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白出竅,仙緣若夢

字數:7689   加入書籤

A+A-


    話表山道之旁,有一草廬,李太白與其妻宗氏隱居於此。雖說是隱居,但時常有老友,瞻仰才華者來訪,生活十分自在。
    李太白還常常依著道書,老友所言,開爐煉丹,有意修得成仙。
    然李太白心中有些不甘,其意在於為官從政,治理一方,輔佐天子以開太平,但官場不如意,教他無可奈何。
    李太白坐在床邊,望著窗外月色,心中酸楚,人生在世,若不能如意,豈非白來這人世。
    “檀郎,何故在此靜坐,滿麵愁容。”
    宗氏輕靠在李太白身邊,如此問道。
    李太白搖頭說道:“但我自覺滿身才華,卻無用武之地,教人可惜,不知如何是好。”
    宗氏猶豫許久,說道:“檀郎,官場非等閑能比較,並非有才華即可。”
    李太白說道:“我自知為官非有才華即可,更須知那人情世故,我知,我懂,我明,但不可那般去做,若是那般做,我可還是李太白?”
    宗氏聞聽,遂不再多言。
    李太白愁容滿麵,借酒消愁,許久醉倒在床,宗氏為其蓋好被子。
    李太白醉酒不知不覺,隱約間他似感眉心間有動,隱有一物,欲突破而出,他不曾有攔,順著眉心間所感,便突破而出。
    但有法眼者,即是見得李太白真靈自眉心間而出,飄然而出。
    李太白恍惚片刻,便是醒來,驚駭的望向四方,不曾想他竟如仙人般,行此飛舉之術。
    但他細細探究,發覺他非是飛舉,而是行駛在風中。
    李太白飄於天地之間,深感天地之廣,他心中驚訝,暗道:“我這是成仙不成,不然怎地與風同行?”
    他探究許久,方知他非是成仙,而乃陰神出竅也,他常聞‘能出陰神,可四方清逸,聞風興起’。
    他此定是陰神,但不知他為何能陰神出竅,莫非他修行有成?
    有聞許久老友有言,修行有成的標誌,便是修出陰神,再修出陽神,那時可位列仙班。
    然他未有何等所為,怎就修出陰神了?
    李太白心有不解,但他朝山下張望,忽有所感,他該往那處而去。
    李太白不曾猶豫,飄然而下,朝那山林之間而去。
    不消多時,他即是行至那山林之間,但見那山林之間,有六人一獸正在其中,其中之人,有不少教他眼熟,皆是昔日在廟中所見之人。
    然今時以這般姿態所見,他看出了真人一眾不同凡響之處,他人暫且不說,但那真人頭上有祥雲瑞氣環繞,有此異象者,必為仙真!
    李太白心中驚訝,那日所遇之人,竟是仙真。
    他尚是思索之間,忽聞耳邊有聲響傳來。
    “何人在那處窺探!速速下來,莫教老孫用那金箍棒將你打來。”
    李太白大驚失色,隻聞得聲響如雷鳴,教他心神蕩漾,他不敢有違,急往下而去,行至真人一眾身前。
    但見真人一眾正在山林間一高石旁,真人高坐石上,左良與呂岩侍奉左右,石下孫悟空與豬八戒,青牛各持武器,威嚴不已。
    李太白拜禮說道:“李太白,拜見諸位神仙。”
    真人坐於石上,笑著問道:“李太白可還記得我等?”
    李太白說道:“自是記得,但昔日於眾位在廟中相遇,不識眾位乃神仙,乃太白之過,眾位恕罪。”
    真人笑道:“不知者無罪,但今日途徑此地,欲要與你相見,故使你元神出竅,來與我一見。”
    李太白聞聽,恍然大悟,他道為何有今日這般玄幻之舉,未曾想乃是神仙所請,他笑道:“我道我乃是陰神出竅,不曾想乃是元神出竅,卻是我孤陋寡聞。”
    真人說道:“陰神出竅,陽神出竅,元神出竅,無外異名之稱,無須在意。”
    李太白拜禮說道:“受教。但不知神仙召我而來相見,乃為何事?”
    真人笑道:“乃欲見你,昔日與你相見,你有些道骨靈氣,故有心許你修行。”
    李太白聞聽,驚道:“神仙可許我修行?”
