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驚動莫大【求訂閱】

字數:7895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豫州下轄潁川郡、汝南郡。
    隻聽這兩個郡,就知道豫州的地位。
    漢之一朝,這兩郡之地占了天下過半的名士,名臣。
    除此外,豫州還有梁國、沛國、陳國、魯國四大封國,縣九十七個。
    其農業極為發達。
    若得豫州,與兗州相呼應,便有了經營天下的底蘊。
    天下十三州,若論富庶和人口基數,豫州,兗州都在前列。
    曹操在三月中旬,擊潰袁術後,局勢稍穩,先回到了譙縣。
    這裏是夏侯氏,也是曹氏的祖地。
    兩家在這裏勢力盤結,影響力極大。
    譙縣位於兗州和豫州的中央地帶,曹操回來後,麾下各部,立即往其所在處聚集。
    兗州東郡。
    夏侯淵最先統領一支兵馬,往譙縣飛奔。
    趙雲返回東郡,帶兵巡查地方,晚了兩天,知道曹操到譙縣,也帶兵往南來。
    昌邑。
    荀彧留守看家。
    戲誌才等人也要去譙縣見曹操,見麵議定諸事。
    各路兵馬如同會師,以曹操為中心,從四麵八方齊聚譙縣,人馬鼎盛。
    賈詡和卞媚離得近,最先來與曹操碰麵。
    “袁術回到壽春,發生了一件趣事。”
    卞媚笑道:
    “他被州牧打的太狠,回到揚州後也不受待見。
    新上任的揚州牧陳瑀,當初是受袁術所令成為州牧(一說刺史),此刻卻想叛他。陳瑀在壽春,袁術打算去壽春落腳,陳瑀竟不讓他入城。”
    曹操瞅瞅賈詡,心忖陳瑀想反袁術,其實是賈詡暗中給人寫了封信誘發的。
    賈詡把信的落款,換成了荊州劉表。
    他以劉表的名義,給揚州陳瑀寫了封信。
    意思是想聯合陳瑀,反袁術。
    然後許諾支持陳瑀掌揚州,與他的荊州聯盟。
    這事情奇妙在賈詡的字跡,連劉表的私印,也偽裝的一模一樣。
    關鍵是劉表自己也真給陳瑀送了封信,勸陳瑀說袁術其人不善,不如趁他被曹操所潰,為己考慮,早做打算。
    劉表之前和袁術在襄陽,南陽郡之間,多有爭執交鋒。
    他趁著袁術被曹操擊潰,給陳瑀送封信,挑撥離間再正常不過。
    而賈詡習慣用別人家的雞孵自己的蛋。
    他不知用什麽手段,把信掉了個包,信還是劉表的人給送過去的。
    陳瑀看後信以為真,還給劉表回了封信,準備聯合搞袁術。
    回的那封信,就在賈詡手裏,今早他才給曹操看過。
    袁術落敗後,實力大損。
    陳瑀自覺和劉表聯合,互為應援,拒袁術,不讓他進入壽春。
    然後陳瑀就發現寫信的小夥伴沒響應,自己拉了。
    他很快會逃離壽春。
    因為袁術被他拒絕入壽春後,轉而退守陰陵,並重新集結收攏兵將,要打陳瑀。
    陳瑀沒得到劉表信中許諾的支持,大罵劉表不是東西。
    揚州,荊州仍有小規模的爭鬥時而爆發。
    而陳瑀此時正準備逃回下邳,躲避袁術攻勢。
    曹操瞅瞅麵色平靜,跟沒事人似的賈詡。
    陳瑀要真掛了,死了都不知道其中隱情。
    卞媚說起來,眾人都當成了笑談。
    曹家老宅的書房,風塵仆仆的曹營文武,陸續進來,夏侯淵,程昱都在座。
    “子龍這一仗打的真好,揚我兗州,揚我漢人之威。”
    夏侯淵道:“初見子龍,以為他是不輕易殺戮的那種將領。想不到真到了用兵的時候,殺匈奴人如此之狠。”
    “子龍是常山人,見過外族侵入時,殺我漢人有多凶戾。我漢人被北部遊牧部族襲擾數百年,仇怨之深,子龍豈會對外族存有仁心。”
    曹操說:“子龍就在路上,大概後日會到。”
    夏侯淵:“文遠追隨州牧破敵千裏,也沒回來?”
