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文藝圈的黃金盛世來臨

字數:6538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拍紀錄片絕不是個輕鬆地活,尤其是取景。
    就拿故宮來說,他們紀錄故宮,不是單純的拍攝一個故宮大門,而是要取很多地方。
    比如說一個全景,就要從景山上麵拍攝。
    而此刻的李長河他們就在爬景山公園。
    因為想要拍故宮的全景,景山公園裏麵的萬春亭是最佳的拍攝地。
    此時此刻,一行人順著石階往上走,張一謀,陳楷歌,田壯壯,李長河他們輪流扛著攝像機。
    主要這玩意兒實在是太金貴了,整個青影廠也沒幾台,這台還是剛買進來的,新的。
    也就田壯壯這種玩攝影機玩的賊熟練,又有足夠關係的人才能借的出來。
    “哎,等等!”
    一群人走到一半李長河忽然間叫停了大家。
    “老張,拍一下他們!”
    李長河指著公園裏麵一群人笑著說道。
    那是一群小年輕,十幾個人,正在樹蔭下麵跳交誼舞。
    79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導演把晚會改成了交誼舞會的形勢,給觀眾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而今年的國慶節晚會,又一次采用了交誼舞會的形勢,展示給了全國觀眾。
    也由此,徹底引爆了全國人民的跳舞熱情。
    如果說年初的春節晚會是特殊的展示,但是今年國慶節這樣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裏,晚上的宴會也是交誼舞會,就足以表明高層的很多態度了。
    交誼舞開始從一些小圈子走向了大眾,各大學校校園裏麵,大量的年輕大學生也開始光明正大的跳舞了。
    尤其是北大未名湖畔經常看到有人在那裏練習。
    “錄跳舞?”
    田壯壯看著他們,來了興趣。
    “對啊,既然今年是改革元年,除了景象,當然是從人民群眾的改變開始了。”
    “跳交誼舞不就是一項很大的改變嗎?”
    “老張,拍一下記錄下來”
    張一謀是今天的掌鏡攝影師,其實田壯壯也會掌鏡,畢竟他一開始就是想報攝影係來著。
    在進入京城電影學院之前,他在農影長幹了好幾年的攝影師。
    可是在進了北電之後,這小子更認可張一謀的掌鏡功底,喜歡讓張一謀掌鏡。
    於是他們這幫人出來拍攝,又把張一謀給拉上了。
    讓他負責掌鏡。
    張一謀很快打開了攝影機,然後架在遠處,開始拍攝。
    等拍攝好了,陳楷歌打算向他們走去,然後被李長河一把拉住了。
    “你拉我幹什麽?咱們不上去采訪一下嗎?”
    陳楷歌有些詫異的問道。
    李長河搖搖頭:“不用采訪他們了,咱們記錄一下就行了。”
    “啊?不是你說的也采訪問一下嗎?”
    陳楷歌有些懵,明明是李長河之前提的建議啊。
    李長河聞言,有些無奈:“那你學會一下隨機應變行不行?”
    “這種采訪了,萬一人家不是搞對象的怎麽辦?萬一都有家室怎麽辦?萬一三十年後,兩個人沒成怎麽辦?”
    “啊這.不可能吧?”
    陳楷歌腦子有些宕機,什麽叫都有家室?
    “這種取個遠景就行了,沒必要采訪了,還是選點有特點的人吧!”
    李長河隨口說道。
    主要是他覺得現在癡迷跳舞,尤其是敢光明正大在景山上跳舞的這些人,過兩年可能下場都不會太好。
    “也是,萬一人家以後不是搞對象,三十年後再采訪,多尷尬!”
    田壯壯也跟著笑著說道。
    “走吧,咱們繼續上山,去萬春亭”
    很快,一行人來到了萬春亭,這裏正好在京城中軸線的最高點,可以俯瞰整個紫禁城以及遠處的京城。
    “好,我們從這裏,俯拍,慢慢的下移,然後再.”
