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迅速流行的娛樂

字數:4763   加入書籤

A+A-


    廣播電台開台已經有幾天了,立刻成為漢津市老百姓最時尚的娛樂活動。
    就是那些跟蘇家有關係的飯店,通了電,放上一台收音機在那咿咿嗚嗚,生意都能比以前好上兩三成。這下哪個同行不眼紅呀。
    要知道,收音機廠可是一年多前就成立的。為了資金流通,這段時間所生產的收音機,都是由蘇家集團的產業分配購買。蘇家老爺還出錢捐了一部份,給市裏的公學。
    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自家工廠擺上這麽一個既不美觀,又有點貴的裝飾品有什麽意義。得知是林總的要求,靠內部分配——當然要出錢的,——盤活收音機廠,大家就都接受了。
    不接受又能咋地,是廠子掏錢,又不是要他們掏錢。
    就算林總經理一個廠子分配一個老嬤嬤,要求所有人把她們當成土地婆供奉起來,大夥兒就是不明白也會照做。
    直到電力開始供給,廣播電台開台,這原來瞧不起的玩意兒迅速成為所有人的新寵。話說早買早享受,現在才想買,排隊都還不一定排得上號呢。
    蘇家集團做的生意,從來不以擴大產能,填滿市場需求為第一考慮。
    不過也別認為蘇家這麽做,豈不是給其他人插足的空間。事實存在的工業技術壁壘,直接讓一大群習慣在土裏刨食的老爺們捉瞎。
    也不是沒人想過去挖角蘇家的人,但就算能挖到’老’師傅,不是那種剛出技校的小毛頭,想要辦廠,好歹也要有機器設備吧。這又得找上蘇家的機器廠……
    當然也有人從漢津市以外,乃至於國外打主意,指望進口機器設備,又或是直接進口商品來跟蘇家打對台。
    然而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外國貨一進來跟蘇家的商品一比,喲嗬,人家的東西比較貴還比較差。有那個錢,不買自家產的東西,要買國外的垃圾?
    這年頭可沒有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國外品牌迷信,之所以不買大金國產的,隻是單純大金自己沒人造而已。甚至沒有所謂的’品牌’概念。
    既然大金自家有人造,質量還比較好,價錢更便宜,誰腦門夾了,非要買外國貨不可。
    就說價格問題,即便人家工業化大量生產的產品更便宜,但加上運輸成本,買辦的利潤、進口的關稅,這些質量更為低劣的外國貨放在漢津市的貨架上,價格可一點也不漂亮。
    可以說蘇家靠著林文理支棱起來產業,先天就帶有壟斷的特性。就算蘇家不人為阻擋,別人想要跨過技術壁壘,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這可不是靠遊白笙這位海運和水運的大佬,給蘇家當門神,用拒絕運送的方式擋下外地商品的衝擊。而是這些東西就算運進漢津市,也賣不贏蘇家產的。
    既然是不賺錢的生意,那麽其他人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話說開台的第一個廣播節目,是正午時分的午間新聞。除了漢津市的政令訊息外,整個大金,乃至於整個世界的新聞都有播報。
    別以為人都會對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事情感到冷漠,這是因為以前沒有渠道可以了解。
    報紙或許是一個媒介,但要讀報可是有門坎的。先要識字,然後要掏錢買報紙,或是腆著臉跟人要看完的報紙。
    但是在公共場合或工作地點聽新聞,這可就沒有門坎了。頂多就是老板要舍得花錢,添購一台收音機而已,錢又不用來光顧的客人或來工作的員工出。
    假如這家沒有,找一家有收音機的飯館吃飯,這有什麽困難的。
    所謂的八卦之心,人皆有之。膻腥色確實更吸引眼球,但不代表其他新聞就不會引起人的興趣。
    盡管廣播電台的新聞是正經新聞,但是可以免費知道自己原先不知道的事情,誰會不樂意。
    就是晚上跟街頭巷尾閑聊下酒的時候,也能學那些讀書人一樣,針砭時弊、揮斥方遒。
    而在新聞之外,晚上的說書,白天的音樂鑒賞,時不時有的健康小常識等等,這些東西的吸引力可以說是從八歲到八十歲全部囊括。隻要不是聾子,全都一網打盡。
    真要說大家對這些東西多感興趣,其實也不盡然。但一個新鮮感,就能讓大夥兒對收音機播放的一切感到好奇。
