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新政 4

字數:6452   加入書籤

A+A-




    總宣撫官方潤主管教育,宣傳,以及“群務”。雖然當下還沒有建群,但計劃已經提上了日程,所以也就有了“群務”這個詞。
    江北設有教育廳,雖然教育廳廳長不是方潤,女人當官兒,在這個時代阻力有點大,所以明麵上沒有設廳長,實質上方潤兼任廳長。
    教育,乃是方潤輕車熟路最為擅長的業務。過了春節設置在各縣的公立小學已經開學,包括通州揚州下轄各縣。
    雖然衛道士們看不慣,但李林楊要求的男孩女孩一比一的比例,在江北第一次真正的達到!由於江北一個縣一年才招收一千個學生,顯然是是不可能吸納民間所有的少年男女的,錄取也是擇優的。
    江北的公立小學,入學條件之一就是服從分配,大約三分之一比例的畢業生會參軍,參軍就意味著會有傷亡。但是,與這一“苛刻”條件相對衝的乃是以後“隻有在公立小學畢業”,才能報考官吏。
    很明顯,無論是將來當兵還是(尤其是)做小吏,對普通的老百姓吸引力都很大。以至於江北竟然神奇的出現了一種預科班的私塾!為這些公立小學培養預科生!這一現象,讓李林楊這個穿越人都大呼“神奇的國人”!這是好現象,能夠節約江北係的經費,節約時間!
    有成績,當然也有負擔,三十五個府州縣,三十五座公立小學,一年就是三萬五千學生!三年製教育,兩年之後就是十萬學生!經費,紅旗軍已經非常非常有經驗了,人均折合每個月兩塊銀元,也就是說,兩年之後小學教育經費將會達到一年兩百四十萬塊銀元。
    初級中學。江北在徐州,海州,清江浦,揚州,南通州,設立五個中學,和小學配套(十比一升學率),每個中學一年招生為八百。目前,隻有清江浦公立中學開學,包括從海安營小學畢業的學生在內,合計八百名中學生已經入校。這是紅旗軍自從建立以來,中學生最多的一期。其中有半數都是在江北本地招收的學生。這些本地學生,其實都已經有了相當文化基礎,隻是在去年經過了幾個月的小學課程學習,就考上了中學。這就是擁有一塊地盤的好處了!已經無須江北係從零開始培養人才了!
    如果說小學對窮人家庭有難以抵擋的吸引力。那麽中學對中產家庭的吸引力就非常顯著了,由於江北係已經站穩了腳跟,在大清內部已經成了一大勢力,故此中學的吸引力變得非常強大。因為,讀完中學,不僅是免費,而且還能當官兒!在江北係的下一步計劃中(大約三四年之後),軍官的文化素養必須達到中學畢業。官府係統也會根據情況,會提高公務員的基本文化素養,把報考條件限定在中學(初中)以上。
    這邊過了春節,中學一年級才開學,那邊小學中(有基礎班)到夏季就會有相當大一批學生會考中學,預計收八百畢業生,輕而易舉。秋季,中學中的第二所,徐州公立中學就會正式開學。
    預計隻需再經過三個學期(一年半),江北五座公立中學就會全部開學。三年時間達到五座中學一萬兩千在校中學生的目標。中學生的人均月經費約四塊銀元。已經堪比一個基層公務員的收入了!未來中學教育的開支將會達到一年五十萬塊銀元。
    十幾年的積累,紅旗軍或者說江北係在教育上邁出的最大一步乃是大學,江北大學堂已經建立!比北洋大學堂,南洋大學堂建立的時間都要早,而且師資力量更強!
    校園規模很大,占地足足一千畝,但是,目前僅僅隻有五個院係,農業,工業,商業,法學,文史哲。五個院係,都隻有兩個班,而且一個班是中專,一個班是大學。也就是說一共隻有十個班,第一期招生僅僅三百人!
    除此之外還有十個相當於高中的預科班,三個年級,計劃是一學年六百多學生,總計兩千學生的規模。但目前三個年級一共才三百學生。
    預科班也已經開學,有紅旗軍自己培養的學生,也有來自社會招考的。如果說,初中江北本地的學生還有能通過短期學習考上的。高中也就是預科班,由於教育內容完全不同,讀聖賢書的學生哪裏懂什麽邏輯學,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生物啊,而且這些學科不大可能速成,因此本地學生能考上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學生來源都是紅旗軍自己培養的初中畢業生。但,例外還是有的,比如一個姓徐的安徽秀才,才十四五歲,抱著紅旗軍小學初中的課本啃了半年,就考上了預科班。再比如一對年輕夫妻,啃書幾個月一起考上了預科!再比如,一些來自紹興師爺家庭的有相當法律和財務基礎的學子,也考上了預科班。
    估計江北大學堂夏季開學,中專五個班招滿問題不大,但大學五個班想招滿,有點難。合格的人選在社會上幾乎沒有,三年之後能招滿就不錯了。因此,這一時期,初中升預科的比例還是十分之一,但預科升中專的比例和升大學的比例大幅度降低。
    盡管比例放鬆了,小學,中學,預科三級選拔之後,能夠讀中專的和讀大學的總比例隻占小學畢業生的千分之五左右!因此,隻要讀了江北大學堂的學子,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精英。為了幾年之後,每年能出三百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江北係投入的資金可不是建校費用。未來三百個學生三年預科加四年高等教育畢業人均折合投入的教育經費為一千塊銀元!一個月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費用就是十塊銀元。預科加上大學,全規模也不過三千學生(六七個年級),但是,年經費高達五十萬銀元!
