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天下諸侯的表態 續
字數:5720 加入書籤
“是大將軍要殺某?”曹操眯起眼眸,眼瞳之中氤氳一抹戰意。
“未必!”
青年搖搖頭,輕笑的說道:“某倒是覺得,大將軍此人頗有趣味,大將軍要是想要殺明公,如此手段,缺乏光明正大。”
“在誌才心中,難不成大將軍還是一個光明磊落之輩?”
曹操冷聲諷刺。
當今天下,能立足的,豈會有光明磊落之輩,非心狠手辣之輩,怎可在這亂世之中立足乎。
“大將軍何人,某不知道!”
青年平靜的回答:“但是觀其行事,頗有大氣,為達目的,可不擇手段,然,懂民心,惜名譽,不落把柄,能堂而皇之平天下,絕不偷偷摸摸行事!”
曹操沉思了一小會,倒是不否認戲誌才的說法。
“天子,絕非大將軍之敵也!”曹操說道。
“可大將軍不會殺天子,他若想要殺天子,天子已經死了,他有很多機會,但是都放過了,他和太師最大的差別,他懂大局,或挾天子以令諸侯,絕不會此時自立,成為天下諸侯的眾矢之的!”
“你還是想要勸吾入關中?”
“明公入不入,當明公做主,某有謀略之才,卻少臨斷之魄,如何決斷,乃是明公之事,即使明公覺得入關中,也不是此時此刻,吾等與西涼,差之甚遠,不敗袁公路,何以立足朝廷,若不能掌權,在兗州豈不是更加逍遙!”
青年輕聲的說道。
“嗯!”
曹操點頭,進不進關中,都要有實力,區區兗州,不足以與關中的西涼軍抗衡,西涼精銳,所向披靡,可不是虛言,漢中一戰,更是打出了西涼之凶猛。
“袁公路要打,豫州必須奪下,隻是朝廷不可怠慢!”
曹操想了想,說道:“吾意令子修入朝,以修朝廷兗州之好,汝以為如何?”
“大公子入朝,是使者,還是為質?”
“使者如何,為質如何?”
“若為使者,明公需表態,強硬,絕對強硬,甚至不惜兵入雒陽,震懾長安,令大公子平安無恙,若為質,不可輕的地位,當讓名士舉孝廉,入朝為官,以定朝廷之心!”
“兗州並無自立之心,無需出使,讓子修入朝為官吧!”曹操深呼吸一口氣,說道:“天下,不過都是殊途同歸的,不論誰得了天下,朝廷都繞不開,漢室四百年之氣,並未絕。”
“既如此,當讓人輔助大公子,朝堂凶險,行差踏錯,必牽連明公。”、
“何人合適?”
“吾學於潁川書院,有一學弟,頗有才,去歲,投於袁紹,備受辛評郭圖排擠,寒門出身,不受袁冀州之器重,憤而離之,如今隱居潁川,名郭嘉!”
青年舉薦自己的同門師兄弟,笑著說道:“昔日在潁川書院,某與郭嘉,皆乃寒門之士,與士族少有往來,唯一好友,乃是荀家荀彧,荀文若,荀文若天縱之才,更是讓祭酒評為王佐之才,可佐王之霸業,而有一日,荀文若曾戲言,昔日有父子曾評價,吾與郭嘉,乃是寒門的神智與鬼才,神智之名或不敢當,但是郭奉孝的鬼才之名,絕不虛言!”
“神智鬼才?”
曹操大喜:“吾得之神智,可定兗州,若能神智鬼才,皆入門下,豈不是天下可得!”
他又憂:“如此大才,若是入的關中,豈不是便宜了朝廷!”
“主公需要在朝廷上立足!”青年淡淡的說道。
“言之有理!”
曹操雖不舍,但是還是點頭認可,他沉聲的說道:“那就勞煩誌才了。”
說著,他又想起了荀彧:“昔日荀彧離河北,意圖入兗州,吾派遣精騎候之,奈何,半路殺出一路精銳劫匪,如今卻不知此人之下落了!”
“去了長安!”青年輕聲的回答:“某派人查過了,雖然長安不顯蹤跡,但是潁川荀家可得一些消息,證明了,荀文若已入長安也!”
“長安?”曹操拍案而起:“是誰,董卓,天子,還是李君臨!
長安目前來說,能調兵的,也就是這幾個人了。
“大將軍!”
青年輕聲的說道:“大將軍奪了西涼基業,架空了太師,太師有名無權,太師麾下的黑烏衛,如今已為大將軍所用,劫持荀文若入長安的,乃是黑烏劍士,黑烏衛之中的精銳劍士。”
“好一個李君臨,在某這裏虎口奪食,此仇必報!”曹操冷哼。
荀彧,荀文若,王佐之才,他可是饞的很久的,隻是一開始荀彧就投了冀州,其實很多大才,都是先投冀州了,袁本初的名聲太好的,從小就養望,還有四世三公的袁氏背書,天下讀書人,誰不買幾分麵子的。
在冀州樹立大旗,翻手之間,兵不刃血的拿下了冀州的韓馥,其才具,表現的淋漓盡致,有才能,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又有聲望,豈能不投之。
荀彧離開河北,他可是心心念念,還派出精銳騎兵去接應,結果,半路被摘桃子了,他可是一直想要找這個人出來。
沒想到,居然在長安。
“李君臨,如何得知,荀家的王佐之才啊!”
