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下諸侯的表態 完

字數:6296   加入書籤

A+A-


    河北這個地方,對於當朝來說,意義還是不一樣。
    當初,漢光武帝,就是龍起河北。
    雖沒有得河北之地,得天下之說法,但是河北本身來說,就是土地肥沃,人口頗多,是王圖霸業的根基之地。
    再加上漢光武帝的加持。
    但凡有點野心的,估計都想要拿下河北了。
    說白了。
    這是一塊肥豬肉。
    幽州想要。
    兗州也想要。
    他袁紹實力足夠雄厚,自然沒有人敢於覬覦,但是猛虎怕群狼,要是南北夾攻之勢,河北估計是難保保住了。
    關鍵還有一點。
    他袁紹和袁術不和。
    一個袁家撐不住兩個諸侯。
    袁術是嫡子,本身占盡優勢了,可論能力,袁術不如自己,袁術不搞掉自己,他沒辦法讓四世三公,天下第一世家的袁氏一族,破釜沉舟的態度去支持他。
    而他自己,當初遠走河北,就是為了袁氏在北方的影響力支持,不是弄掉袁術,也得不到袁氏中原的影響力。
    如果說,天下諸侯群攻河北。
    袁術肯定表態。
    屆時。
    自己恐怕就四麵楚歌了。
    “逢紀回來沒有?”袁紹沉默片刻,沉聲的問。
    “估計回不來了!”
    站出來,回答袁紹的,是與田豐並肩的,河北謀士,沮授。
    沮授拱手,微微的說道:“河東失利,河東衛氏本身就是牆頭草,風吹兩邊擺,本就不可信,河內司馬氏,弘農楊氏,如今都被朝廷壓得喘不過氣來,恐怕也不敢支持我們,逢紀既已落到了朝廷的手上,要不回來了,而且吾等不能承認,逢紀曾效命河北,如若是讓朝廷抓住把柄,河北必然遭殃!”
    “哼!”
    袁紹冷哼一聲。
    逢紀可是他手下的謀士,頗為依仗,讓他去河東,那是為了挑起關中之亂的,卻不曾想到,如此不爭氣,落入了朝廷之手,甚至還在大將軍李桓的手上。
    萬一李桓發難。
    自己還真不好應對的。
    如此陰損肮髒的手段,當為天下人不恥,自然是不能承認的。
    “昔日,吾意欲奉劉虞為帝,此消息估計瞞不住朝廷,天子必對吾已有了厭惡之心,即使吾現在願意俯首朝廷之下,恐怕朝廷也不願意相信我們!”
    袁紹有些猶豫,低頭可以,但是低頭也免不了朝廷對河北的覬覦,他為什麽還要低頭,人活一口氣,他袁本初何須讓奸臣昏君而低頭。
    在他心中,董卓是奸臣,李桓是奸臣,而黃口小兒的天子,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主公,名義上向朝廷臣服,是大事,西涼軍打出了威名,聲勢正盛,未必能號令天下,但是絕對能震懾天下,天下諸侯皆觀望之中,而誰出頭,西涼軍就會毫無餘力的打擊!”
    田豐沉聲的說道:“朝廷忌憚我們,還是厭惡我們,不重要,河北有足夠的實力立足,要說打,也不怕,河北猛將如雲,兵多將廣,何懼一戰,但是不能落人口舌,表漢臣之心,方能安天下諸侯之窺伺!”
    他們不怕朝廷。
    但是天子加上傳國玉璽的,本身就是中樞正統之名,不折不扣的天子詔書,如果隻是空蕩蕩的一份詔書,震懾力不夠,可加上西涼軍作戰凶猛,那威懾力就十足了。
    這時候,西涼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叛逆之臣。
    大義在長安。
    西涼軍在長安。
    這長安朝廷,影響力早已經不是過去可比了。
    “漢臣之心?”袁紹沉默了片刻,苦澀一笑:“某明白了!”
    他想了想:“汝等認為,何人合適出使長安?”
    既然低頭了。
    長安得走一趟了。
    誰去才合適呢?
    這倒是有些猶豫。
    “若表主公之態度,恐怕唯大公子了!”田豐說道。
    “顯思?”袁紹考慮了一下,點點頭,他倒不怕袁紹回不來,畢竟自己也不是隻有袁紹一個兒子,朝廷敢羈押他的兒子,他就出師有名了。
    ……………………
    幽州。
    幽州的情況有些複雜了。
    幽州牧是劉虞。
    但是兵權在公孫瓚的手上。
    公孫瓚在一開始,還是比較敬重劉虞的,但是兵權越來越重,不說野心,起碼不願意好像以前那樣,卑躬屈膝了,雙方矛盾也就是越來越大。
    不過現在還是比較平和的。
    因為公孫瓚不僅僅威震北方草原,打的鮮卑和烏桓抬不起頭,讓劉虞針對草原上的安撫之策頗為順利,如今已經讓部下心腹,閻柔殺了桀驁不馴的烏桓校尉刑舉,把持住了烏桓校尉,震懾住了烏桓部落。
