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史上最高規格會議…!

字數:7811   加入書籤

A+A-


    經過兩三個小時的促膝長談,陳軍和雷軍最終達成了合作意向。
    在接下來一個月時間裏,陳軍這邊負責籌備新公司,包括但不限於挑選辦公地址,完成裝修和設備采購等。
    雷軍這邊負責和老公司對接,完成工作的交接以便於進入新公司。
    同時還要在個人能力和範圍之內,幫助陳軍組建新公司和完成新接項目,最主要的是物色一批優秀的人才。
    行政和公關部門的人才,陳軍這邊可以安排人物色。
    可互聯網行業內的精英人才,要想尋找可沒有那麽簡單,尤其是一家新開的公司,要想招高手更是難上加難。
    由雷軍去負責招就不同了。
    雷軍可是金山軟件的執行總裁,他在行業內已經有了一定的聲望和地位,等於就是行走的金字招牌。
    新公司隻要有了雷軍做招牌,就能夠打消行業精英們的顧慮。
    行業內的精英們有能力有底子,通常都不會加入新開的公司,不知根不知底,誰知道你能夠撐多久。
    可如果新開的公司是雷軍做老總,那情況就會完全變得不一樣。
    就衝雷軍這個人,就會有人願意加入。
    所以陳軍才專門把招人,這個重大的任務交給了雷軍,讓他去發揮自己的人脈,爭取給新公司拉一幫高手來撐場子。
    陳軍和雷軍為了新公司分工合作,接下來兩人就有的忙了。
    雷軍回去會怎麽操作,陳軍不知道,這也不需要他關心,過程陳軍不需要指導,他隻要拿到結果。
    反正陳軍自己要做的事情,絕對比雷軍還要多得多。
    首先陳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電話給自家老爺子,畢竟還要老爺子出錢出力,陳軍純粹就是個中間人,開公司什麽的他壓根就狗屁不懂。
    陳振華接到陳軍打過來的電話,開口就是要開一家新的科技企業,事情來的過於突然還真讓他很意外。
    畢竟“大江”公司現在很燒錢,卻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
    現在又要辦一家新的公司,且前期加後期投資超過四千萬,對於陳氏集團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要不是聽了陳軍之前的預言,陳氏集團趕上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紅利,著實是賺了不少的錢。
    陳軍現在張口就要四千萬,陳振華還真就拿不出來。
    如今靠著陳軍賺了好幾個億的利潤,並且現在每個月的利潤都在迅猛增長,每個月的利潤都過億。
    陳振華兜裏有錢,底氣更足,對陳軍的突然決定,也敢毫不猶豫支持。
    本著哪怕這四千萬給陳軍,最後虧的褲子都剩不下,就當是回報陳軍的預言,不抱賺錢希望的想法。
    陳振華在大概聽了陳軍的思路後,當場回複陳軍給他一個星期準備。
    不問理由,不給壓力,毫不猶豫支持。
    陳振華這份對兒子無條件的愛,讓陳軍打心眼裏感到溫暖和開心,為擁有這樣一個家庭而感到欣慰。
    在陳振華準備的這一個星期裏,陳軍基本都呆在中關村的酒店。
    每天過的日子。
    那叫一個瀟灑快活了得。
    每天基本就是和廖秋雪“私混”,兩人的感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升,牽手已經成為了約會的常態。
    甚至都已經升級到了擁抱,感受著彼此的心跳和體溫。
    估計以這個速度持續下去,過不了多久就能嚐一嚐鹹淡,要是陳軍自己想的話,吃上海鮮也不是不可能。
    偶爾打電話給父親陳振華,問一問公司籌備的進度,交代一下相關的細節問題。
    還會打電話回營裏和團裏,詢問合成旅的正式命令什麽時候下來,有沒有聽到某些內部的消息等等。
    剩下的就是和雷軍溝通,有關於新公司的各種事情。