    就譬如市裏的公學,八點上課,五十分鍾的課程會休息十分鍾,一直到十二點放學,一天就四節課。
    一般的情況下,學子們八點前到公學就好。中午能在公學餐廳吃飯,也能回家自己吃。
    那些出身殷實家庭的孩子,多是十二點就回家吃飯的。公學餐廳不會頓頓有雞腿,他們家可以有呀。
    如今學生們早早就上學,七點前到校。就是中午也舍不得回家,得留在餐廳吃飯,就算家裏有雞腿也不香了。甚至還有留校的人。
    不為什麽,就為了教室與餐廳的收音機能夠使用,大夥兒可以聽到這新鮮玩意兒。
    縱使是課間休息的十分鍾,都有人打開收音機,聽上十分鍾的廣播。得要到下一堂課的老師在上課時間把收音機關上,否則大夥兒就這麽聽一節課,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這天早上,公學中的中級女學,學生們幾乎都擠在收音機前,聽著裏頭傳來的悠揚歌曲。那是雄壯渾厚的歌聲,唱著草原上的見聞。
    不論是有見過或沒見過那個美景的人,都會不自覺地產生遐想,想象自己站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環境裏,會是怎樣的一個美好情景。
    比起其他節目,播放音樂或歌曲,大多是使用唱片播放。這個時段的主持人,不管怎樣的歌都有辦法清唱,而且還好聽,不輸給國內外的大歌星。
    就這麽一天一個主題,聊聊跟漢津不一樣風土人情,唱一唱當地的曲兒,或是一些大拿為當地所譜的歌曲。
    像這樣的素材,不是專業人士,不是當地人很難取得與理解的。偏偏這位主持人是那種交遊廣闊,結識的人又是來自四麵八方。
    有這樣的材料,再編一點故事,很容易就能吸引人。完全是把士兵們侃大山跟吹牛的本事,拿到廣播電台上發揮。
    可以說早上七點的這檔廣播節目,除了相當受歡迎之外,更是受大齡女性與少女們的青睞。所有人都在想象著,這充滿魅力與磁性的嗓音,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男人。
    倒是有個不怎麽合群,幾乎是踩著點到公學的姑娘,這時才進入教室。
    大家當然不可能說這姑娘些什麽。假如說早早就到校的她們,為的是可以聽到廣播。這樣的小事對她家來說可不算什麽。
    現在外頭,誰家都很難買到收音機,唯獨她家不會。誰叫她姓蘇,收音機廠更是她家的產業。現在求購一台而不可得的收音機,她家更是在廣播電台開台之前,就買入了十多台。
    這個女學生自然就是蘇家大小姐,蘇茵了。而跟在後頭拎著兩個書包的大姑娘,則是紀麗。
    一見到踩點進教室的蘇茵,姑娘們可不是酸言酸語,她們也不敢這麽做。以前敢這麽做的人,全都’壯烈犧牲’了。
    但不針對,聊天還是會有的。帶有強烈好奇心的女學生們問道:”大姊,妳應該去過廣播電台吧。知不知道現在正在唱歌的節目主持人?”
    蘇家大小姐可不是給自己設定高冷的人設。雖然她不耐煩跟一群小孩玩在一起,但也不會拒人於千裏之外。麵對問題,她還是很有耐心的。
    對蘇茵來說算有些突然的提問,讓她認真地側耳傾聽一下。蘇家大小姐可沒把所有節目時段的主持人是誰都背下來,當然得要從聲音辨認人。
    隻一聽這辨認度很高的男高音歌聲,蘇茵立刻點頭說道:”我知道呀,金火叔。”老鬼的同輩人,蘇家姑娘一律叫叔的。
    廣播電台開播沒幾天,除了個別在酒店飯館就小有名氣的說書先生外,其他主持人都不會刻意強調自己是誰。即使說,通常也都是使用藝名,而不是本名。
    不使用本名,保護個人隱私,這可是林文理提出的強製要求。雖然廣播電台的節目主持人不露麵,但不可否認,他們也算是某種型態的公眾人物,理應有一定程度的保護。
    所以節目大多以其類型或主題命名。新聞就叫新聞,音樂鑒賞也分東方音樂鑒賞、西方音樂鑒賞等等。
    這樣的安排,外人要知道主持人的名字,甚至循線找到本人,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而蘇茵能夠在聽到聲音後,就立刻說出一個名字來,也說明了她確實知道本人。
    得到了這樣的發現,其他女學生立即興奮地大叫道:
    ”怎樣,這位金火叔是不是很帥的人?”
    ”他應該長得高大又帥氣吧,就像那種典型的北方漢子,拿著牧鞭,放著一大群牛羊。”
    ”要我說,他應該還要有個落腮胡,或者是臉上滿滿胡渣。然後一臉滄桑,皮膚被塞成古銅色,見慣了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