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秤砣做文章

字數:6755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當天夜裏,林默便帶著采買的東西過了江,在城外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同姚建閣碰麵溝通了一下。
    商議妥,林默沒留下用餐,直接趕回駐地,換了身裝束,讓餘大勝開上一輛較老舊的福特車,去了林氏商貿行那裏。
    老福特車是近期添置的,市麵上車輛增多,用車也方便起來,所以處裏又采購不少,分配給各方使用,不過多數都是二手或老款,反正都不顯眼便是。
    林默著急忙慌回商行的原因,自然他外公從杭城那邊過來了,昨天便到了,但他一時走不開,才給拖到今早。
    從後門進到後院,林默安排好餘大勝後,才上樓找到婁叔,林默外公張紹先,還在安頓的住所,他便沒下樓,同婁叔雜七雜八的聊起來。
    聊的自然是林家的生意這些,林默也順道把最近的一些想法建議之類講了,他也不是神,不可能一次性將方方麵麵安排妥當,所以不時查缺補漏,也是林默每次來這,必做的一件事兒。
    也沒聊多久,張紹先便被接過來了,幾人湊了一桌,一起吃了頓早餐,桌上基本都是閑聊,沒談什麽正事。
    “外公,看看我今天為你帶來了什麽寶貝!”隨車帶來的東西,已經讓人送來了會客室,一進門,林默便迫不及待邀功。
    張紹先看著麵前的錦盒,也有點好奇,但打開一看,裏麵一砣砣生著銅綠鏽的物件,又讓他有些疑惑不解。
    “外公,這是漢銅權,也就是漢代的秤鉈,時間應該是西漢末年,也就是張醫聖時期的東西,剛剛因一夥盜墓賊而重見天日。
    之前我們談及古藥方時,不是討論過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所記藥方效果不佳的問題嗎?其中一個論點便是劑量問題,這東西可是校定劑量的實證啊!”
    林默說完,張紹先剛剛探出去的手,是忍不住的微微顫抖,小心的將東西拿起,看見其上銘文,輕輕念出,語氣更中,是那種掩飾不住的高興。
    “確定東漢末年的嗎?”張紹先寶貝著端詳了好一陣,才稍稍平複下心情,有些緊張的問道。
    林默點頭,同出土的那枚漢石權,銘刻了年號,且依據同出土物件上的一些特征,也得到了斷代的佐證,所以能做此判斷。
    張紹先又將石權看了好一陣,才小翼翼放下,希翼問道:“稱量過了嗎?漢斤於今幾何?”
    林默搖頭,道:“未曾稱量,等著您,一起來見證這時刻呢!”
    說話間,林默讓人,將他尋來的天平秤與砝碼搬了進來,這也是他昨日在江對岸購得,測過,精度挺不錯。
    東西安置調試妥當,張紹先小心翼翼將石權放入一側托盤,石權不似銅權,有氧化鏽蝕,所以要更加精準。
    一枚枚砝碼放上,但等測完,張紹先卻是眉頭皺起,驗算了好幾遍,但越試越糾結。
    “外公,怎麽了?”看其臉色不對,林默詢問出聲。
    “…這…”張紹先皺著眉頭,想了想,道:“這與日常及本草所記錄使用的漢方計量,出入實在有點過大了!”
    “這不正說明,古方失效與劑量出入有很大關係嗎?”林默有點兒詫異,不解詢問。
    “不能這般理解!”張紹先搖頭,解釋道:“那些藥方,是被自古沿用至今的,若僅是不大幅度的出入,可能被忽視,但出入這般大,應該早被發現才對。
    而且,那些藥方若以此劑量來抓藥,某些我尚能理解為,劑量用得較大較猛,但其中部分,尤其一些用到含毒藥材的藥方,若按這計量來抓,是可能醫死人的!”
