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鼓勵工商

字數:3157   加入書籤

A+A-


    “遼東的穩定關係到整個北方的安寧,你們肩上的擔子不輕,糧草和物資必須充足。我已命人準備了足夠的糧草和物資,以確保你們在遼東的行動不受阻礙。你們到達後,要立即著手安撫民心,恢複生產,同時加強城防,以防不測。”

    劉協給兩人撥了三萬的普通士兵和兩萬的中級士兵以及三千的高級士兵,同時指派了經驗豐富的將領隨行。

    田豐和許攸風風光光帶著劉協賜予的豐厚物資和精銳部隊,一路向北,有了劉協賞賜的火炮和精良的兵器,大部分的城池剛起了反抗的頭,瞬間就被平息。他們所到之處,百姓們見了朝廷的威儀和軍威,無不心悅誠服。

    除了穩定各地的農業,劉協提出先推工業和商業,在商議時遭到眾人的反對。

    荀彧有理有據:“商業乃最末之利,而農業乃國家之本。若要長治久安,必須先固本培元。故而,我等應先致力於恢複和發展農業,確保百姓有糧可食,方能談及其他。”

    “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業穩,則國家穩。因此,臣等已下令各地官府,要優先考慮農業發展,減免農稅,提供農具和種子支持,鼓勵農民耕作。”

    郭圖和呂布等人分別從徐州和陳留趕回許昌賀喜連同商議大事,屁股還未坐穩就被劉協召入宮中。

    郭圖一聽陛下要推行商業就下意識反對:“商人逐利而無益於國家根本,若過度發展商業,恐將導致農業荒廢,百姓流離失所。陛下,臣以為應先穩固農業,再徐圖商業之發展。”

    劉協當知古代以農業為本,可這就局限了發展,基建和軍力也就難以提升。

    那他再多換現代兵器也無濟於事,坦克和大卡車等重器無法在泥濘的道路中行駛,更無法在崎嶇的山地間展開有效的軍事行動。

    即便有了先進的武器,若沒有堅實的後勤保障和暢通的道路,這些武器也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威力。

    “若是荒地都開墾完,又從何處獲取新的土地資源呢?”

    “這還不簡單,”呂布提議:“疆土不夠那就擴張新的疆域。我們可以向邊疆地區派遣軍隊,征服那些未被開發之地。”

    “什麽未開發之地?現在哪還有未被開發的邊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但若要征服,非一日之功,且需大量人力物力。漢室疆土再外不就是匈奴與羌族的領地嗎?他們雖非漢室之民,但若要征伐,必先修築道路,訓練兵馬,這非但耗時耗力,且易引起邊疆動蕩,非長久之計。”

    顏良也讚成呂布的想法:“土地不夠那就開疆拓土,總不能拘束著我們的心胸。漢室雖大,但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有限,若不向外發展,終將受限於土地的束縛。我們應收服那些未被漢室納入版圖的部落,將他們納入我們的統治之下。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增加土地,還能增加人口,增強漢室之力。”

    劉協無奈扶額:“你們武將滿腦子的都是戰爭和征服,卻未曾想過百姓的疾苦。土地固然重要,但若無休止的擴張,隻會導致民不聊生,國力衰竭,朕一心追求的是國泰民安,而非無盡的戰爭。”

    “你們啊,先想想為何而戰,若是漢室穩定之後再無戰事,你們武將是不是還想著繼續征戰四方?”

    顏良和呂布對視一眼,垂頭不言。

    劉協早知這一天總會到來,生於亂世之人不知和平之幸,也未存和平之心,勸慰他們:“不僅是你們,在座的各位也是亦然,你們追隨朕是為了什麽?榮譽?地位?權力?還是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荀彧先言:“臣是為朱陛下的天下太平而來,非為一己之私。臣願輔佐陛下,以仁義治國,使百姓安居樂業,這才是臣的初心。”

    其他幾人也要附和,被劉協揮手阻止:“朕不是非得讓你們一心為和,至少你們的所為,要與百姓的福祉相連。朕希望你們能明白,戰爭非長久之計,發展民生才是根本。土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土地養活更多的人,如何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回歸本意,如今流民變少,土地不足,那定會出現爭奪和紛爭。你們覺得如何?”

    “陛下所言甚是,”

    郭圖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是避免紛爭的關鍵。應當鼓勵農耕,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率。”

    “還有呢?工商之業也不能忽視。還需考慮紡織。”

    劉協點頭:“不夠,紡織不過是其中一部分,還需發展其他手工業和商業,之後朕再思索一番,先統計各城池的工匠之人,先放出鼓勵之策,再談礦業。朕欲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統籌規劃,以確保各行業均衡發展,避免資源浪費。”

    “你們可還有其他的想法?工商業先幹起來再著手其他領域的發展。”

    “各地私學情況如何?”

    “回稟陛下,私學在各地發展不均,有的地方興盛,有的地方卻寥寥無幾。”

    一位官員上前回答:“私學的興盛與否,與當地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經濟繁榮的地區,人們有更多的餘力支持教育,私學自然蓬勃發展。而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人們忙於生計,難以顧及教育,私學便難以興盛。”

    “私學如何朕不欲探究,各地孩童皆去學堂,接受基礎教育。朕將下旨,要求各地方官吏重視教育,設立公學,以補充私學之不足。先召集各地的有識之士,共同商討建立公學的具體事宜。”

    鼓勵工商業和官學的消息一出,民間反響熱烈,商賈們紛紛響應,開始著手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商品種類。

    劉協下令鼓勵農戶發展農業,提高糧食產量。他指示各地官員要重視農田水利的建設,改進耕作技術,鼓勵農民種植多種作物,疆土遼闊,不可憑單一的作物來支撐,糧倉之力再好也經不起天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