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兵臨山東

字數:4894   加入書籤

A+A-




    崇禎二十七年八月十五,定王朱慈炯率兵抵達吳橋。
    吳橋位於直隸河間府南部。
    向南四十裏是山東德州,向西二十裏是運河。
    由於當時的物資主要通過運河運往京師,所以吳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朱慈炯問吳橋當地的官員:“德州那邊什麽情況?”
    “回殿下,德州尚在咱們手中。不過德州西南方向的故城,武城;德州南麵的陵縣,平原縣等地都已落入叛軍之手。”
    朱慈炯皺了下眉繼續問:“吳橋府庫的存糧還能用多久?”
    “殿下有多少兵馬?”
    “八千騎兵。”
    一個吳橋官員算了算:“最多十天。”
    朱慈炯繼續問:“德州府庫有多少存糧?”
    另一個吳橋官員躬身施禮道:“回殿下,叛軍出兵的時候就截斷了漕運。南邊的糧食無法運到北方,為了給平遼大軍湊夠糧草,朝廷將山東各地府庫的糧草都征走了。”
    “如果臣沒記錯的話,德州府庫存糧最多不過千石。”
    朱慈炯額頭上的皺紋更深了。
    他麾下八千騎兵都是精銳。
    少則一人雙馬,多則一人三馬。
    為了讓戰馬不掉膘,會在喂食草料的時候喂糧食。
    一千石糧食隻夠他們吃一兩天的。
    現在他手頭有兵無將。
    在李定國,李憲忠到來之前不宜出兵迎戰。
    可是據初步估算。
    李定國等人從朝鮮返回山東登州至少還要十天時間。
    從登州抵達吳橋又要三四天。
    而吳橋和德州的糧草隻夠十一二天之用。
    為了不讓大軍斷糧。
    他必須想辦法搞到糧食。
    琢磨了一會後,朱慈炯繼續問:“朱國弼的主力在哪兒?”
    吳橋官員們互相看了看,當地知縣低聲回答:“據過往客商說,朱國弼正率領叛軍主力圍攻濟南府。”
    “戰況如何?”
    “叛軍短時間內應該無法攻陷濟南府。”
    “為何?”
    “因為守軍將神宗皇帝(萬曆)的畫像和神靈牌位擺到了城牆上,叛軍不敢用火炮轟城,隻能用雲梯強攻。守軍居高臨下,優勢十分明顯。”
    “啊?”朱慈炯被這個消息震驚了一下。
    不過他很快恢複如常,並稱讚道:“因地製宜,活學活用,濟南府果然人才輩出啊。”
    官員們紛紛閉口,不敢回應。
    用早已駕崩多年的萬曆當擋箭牌,到底是活學活用還是大逆不道,他們心裏也沒底。
    又詢問了一會,朱慈炯得知馬士英正在圍攻開封府。
    鄭芝龍也一改之前屯兵不前的態度,率兵殺向浮山前所(青島)。
    該怎麽搞到糧食呢?
    朱慈炯苦思冥想了半天後,腦海中靈光一閃。
    他沒必要出動兵馬去搞糧食,
    這是內戰,不是外戰。
    外戰的時候遍地都是敵人,
    而內戰是敵是友的界限並不明顯。
    守城的官員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站隊。
    權衡利弊後。
    朱慈炯出動了五千騎兵。
    在他們出動之前,數量不明的京師錦衣衛便已經出動。
    他們分別潛入了故城,武城,陵縣以及平原縣。
    他們先是在城中散布朱慈炯率領十萬邊軍南下的消息。
    等城中百姓人心惶惶的時候,他們又連夜在城中張貼檄文。
    告訴百姓和當地的官員,大明皇帝崇禎一切正常。
    南京方麵是打著勤王的口號造反。
    這兩個消息很快在城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就在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朱慈炯率兵抵達故城城外。
    五千騎兵一字排開,在故城城北列陣。
    看著遠處晃動的旌旗。
    旗幟下裝備精良的騎兵,故城縣守軍麵麵相覷。
    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沒有甲胄。
    反觀城外的騎兵,別說人了,就連戰馬都披著甲胄。
    在當時。
    明軍步兵,騎兵和炮兵協同作戰的戰術已經十分成熟。
    雖然騎兵不會參與攻城,但騎兵的到來意味著步兵和炮兵隨後就到。
    他們早就聽聞京師有擅長鑄造紅夷大炮的匠人。
    不但質量好,關鍵還能量大管飽。
    而且價格低的嚇人。
    看著殘缺不堪的城牆,守軍本就不多的抵抗之心也沒了。
    此時他們隻有一個想法:對麵動手之前一定要進行勸降這個環節。
    朱慈炯指著故城的城頭:“來人,去城下勸降。”
    “是。”一個陝西騎兵縱馬向前,來到了故城城下。
    “城上的守軍聽著,定王殿下奉旨南下平叛。聽聞爾等已經投降叛軍,定王殿下極為震怒。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隻要爾等打開城門向定王殿下投降,過去的事便既往不咎。”
    “如若不然,大軍立刻攻城!”
    守軍齊刷刷看向將領。
    將領則看向故城縣的官員。
    武將一直被文官壓製,他也得看文官的臉色。
    故城知縣晃了晃腦袋,非常機智的對著所有人說道:“諸位,朝廷援軍到了!快打開城門讓他們進城。”
    哎?
    在場的所有人都被知縣的機智說愣了。
    愣過神後,所有人都長舒一口氣。
    不打仗就不會死人。
    隻要活著比什麽都強。
    他們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擺出一副投降的姿態。
    遠處的朱慈炯被嚇了一跳,以為對方要派兵出城作戰。
    就在他緊張的要調派兵馬的時候,勸降的明軍騎馬返回匯報:“啟稟定王殿下,故城縣聽聞殿下到來,直接開城投降了。”
    “哦!”朱慈炯也鬆了一口氣:“還算他們識相。”
    此時城中的官員和士兵已經列隊出城歡迎朱慈炯。
    朱慈炯很高興,打算騎馬進城。
    旁邊的親兵提醒:“殿下且慢,防止有詐。”
    朱慈炯輕輕搖頭:“放心,錦衣衛早已將城中的情況摸清了。”
    親兵不好多說什麽,隻能圍在朱慈炯身邊一起前進。
    在城外接受投降後,朱慈炯想起了之前勸降的騎兵。
    他將那人招至身前詢問:“你叫什麽名字?來自哪裏?”
    那個騎兵翻身下馬,單膝下跪:“回殿下,末將嶽鎮邦,來自甘肅鎮永泰堡。”
    朱慈炯怔了怔:“姓嶽?難道是嶽武穆(嶽飛)的後人?”
    嶽鎮邦抬起頭:“回殿下,末將是嶽武穆的第十九代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