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戰灤河 1
字數:6134 加入書籤
十一月十一日,紅旗軍剛剛全員抵達前線。
李林楊上了陣地巡視各部。經過幾天時間的搶修工事,紅旗軍第一道防線已經大體完工。紅旗軍官兵在第一道防線上正在做完善。三萬多民夫已經開始修築第二條防線。
下午,李林楊繼續視察友軍陣地。吳鳳柱和餘虎恩合計五十餘營部署在左翼的六音山陣地。說是六音山陣地,其實此處乃是幾座小山包構成的一個近似三角形陣地,底邊是灤河,臨鐵路線的是南側,有六音山和五山兩座山,主要陣地依托了這兩座山,形成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而北麵則是有喇叭山和梨兒山兩座小山,一直延伸到灤河邊。山與河大致上形成了一個銳角三角形。底邊四公裏左右,兩道側邊都是八公裏上下。在山地的中間是一塊不小的穀地,足以屯兵。由於有山地做依托,而且又沒有太多火炮,工程量小,其陣地的兩道防線比紅旗軍的進展還快。
僅僅看陣地,湖北提督吳鳳柱是用心了!話說,這位本就是湘軍“結硬寨打呆仗”戰術的高手,而且有了紅旗軍司令部參謀的指導,陣地構築的更加科學。
吳鳳柱的兵力分配,李林楊也還是比較滿意的。吳鳳柱並沒有把餘虎恩七營步兵擺在第一線,而是部署在側翼,也是六音山的後背。同是湘軍係,吳鳳柱不僅沒有拿餘虎恩部做炮灰,反倒是給了足夠的信任,因此,這兩支部隊的關係還算融洽。由此可見,吳鳳柱用人的水平,很有那麽兩把刷子。
但是,李林楊有第三把刷子。
“吳軍門,何不在北麵的營山放一支精銳?哪怕是兩三個營,若日軍進攻餘鎮,這支精銳突然從後麵殺出。。。!”
營山距離餘虎恩防守的喇叭山和梨兒山一線大約三四公裏。日軍若攻喇叭山和梨兒山,營山正在其後背!吳鳳柱也認為有必要,從善如流,立刻行動。
很好。
李林楊點頭。
話說,吳鳳柱好心,把餘虎恩部放到了六音山陣地的側翼,不是正當麵。但日軍用兵,能迂回進攻,絕對不會頭鐵死磕正麵。因此上,李林楊認為左翼戰場,最先接敵的恐怕是餘虎恩部居多。所以,兵力必須向餘虎恩部傾斜一點。而且,在主陣地的外圈,投放一支能夠遊擊的部隊,作用可不僅僅是能支援餘虎恩部的作戰,還能牽製和騷擾日軍。
剛剛視察完了陣地,正和吳鳳柱商議軍情,紅旗軍司令部電話已經打來:南北兩線,日軍雙雙突破!北線日軍已經攻占了盧龍,下一目標乃是遷安。
紅旗軍的敵人是南線日軍,突破了九龍山陣地,距離紅旗軍已經隻有二十多裏,而且這中間因為沒有什麽山川,乃是一馬平川,沒有多少清軍,日軍明日就到!
劉坤一承諾的是頂到十二日!現在卻提前了!別看李林楊已經忙碌六七天,但今天紅旗軍才全軍抵達前線,還沒有休整!雖然大部分官兵是通過鐵路線抵達前線的,但哪怕如此也是需要休整的。
不過,現在已經沒必要找劉坤一打這種牛皮官司了。
傍晚,敗兵如同潮水,通過灤河鐵路橋南下!敗兵整整持續了一夜。由於九龍山陣地的守軍全是山東軍,還是巡撫李秉恒的撫標營,足足二十營,紅旗軍當然不會客氣,一夜時間,紅旗軍又搜刮了騎兵兩百餘人,零散步兵千餘人,大炮三門。逃命心切的撫標營副將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部隊竟然被截留了六分之一。
輪到紅旗軍上場了!現在的紅旗軍主力,是甲午開戰以來最強大的時刻。當初,紅旗軍主力是老八營,現在雖然拆分了類似輜重營,偵察營,工兵營等部隊。但是,這些骨幹還留在司令部,或者三個旅的步兵一個旅的重炮兵之中。
紅旗軍司令部,兵力兩千。三個步兵旅,都是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的配置,加上旅部,兵力六千五百。重炮旅,兵力三千。以上主力部隊合計兩萬五千兵力。且不說雙配套了81個步兵連,紅旗軍還有足足四千經過了或者三個月,或者六個月訓練的新兵,分為三十個連。全軍近三萬!