    而且,但凡是能夠專科和本科畢業的學生,無須服從分配!哪怕不在紅旗軍參軍,不在江北係工作,都無須補償高達一千塊銀元的學費。若是按照二十一世紀升學的標準,這些學生,其實都堪稱天才了。對於,天才,李林楊的觀念就是“自由”!
    至於沒有考上江北大學堂的預科生,大部分會去中學做教師。
    需要特別介紹一下,這所江北大學的師資力量。校長李林楊。五個學院的院長全都是天才級的人物!教師也全是萬裏挑一的人才,除了少部分的外教,主要是江北係自己培養的人才。
    工學院院長為徐建寅。同時擔任紅旗軍海軍潛艇項目的總工程師。
    農學院院長燕帆,留學美國,博士。對經濟性作物非常有研究,目前其最大的成就是新品種的香蕉種植和橡膠樹種植。
    商學院院長樊濤。留學英國,在英國工作數年,乃是江北係在英國的商務代表史錦庸的副手。{史錦庸已經回到江北,擔任外事廳廳長(外交部)
    法學院院長,陶正。少校宣撫官。
    文史哲學院院長,鄭聲,少校宣撫官。
    陶正和鄭聲這兩位乃是紅旗軍少校級宣撫官中的兩個,好像是沒有在宣傳上屢出風頭的卞景崗那麽出名,但這兩位分別在英法德意留學,是真正的天才人物。甲午之前,江北係整個係統,文科讀大學的,僅僅這麽兩位,幾萬小學生中隻出了這麽兩個文科大學生,絕對的萬裏挑一!
    文史哲院長鄭聲,其研究的主要是歐洲經濟史,翻譯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等著作,當然也少不了馬胡子主義。江北係的革命理論,其實已經趨近“成熟”,核心思想就是李林楊摻了私貨的特色社會主義。別看李林楊在那個時代生活了幾十年,能說出來許多,但真的要想形成無懈可擊的理論體係,尤其是還加了自己的私貨的理論,非天才不能完成這項工作。法學院院長陶正和文史哲學院院長鄭聲,就是主義的中國化,十九世紀化,的理論完善者!這兩位,某種意義上,比起工農商學院的三位院長,更加重要。在紅旗軍,江北係發展到目前的階段,新思想新理論的重要性無與倫比!
    以上五個學院院長,除了教育等工作,還是江北所有行政司法改革政策的“合法合規”審查委員會成員。
    隻看江北大學堂教師團隊就知道江北係的西學人才已經超過了滿清!十幾年來,自從一百二十名留美學童歸國,滿清除了軍隊有軍官留洋,再無西學人才!
    至於軍校,海軍陸軍各一,單列係統,並不對社會招生,民間若有誌從軍,那就先做學兵!
    除了以上公立教育,在江北還有一所私立的學校,江北醫藥學堂。這個是夫人陳璿獨自出資籌建的,設有五個專業,內科、外科、婦科,醫藥,牙科。五個班招生一百人,由於相對的招生條件比較寬鬆,針對的是已經有點基礎的中醫藥學徒,由於不收學費,因此已經招滿,而且已經開學。江北醫藥學堂的附屬醫院,也已經開始營業。
    這個江北醫藥學堂學製五年,也就是說,未來的規模會達到五百個學生,不說當下的固定資產投資十幾萬銀元,僅僅年經費就會達到三萬塊銀元!這筆錢科不是小數,李林楊本人都拿不出來,但夫人陳璿能拿出來!而且,這筆錢對於陳璿來說隻是小意思,辦學的經費也絕不僅僅是一年三萬塊,僅僅科研投入都高達三萬塊。咱家老婆現在已經是富婆了,不僅僅是幾種中藥在非洲的生產銷售盈利頗豐,化妝品更是暴利,可這些全都比不上兩種“西藥”,或許應當稱為中藥了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和速效救心丸(硝化甘油)!速效救心丸來的容易,李林楊隻是提了一下,很快就搞出來了。而乙酰水楊酸,李林楊雖然提了念頭,但一係列科研都是在陳璿的資金支持下發明出來的。曆史上德國拜耳公司1899年才搞出這麽個玩意,1895年,被陳璿截胡了!李林楊的家事其實也問題很多的,丁甜草那邊還沒什麽,自從李婉兒生了兒子李唐,李林楊就太理虧了。為了平衡家庭關係,醫藥這一部分產業就全轉給了陳璿。陳璿也有膽量,硬是把這些年在其他醫藥方麵的盈利全都投入了乙酰水楊酸的研發中,現在終於成功了!乙酰水楊酸的發明人,就是當年帶到班達共和王國的內科中醫田雨山,其妻丁娥。十幾年時間,田雨山從一個洋文字母都不認識的中醫,已經成為一個化學專家!丁娥執掌藥廠。順便說一下紅旗軍的外科軍醫的培養,仍然是在南非,那裏的小黑命不值錢,學徒練手還能得到小黑們五體投地的感恩。總醫官,就是田雨山的師弟胡煥,軍銜少校,負責教學工作。
    不包括軍校和江北醫藥學堂在內,江北投入教育的經費高達每年四百萬塊銀元(兩三年後)!相當於拿出來了養兵一個師的資金辦教育!
