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政 5

字數:2688   加入書籤

A+A-




    無論是官製還是司法教育,雖然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但畢竟是不可能迅速的變出資金來的。在江北係拿到了揚州通州之後,治下的總人口已經接近了八百萬。如果是按照大清朝的稅收折合,這八百萬人口實際上承擔差不多能平均一人一塊銀元!這個數字其實比日本都低,但是江北幾乎是純粹農業經濟,本來老百姓也就勉強生存,溫飽都不能保證。移民的部分更是連溫飽都不能保證,隨時處於被餓死凍死的狀態。在這種狀況下,一塊銀元,就太重了!
    當然朝廷的稅負,名義上很低,人均折合隻有兩三百文。官府賬麵上實際拿到的的財政收入也隻有大約三百萬塊銀元。
    如此收入,比起某些窮點的省份都要高了!但是,除去行政費用,按照大清朝的軍費開支百分之六十計算,隻能給紅旗軍提供一百八十萬的軍費。
    雖然說,老百姓的實際稅負是名義稅負的四倍。但江北係也做不到把老百姓的負擔降到四分之一!畢竟,清朝的名義行政開支,絕對的不夠地方行政開支。根據測算,把老百姓的實際負擔降低一半,其實是可以做到的。但,江北係沒有這麽做!這部分稅收大約兩百多萬必須收,全部投入教育!注意,江北不算苛刻,因為準備把最窮的那部分全部移民,故此沒有危及大部分民眾。
    也就是說,整個江北,整個行政司法係統的改革,如果不做增量,也不加重百姓負擔的情況下,江北能夠籌措壹佰捌十萬到兩百萬塊銀元的軍費和大約兩百五十萬塊銀元的教育經費。合計四百五十萬塊銀元!這一數字,比起全國至少三分之一的省份都要優秀了!
    但,遠遠不夠!要知道李林楊給鄧寶山下的“任務之一”是一年一千萬的軍費。缺口八百多萬呢!
    那就必須開源了!鄧寶山找到了兩個來錢最快的“源”!
    其一為鹽場。雖然朝廷不可能同意,但擋不住江北要發財。該項目投資小見效快,十分暴利。五百萬塊銀元的投入(相對於這個時代,其實也是大投資),一年不僅能回本,還能再賺回來五百萬!經過半年的籌備,這個現代化的鹽場已經於春節前就投產了!江北境內的鹽場很多,所謂的兩淮鹽場幾乎全在江北境內,沿海幾十裏幾乎全是鹽場,但是鹽稅已經抵押給了列強,因此江北係暫時不能插手。
    其二為鑄幣!江北肯定要設立銀行的,因此先搞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造幣廠。而這個造幣廠隻是造銅元和銀元,利潤表麵上不高,其實非常高。
    這個時代的方孔銅製錢,實在太亂,幣值也太低也太不方便了。銅製錢質量比較好的,銅占比百分之六十,其他鉛錫百分之四十。江北銀行鑄造的純紅銅銅元,一點都沒有雜質,當五文的重量十克,當十文的重量二十克。與最優質的銅製錢含銅量相當,沒有偷工減料!
    表麵上,江北鑄幣頂多百分之五的利潤。但,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老百姓的常識中鉛錫的價值根本沒有計算,加上這部分金屬的回收,真實的純利潤可達百分之二十以上!
    銀元與這個時代常見的銀元在含銀量上沒有任何區別。與當十文的銅元兌匯比例為一比一百(這個時期,銅錢銀兩兌匯大約一千五百文,銀元折合一千文左右)。隻是鑄造銀元,因為折算比例為一元當一千文,當下是沒有利潤,處於基本保本,甚至還會虧損一點點的狀態。
    但由於世界上工業發展迅猛,銅相對於貴金屬其實是在降價,(白銀相對黃金也在貶值)因此,利潤會有的,將來保證鑄造銀元百分之五純利潤還是沒有問題的。而鑄造銅元的利潤則會隨著銅價的下跌,利潤會更加豐厚。
    鑄幣業務,經過多年摸索,完善,在北圻和唐國甚至東南亞都已經成功!(實物貨幣的優勢所在)江北係擁有全套的生產班子技術,在江北建個鑄幣廠一點不難,隻需增加設備,模具改一下圖案,不刺激滿清朝廷即可。預計僅此一項,一年就能為江北創造不低於一百萬銀元的利潤!加上東北,總利潤兩百萬塊銀元,問題不大。隨著銅元的流通範圍擴大,利潤肯定會進一步攀升!
    第三項資金來源,不算是新開源,而是鳥糞業務。哪怕是戰爭期間,長江以北的鳥糞業務都受到了影響。銷量也沒有擴大,價格也沒有提高,但是自從紅旗軍在山東大勝之後,鳥糞業務“憑空”每個月都多出來了一部分利潤,目前已經比甲午之前每個月多盈利十幾萬銀元!戰爭結束後,利潤還會增長,預計每月比戰前提高二十多萬銀元,一年就是憑空多出來三百萬塊銀元!甚至有可能達到四百萬塊銀元利潤的提升。
    這部分多出來的利潤,沒有其他原因,就隻是因為權力武力的威懾,設置在各口岸的官府不敢再盤剝李林楊的產業了!
    要知道,甲午之前鳥糞業務在國內的淨盈利一共才四百萬塊銀元。僅僅是沒有了盤剝,利潤就翻了近一倍!由此可見,滿清對民間商業的盤剝是何等殘酷!對商業的阻礙是何等嚴重了。
    舉個例子。張之洞開辦漢陽鐵廠,選址明顯不很科學,即不靠鐵礦也不靠煤礦。張之洞雖然不大懂工業,但位列清末四大名臣之一,傻是不可能傻的!相反,他這麽做乃是深知大清朝這幫官員的德行!他之所以把漢陽鐵廠放到眼皮底下,就隻有一個原因,他要做看門狗牢牢的看住鐵廠。否則,鐵廠會被掏空的!
    事實也是如此,曆史上,十年之後張之洞升官調到了京師,結果已經開始盈利的漢陽鐵廠就走了下坡路,甚至到了北洋時期都近乎倒閉。無他,吏治腐敗!
    總而言之,稅收兩百萬,鹽加鑄幣再加上多出來的鳥糞利潤,總計一千兩百萬塊銀元。軍費開支一千萬塊,並不很難,解決了!(多出來的兩百萬需要還本)掌控一塊地盤,擁有巨大的權利,賺錢就是這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