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兵兩路向河內

字數:5138   加入書籤

A+A-




    請求先挑一匹馬此人,正是高延霸。
    李善道瞧了瞧他,說道:“延霸,你的傷不打緊吧?我聽說你今天又摔了一跤?”
    “嗐!沒啥大礙。郎君是知道小奴的,小奴皮糙肉厚,再摔個十回八回也不打緊!”高延霸臉上的傷,比見李君羨那晚,又多了幾處,卻是舊傷未愈,新傷又來,他滿不在乎地說道。
    李善道說道:“過幾天,就要用兵河內了,延霸,你摔住臉還沒關係,可別把你的胳膊、腿摔壞了。如是摔壞,這次打河內,就帶不得你了。”
    “是,是。郎君請放心吧,胳膊、腿摔不壞的!唯是咱軍中的戰馬,合適小奴騎乘的,小奴實是挑來選去,委實沒有。郎君,幽州的馬,小奴聽說,是海內有名的良馬,其中也許有適合小奴騎乘者,敢乞郎君,便讓小奴先去挑上一匹?如能得一好馬,小奴練騎必能事半功倍!”
    卻原來高延霸臉上的傷,是他近日來跟著蕭裕學習騎戰之術而造成的。
    在殲滅武安郡兵這一仗中,蕭裕部的騎兵大顯神威,著實把高延霸看得羨慕不已。加上他原先就有想學騎槊的渴望,遂於還回貴鄉以後,他就纏著蕭裕,非要蕭裕教他。
    蕭裕的騎術沒得說,教他也教得很用心,他學的也很下功夫,就是一點,從馬上摔下來不怕,的確是軍中缺少適合他騎乘的良馬。他個頭高,尋常的戰馬,他騎上去,不免顯得過於矮小,別說威風凜凜了,便是他自己,亦覺得不成體統,而被他騎過的那幾匹馬,也受不了他本身體重再加上鎧甲的重量,到後來,一瞅見他,那幾匹馬就往邊上逃,搞得他十分無趣。
    是以,一聽說從幽州買的馬到貴鄉了,他立刻就從營裏,趕將了過來。
    “延霸,你想學騎槊,這是好事,但騎槊之術,絕非一蹴而就,你像蕭儀同,是打小就學、就練的,學練到至今,才有這般成就。你若是真心想學,就要耐住性子。”
    高延霸嘴裏應著“是,是”,眼一個勁兒地往群群的戰馬處瞟,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李善道笑道:“去吧,允你先挑!而且隻要是合適你騎的,允你多挑兩匹。”
    高延霸大喜過望,應了個諾,邁開兩條腿,就往馬群奔去了。
    李善道放眼四望,約略估算著這一批馬的數目,隨口問隨他出城的康三藏:“老康,你稟與我說,這回總計是買到了五百匹馬,我怎看著沒有五百匹這麽多?”
    “敢稟明公,小奴也是才知,原本是買了五百匹馬,但在過涿郡時,被羅藝的部將勒索走了數十匹,隨後又在南來貴鄉的途中,病死了十來匹,因是抵達貴鄉的共剩下了四百餘匹。”
    李善道皺眉說道:“怎被羅藝的部將勒索了?我令商隊帶給羅藝的書信、禮物,羅藝不是都收下了麽?”
    “是,明公的書信、禮物,羅藝都收下了,也所以,此回買來的這五百匹馬,過涿郡境時,他沒有阻攔。但是明公,卻擋不住他的部將從中使絆子啊!”康三藏小心翼翼地說道。
    天高皇帝遠,涿郡那廂,與李善道現有的地盤之間,隔著竇建德的勢力,李善道的手伸不過去,羅藝的部將趁機勒索,亦是無可奈何之事。李善道雖是不滿,這口氣也隻能忍下。
    倒是盧承道,不禁的因是被李善道想起。
    “範陽盧氏”,這個“範陽”是古之地名,曹魏時期,曾在涿縣一帶置範陽郡,範陽郡現已無之,所謂“範陽盧氏”,其實這一家族長久以來,所居之鄉便是涿郡的涿縣。
    “買下批馬時,卻可令盧承道給他族中去封書信,也許會能有所幫助。”李善道尋思心道。
    康三藏偷覷李善道,見他似乎是沒有因被羅藝部將勒索而發怒的傾向,這才將心放回了肚裏,直起腰杆,變了顏色,威嚴地喝令卑躬屈膝於側的一個戴著胡帽的漢子:“羅藝的回信,你還不拿出呈給總管?還有,你在過河間等郡時的所見所聞,也還不速稟與總管?”
    這漢子便是這次買馬的主持人,他趕忙懷裏掏出一封書信,呈給李善道,恭恭敬敬地稟道:“敢稟總管,此即羅藝寫給總管的回書,另有他的回禮,小人等下親為總管送到府上。”
    李善道和顏悅色地慰勞了這漢子幾句辛苦,接過羅藝的回書,打開來看。
    回書中沒甚值得一談的內容。李善道給羅藝的去書,因為是頭次打交道,沒有深談,隻是表達了示好之意,以及提出了向羅藝借道的請求。羅藝的這封回書,便也隻是示好而已。
    李善道看完,沒說甚麽,問這漢子,說道:“在河間郡等地,有何見聞?”
