禦的李大明的秦軍就要和日軍接火兒!因此,冷口軍至少要頂住日軍南北夾擊十二天到十七天!由於信息傳遞不便,無法及時和東北軍通報敵情,一旦援軍受阻,時間有可能更長。這副重擔要靠朱玉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