這三萬兵力,比起當初威海戰役中的三萬兵力戰鬥力可要強大的多了。
先看主力步兵旅,這幾個月日軍在忙活著增兵運輸物資。紅旗軍也沒閑著,利用日本海軍缺位的短暫時間,不僅補充了七百五十名學兵,還把三個主力旅補充的齊裝滿員。要知道,主力步兵旅都是由當初的主力步兵營加上最優秀的三個輕步兵團為骨幹組成,由原來的三千兵力僅僅擴充到了六千五百。加之中間每個旅還補充了兩百多學兵,相當於一比一的新兵老兵比例。這三分之一的官兵經曆了威海戰役,三分之二的士兵經曆了樂亭之戰和通州之戰,然後又補充了已經經過三個月訓練(民團也可以看做經過三個月訓練)的新兵,再經曆了整整的集中訓練了三個月時間。
如此經曆,才造就了這麽一支既有戰爭經驗,又有相對完善的訓練的部隊。戰鬥力強大,毋庸置疑!
再說炮兵,三個旅下屬的炮兵團,由於火炮數量不足,哪怕是把繳獲日軍的火炮算上,一個炮兵團也僅僅擁有兩個炮兵營,合計三十六門75毫米或者80毫米的架退炮。哪怕是沒有滿編,也已經相當於日軍一個師團的重火力裝備。
重炮旅,這是紅旗軍的拳頭。雖然在通州損失了一些重炮,但是由於繳獲和修複,現在的火力不僅沒有降低,反倒提升了許多!尤其是最為重要的十二門(還有一門備用)的150毫米加農炮,樂亭通州戰役的時候,因為運輸能力的原因,留在了威海。這幾個月,利用戰爭相持的空檔,也都通過海運運到了北塘,現在又通過鐵路轉運到了前線!而且,在通州繳獲的日軍攻城重炮,也已經經過簡單的修理,湊出來兩門190毫米重炮和兩門240毫米攻城重炮。尤其是這兩門240毫米重炮,其實根本就沒有修理,繳獲時隻是歪了,根本沒壞。
十二日,上午九點。
南線日軍前鋒迫不及待的發動了對紅旗軍的進攻。
灤河防線,是以灤河鐵路橋為中心的。灤河以東,鐵路是東西走向,鐵路北麵也就是左翼守軍是吳鳳柱的五十營,一線主陣地在六音山。
鐵路南麵,也就是右翼是紅旗軍,一線陣地是龍山。這座龍山並不高大,東西走向長度大約2.5公裏,南北隻有三百米左右,高度一百來米,稱不上多麽險要。
龍山和六音山隔著鐵路線相望,距離三公裏多點。而中間,則是石門火車站。三點一線,乃是紅旗軍和鄂軍陣地的正麵。三公裏多的防線上,紅旗軍第一旅張永達部署了一個團,並且在戰壕中部署了九個新兵連。相當於兩個步兵團的兵力。
兩山夾一溝的地形,雖然寬度夠寬,但地形不利,戰前紅旗軍司令部就判斷,日軍不大可能正麵進攻。雖然是這麽說,但紅旗軍在實質上承擔了主要方向和右翼的防禦,承擔了三分之二的作戰任務。
果不其然,日軍初次進攻的是紅旗軍的側翼。也就是龍山和灤河之間的空曠地帶,地形不很規則,寬度在五公裏到三公裏之間。張永達同樣的在這一條防線上部署了一個團和九個新兵連。由於地形太開闊了,雖然兵力三千還多,但兵力仍然顯得稀疏。
日軍進攻規模不大,戰鬥持續時間也不長,不到中午,槍聲就逐漸稀疏,戰場冷了下來。
紅旗軍是剛剛抵達前線,日軍也不可能數萬大軍同時抵達,初戰因此規模不大。而且,紅旗軍的工事修築時間雖然短,但是卻相當完善。日軍地圖完整,卻沒想到短短數日,地理竟然改變了!在紅旗軍陣地的範圍內有一條小溪,乃是灤河的支流。不過區區彎彎,在防線的正麵還可以作為有利地形。但在側翼就不足為憑了。紅旗軍的三萬民夫,僅僅挖了一天,就把這條小溪從北向南挖出來了一條支流!雖然水很淺,隻有一米來深,水麵也不寬,不過三四米。但就是這麽一條小水渠,讓日軍的輕步兵扔下了幾十條小命,撤出了戰場。
夜間,偵查兵傳回了消息。日軍兵分兩路,北線是日軍第一軍,合計有第一三五三個師團。沿著盧龍遷安一線進攻。
南線是日本第二軍,合計有第二四六三個師團。沿著塘榆鐵路進攻。不過,前線日軍沒有出現第四師團的番號,看起來紅旗軍又要麵對兩個老對手第二第六兩個師團了!對上第二第六師團,紅旗軍主力有著絕對的心理優勢,這兩個師團,尤其是第二師團,幾乎整個師團都被紅旗軍殲滅!