    “會不會是時代背景所致?”林默聽完,細細斟酌了好一番後,才開了口。
    “您看啊!醫聖所處時期,乃漢末社會動蕩、疫病肆虐時期,且那個時候,中醫的地位可還遠不及今日,與看相、算卦、解夢這些幾乎是一樣的待遇。
    第(1/3)頁
    第(2/3)頁
    而眼下,中醫已有長足發展,且有西醫這些可選,且從傷寒論上便可看出,醫聖所麵對的醫患,是肆虐的、是隨時會大範圍傳染的、且隨時可能病死的患者。
    所以,醫聖與您在施醫用藥的著重點上,應該有很大區別,所以才會出現醫聖用藥的劑量很猛的情況,至於醫死人,麵對隨時病故,甚至傳染更多人的疫病,那也隻能用猛藥迅速控製。”
    張紹先聽完,陷入沉思中,林默的分析,確實有幾分道理,不可否認,伴隨醫學發展,醫療資源的豐富,他們在施醫問藥上,確實偏向於保守。
    而且這一點,林默也有仔細思考過,甚至與此類似的情況,現今依舊存在著。
    就像小診所的藥到病除,跟大醫院的頭痛發熱治上十天半月一樣一樣的。
    小診所,那是頭孢抗生素,匡匡給你上,畢竟對他們來說,這東西便宜量大,在醫療資源極有限的診所,也隻能這麽來。
    但在大醫院,卻要考慮以此用藥對身體造成的損傷,以及留足未來更重病症用藥空間,他們是以對你健康的最小影響為出發點的。
    雖然民國,醫療資源依舊極其匱乏,但要看跟什麽比,較之千年以前,那依舊是大醫院與小診所間的差距,而且在中醫尚在那般境遇上時,生生冒出一本,以治疫病為主的傷寒論,也可見那世道艱辛成何樣。
    “有沒有可能,這些石權銅權自身也存在問題,並不準確?”
    張紹先思索後開了口,雖然林默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並非沒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他這麽說也並非沒有原因,何時都不缺缺斤短兩的人,何況還是亂世,別說民間,官府都會整這種爛事。
    他也不是沒見過,這還是有報紙等等信息渠道的現在,古代那種出行在外都極不容易的年代,這種事也隻會更多。
    林默考慮了下,回道:“這裏大大小小數件,明顯是成套的,相互之間,數額也能對上,而且東西是隨葬入墓的,應該沒人願意把短斤缺兩的東西帶入墓裏吧?
    當然,也確有可能在製作時便有貓膩,但出入不至於太大,所以這計量還是有參考價值的,至於藥方中的不合理處,原因會有很多。
    一個是還未驗證,尚無法確定是否真有問題;另一個,藥方畢竟傳了幾千年,中途還有遺失及後人校對整理,不能排除是這其中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確實…”張紹先點頭,歎了口氣,道:“把期望定太高了,問題不是單靠幾個秤砣能全部解決的,不過也是一個很好的實證參照。”
    “理還是這個理,不過,我還是建議把這東西往高了捧,用它好好做一做文章。”林默開了口,顯然他心裏有一些其他打算。
    “怎麽說?”張紹先也聽出了林默的話外之音,好奇問道。
    “外公,您不覺得這近幾百年下來,中醫幾乎沒有太多發展嗎?尤其對比地理大發現,全世界版圖呈現在眼前,交通工具進步,去往各地也不再是難事。
    中醫不說引入科學,來進行相應研究之類,光是中國之外出產的新植物這些,被利用上的都沒有多少種,更別說專門的研究機構,培養新人的學校之類。
    中醫所呈現的,完全可說是一盤散沙,各自為營、故步自封,幾乎沒有多少值得一談的開拓之舉,可以怨國家落後啥啥啥,但自己真的不願主動采取一些舉措?
