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放直鉤,釣老A!

字數:8396   加入書籤

A+A-


    後勤保障連的任務重工作多,必須是五個排的加強連。
    連部不變,也是10人。
    下屬五個都是加強排。
    分別為炊事排、供應排、維修排、衛生排和工兵排。
    炊事排裝備野戰炊事車七輛,五輛常規部署,兩輛後備應急。
    再加六輛運輸卡車、一台越野吉普、一輛移動式倉儲貨櫃車、一輛冰櫃車、一輛儲水車。
    運輸卡車和炊事車配到班,其他車輛由炊事排長統一調配。
    為確保每個炊事班能保障一個連,能夠在野戰的環境之下,一個小時之內製作出不少於一百人份的飯菜,並且能同時送達每一個作戰班。
    每一個炊事班配十名炊事員,炊事排加起來共計五十人。
    一個炊事排占了半個常規連編製,看起來好像很多,然而炊事保障是大事,必須完善到位。
    吃飽喝足,才有力氣打仗。
    第二個供應排是全營的血管,需要把全連所需的各種作戰物資和裝備,及時的送達每一個連。
    擔負的任務同樣很重要,不過和炊事班的工作不同。
    供應排更多的是車輛,而不是人員,隻需要有人開車把東西送到,連隊自己就能把東西卸下來。
    基本一個司機加操作員就能搞定。
    所以供應排隻需要三個班,分別負責三個大板塊。
    分別為油料班、彈藥班和物資班。
    油料班分為五個組,每個組兩個人,加起來共十人。
    機械化部隊全都是裝甲車和坦克,個個都是油老虎,消耗的燃油是很龐大的,對燃油需求是很大的。
    且油罐車送達連隊之後,短時間內是沒法清空油罐,需要停在連隊供其使用。
    所以需要更多的油罐車和加油車,還有人員周轉的越野車,須配置油罐車12輛,加油車8輛,吉普軍車一輛。
    彈藥班運作模式和油料班一樣,同樣是一個班十人分成五組。
    配置普通的篷布卡車8輛,再加一輛越野軍車。
    最後的物資班是綜合性的,剩下的雜七雜八的各種供應工作,全部由這個班來統一進行負責。
    配置卡車7輛,供電車2輛,吉普車1輛就夠了。
    第三個維修排是整個合成營,維持車輛正常戰鬥和續航的最大保障,需要配置五個班共計五十人。
    維修排裝備需要機械維修車6輛,電子維修車3輛,吊車5輛,吉普車2輛,普通卡車5輛。
    確保即便每個連的車都出故障,維修排也有足夠的人員設備去維修。
    第四個衛生排為三個班,每個班十人共計三十人。
    其中一個班為司機班,剩下的兩個班全部為急救班,每兩到三人和一名司機組成一個治療組,用於戰場快速急救,以及後續的傷員轉移等等。
    需要配置裝甲急救車5輛,綜合型治療車5輛,吉普1輛,卡車1輛。
    最後第五個工兵排為加強排,負責緊急修路、架橋、排雷、建設營地等等,各種工兵擅長的工作。
    一共五個班,共五十人。
    需要推土機三輛、挖土機三輛、吊車兩台,重型卡車10輛,輕型卡車五輛,工程作業車3輛,吉普車2輛
    最後合成營編製匯總為:
    營部22人,坦克連46人,火炮防空連88人,電子對抗連100人,特偵連108人,工兵保障連230人。
    總計595人左右!
    合成營主要裝備包括:12輛主戰坦克,裝甲類戰車21輛,自行迫榴炮8門,自行防空炮8門,其餘97輛各類輔助車輛。
    不到六百人的合成營,就需要配將近一百五十輛車。
    這就是機械化部隊!
    幾乎整個戰鬥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和車輛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所以後勤人員才會占據超過三分之一。
    一大幫子人圍繞著一小撮人戰鬥……
    這就是未來部隊的結構!