    真人點頭說道:“自可許你修行。”
    李太白說道:“可須我奉獻何等,方才許我修行?”
    真人笑道:“無須你何等。”
    李太白說道:“拜師尚須肉幹作禮,修行無須何物?”
    真人笑道:“聞道者前行,渡你如渡己,何須物品?”
    李太白再拜,深感真人心胸寬廣,他遂是說道:“神仙恩德,太白沒齒難忘,太白願隨神仙修行。”
    薑緣聞聽,點頭說道:“既如此,你便隨我修行,但自今日起,你離得人世,不可再入其中,脫離紅塵,一心修行。”
    李太白驚道:“若是修行,卻須離得人世?那人世中的親朋好友,當是如何是好?”
    薑緣笑道:“塵緣了斷,自是再無關係,修行之人,最忌塵緣。”
    李太白心下驚駭,說道:“但我人世還有妻子,此當如何是好?”
    薑緣笑而不語。
    孫悟空在旁說道:“人世不知幾人為修行而棄妻兒。”
    說著,他指定豬八戒,說道:“如這廝那般,其因修行之事,便曾棄得妻。”
    豬八戒嚷嚷道:“哥啊,莫要揭人傷疤。”
    李太白沉吟許久,說道:“果真必要如此,方可修行?”
    薑緣說道:“此乃必行之路,但你修行,他日必可為神仙。”
    李太白不知如何作答,猶豫不決,站在原地不曾言說。
    真人等眾見著李太白這般模樣,不曾著急,便在原地等候。
    不覺夜色將盡,雞鳴狗吠,李太白忽覺身中有拉扯之感傳來。
    薑緣笑道:“你的時間不多,你乃受我所召,元神不可離體太久,天明之前,你必要歸去。”
    李太白忽是跪伏在地,說道:“諸位神仙,但我李白不可做那無情無義之人,望請神仙恕罪!”
    薑緣點頭說道:“既如此,修行之緣法,你肯舍棄?”
    李太白咬牙道:“不願舍棄,但我不願做那無情無義之人。”
    薑緣笑道:“罷,罷,罷。既見你心,便隨你願,但你可在你妻老去後,再隨我修行,前提在於,自此之後,你不可再有為官之心,你可願得?”
    李太白聞聽不再為官,沉默許久,拜禮說道:“神仙,我願。”
    薑緣笑道:“既如此,你且歸去,待是你妻終老,再來修行。”
    說罷。
    真人拂袖一揮,自有清風而來,裹挾著李太白往回而去。
    李太白大驚失色,問道:“神仙,若我要尋你修行時,該如何所為?”
    真人輕聲說道:“但你決心修行,不再更改時,將月亮取下,你便能見到我。”
    李太白十分不解,他是凡夫,如何能摘得日月,他還想再問些話,但清風極快,霎時將他卷走。
    薑緣望著李太白離去,說道:“太白金星已得相渡之機,不消我等再多留,但可離去。”
    孫悟空說道:“大師兄,萬一太白金星領會不到相渡之機,當是如何?”
    豬八戒扯過孫悟空,說道:“哥啊,怎個這般愚笨,老爺向來隻許相渡之機,若領會不到,乃其命數,怎能要求許多?若果真領會不得,便命中注定該他再受苦許多,他人助不得。”
    孫悟空朝真人一拜,說道:“大師兄,是老孫著相,這呆子所言有理。”
    真人笑道:“你知得便足矣,且隨我前行。”
    孫悟空抓耳撓腮,問道:“大師兄,接下來該往何處去得?”
    真人說道:“且往前而行,莫問去處。”
    孫悟空欣然領命。
    一眾在此處收整些許,便是上路,繞過李太白所在草廬,往前而去。
    ……
    天曉,草廬之中。
    李太白猛然自床榻間而起,驚容滿麵。
    身旁宗氏教其驚醒,問道:“檀郎,可是身子不適?”
    李太白起身,朝四下張望,說道:“夫人,我得仙緣矣。”
    宗氏不解其意,問道:“檀郎可是未曾酒醒?昨夜檀郎在家中醉酒,一夜沉睡,如何有仙緣。”
    李太白說道:“夫人有所不知,昨日我得仙人指引,元神出竅,相遇仙人,故而得仙緣!此乃天大的緣法!”
