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徐州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崇禎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一。
    當崇禎得知是史可法守徐州時,心情有些複雜。
    曆史上的他在守揚州時,僅僅兩日便被建奴攻破了城池。
    現在史可法去守徐州,崇禎一樣不看好他。
    不過這正好與崇禎的計劃不謀而合。
    (崇禎十七四月十八,多鐸率兵抵達揚州城外,一邊列陣揚武揚威,試圖招降,一邊打造攻城器械,等待火炮。四月二十四,多鐸炮轟揚州城牆。四月二十五,多鐸令全軍出擊,強攻揚州,當日破城。)
    在得知史可法離開京師後,崇禎私下召見了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
    李若璉很激動。
    自從崇禎不上朝以來,能見到崇禎的人屈指可數。
    即便他這位錦衣衛指揮使,也一直沒有獲得見麵的機會。
    現在崇禎忽然召見,他很難不激動。
    施禮過後,崇禎問道:“史可法去徐州了?”
    李若璉躬身施禮:“回陛下,半個時辰前出發的。”
    崇禎緩緩說道:“徐州的錦衣衛能幫上忙嗎?”
    “能!”李若璉立刻保證道:“戰場上殺敵或許不行,但是刺探敵情,策反敵將還是沒問題的。”
    “那就好,讓他們想辦法盡快丟掉徐州。”
    “陛下放心,錦衣衛一定...”李若璉的話說了一半便停了下來。
    盡快丟掉徐州?
    不應該是保住徐州嗎?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輕聲詢問:“陛下恕罪,剛才臣耳目昏聵,沒有聽清陛下的旨意。”
    崇禎認真說道:“你沒聽錯,是讓他們盡快丟掉徐州。”
    李若璉目瞪口呆道:“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丟了徐州,局勢恐怕...恐怕會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
    崇禎點頭:“正因為知道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朕才想辦法丟掉徐州。”
    “啊?”李若璉被驚得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了。
    崇禎卻微微一笑:“李指揮使按照旨意行事就行,其他的不必多慮。”
    李若璉沒有立刻答應下來,而是抬起頭盯著崇禎的臉仔細看了一會。
    一年多沒有見麵,崇禎還是那麽瘦。
    不...
    好像比之前更瘦了。
    除了瘦了一些,臉色差了一些外,其他的並無異常。
    看完之後李若璉才確定眼前的崇禎不是假冒的。
    他之所以產生這種懷疑,主要是因為崇禎剛才的話太驚人了。
    第(1/3)頁
    第(2/3)頁
    如此重要的徐州,崇禎卻說出盡快丟掉的話。
    他不得不懷疑這個崇禎是假的。
    崇禎對李若璉的反應非常理解。
    徐州確實非常重要,否則也不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之所以重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是地理位置。
    在明代。
    徐州位於南直隸,河南與山東的交界處。
    地形十分複雜。
    既有開闊的平原,也有險峻的山地,同時河流眾多。
    進攻的時候可以從平原出兵,快速行軍。
    防守的時候又可以背靠山地建立防線。
    境內有淮河和黃河兩條大河。
    眾所周知河流是天然的防守屏障。
    當敵軍來攻,防守方隻需要沿河據守,進攻方即便付出巨大代價也不一定能渡河。
    除了淮河與黃河外,還有運河以及數不清的支流。
    這些河流組成的水路會大大降低物資運輸的成本。
    打仗打的是錢糧。
    誰的運輸成本低,誰就占有優勢。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徐州土地肥沃,水源豐富,人口稠密。
    糧食產量雖然比不上江南,但是比北方還是要強上不少。
    人口多稅收就多,兵源也多。
    糧食多意味著補給不會出現問題。
    各種因素導致徐州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崇禎沒有解釋他為什麽要主動丟掉徐州,李若璉也不敢直接詢問。
    君臣二人又談論了一些具體事務,李若璉告辭離開。
    他前腳剛走,東廠提督張容後腳就到了。
    他跪地施禮道:“奴婢參見陛下!”
    崇禎緩緩說道:“起來吧,知道找你有什麽事嗎?”
    “奴婢知道,事關曲阜。”
    崇禎點頭:“知道就好,立刻去辦吧。”
    第(2/3)頁
    第(3/3)頁
    “可是...”張容抬起頭,臉上寫滿了擔憂。
    “可是什麽?有話直說即可。”
    “是,”張容磕了一個頭:“奴婢怕消息傳出去之後,會讓各地官員和將領人人自危。這還倒是其次,如果地方官員和將領趁此機會倒向南京,事態便會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
    崇禎站起身走到張容身邊:“放心,朕心裏有數。”
    “奴婢遵旨。”張容又磕了一個頭,起身離開。
    此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
    崇禎沒有休息,而是讓人通知永王朱慈炤立刻來見。
    此時朱慈炤正帶著一幫蒙古小弟,在京師的一間酒樓裏喝酒。
    他對崇禎的召見十分意外。
    要知道他們父子二人已經一年多沒有見麵了。
    此番突然召見,朱慈炤心裏開始犯嘀咕。
    一個蒙古小弟問:“怎麽了大哥?”
    朱慈炤皺著眉:“父皇突然召見,不知所為何事。”
    在場的小弟們想了想,一個人低聲說道:“應該是為了太子的事吧。”
    朱慈烺起兵勤王已經傳遍了京師,他們想不知道也不行。
    朱慈炤點頭:“應該是為了這件事,隻是不清楚父皇會讓我做什麽。”
    另一個蒙古小弟猜測道:“我覺得是讓你出兵。”
    “出兵?”朱慈炤更加意外:“我手裏隻有商隊,沒有士兵。”
    那個蒙古小弟拍著胸脯道:“大哥手底下雖然沒兵,但是我們部落裏有啊!隻要陛下一聲令下,我們就會帶著部落裏的勇士跟著大哥南下平亂。”
    朱慈炤皺著眉搖頭:“太子的事...我不想參與。”
    朱慈炤去南京時隻有十一歲,在朱慈烺的照顧下長大成人。
    在他心裏。
    朱慈烺既是大哥,也是長輩。
    不管朱慈烺是不是叛亂,他都不想與朱慈烺正麵為敵。
    相反,如果可能的話。
    他會在崇禎麵前幫太子求情。
    “大哥還是別胡思亂想了,去一趟皇城就知道了。”
    “也隻能如此了!”朱慈炤深吸一口氣站起身,邁著沉重的腳步離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