    白頭鷹之所以如此癡迷於石油,隻要哪裏有石油,它就會出現在哪裏,就是在於石油對戰爭的重要性。
    全球的部隊都在搞機械化,沒有燃料的機械化部隊,將會變成一堆廢鐵。
    這是很恐怖的。
    隻有掌握了石油,才能掌握戰爭主動性。
    並且這還僅僅隻是試點合成營,如果是滿配的完美合成營形態,後勤占據的比例還會更大,配置的車輛也會更多,對燃料的依賴性會更大。
    充分印證了那一句話——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打的就是金錢。
    陳軍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把野戰突擊合成營的編製給寫出來,然後親自開車送到了團部。
    王團長看完合成營的編製數據,也被這聞所未聞的編製所驚訝。
    頗為感歎的評價道:“陳軍,難怪你有自信敢保證,從合成營開始,合成部隊就完全具備單獨作戰的能力。
    就你這事無巨細的後勤體係,已經自成一軍,恐怕麵對一個常規步兵團,都沒有太大的壓力喲。
    而且,以你配置的這個後勤,哪怕再加一個坦克連,一個裝甲步兵連,都不會有任何問題。”
    王團長還是很有眼光的,也很懂機械化部隊的優劣勢。
    別看七零二團有一千五六百號人,實際的戰鬥人員也隻有一千冒頭,後勤人員也占了好幾百號。
    雖不及合成營的三分之一,但四分之一隻會多不會少。
    隻不過合成營後勤部隊進行了整合,全部都歸到了一個連隊裏麵,由一個連隊來進行統一分配。
    在運行上會更加的效率,也能把資源更有效的利用。
    不像現在的七零二團這種,雖然炊事是以營為單位進行補給,但是維修之類的都是各自連隊負責。
    最主要的是並沒有工兵連,對於重裝步兵連來說影響就很大。
    “後勤是合成營的心髒,隻要這個心髒能運行好,後續隻要通過了試點,往裏麵加編製會很輕鬆,至於具體加哪些兵種,可以因地製宜。”
    陳軍針對團長的評價解釋道:“合成營隻是一個作戰模式,具體怎麽配兵,還得看作戰需求。
    重裝合成營以坦克火力為主,突擊合成營以速度為主,山地合成營可以加入更多的步兵連。
    這次我們試點的合成營,我準備打造為野戰突擊合成營。
    所以如果試點通過之後,再加入一個坦克連和裝甲步兵連,確實是很不錯的選擇,能把戰鬥力最大化。”
    “好,我相信你的安排。”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王團長不質疑陳軍的任何決策,這份試點合成營的編製算是通過了,立馬派人送往師裏麵。
    越早一天得到軍區的通過,合成營就能更早一天上馬。
    大家都在期待!!
    軍區需要的補充材料送上去,接下來的時間就隻要等結果,陳軍趁著這段時間開始為坑老A埋伏筆。
    A大隊集合了幾乎全軍的精英,海陸空三軍的各種人才都有。
    而陳軍打造的合成部隊,特戰人員是必備的兵種。
    合成營這個級別需求還不是很強,畢竟麵對的戰爭通常還不到戰略級,甚至都隻能成為一場戰役的配角。
    不需要特種部隊的輔助。
    一旦到了合成團、旅或者合成師,每一場戰爭都足以影響到整個戰役。
    特戰大隊或者特戰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兵種編製。
    而真要是等到了合成團以上,再想辦法去籌備一支精英特種部隊,那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培養一支特種部隊是很難的,不隻是技術更多的是經費和時間。
    所以陳軍必須在合成營的時候,就開始為以後的特戰營,甚至特戰團,提前做好充分的鋪墊。
    而A大隊是總參直屬單位,匯聚了海陸空三軍精英。
    隨便到裏麵挖一點人出來,都足以讓陳軍擁有特戰部隊的骨架,要是能夠再多挖一點老A出來,那更是能徹底解決問題,讓陳軍也擁有一支特戰隊。
    因此陳軍一直都在惦記著,怎麽從A大隊把人給挖出來。
    老隊員在A大隊待的時間很長,已經有了足夠的歸屬感,加上特種兵的信念堅定很難輕易動搖。
    想要從A大隊的老隊員中挖人,除了上級的命令之外。
    其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陳軍需要提前做好鉤子,把鐵路這個A大隊大隊長給吸引進來,給他演繹一場經典的明謀。
    讓鐵路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跳進來。
    而要想讓鐵路心甘情願中計,跟他玩任何的把戲都沒用,隻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他無計可施。
    這個辦法就是最實用的,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
    讓他心動的東西!
