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成效
字數:3250 加入書籤
張遼的病況逐漸平穩,被劉協灌了幾瓶珍貴的草藥煎劑,身體逐漸恢複了元氣,很快清醒過來,劉協讓他在宮中安心靜養,同時指派了最好的醫師每日探視。
張遼感激涕零,對劉協的恩情銘記在心。
長安傳信詢問劉協何時回都,軍中各事宜需要他親自點頭。劉協吩咐顏良和郭圖先留許昌,呂布回陳留,荀彧便跟著劉協還長安,路上再生產了五萬的普通士兵在長安的暴兵基地。
如今他手下已有十三萬的士兵,軍火庫又有充足的武器裝備,劉協終於是送出一口氣。
“哎,這皇帝當的真是不容易啊。不是做牛馬,就是耕田。每天要處理的政務堆積如山,還要時刻警惕外敵的侵擾和內部的動亂。”
“這日子何時是個頭啊。”
荀彧笑道:“陛下,如今大半的疆土已入了您的囊中,各地私學蓬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文治武功皆有長足進步。陛下英明,天下歸心,臣等願效犬馬之勞,共築盛世。”
“別別別!文若你可別再立g了,可別再讓朕再經一次大風大浪。朕已經受夠了,隻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劉協發了一通的牢騷,途中偶遇大雪,寒風凜冽刺骨。雪花紛飛,覆蓋了前行的道路,使得行軍變得異常艱難。劉協裹緊了身上的狐裘,寒氣依舊透過衣物,直逼肌膚。他抬頭望向灰蒙蒙的天空。
“這雪是不是太大了?糊眼睛啊!”
“陛下!”荀彧張嘴就吃了一大口的雪。他急忙用手抹去嘴邊的雪花,繼續說道:“陛下,這雪雖大,卻也預示著來年豐收。天降瑞雪,乃是吉兆。請陛下放寬心,臣等定會盡心盡力,確保百姓度過這個寒冬。”
“別再說著些馬屁了!先去附近的城池落腳啊!這附近的城池是哪啊?!”
荀彧迅速反應過來,先拿出地圖指著最近的城池,解釋道:“陛下,前方不遠處便是東郡!咱們先去那裏安頓下來,再做打算。東郡城池堅固,物資充足,足以抵禦嚴寒,也能為大軍提供必要的補給。”
劉協聽後,點了點頭:“先去東郡,確保大軍安全。傳令下去,全軍加快步伐,盡快抵達城池。”
東郡占地不大,隻有方圓數十裏,但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連接南北交通的要道。城內設施完備,城牆堅固,足以抵禦外敵的侵襲。城中居民多為農民和商人,生活安定,市場繁榮。
東郡太守急忙冒雪迎接:“陛下!臣等已備好一切,城內已安排妥當,隻待陛下駕臨。請陛下隨我進城。”
一行人進了東郡城門,直奔太守府邸,諸位地方官也早在府邸門前恭候多時。劉協在荀彧的陪同下,步入了太守府邸的大廳。大廳內,炭火熊熊燃燒,溫暖如春。
太守立刻上前,躬身行禮迎上座:“陛下此次前來是為?”
“回長安路遇大雪,我們不得不改變行程,東郡城是最近的避風港。朕此行,一是為了確保大軍在惡劣天氣中的安全,二是為了視察各地,東郡近來如何?”
太守聽後,恭敬地回答:“陛下,東郡自您上次巡視以來,臣等不敢怠慢,日夜勤勉。入冬之後便開始修繕城牆,確保城防穩固。城內糧食儲備充足,市場交易活躍,百姓安居樂業。此外,臣等還特別加強了對過往商旅的保護,確保南北交通暢通無阻。”
“陛下,東郡的繁榮穩定,全賴您的英明領導和朝廷的恩澤。臣等隻是盡忠職守,不敢有絲毫懈怠。”
“公學如今如何?可有新的變化?朕記得上次來時,公學尚在初創階段,如今是否已見成效?”
“這......”太守麵露難色:“陛下,實不相瞞,家家戶戶不願送家中孩童到公學讀書。他們認為讀書無用,不如早早學手藝,將來能有口飯吃。盡管臣等多次勸說,甚至減免學費,但效果甚微。公學的師資力量雖然雄厚,但學生數量寥寥無幾,難以成團,臣等正為此事煩惱,不知如何是好。”
劉協點頭,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亂世讀聖賢書還不如讓百姓掌握實用的技藝,以求生存。
可日後戰況穩定,朝堂以及各地需要大量的人才來支撐,總不能一丁點的小事都遞到他手上由他親自處理。
“傳朕的口諭,官學不僅教人讀書,更要教人治國理政之術。朕欲在東郡設立一所官學,專門培養治國之才。太守,你即刻著手準備,挑選有誌之士,不論出身,隻要心懷天下,願為國家效力,皆可入學,之後事宜再遞都城。”
劉協又問了幾句農事:“莊稼收成如何?百姓的糧食夠吃嗎?”
太守恭敬地回答:“陛下,今年雨水充足,莊稼長勢喜人,百姓的糧食儲備還算充足。但因戰亂,一些地區的農田荒廢,收成不如往年。”
“商戶可有增多?朕入城門發現城中街道比往日更為繁華。”
“陛下,自您上次巡視以來,城中商戶確實有所增加。得益於戰事的平息和朝廷的政策扶持,商人們信心大增,紛紛投資開店。現在,不僅本地的商賈活躍,還有不少外地的商人也來此地交易。”
“如此甚好。”劉協明日一大早還是起身趕路,擺手讓諸位退下,荀彧隨他到內室。劉協坐下後,神色稍顯疲憊,示意荀彧早日歇息,自個躺在軟床呼呼大睡。
次日清晨,劉協醒來,精神煥發,貌美侍女上前伺候他洗漱完畢後,各官天不亮就起身在庭院中等候。
劉協嫌排場繁瑣擾人清明,隻留下了幾位貼身的侍衛和荀彧,其餘的隨從皆被遣散。
他決定輕裝簡行,親自巡視城中,以更直接地了解民情。
劉協換上平民的衣裳,與荀彧一同走出府衙,混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他們走過市集,看到商販們叫賣聲此起彼伏,貨物琳琅滿目,市麵一片繁榮景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