    說著,李太白激動澎湃,難以言語。
    宗氏說道:“有何元神出竅之說,定是大夢一場罷,未有仙緣,檀郎且莫多想。”
    李太白搖頭說道:“若其為夢,俄頃即忘之矣。故此非夢也,定是仙緣。”
    宗氏說道:“世上怎有仙緣,此定然為夢,今時不曾忘,蓋因夢深,但過上一二日,此夢定然忘記。”
    李太白固執己見,說道:“此定非夢,此定非夢!”
    宗氏說道:“何以所得?”
    李太白說道:“蓋此極為真切,乃仙緣,而非為夢。”
    宗氏說道:“既如此,檀郎可能與我講說此夢中之事,此如何教你覺得,此夢為真?”
    李太白說道:“與你但說無妨,此夢卻是為真,乃我元神出竅,夜裏隨風而行,在一山中見得神仙,那神仙有一,尚有五者隨行,一白鹿為腳力……”
    李太白遂將夢中之事,悉數與宗氏分說。
    宗氏聞聽李太白因他在人世,故不願隨神仙而去,縱然知得其為夢,但仍是感動不已,他能有此夫君,此生無憾。
    他說道:“檀郎有此心,教我感念,但此果真為夢。”
    李太白問道:“夫人何以見得?”
    宗氏答道:“若其非是為夢,為何那夢中神仙會出言刁難於你?”
    李太白說道:“那神仙十分親切,如何有刁難之言?”
    宗氏說道:“檀郎,那夢中神仙教你,將要修行之時,摘得太陰,可那太陰高懸三十三重天中,我等俱是凡夫,如何摘得太陰?”
    李太白說道:“但神仙必然有其深意,此乃必然,或許來日我便能明得神仙之意,隻是如今時候未到。”
    宗氏眼見勸不得李太白,也就聽之任之,不曾與之多說些甚,反正李太白覺得此為真神仙,而非大夢,也壞不得甚事。
    李太白見宗氏不信,未曾多言,隻道不再為官,陪宗氏遊曆各方。
    宗氏聞聽,喜道:“檀郎果真願放下為官之心?”
    李太白笑道:“自當願得,自當願得。”
    宗氏說道:“檀郎早該如此,檀郎雖是有才,但性子高傲,不願同流合汙,難以為官,願以放下,此大善也。但憑檀郎才華,名留青史乃必然,說不得我亦可沾著檀郎才華,同是留個姓,隻道李宗氏即可。”
    李太白歎道:“但仙緣難求,如若不然,我為夫人求一仙緣,你我可皆位列仙班。”
    宗氏笑笑不語,仍是不信。
    ……
    數日之後,李太白在草廬之中會友,談及此事,他毫不避諱,將此間之事,悉數與諸多友人傾述。
    諸多友人之中,有的羨慕,有的不信,有的深感緣法,有的嗤之以鼻,各不相同。
    但李太白得仙緣之事,卻是傳出草廬,飄出揚州,傳遍天下,但知李白名者,皆知李白得了仙緣。
    長安城,皇宮裏。
    李隆基得知李白得仙緣之事,急令人徹查此事真假。
    不消多時,即有宮人回稟,言說此事為李太白親自所說,夢中得仙緣,隨時可修行為仙。
    李隆基說道:“羨煞我也,羨煞我也!怎個我不得仙緣,不得長生?但我若得長生仙緣,這大好江山,豈非可永為坐鎮,那時,我大唐萬年也。”
    有宮人在旁說道:“陛下,何不將那李太白喚來,將其仙緣取走?”
    李隆基罵道:“仙緣怎能取走?糊塗!”
    宮人說道:“縱然不能取走,但可使陛下與那李太白共享,李太白成仙之時,陛下亦能成仙,人間有言‘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李隆基聞聽,沉吟少許,說道:“此言有理。但我非為真成仙,能長生不死便是足矣,並非需要得仙緣,但不知如何喚得那李太白歸來?”
    宮人答道:“陛下,那李太白極喜當官,乃是個官迷,陛下許一官位,他即喚來,輕而易舉,故此仙緣乃天賜陛下。”
    李隆基聞聽,即使人前往李太白隱居之地傳旨,使其來長安城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