    張遼留在豫州以南統兵,沒和曹操一起回譙縣。
    曹操占了豫州,就不準備再吐出去,反正是‘無主之地’,誰打下來就是誰的。
    沒有正式任命,但曹操讓張遼統兵先占上,誰來都不讓。
    曹操這邊的安排也會跟上,先謀兗州牧,再圖轄製豫州。
    一幹人商議過事情,各自匯報進度。
    曹操又和荀彧,郭嘉通過訊珠聯係。
    眾人來聽過命令,一直商議到傍晚,許多事要麵授機宜。
    到次日早上再聚,臨近中午,便又紛紛離開譙縣。
    這個年代,傳遞消息不便,有重要的事,往來碰麵一次,耗時多日。
    曹操有時候就想,訊珠在漢時相當於神器了。
    要是多幾顆就好了。
    一幹文武,聽過曹操命令,將分赴東郡,濟北,豫州各地,穩定局勢。
    書房隻剩曹操,卞青玉,賈詡,張邈。
    還有門口的典韋,許褚。
    兩者打袁術,所立功勳不小,待局勢穩定些,會有一次曹操麾下各部聚集的論功行賞。
    “我兗州陸續抽調出來,跟隨州牧,參與追擊袁術的兵馬,有超過三萬眾。
    合共擊退袁術麾下各部兵馬,七萬餘。”
    賈詡對戰損等事,早有統計,娓娓道來。
    他說的合共,是整個戰爭過程,雙方匯總的數字。
    而不是聚集起來的一次交鋒。
    卞媚是頭一次聽到這些數字,凝神琢磨曹操打這場長途奔襲戰的用意。
    曹操追著袁術,從兗州東郡,一路往南打。
    這個策略初看很難明白其中的隱藏考慮,為什麽要打這麽長時間,戰線綿延千裏。
    實則在漫長的交鋒過程中,曹操是在一步步加深袁術的危機感。
    迫使袁術,不斷匯聚兵馬到身邊,等於是將豫州屬於他的力量,都聚集了起來。
    曹操將其打出豫州的同時,也將袁術的力量,幾乎都清理出去,免了後患。
    如果是一次擊潰,休想有此時占據豫州的機會。
    袁術的人,仍會分散在豫州各地,抵禦曹操。
    長達經年,或數年都難清除幹淨。
    綿延千裏的戰線,袁術不斷聚兵,邊跑邊召集各部,又給了曹操逐個擊破的機會。
    曹操一直保持著優勢兵力,打袁術分散聚集的兵馬。
    袁術麾下,除了固守不能動的部眾,他一路南移,先後召集動員近八萬人,幾乎是他在豫州嫡係的全部兵馬。
    曹操借此戰,等於梳理了一遍豫州,為後續接管,清除了障礙。
    另一個好處是練兵。
    曹操麾下,此前隻有張遼的並州軍算老卒。
    此刻卻是經過長途奔襲,一次次交鋒,有大批兵員往老卒蛻變,戰力提升不止一籌。
    曹操這次追襲用兵,一舉數得。
    如果能看懂其用意,會發現他的戰略意圖,遠不止於表麵上的勝利。
    卞媚深思內在的因由,妙目流轉的瞄了眼曹操。
    夕陽的光暈從窗外灑入,曹操棱角分明的臉,倍顯威儀,目光灼灼逼人。
    曹操和賈詡,卞媚,張邈碰過。
    等三人也下去,他取出一顆訊珠,聯係王允:“王司徒,我需要兗州牧的任命。”
    這事沒必要試探,轉圜著說。
    曹操剛擊潰袁術,實際已攻占,並掌握了豫州的主要防區。
    坐擁兗州,握持豫州,這就是底氣。
    他不是在求王允幫忙,而是給王允,給太原王氏一個優先合作的機會。
    合則兩利。
    王允要的東西,他同樣可以回饋出讓對方滿意的條件。
    打袁術,天下都在看。
    各家士族觀望。
    曹操剛還接到荀彧的消息,荀氏家主打算來一趟兗州,見曹操。