連續兩日,日軍在組織兵力,沒有發動進攻。紅旗軍三萬多民夫在還在抓緊時間修築工事,幾萬人一起開動,搞得整個戰場上塵土飛揚,極為壯觀。
十三日,日軍的兵力部署已經逐步清晰。鐵路以北(我軍左翼)是日軍第二師團,鐵路以南(我軍右翼)的是日軍第六師團。日軍沒有犯傻,直接放棄了對正麵也就是石門火車站的進攻。
以地形看,紅旗軍的陣地是明顯的平原河灘,比起吳鳳柱那邊的丘陵山地肯定容易進攻。十四日,日軍第二軍沒有選錯目標,直接發動了對紅旗軍側翼,也就是龍山南麵的開闊河灘地帶進攻!
由於軍服的截然不同,日軍第六師團師團長黑木為楨中將很容易得知,對手是老對手紅旗軍。紅旗軍這邊也很清楚,第六師團的步兵戰鬥力雖然不弱但也就那麽回事,可是第六師團的炮兵聯隊有炮戰高手!兩軍有那麽點知根知底,因此雙方對大炮的運用都非常謹慎!
日軍火炮從淩晨四點開始,狂轟了兩個小時!天色剛剛放亮就轉移了炮兵。我軍炮兵隻是抓住了日軍炮兵的尾巴,雖然火力足夠,卻也隻摧毀了兩三門日軍大炮,戰果不佳。
“日軍炮兵的確很鬼!一個炮連一處,分了足足九個陣地。”
“沒關係,看我怎麽收拾日軍步兵!”張永達信心十足!
第六師團的鬼子做足了準備,搞了很多車,推著砂石想把陣地前沿的小溪填出幾條通道。話說,這條小溪的確很容易添堵,十車砂石就能填出一條通道來,一百車足以填出十條通道。但是,要想填堵這條小溪,必須拿命來!
小溪西麵百米,就是紅旗軍的第一道戰壕。日軍以為三十六門大炮狂轟了兩個小時,對麵根本就沒人了,炸不死也嚇跑了!
但是,紅旗軍的陣地構築,根本不是他們常見的清軍深溝高壘!甚至不是這個時代軍事教科書上常見的戰壕體係。
紅旗軍的第一道防線,最基本的表象就是,三道曲曲彎彎的戰壕連接著上百個環形工事。
但實際上,戰壕的確是三條南北走向的戰壕,戰壕之間間隔五百米,總長度大約十七八公裏。可是連接三條橫向戰壕的交通壕,長度足足是三條戰壕的三倍,足足五十公裏!
工事可不僅僅是戰壕,還有防炮隱蔽所和環形工事,戰壕之間還有環形的迫擊炮陣地。
更重要的是,日軍炮擊第一條戰壕,紅旗軍在這條戰壕上僅僅隔著一段距離布置了一名觀察哨,五公裏的戰壕,隻有區區不到百人。
日軍炮停,紅旗軍才在急促的哨音中從第二道戰壕湧向前沿戰壕!
等小鬼子累死累活的推著砂石車靠近了人工小溪還有差不多兩百米,紅旗軍的迫擊炮率先開火了!
隻是一頓迫擊炮,就把日軍炸的七零八碎,推車的軍伕抱頭鼠竄!
第一次進攻,日軍沒能達到目的。黑木為楨也不氣餒,認為是軍伕不管用,第二次增派出了足足一個大隊的日軍!
鬼子士兵的表現的確強於軍伕,而且數量也多,差不多一千兵力。但是河灘太寬了,足足五公裏,日軍也隻能以三個中隊分別強攻靠近河邊的三處。這次日軍付出了不少傷亡,頂著迫擊炮的打擊,終於靠近了小溪大約一百米。但再也難以寸進!
紅旗軍的重機槍開火了!
紅旗軍的重機槍比起威海戰役時間,數量並沒有增加。但當初的步兵營配置重機槍的數量遠超正常,現在雖然相對於兵力來說有點弱了,一個團仍然能分到十挺!前沿日軍進攻的範圍內雖然隻有一挺機槍發威,如同暴風雨一般的子彈噴射就讓日軍無比膽寒!
鬼子遭受了重機槍的打擊之後,有些鬼子聰明了一下,當即把砂石倒掉,以為掩體,與紅旗軍對射。不過,兩百多近三百米距離太遠了,敵我雙方的傷亡都不大,打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日軍再次撤退。
黑木為楨很明智,停止了進攻。經過兩次試探,他自認為找到了戰場的解法,不過,還需要時間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