    “回總管的話,在河間郡聽聞到的大事,計有兩件。一件是竇公打下了河間城後,河間郡丞王琮起初堅意不降,且因在攻河間城期間,竇公軍中部曲傷亡慘重,乃有軍將請竇公將其烹之,但竇公沒有聽從軍將的請求,反是優待王琮,王琮遂於日前降了竇公。一件是竇公帳下大將王伏寶,在半個月前,和屯據深澤的魏刀兒部打了一仗,魏刀兒部聽說吃了不小的虧。”
    王伏寶,是竇建德帳下唯一一個,李善道沒有見過的大將。
    上次李善道到樂壽時,王伏寶便已領兵駐在樂壽西邊的饒陽等地,以防魏刀兒部。
    饒陽再往西,過了安平,就是深澤。安平、深澤皆屬博陵郡。
    李善道問道:“我聞竇公近來遣兵分掠信都、渤海、上穀等郡,其進戰之況,現下何如?”
    “回總管的話,多的小人也不知道,隻是聽說,這幾個郡的大部或部分,都已被竇公占據。”
    李善道點了點頭,又問他說道:“你過河間郡時,竇公的部將沒有為難你吧?”
    這漢子笑道:“非但沒有為難,竇公還專門派了一部兵馬,護送小人等過河間、平原郡地。”
    “這趟差事,你辦得不錯。本該讓你多歇息歇息,但而下軍中缺馬,你好好休息幾天,休息過來勁兒後,便勞你再北上,再去幽州買馬吧。這次買馬,可酌量多買一點。”
    這漢子應道:“為總管效力,怎敢怕苦!小人休息兩天,便就再北上幽州。”
    “此次你再去買馬,可多帶上幾個行商同行,你把道路等等都教會與他們。這樣,往後買馬,就不必隻辛苦你一人了。”李善道頓了下,顧令康三藏,“與他同行的行商,你來擇選。”
    這漢子與康三藏同聲應諾。
    此回買馬,隻買了五百匹,抵達貴鄉的而且還不到五百匹,數量是少了點,但萬事開頭難,隻要道路摸熟,買馬的途徑打通,那以後上等的良馬就能源源不絕。
    高延霸在馬群裏挑了半晌,一匹適合他騎的馬都沒找到。
    對比圍觀群馬的諸多將士的歡喜高興,他就有點垂頭喪氣了。
    且也不必多說。
    隻說這四百多匹馬,李善道次日撥給了蕭裕、達奚神秀,令他兩人從中選合適做戰馬之用的,
    這批馬的質量不錯,共選出了三百來匹。
    選定後,沒有再選騎士,這三百來匹戰馬,盡數撥給了蕭裕,讓蕭裕分給他營中的精銳,從而可以達到一個精銳兩到三匹馬,這樣,更便於將來有可能的長途奔襲。
    至於不合適的百餘匹,李善道早選下了牧馬地,便放入其中,先做畜牧。
    不合適做戰馬的馬,並非全無用處,李善道打算等湊夠一定數目後,將這些馬撥給步卒營,長期的計劃是,將一營到數營的步卒轉變成騎馬步兵。
    這些也不必多說。
    兩天後,李密的令旨從洛口城傳到。
    果如李善道等所預料,對李善道進取武安、河內此事,李密沒有反對。
    不過也有李善道沒有料到的,即是李密雖然沒有發對,但在打河內這一仗上,李密調了兩部兵馬,說是“為卿佐助”,一部是劉德威部,一部是黃君漢部。
    黃君漢毋庸多言,這個劉德威,是裴仁基的部將。
    瞧了這兩個名字稍頃,李善道品咂出了點這兩個名字背後的事情。
    一個是翟讓的人,一個是李密的人。
    這兩個人選之選定,背後必定是經過了李密與翟讓的一番權衡與妥協。
    李善道對李密加進來的這兩個人,不能說是很情願,但退一步說,也還算可以接受。
    最起碼一則,黃君漢是老熟人了,李善道和他的關係還不錯;二則,劉德威雖是李密的人,可他不是李密的嫡係,是裴仁基的部將,是降從李密的隋將;三則,劉德威頗以幹略見稱,有勇武,早前他跟著裴仁基討伐淮左群盜時,曾手斬一部賊帥李青珪,李善道本有一點本部兵馬可能不太足夠的憂慮,現得他與黃君漢相助,對在短時間內攻克河內的把握,就能更大。
    等待李密回旨的這兩天,之前沒有到貴鄉的民夫,相繼已到。
    各項的戰前準備已經充足,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下,李善道便沒再延耽,即傳書召了劉黑闥、王君廓、慕容孝德、李君羨等從魏郡還回貴鄉,正式召開底下來的兩路用兵之軍議。
    李君羨也已得了李密的回旨,允許他先相助李善道攻下武安。
    定下,依照已定之策,兵分兩路,一路由劉黑闥為主將,王君廓、慕容蕭德、李君羨等從之,北攻武安;李善道自率主力步騎兩萬,南攻河內郡。
    又上書李密,約定了黃君漢、劉德威兩部北上河內的日期。
    遂於這日,劉黑闥率其路兵馬,先攻入了武安;隨之,李善道亦統兵西南而行,進軍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