    打下豫州,擊潰袁術,一些士族已蠢蠢欲動,想和曹操達成進一步的結盟關係。
    王允很快就通過他手裏那顆訊珠,回應:
    “兗州牧的任命,我會盡力。但我王氏要有人入職兗州。此外,你要與我王氏聯姻。”
    王允是個老狐狸。
    曹操直來直去,他便用同樣的方法回應,立即給出條件。
    倆人如此直接,是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多浪費不必要的精力。
    “貂蟬不就是你王氏的女子嗎,別的女子聯姻,就不必了。”
    曹操琢磨片刻:
    “王氏之人來我兗州任職可以,我可允其郡守職務。
    正好我要在未來一段時間,拔掉幾個兗州的郡吏。”
    “若我王氏子弟想出任郡守,我自己就可討要旨意外放。”王允的意思是看不上郡守。
    曹操要兗州牧的任命,仍需要他來活動,去影響皇帝下旨。
    郡守,王允確實有能力自己安排。
    “我更看重的是孟德你的才略,我希望王氏之人,能成為伱的近隨。以增進我們的關係,你若答應聯姻則更好,我王氏願對你傾力支持。”
    “兗州牧的任命,盡快。”
    曹操傳訊道:“其他事任命下來,我給你回應。”
    “任你為兗州牧,並不容易。
    袁太傅今早還在朝中進言,說各地刺史,州牧,不經皇命而各自宣戰,導致皇權旁落。”
    王允回:“他建議陛下約束地方,不再授命州牧,刺史職務,明顯是衝著你來的。”
    曹操嗬嗬了一聲。
    兩人停止聯係後,曹操取出州郡地圖,凝神打量,然後執筆在圖上的一處位置,緩緩畫了個圈。
    想了想,又在另一處位置勾畫,然後重新打量。
    長安,夜色初降。
    王允的府邸。
    他也在自己的書房,收起訊珠,思慮道:
    “陛下年紀雖小,卻甚是聰慧,想蒙騙他不易。如何才能影響他,讓他傳旨正式任孟德為兗州牧?”
    “來人。”王允喚道。
    一個近隨從外進來,等候吩咐。
    “傳訊給家中,讓他們攜騎兵鍛造秘卷中的前兩卷,去兗州拜訪。”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其祖地也在並州。
    而並州是天下著名的兵騎養馬之地。
    太原王氏掌握著部分當年漢武一朝,馴養馬匹,鍛造馬備的特殊方法,著成秘卷,能提升騎兵戰力。
    該兵騎戰法共十五卷內容,其中七卷在數百年來,因各種原因散失,不知所蹤。
    剩下八卷,太原王氏手裏有四卷,送曹操兩卷,是示好結盟之意。
    “司徒……”
    王允的近隨,掌管其府內諸事,有些意外要送這麽大的禮,給兗州。
    兵騎秘卷,是王氏獨有的東西,向來不輕易許人。
    “你覺得禮物送的重了。”
    王允搖頭道:“我倒是覺得仍有些輕,不夠分量不如不送。”
    “你不懂曹孟德此戰的影響,也未看出此戰妙處。其他各家看出來的人卻不會少。
    這次不僅我們要去兗州。各家士族也會去,驚動絕不會小。”
    “你持我手書,親自回家中一趟,把鳳棲丹取出,給貂蟬送一顆過去。”
    ps:有書友問訂閱,接近四千五均訂吧,還好,精品肯定有,隻是沒達到預期…求個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