    陳軍盯上的嚴援朝和朱崇君等四人,原本陳軍是想要雷軍在中間搭線,他親自去邀請他們加入開發團隊。
    現在已經準備和雷軍合夥開公司,那就沒必要再去邀請他們加入開發團隊。
    陳軍覺得幹脆去邀請他們,加入到即將創立的小米科技公司,讓他們變成員工,比邀請加入團隊更好。
    當然。
    如果雷軍出麵邀請他們四個,沒有辦法把他們給拉攏過來。
    陳軍還準備了個絕招。
    那就是讓他們四個成為聯合創始人,簽合同等以後公司上市之後,可以給他們四個人一定的股份。
    如果他們四個真有長遠眼光,肯定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要是這都吸引不到,那也就隻能算了。
    雖然現在國內的程序員大佬,全部加起來也就那麽些,和國外根本沒法相比,但能用的人才還是不少的。
    陳軍相信隻要自己舍得給錢,挖一批大佬肯定沒什麽問題。
    轉眼一個星期過去。
    老爺子陳振華的辦事效率很不錯,說一個星期就一個星期,錢和人都準備到位,並且趕到了首都和陳軍會麵。
    錢在專門的賬戶裏已經存好,派了專業的團隊來幫陳軍開公司。
    硬件都已到位,效率就更快了。
    隻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陳軍就在超過一半公司跑路,有著大量的優質場地,且租金很合適的中關村創業大樓中,租下了一處數百平方的場地。
    然後就把雷軍給叫了過來做參謀,由專業的團隊來做統籌規劃,把這片場地裝修成最理想的樣子。
    陳軍和雷軍隻負責提意見,然後把他們的想法給說出來。
    至於怎麽把想法給變成現實,該去哪裏找合適的施工隊,又怎麽去出設計圖什麽的,都由陳振華派來的團隊負責。
    有團隊來負責整體處理,確實是幫了陳軍的大忙。
    畢竟搞部隊是陳軍的拿手絕活,不管是合成部隊還是基層部隊都能搞得轉,可開公司他是真的純小白。
    雷軍倒是在這方麵有足夠經驗,所以意見和想法基本是他在提。
    本著自己本來也對這方麵不熟,就是純粹當個中介,陳軍幹脆就做起了甩手掌櫃,直接讓雷軍和團隊對接。
    陳軍如今正處於熱戀之中,脫身出來還準備想點辦法,搞點什麽浪漫的事情,和廖秋雪更進一步。
    結果第二天就接到高首長電話,讓陳軍明天和他去一趟戰區駐地。
    事情就一件,難度還挺高。
    那就是讓陳軍參加研討會,針對於數字化指揮係統的開發,組織專人進行討論,以確定是否執行。
    陳軍作為數字化指揮係統的倡導者,同時也是開發方案的設計者。
    隻有陳軍參加了這場研討會,才能把數字化指揮係統給說到透徹,讓大家都能根據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
    陳軍為了指揮係統布局這麽大,都讓家裏投資幾千萬開了新公司。
    對係統的開發,那是勢在必得。
    所以陳軍沒有任何的怯場,決定趁著這個機會,用領先二十年的思想和眼界,好好給戰區的首長們上上課。
    第二天在大門口和高首長匯合,就被帶到了一間不是很大的會議室。
    會議室中間是一個大圓桌,大圓桌的兩側擺著三排椅子,大首長們坐在圓桌上,其他的人坐在後麵的椅子。
    一眼看過去圓桌上,坐在後排椅子上的軍銜也不低。
    全部都是上校,絕大多數是大校。
    陳軍剛好夠起步的軍銜級別,正常來說應該坐在最後麵的第三排,在這場研討會上隻能戴耳朵。
    也就是沒有機會出來發言,隻能坐在那裏聽大家說。
    最多就是最後會議結束之後,能夠寫一份自己的研討會議報告交上去,首長們可能會翻到他的報告看一眼。
    然而陳軍並不是正常的身份,他可是這次研討會的主角之一。
    也非常有逼格的被分在了第一排的座位坐著。
    說實話。
    一間房裏,如此高規格的會議,陳軍還真是人生的首次。
    哪怕陳軍見多識廣上過大場麵,看到肩膀上全是金光閃閃,都不由的心中一緊。
    不敢有絲毫大意!
