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薛楊不類魏征誘

字數:4903   加入書籤

A+A-




    王宣德的箭傷還沒痊愈,不過已不影響行動。
    貴鄉內外,現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勢頭,他不樂意在病床上待著,便重回到了他的崗位上。
    卻王宣德引著盧承道登堂的時候,倆人盡管負傷的原因不同,俱是傷勢未愈,亦堪稱“傷友”。卻也不必多說。隻說盧承道今日求見,不為別的事,仍是大力向李善道推薦他的妹妹。比之上次,他這回還拿來了他妹妹寫的一些詩,以證明“才貌雙絕”之辭,絕非是他信口雌黃。
    李善道現在的滿腔心思,都是趕緊打下河內,如何會有心情談論婚嫁?
    敷衍幾句,依舊如是上回,把盧承道打發了回去。
    於誌寧從沒見過盧承道這等人,好歹也是出身名門,降到李善道帳下後,別的甚麽也沒還幹,卻隻不顧其族聲價,專一心要把妹妹嫁給李善道,亦是可笑可歎,他撫著胡須,搖頭不已。
    上回盧承道推銷他妹妹時,魏征和於誌寧等都是為之輕笑。
    這一次,盧承道離開後,魏征沒有笑,反是沉吟了會兒,暫停住接著匯報備戰進展,與李善道說道:“明公,仆反複考慮了一下,盧公渴求與明公結為姻親,這件事,明公倒不妨可慮。”
    “哦?玄成,你怎忽有此言?”
    魏征說道:“盧公此舉,雖然冒昧,然細思之下,其族為北地簪纓名族,在河北的聲望甚是顯赫,則明公若肯允與之聯姻,不僅對明公穩固現有之四郡大有裨益,且能借此籠絡河北北部諸郡之士心。昨天,聽明公與仆等說過竇公私求與魏公盟此事後,仆就在想,竇公此舉誠失磊落,然他警惕明公之心,已是昭然若揭。那麽底下來,就河北北部諸郡而言,無論是戰、是和,明公若能與盧公聯姻,無疑都可增添一份助力。此仆拙見,明公不妨深思。”
    李善道有意“自立”的心思,魏征、於誌寧現都已知。
    那李善道既然已圖自立,河北這塊地方,臥榻之側,自就不能容他人酣睡。因而,雖還沒有就此仔細商議,但諸人都已心知肚明,打完河內以後,如果戰事順利,李善道定然便會著手整合河北諸郡,則就如魏征“無論是戰是和”之此言,如能在這時與範陽盧氏聯姻,確實能為李善道在河北的勢力擴張提供一定的幫助,收攬士心,減少阻力,實乃一條可取之策。
    李善道想了一想,一個清秀溫婉的麵孔,浮現他的眼前。
    如能與盧氏聯姻,會給他帶來什麽樣的好處,他焉會沒有想過?但如能與另一人成親,從利益上來講,卻也能給他帶來很大好處,從感情上講,他與這個人也更熟悉,對此人更有好感。
    權衡再三,李善道說道:“玄成,你所言極是,不過現在咱還是以打武安、河內為要。等全力把武安、河內,重點是河內打下來後,這些事,再議不遲。”
    魏征應道:“是。”
    “咱接著說。玄成、司馬,糧秣、民夫、軍械等方麵,都準備的怎麽樣了?”
    魏征答道:“糧秣最好辦,可供劉儀同等部食用兩個月的糧秣,已調到貴鄉;供取河內之部所用的糧秣,也已經備好船隻。民夫這塊兒,主要是在魏州招募,武陽、昌樂、陽平三郡共已招募得民夫五千餘人,部分已至貴鄉,餘下沒到的,天內即能陸續抵達。軍械方麵,也已大體上籌備妥當,匠營近期打造的刀、矛、槊、弓、鎧等,均已分發至各軍,加上原有的庫存、繳獲,足已夠這兩仗所用。”
    於誌寧補充說道:“明公,另外還有就是傷藥、軍醫。遵明公之令,已最大限度地調配各州藥材,以盡量確保傷藥充足;軍醫方麵,也已從各州新又征召了數十名金創醫。”
    “傷藥、軍醫很重要啊。打清河、打魏郡這兩場仗,尤其是攻清河城時,有不少的傷員,本是可以醫治的,但就因為傷藥、軍醫不足,耽誤了醫治,白白地送掉了性命。司馬,傷藥、軍醫,要盡最大能力地去搜集。不但是為了武安、河內這兩場仗搜集,以後也要持續不斷地搜集。隻有傷藥、軍醫充足了,治療及時了,才能既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又提升士氣。”
    於誌寧應道:“明公宅心仁厚,愛兵如子,此三軍將士之幸。仆謹從明公之令。”
    李善道擺了擺手,說道:“這無關宅心仁厚,此是為將者必須負起的責任。將士們跟著我打仗,拚死拚活,我怎能不關心他們的生死?再則,也隻有確保將士們受傷時能得到及時救治,才能讓他們安心作戰。並及,每一個傷員,隻要能救治回來,就都有可能會是將來的精卒。”
    “是,明公思慮深遠,仆之不及。”
    李善道抿了口茶湯,問魏征,說道:“糧秣等戰備諸項,既已大體完畢,玄成,分給在攻略魏郡此戰中有功將士的田地,則分得怎麽樣了?”
