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征調蒙古兵

字數:5220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永王朱慈炤來到乾清宮,對著崇禎跪地施禮:“兒臣參見父皇!”
    崇禎沒有讓他起來說話,而是直接問道:“太子的事你怎麽看?”
    朱慈炤渾身一震:“兒臣不懂,請父皇明示。”
    “你覺得太子是在勤王,還是在造反?”
    “兒臣以為,這件事有蹊蹺。”
    “什麽蹊蹺?”
    “太子本就是儲君,沒有造反的道理,所以兒臣更傾向於勤王。”
    崇禎冷下臉質問:“你的意思是說謝三賓和王承恩都該死了?”
    “兒臣不敢,兒臣隻是分析太子的情況,與他人無關。”
    “哎!”崇禎歎息一聲,用滄桑的聲音吩咐:“起來吧。”
    “謝父皇!”朱慈炤站在旁邊低著頭,不敢和崇禎對視。
    看著朱慈炤窘迫的模樣,崇禎心中有些唏噓。
    在別人眼裏,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在朱慈炤眼裏,他既是高高在上皇帝,也是威嚴的父親。
    普通人能體會到的親情,恐怕在朱慈炤心裏沒有什麽概念。
    為了不耽誤大事,崇禎走上前拍了拍朱慈炤的肩膀:“太子的事與你無關,但接下來朕交待的事與你有關。”
    “請父皇明示。”
    崇禎壓低聲音:“南京的叛軍已經攻下了淮安,正朝徐州進發。不出意外的話,徐州也會失守。所以要提前在徐州後方擇一地點布防,籌備糧草。”
    徐州會丟?
    朱慈炤十分震驚。
    仗還沒打呢,他的父皇怎麽會知道徐州會丟?
    崇禎並不打算解釋什麽,而是繼續說道:“濟南府!朕要在濟南府布置兵馬。”
    朱慈炤緩過神後問:“兒臣能做什麽?”
    “負責籌備全部的糧草。”
    嘉定伯周奎死後,他手裏的商隊便被朱慈炤通過中間人買了下來。
    通過商隊運糧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朱慈炤想了想:“父皇,漕運已經斷了,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從南方買米。如果大量購買白米,需要通過南方的商人走私到北方。如此一來,糧價會上漲不少。”
    崇禎淡淡說道:“錢不是問題,需要多少告訴王承恩,讓他從內帑支取。”
    “兒臣遵旨。”
    “另外還要從蒙古諸部征調一些騎兵南下平亂,人不要多,但一定要足夠精銳。”
    朱慈炤麵露難色:“父皇,兒臣有個請求。”
    “說。”
    “能不能不讓蒙古人參與進來?”
    第(1/3)頁
    第(2/3)頁
    “為何?”
    “這些人在草原上待慣了,來到中原之後恐怕會擾民。屆時不但不利於大軍內部團結,還會損害官軍名聲。況且父皇需要的兵馬不多,兒臣以為從京營或者薊州,密雲調集一些精銳奔赴前線即可。”
    “另外蒙古人入關的手續太繁瑣,一時半刻也弄不全。”
    “嗬嗬,”崇禎微微一笑:“讓他們南下的目的不是打仗。”
    “不是打仗?”朱慈炤的腦子已經不夠用了,“不打仗為何還要征調他們?”
    “為了同化他們。”
    “同化...?”
    ......
    朱慈炤離開乾清宮時天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他的任務很重,連夜返回府邸開始籌備後續事宜。
    崇禎這邊也沒閑著。
    開始思考如何保住濟南府。
    他的目的是丟掉徐州,但是把叛軍擋在濟南以南。
    為什麽要這麽做?
    因為曲阜在濟南的南麵,徐州的北麵。
    隻有把戰火引到那裏,他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另外水師的基地在登州。
    若是丟了濟南,山東半島就會不保。
    山東半島的登州也不能幸免。
    所以濟南不能丟。
    但如何保住濟南成了問題。
    如果提前向濟南調動京營或者邊軍兵馬,史可法得知後會將他們調往徐州。
    史可法是平叛總督,有調動兵馬的權力。
    將領們必須聽命。
    如此一來,徐州可能就保住了。
    如果在丟掉徐州後才調動兵馬,等大軍抵達前線時恐怕濟南早已失守。
    崇禎要找準調動兵馬的時機。
    六月二十九,李若璉派出的錦衣衛率先抵達徐州一帶。
    他們沒有進城,而是扮做百姓四處遊走,搜尋“勤王軍”的探馬和南京錦衣衛。
    兩天後。
    他們與南京錦衣衛搭上了線。
    田間的一棵樹下,四個身穿普通布衣的錦衣衛相視而坐。
    其中有兩個是京師錦衣衛,另外兩個是南京錦衣衛。
    第(2/3)頁
    第(3/3)頁
    南京錦衣衛率先說道:“兩位兄弟是奉誰的命令來前線的?”
    北京錦衣衛回答:“是司禮監的命令。”
    “嘖嘖嘖,”南京錦衣衛不停咋舌,“你們為何要聽太監的命令?”
    “沒辦法,這是規矩呀。”
    “別規矩不規矩的了,咱們是陛下的刀!陛下已經許久未曾露麵,兩位就不懷疑什麽嗎?”
    “懷疑呀,可又有什麽辦法呢?李指揮使都不說什麽,我們這些底層錦衣衛就更不好說些什麽。”
    “那隻能說明李若璉和太監是一夥的...”
    南京錦衣衛開始遊說北京錦衣衛,試圖讓他們投降。
    北京錦衣衛的任務雖然是來當間諜的,但不能表現得過於著急,否則會引起懷疑。
    在一番糾結後,北京錦衣衛同意投降。
    為了表示誠意,他們把徐州城中的兵力,糧草情況全部告知。
    另外還把史可法率兵南下的消息一並告知。
    “史可法帶了多少兵馬?現已抵達何處?”南京錦衣衛詢問。
    “不到三萬,其中一萬備倭兵,還有兩萬附近府州縣的士兵。陝西三邊的邊軍尚在趕路,要在一個月後才能抵達前線。史可法的兵馬已經在沛縣集結,史可法本人正在趕往沛縣的路上。”
    “史可法的糧草囤積在何處?”
    “也在沛縣!”
    “史可法什麽時候能到沛縣?”
    “預計明日晌午。”
    “多謝兩位兄弟,你們先回徐州繼續刺探情報,我立刻將這些消息告知撫寧侯!”
    “好,事後別忘了給我們請功。”
    “放心吧,忘不了!”
    當南京錦衣衛把這個消息告知朱國弼的事後,朱國弼沒有輕信,而是有些懷疑。
    他不相信北京錦衣衛能輕易投降。
    但很快他就不得不相信了。
    因為南京錦衣衛已經自行查明了徐州的情況,與北京錦衣衛告知的情況一模一樣。
    看著遠處若隱若現的徐州城,魏國公徐文爵問:“怎麽打徐州?”
    撫寧侯朱國弼輕輕搖頭:“不打徐州。”
    “那打什麽?”
    “圍點打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