“大將軍麾下有京兆尹,乃心腹之臣,荀家荀攸。”
“原來如此!”曹操無奈,說道:“既入長安,難歸之,不過也不是沒希望的,誌才,你用荀家之人,多聯係一下此人,看能不能邀之歸來!”
“是!”
青年點頭。
…………………………………………
河北。
冀州,鄴城。
“沒了一個董仲穎,來了一個李君臨,西涼何其多才也!”袁紹看著這一份奏報,忍不住有些咬牙切齒:“某還是小看了西涼之輩。”
當初他為盟主。
十八路諸侯的討伐董卓,心有戚戚,雖然不是很賣命,但是也是用了勁的,卻不曾想到,打了一個平手,他們滅不了董卓,董卓一把火燒了雒陽城。
忠君愛國的諸侯,就失了能效忠的目標,這才是天下之亂的導火索吧。。
但是這種情況,也正合他之意。
聽到董卓被手下人給反了,他還諷刺,可出了李君臨這麽一號人,他倒是有些難受了。
關中,那也是他圖謀之地。
不僅僅想。
還去做了。
“主公,他們不過就是西涼莽夫,隻是一時得誌而已,不足為患!”
有些諂媚的郭圖站出來,拱手奉承說道:“昔日漢光武帝,南陽而起,起起落落卻難成大業,唯入河北,尚有龍起之基,如今河北在吾等之下,主公必能一統天下,再創⑹潰 ?
這奉承的話很露骨,畢竟如今天下諸侯紛紛而起,長安朝廷又有中樞正統之名,有些事情,可做,可爭,但是說出來,就是顯得突兀了的,甚至可成為眾矢之的。
但是這奉承的話,倒是聽的袁紹很高興。
在自己謀臣麵前,他也不介意承認自己的野心。
誰願意為這個破敗不堪的朝廷賣命啊。
昔日秦末,兩個泥腿子,陳勝吳廣都敢大言不慚的說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袁本初,乃是四世三公袁氏之子弟,即使是得了這天下,又如何。
當然,麵子上,他還是有些端正態度的:“莫要亂言,吾等漢臣,無非就是想要天下百姓安康太平而已。”
“是!”
“主公英明!”
眾人笑嗬嗬的奉承。
“可惜了,劉虞之輩,不失眾臣之心,吾願奉其為皇,卻膽小如鼠,難成大氣!”袁紹歎氣。
他當初想要讓劉虞為皇帝的。
這樣他就能在河北,建立河北朝堂,號令天下。
隻是劉虞不上當啊。
“主公,如今長安朝廷今非昔比,大將軍李桓,一戰平漢中,聲勢正盛,若出兵河北,唯恐是我們冀州之禍也!”這時候,謀臣田豐站出來,拱手,低沉的建議說道:“天下動亂,諸侯林立,南有曹孟德俯視眈眈,北有公孫瓚,公孫瓚更是使田楷為青州刺史,青州蠢蠢欲動,此時不可罪與朝廷!”
“元皓,汝意讓某向朝廷低頭乎?”袁紹眯眼,陰沉的看著田豐。
“主公為漢臣,臣於朝廷,不失威名!”田豐坦然的說道:“可若有二心,朝廷一旨,命兗州曹操,徐州陶謙,青州田楷,幽州公孫瓚,劉虞,聯手攻於冀州,吾等當如何自立!”
“朝廷有如此之威!”
“主公,朝廷或許沒有號令天下諸侯的威勢,然,河北之地地大物博,多肥沃之耕地,利益頗多,若有朝廷有令旨,定河北為叛逆之臣,主公認為,他們會不會攻打河北……”
田豐平靜的問。
長安朝廷號令不了天下諸侯,但是天子有傳國玉璽,詔書就威力大很多了,如今西涼軍平漢中,擊潰益州劉焉,聲勢正盛,大家都不想讓長安朝廷出師有名的。
這時候,如果有一道聖旨,要攻打河北,很多諸侯就等於出師有名了,到時候打河北,不管出工還是出力,都是心甘情願的,畢竟河北這一塊大肥肉,誰不想吃兩口。
“此事的確當慎重也!”
袁紹雖傲,但是並非愚蠢之徒,甚至在創業之初,他的英明,果斷,神武,在天下諸侯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雖說成王敗寇。
曆史上,他隻是輸給了曹操而已,但是巔峰之時,他乃是四州之王,河北霸主,天下一等一的諸侯,豈能會是一個看不懂局勢的愚蠢之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