    說實話,中醫的未來,那已經岌岌可危了,最大的對手西醫,別看眼下,綜合對比中醫,其優勢好像還並不明顯。
    但實則,西醫是依托於現代科學及工業發展起來的,二者密不可分,而現代科學與工業,其發展已勢不可擋,同樣的,西醫也必然會連帶著得到長足發展。
    當然了,都屬醫學,按理不該弄得這般涇渭分明,但不是誰都您與家人那般開明,國內唱衰甚至否定中醫的聲音已經出來了,未來伴隨西醫發展,其嗓門隻會更大。
    再一個,基於現代科學及工業發展起來的西醫,呈現出了高度規模化的特征,即藥品、醫療器械等等這些,基本都由工廠生產,能做到極大規模。
    規模大,意味著利益集中,能有更多資金投入研究,結合現代科學的專利保護,也能占領輻射更大市場,這也意味著更龐大利益。
    第(2/3)頁
    第(3/3)頁
    市場是有限的,一盤散沙的中醫,於他們而言,便是軟柿子,同行還是怨家,麵對掌握更多資本及市場的他們,中醫下場不言自明。”
    雖因磺胺藥的原因,張家牽頭並負責搞了一家醫藥公司,但林默說的這些,張紹先聽起來還是比較費勁。
    好在多少有所了解,林默解釋了下,便基本搞明白了情況,但搞明白後,臉色卻也疑重起來。
    “有什麽辦法?直接說吧!我不是那些聽不得意見的老頑固。”沉吟片刻後,張紹先很果斷的開了口。
    林默點頭,道:“辦法的話,主要是兩個方向的,一個向外,也就是向國外,除開館治病,擴大影響與認同,另一要務,便是將更多新藥材納入中醫體係。
    後者更加急迫,中醫的粗淺歸納,算是一種草藥學,是從人類利用周邊植物簡單治病,曆經數千年發展,拓展到極高水平。
    不過,簡單利用植物治病,並非我們所獨有,而是全球人類皆如此,甚至一些動物也有此行為,西醫的某些藥物,也是從植物中發現或提煉的。
    但地理大發現及西方人在全世界的擴張,是與現代科學及工業相輔相成的,也即同時伴隨著西醫這些的擴張。
    他們可能會吸納當地原住民少量草藥學,但注定不會多,且伴隨原住民被消滅或同化,相關傳承也在飛速流失。
    利用當地人傳承,迅速將新地區藥材納入體係,這是最快捷的方式,不然,從頭去發掘一種新藥的藥效,困難程度太高,所以你們的時間已經不多。
    這與前者也是相輔相成的,國力原因,現今我們的文化這些,在國外接受度很低,如此能將一些人納入中醫的利益鏈條,為利益,操作一番,自會有人主動為你們說話宣傳!”
    張紹先點頭,林默見其並無異議,才繼續道:“另一辦法,便是向內使勁,像是中醫藥幾千年發展下來,已積攢了大量相關知識,估計需要好生收集整理。
    人也一樣,不能一直這般散落著,還是應該聚集抱團起來,而現代科學及工業這些,與中醫也並非是對立的,該引入該利用的,還是要盡快。
    另外便是教學培養新生代,現在的師徒教學、家學傳承模式,不足以支撐更進一步發展,因為隻有足夠規模的從業人員,且是經過更加係統專業培養的人,才能挑出其中出彩的,開展研究等工作,進而推陳出新。
    整理弄出合適教材這些,也是相應的輔助工作,這裏多提一嘴,幾千年發展下來,雖然積攢了大量典籍著作,但也不可避免的,摻雜了大量糟粕,所以去蕪存菁,提煉出可靠有用的知識,也是一項關鍵工作。
    反正雜七雜八的,能做、該做的事情很多,我便不一一贅述了,不過這些事,單憑外公您,或張家這點人,都不可能做成。
    甚至以您目前在行業內的名望這些來看,也不足以召集聚攏起足夠的人,來推動這件事,當然,可以選擇遊說的人出麵,但我還是希望,此事能由您來主導,讓其處於我們的掌控中。
    如此,這些秤砣便很關鍵了,將其名堂捧高,當做傳承祭物乃至聖物來運作宣傳,一來抬高您的名氣名望地位這些,二來以斧正古方劑量等名義,聚攏聯絡各方,最終挑選遊說,拉起推動此事的同道隊伍。”
    好一番鋪墊後,林默終於道出他想用秤砣道出的文章,用秤砣拋磚引玉,組織起一批人,用來推動中醫發展。
    中醫雖有這那被人詬病之處,甚至不乏質疑聲,但既然能被傳承數千年,絕不可能一無是處,畢竟數千年,無數仁人誌士都是傻瓜?
    可能某些療效之類的會被神話了,也不否認,某些功效,可能僅起安慰劑的效果,但去蕪存菁,肯定能留下不少東西。
    別的不說,至少透過中醫古今相關藥方、診治等記錄,去研究、搜尋新藥成分,是被證實可行的。
    張紹先仔細思量後,雖然感覺此事運作搞的有點太過,但從結果上看,應該沒啥大毛病,而且經林默這麽說,也感覺該做點什麽,所以最終點頭同意了此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