    如此巨大的投入,並不僅僅在於現代軍隊需要學兵,軍官也更需要有現代知識。以江北目前的資金狀況,以紅旗軍的實力,如果學洪天王,直接造反,李林楊是真的有信心在兩三年時間內推翻滿清的。
    但是,隻有武力,沒有普遍性的現代教育,人民沒有現代思想,沒有現代理念,奪取天下也守不住的!洪天王就是例子,另外可參見北洋袁世凱,參見民國常凱申!隻能再造一個沒有多大區別的亂世!說不定會給中華帶來更大的災難!
    以江北目前的人才儲備(此前培養了四萬小學生)治理一千萬人口,組織十萬大軍(其中主力隻有兩萬五千),已經是極限。如果想以比較理想的速度推翻滿清,平定全國。根據此前的經驗,需要培養出來一百萬小學生!目前一年隻能培養江北三萬五千加上海安營合計不到四萬,得二十五年。當然,教育肯定會提速,不過速度再快,三年才能培養一個小學生啊,很慢的!而且還需要一年才能把這些小學生培養成工人士兵等!
    教育的周期,決定了,江北至少得耐心發展四年,蟄伏四年!
    宣傳方麵,現在江北有了一家江北日報(目前隻有一家,也隻允許一家)主編少校宣撫官卞景崗。卞景崗乃是江北第一筆杆子,一年多來,這位名氣越來越大。但這位並非真正的理論家,而是筆戰高手!
    江北新政,反對者多了。卞景崗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在報紙上懟反對者,這也是他出名的原因。卞景崗稱李林楊為老師,但,李林楊一直都敬謝不敏。無他,當初李林楊隻是教了卞景崗幾招網絡上噴人的技巧,結果這家夥發揚光大了!汙名化、扣帽子,無中生有,斷章取義,甚至朝下三路出招,沒有這位不敢幹的。
    比如去年因為給女兒纏腳被流放的那位縣令,其實劣跡不算多。被卞景崗下三路出招,以至於身敗名裂。
    比如女子裹腳,這位宣揚:某光皇帝,因為變態喜歡小腳的妓女,經過一係列的誤導,以至於出現了民間給女子裹腳的惡習。雖然,故事有點捕風捉影(道光皇帝的確在行宮收了幾個裹腳的漢女),但是,裹腳被宣傳成了妓女的特征,立竿見影刹住了裹腳之風。不過,這玩意對已經裹腳的大部分婦女,明顯的有點過分。
    為了消除某些影響,法學院院長陶正,從法學角度寫了一篇文章,核心要義是:裹腳損壞了婦女健康,婦女是國家的一份子,因此裹腳就是損壞了國家利益,必須得到法律的嚴懲。
    文史哲學院院長鄭聲也寫了一篇文章,很是通俗易懂,核心要義是:女子裹腳,身體不健壯。不健壯的女子就生不出強壯的兒子,兒子身子骨弱,有可能生不出孫子,有斷子絕孫的可能。
    所以別看卞景崗是主編,但是他的文章其實沒有幾次上過頭版頭條。
    李林楊要臉啊!隻是江北有人才,還是不夠多,一時半會兒沒有主編人選。隻能是方潤繼續辛苦監管了。
    雖然卞景崗這個主編有點那啥,但江北日報的影響力非常大。江北各縣的鄉公所,宣撫員有一項工作就是向老百姓宣讀江北日報!不僅每期報紙都有一個小故事(民族主義),而且江北的各項改革措施施政理念等等就是通過這種手段遍及城市農村!
    黨務方麵,宣撫係統的教育培訓在軍校中,而文藝宣傳已經開始走街串巷,形式多種多樣,有戲曲,有說書,標語等,從軍中到城市再到農村。
    江北係辦新學,辦報紙,搞文藝宣傳,曰:國民改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