    魏征答道:“回明公的話,這件事,仆是親自抓的。魏州三郡的無主之地,基本已都分給了在打薛世雄部、打清河郡之此兩役中立功的將士,已是沒有太多的田地可分,故依明公之令,這一批分給魏郡此戰中有功將士的田地,便選在了相州的清泉、臨清和衛州的內黃、澶淵、湯陰等這幾個分與魏州接壤的縣中。依照明公定下的分賞標準,已逐一丈量登記,俱是肥沃之田,不過田契還沒有繕寫完畢,仆已催令此數縣之令長,加緊辦理。”
    “要盡快辦理,如能趕在用兵武安、河內之前,辦理完成,當是最好。”
    魏征應道:“是,請明公放心,仆今天就再傳書,再催促一下諸縣。”
    “地分下去,不能荒著。一如分地賞與打薛世雄部、打清河郡之此兩役中立功將士之故例,凡得地之將士,有家眷者,可從老營遷出,先送到分給他們地的縣鄉,落戶安置;沒有家眷者,征求一下他們的意見,願意募佃農的,就由地方出麵,幫他們募佃農。”
    魏征應諾。
    備戰的事情,議到這裏,已告一段落。
    幾次提起了“薛世雄”,卻勾起了李善道的另一樁心事。
    他問道:“玄成,薛世雄父子、楊善會等,我這陣子忙,也沒怎麽見他們,他們近況何如?”
    “回明公的話,楊善會仍是老樣子,給他吃,他就吃,給他喝,他就喝,可一言及勸降,他就閉口不談。……也不能說仍老樣子吧,以前他是破口大罵,於今他隻冷眼相對,不置一詞。
    “薛世雄父子的情況,比楊善會要好得多了。打魏郡前,明公不是令仆,遣人帶他父子在魏州轉上一轉,讓他父子親眼看看我魏州百姓於下的安居樂業麽?此舉果然有效!薛世雄父子親眼所見,見到了魏州士民對明公的擁戴,心生觸動,態度已有漸緩。
    “又在明公打下魏郡,凱旋貴鄉以後,也就是這幾天間,仆再去探視他父子時,發現薛世雄亦就罷了,薛萬均、薛萬徹兄弟倆,卻明顯是對明公攻克魏郡的經過很感興趣,追問仆了很多細節,還問到了已降從明公的薛世雄的那些故將的情況。在聽說這些故將,有數人在攻魏郡此戰中立下戰功,得到了明公的賞賜以後,仆瞧他兄弟倆好像是頗有點無用武之地的遺憾。
    “仆以為,或可借此之機,再加勸誘,薛世雄不好說,然或就能使其兄弟倆歸心矣。”
    薛萬均、薛萬徹兄弟都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不像他倆的父親薛世雄,薛世雄五六十歲了,年已老邁,他兄弟倆現卻皆是血氣方剛,而且俱有勇力,那如果讓他倆久困於牢籠之中,他倆必然就會心生躁動。那對李善道來說,確實也就是有了對他倆再作勸誘,以使歸順的機會。
    “玄成,你還不是已有策,對他兄弟倆再作勸誘?”
    魏征答道:“明公,仆愚以為,何不把薛世雄的那幾個在攻魏此戰中立下戰功的舊部召齊,讓他們與薛萬均、薛萬徹兄弟見見麵?別的無須多說,就隻就攻魏此戰中,他們的勇猛表現和軍中將士對他們的佩服,與薛萬均、薛萬徹兄弟細細道來,說得越天花亂墜越好。”
    李善道心領神會,含笑應道:“卿此激將法,妙策是也。好,此事就你來辦,明天就辦。”
    於誌寧撫須笑道:“萬均、萬徹兄弟,有萬夫不當之勇,如能在攻河內之前,將他倆收服,當會對明公攻河內此役,不無小助。”問李善道,說道,“明公,各項戰備、物資調配,均已大致完成,敢問明公,打算何時對武安、河內發起攻勢?”
    “我給魏公的上書已送去數日,料魏公回旨,近日應至。且待魏公令到,便揮師分取此兩郡!”
    李密畢竟是名義上的主公,用兵的事情,至少麵子上,還需他首肯。
    有沒有李密不同意李善道打武安、河內的可能性?
    李善道對此都是已有預料,李密定然是不會反對的。
    武安且不說,仍如前文所述,河內地處要衝,戰略地位甚是要緊,特別對眼下已經撤回洛口城的李密而言之,河內如能被李善道打下,李善道就可從北邊策應他,與他配合,對洛陽、王世充等部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對李密是有利的,他斷然不會不允。
    ……
    這天晚上,貴鄉城外熱鬧十分。
    燈火通明,人聲馬嘶,動靜吵得城中士民難以入眠。
    卻乃是第一批從幽州買來的馬,終於經由清河郡,到達貴鄉了。
    李善道聞訊,親自出城來觀看,但見成群的各色駿馬,散於城外的野地上,或奔騰或靜立,皆是膘肥體壯,毛色光亮,蹄聲鏗鏘有力。同樣是聞訊趕來瞧看的將士們,盡是興高采烈。
    鼻青臉腫的一人,興奮而懇求地拽住了李善道:“阿郎,求讓小奴先選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