    主持這場會議的是戰區三大頭之一——聯合作戰參謀部的參謀長,足以可見戰區對指揮係統的重視。
    首長們簡單的開場表明會議主題,接下來會議便直接走研討程序。
    一群陳軍不認識的首長陸續發言,圍繞的核心都是如今我軍的指揮體係,大部分對指揮體係的升級持質疑態度。
    數字化指揮係統對他們來說,實在是有點太過於超前。
    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坐在這裏的軍銜都很高,代表著他們的年齡都挺大,大部分人早就已經過了,快速接收新鮮事物的年齡。
    用電台步話機指揮了一輩子,一樣打了很多勝仗的首長們來說。
    花那麽多錢去搞個什麽指揮係統,而且還看不見摸不著隻能裝到機器裏,用的時候還得通過機器來用。
    完全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最麻煩的是還得整個部隊的裝備,都圍繞這一套指揮係統來布置,注定了會有大量的問題要解決。
    目前國內的軍用設備不僅型號很多,而且還是國外和國內混搭使用。
    兼容性本就是個大問題。
    你還要把一整個旅全搞到一起,讓成百上千的設備裝備全部整合運行,簡直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既然搞起來那麽的複雜又費錢,且合成旅本就是戰區的一次冒險,很多方麵注定了會不成熟。
    後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摸索,逐漸的對其進行完善。
    這個過程本就耗時耗力。
    在本就已經如此耗時耗力的情況下,還要搞一套聽都沒有聽過,搞起來會非常複雜麻煩指揮係統。
    那不等於就是麻煩上加麻煩,合成旅搞不好會變成一團糟。
    這風險實在太大!
    年紀大了偏向於保守的首長們,不想冒這麽大的風險去做這件事,從常理來說也確實是想得通。
    然而合成旅本就是打破常規的存在,信息化改革更是在向時代妥協。
    在這麽關鍵的時刻,保守並不是上策,反而會導致延誤戰機,唯有拚盡全力衝刺,才能在未來博得一片天地。
    極少部分持支持態度的首長,他們的想法正是如此。
    高首長就是支持的代表之一!
    也是高首長向參謀長極力推薦,才有了這次研討會特邀陳軍過來,在這裏親口講述數字化指揮係統的機會。
    研討會前麵進行了一個小時,很多首長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局麵還是那樣。
    反對和支持的人基本對半,剩下約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持懷疑的態度。
    而這就是高首長叫陳軍過來的原因,他希望陳軍能夠通過他的發言,能夠把還在持懷疑態度的拉攏過來。
    這樣一來支持的人就能過半,數字化指揮係統的開發大概率能通過。
    主持研討會的參謀長見此情況,簡單的對現場做了概括之後,接下來就引出了陳軍,並介紹了身份。
    最後當場隻是陳軍起身,向大家詳細講述數字化指揮係統。
    之前陳軍坐在那裏,還不是那麽顯眼。
    如今他站起來麵向大家,立刻便引起了全場的轟動。
    參加研討會的都是高級軍官,上了漿星的起碼都是五十歲往上,哪怕最年輕的上校年紀都已經接近四十。
    而陳軍身材雖然很高大魁梧,但年齡誰都能看出來並不大。
    甚至可以說非常年輕。
    在一堆四十、五十、六十往上的中年和老年人中,冒出來個隻有二十多的年輕人,確實是有點過於惹眼。
    就像是黑夜中的大燈泡,站在那就發出了刺眼的光。
    就是這麽一個看起來無比年輕,肩膀上卻扛著上校軍銜的年輕小夥子,竟然還是數字化指揮係統的倡導者。
    這怎能不讓現場眾人“驚愕”!!
    被幾十雙眼睛火辣辣的盯著,仿佛要把他渾身每一處都看透,換了個人還真受不了,恐怕會緊張到說話結巴。
    好在陳軍是見過大世麵的人。
    眼前這個場麵雖然規格很大,但還不足以影響到他的心境。
    迎著首長們看過來的疑惑、驚訝、懷疑和好奇的各種目光,陳軍神態不卑不亢,開始科普數字化指揮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