    而且公孫瓚南征北戰,不僅僅震懾草原遊牧民族,還打了河北不敢北上。
    所以劉虞還是比較支持公孫瓚的。
    公孫瓚可震外敵,他可治地方,保幽州一方太平。
    劉虞是忠於漢室,忠於皇帝的臣子,他沒想過要割據一方為王,即使當初韓馥,袁紹,把皇位送到自己麵前,他也不敢上去,除了忠心之外,他更加看得懂局勢。
    自己當真要是走出這一步,漢室就算是徹底完了。
    他一個東海恭王之後,就能隨隨便便登上皇位寶座,天下多少皇族,多少漢室劉氏族人,一人一個朝廷,屆時,還有漢室嗎?
    中原變化太大了。
    也讓他應接不暇。
    不過前段時間天子給他來了一份詔書,倒是安了他不少的心。
    “子泰,你覺得這大將軍李桓,如何?”漢中一戰,李桓名揚天下,這個大將軍,不管認可不認可,除非朝廷否了,不然他們就得認。
    “明公,這大將軍……”
    田疇,字子泰。
    他是劉虞征辟從事,管車馬之事,必為心腹之臣,亦為劉虞之謀臣。
    他苦笑:“太年輕了,不好評價!”
    “陛下也不過十二三而已!”
    劉虞歎氣:“時勢造英雄,當今亂世,群雄並起,可不是一個講年紀,說輩分的時代,某本以為董仲穎算是西涼少有的梟雄之輩的,卻不曾想到,橫空殺出一個李君臨,此獠不簡單,觀其之行事,不像一個莽夫,他為權臣,也不知道,是天下之喜,還是天下之憂了。”
    “主公,大將軍雖然厲害,但是天子也不簡單啊,天子征辟了劉玄德,是不是,意欲效仿靈帝,用劉氏漢臣,以平朝堂之爭,重掌朝政啊!”田疇問道。
    天子征辟了劉備,劉備是中山王之後,是皇族之臣。
    這可能就是一個風向標了。
    “他比先帝,差遠了!”
    劉虞搖搖頭:“當初先帝銳意精進,意圖一掃亂政,重整朝堂,可天下已是積弊難返了,他把劉君郎放到了益州,把某送到了幽州,何嚐不是希望吾等掌兵權,重返朝堂之日,內有十常侍,外有皇族兵權,必然可以掃清朝堂之上的魑魅魍魎啊!”
    “隻是可惜了!”
    “天下亂局難擋,變得太快了,也死的太快了,少帝尚有幾分延續之心,可也是難撐這大漢天地。”
    “劉協,太年幼了!”
    “他這個皇帝,不為傀儡,必死無疑!”
    劉虞是絕對不敢把寶,壓在劉協身上的,這個少年天子,他沒見過,但是這年紀,以長安的局勢,西涼軍一家獨大的情況,天子不足讓他信任。
    “可如今天子與大將軍,頗有君臣相宜之局!”田疇說道。
    “君臣相宜?”
    劉虞諷刺:“是臣君相宜。”
    不一樣的前後順序。
    臣如果在前麵。
    那有什麽君威。
    天子,不過就是傀儡而已,隻是李君臨做的,比董仲穎要好看很多,給皇族留足夠的麵子。
    “不管怎麽樣,如今長安朝廷,頗有威勢,幽州雖地處漠北之地,但是也不能偏離朝堂,主公恐怕還是要表一下態度,不然天子說不定以為你有異心了!”
    田疇說道。
    “也對!”
    劉虞冷笑:“恐怕不少人都認為,當初韓馥和袁紹意欲立某為帝,乃是某所策之,天子對某的忌憚之心,必然越來越重了!”
    “主公心想大漢,一心為幽州百姓所想,天下人看得見的!”田疇安慰了一聲。
    “嗬嗬嗬!”
    劉虞搖搖頭:“當初入雒陽,靈帝召見吾等,就曾經說過了,皇族出身已是天下之巔,榮華富貴已享,若站出來做事情,必受到匪夷,若無膽之輩,可歸去,吾與劉君郎,都選擇留下來,何懼這些閑言碎語,天下人要議,讓他們議,吾心所向,當吾自知。”
    這尷尬的位置,要麽當廢物,要麽就在紛紛擾擾之下,掌控兵權,撐住大漢之天。
    “不過長安,還是要走一趟的,不是自便,而是……”
    劉虞眯眼:“公孫瓚是越來越放肆了,一旦他想要取而代之,以吾之兵力,不可阻擋,若讓朝廷譴責,或許能壓一壓其,爭取足夠的時間,待閻柔收複了烏桓各部,或許能壓住此獠!”
    他也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公孫瓚雖悍勇。
    然而他劉虞牧幽州多年,也有不少部將,坐擁兵力,打起來,不見得他會敗,能不打,他還是希望幽州安穩的,但是如果公孫瓚野心太大,他恐怕隻能繼續打壓他了。
    “疇,願為主公,出使長安!”田疇拱手說道。
    “帶上劉和!”
    “為何?”田疇皺眉。
    “幽州不太平!”劉虞揉揉太陽穴:“不管陛下是怎麽想的,他既然敢用劉備,就準備用劉氏子弟了,讓劉和去長安,得一爵半職,日後即使不返幽州,也可以有一點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