    隻要讓他心動的東西價值夠高,就足以撬動他的心,不得不拿兵來換取。
    當今世界能讓鐵路心動的存在,除了像陳軍這種頂級的軍事天才,就隻有能讓A大隊變得更強的技術。
    很巧。
    上輩子陳軍就是特戰總教官,他最擅長的就是現代化特種作戰戰術。
    把未來才會衍生出來的戰術,或者現在被國外封鎖的頂級戰術,隨便掏一點出來放到這個時代。
    那可不是一點點的領先,那就是能讓人發瘋的王炸。
    而陳軍準備用來釣鐵路的誘餌,就是這個時代隻有他知道,或者說是國內隻有他會的頂級戰術和特戰技。
    於是乎。
    在十二月下半旬到一月初,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裏。
    陳軍向軍報投了三份特殊的論文,沒有詳細的講述具體的內容,隻是進行了粗淺的表麵描繪。
    三份論文分別為:
    《什麽叫現代特種部隊》、《反恐CQB戰術體係的價值》、《特戰技術暢想一二》。
    三篇文章幾乎渾身都是鉤子,有著極為明顯的傾向性,普通人看不懂價值,但越是內行的人看了,越能發現其中奧秘,被他深深的迷住。
    陳軍相信隻要鐵路或者袁朗,其中有人看到了這三篇發在軍報上的論文,肯定會被他的鉤子勾中。
    至於軍報會不會通過審批,陳軍完全沒有一點壓力。
    以陳軍如今在集團軍的名氣,在軍報已經好幾次露臉的聲望,就憑著最後落款的陳軍兩個字署名。
    就足以讓軍區宣傳部的軍報,把這三篇文章給登上去。
    之所以沒直接送給鐵路或者袁朗,而是通過軍報做一個中間的過渡,同樣也是陳軍的有意為之。
    陳軍想要到A大隊挖人,鐵路想把陳軍挖到A大隊。
    兩人都貪著對方,屬於典型的博弈。
    在這種互相博弈的情況下,陳軍主動去給A大隊送論文,哪怕送的是好東西,也終究在氣勢上落了下乘。
    對方的氣勢更高一層,陳軍接下來辦事就更難。
    而通過軍報這麽巧妙的過渡,雙方之間就完全換過來了,變成鐵路有求陳軍,主動權到了陳軍的手中。
    那麽陳軍就能有更好的辦法,從A大隊弄到他要的人才。
    陳軍的準備環環相扣縝密無比,軍區宣傳部也是真的給陳軍麵子,把他當成了典型來宣傳。
    三篇論文不僅全都上了軍報,而且全部都是頭版的顯眼位置。
    隻可惜此時國內的特種作戰,尤其是現代化特種兵的打造還處於萌芽,A大隊是最早的試點單位。
    其他的什麽狼牙、黑虎、蛟龍等,這會都沒法和A大隊相比。
    有的隻是偵察兵升級的特戰隊,距離走向真正的現代化特種兵,終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有的甚至現在都還在預案上麵,距離落地都不知道還有多久。
    而傳統的野戰部隊或者邊防部隊等,他們本身對特戰部隊沒需求,偵察部隊已經能滿足他們。
    最主要的是陳軍發表的論文,隻是起了個引子標題,並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
    而且
    軍報版麵的篇幅很受限,也沒法將長篇的論文全部寫上去,陳軍隻能在有限的次數下,把內容寫的盡量的勾人。
    就用這三個直鉤,把鐵路給釣上來。
    所以陳軍發表的這三篇論文,並沒有在軍區掀起什麽風浪,甚至連站出來討論的人都沒幾個。
    然而遠在A大隊基地的袁朗,在午飯後叼著一個煙,隨手拿過桌上的報紙,準備掃幾眼,休息放鬆一下時。
    結果首頁上那碩大的幾個字,立馬就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讓他不受控製的陷入了其中,看了一份還覺得不過癮,又把之前的所有軍報,全部都翻了出來,看有沒有更多的論文。
    隻有識貨的人才能看得懂,袁朗顯然是識貨的人。
    看得入迷的袁朗甚至忘了抽煙,直到煙燒完了燒到煙屁股,最後燙到了手指,他才猛然驚醒過來。
    隨後臉上就被狂喜所取代,興奮之情差點從眼裏冒出。
    再也耐不住心中的激動,拿起看過的三份軍報,火燒火急的衝出辦公室,以最快速度直奔大隊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