    到了位置,拍攝就是田壯壯他們幾個人的事情了,其實主要還是田壯壯跟張一謀在討論如何拍。
    在攝影上,兩個人都是老手,各自有各自的認知,而朱琳和陳楷歌相對來說就是新手。
    他們可以操控攝影機,但是很多拍攝手法,說實話就沒另外兩個人精通了。
    所以紀錄片的主拍還是田壯壯跟張一謀。
    兩個人在那裏討論著,而李長河跟朱琳以及陳楷歌這時候則是站在這裏,眺望紫禁城。
    “這要是冬天,從這裏拍一個滿是大雪覆蓋的紫禁城,也是很漂亮的。”
    李長河這時候笑著說道。
    “是很漂亮,但問題是,如果真的下雪了,攝影機可借不出來。”
    陳楷歌這時候大煞風景的說道。
    下雪天,除非是有拍攝任務,不然想要像這樣把攝像機借出來,門都沒有。
    “借什麽啊等回頭,我自己買一個,到時候我們來拍攝!”
    李長河這時候隨口說道。
    一旁的陳楷歌聽了,有些震驚的看著李長河。
    “伱說什麽?你買一個?”
    “這東西很貴”
    說到一半,陳楷歌閉嘴了。
    這家夥尼瑪外匯商店買家具都花了好幾萬,攝影機再貴他也不是買不起。
    李長河則是確實考慮買一個攝影機,不光是為了拍雪景,主要還是為了給朱琳練手。
    導演功底這玩意兒,有天賦不假,但實際上也是練出來的。
    很多拍攝技巧,其實都是參考的國外,看國外電源裏麵拍攝的手法學的。
    就像紅高粱裏麵的一些鏡頭,餘占鼇和九兒天為背地為床,其實就是參考的本子的一個電影鏡頭。
    現在的導演其實不怎麽掌鏡,具體的掌鏡劇組都有攝影師,但是導演把控的是整體畫麵,所以在拍攝的時候,腦海裏必須有整體的影像。
    這個不能全靠想象,得切實的有畫麵感,而畫麵感不外乎就是拍的多了練出來的。
    “好了!”
    另一邊,已經完成拍攝取景的田壯壯和張一謀已經收起了攝影機。
    一行人爬上景山,就是為了拍個全景鏡頭,拍完了就撤,然後去故宮裏麵取景。
    然後這一整天,李長河他們就在故宮裏麵轉悠,順便采訪了幾個路人。
    晚上又在附近吃了個涮羊肉,然後才回到家。
    “呼,怎麽感覺這拍紀錄片,比在深山裏拍電影還累啊。”
    回到家,朱琳往沙發上一座,隨後滿是疲憊的說道。
    “咱們今天主要走的路多,不像之前在山裏拍電影,上去之後固定了景象就不怎麽走了。”
    “你先歇一會,我去給你燒點熱水,然後泡泡腳。”
    李長河隨後走進了廚房,然後拿起了電熱水壺,燒上一壺水。
    又從衛生間給朱琳拿了個臉盆。
    看著李長河忙碌的樣子,朱琳靠在沙發上,眼裏滿是柔情。
    很快,熱水燒好了。
    李長河給她倒進了臉盆裏,摻著涼水試了下水溫。
    “好了,你先泡一下!”
    “那你呢!”
    “我先看會報紙!”
    剛才回來的時候,他順手從報箱裏麵把今天的報紙取了出來。
    隨手拿起了一張,正好是今天的京城晚報。
    首版是一張人民大會堂黑白色的照片,上麵寫著《熱情慶祝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以及高層發表的大會開幕式的講話。
    下麵則是對大會的一段講述,李長河見狀,則是認真的讀了起來。
    裏麵提及的大會主要內容,無外乎是對前幾年錯誤路線的承認,以及重申了偉人的雙百方針。
    除此之外,大會上還提及了一件事,讓李長河感到震驚。
    因為會議上還有人拿最近的《大國崛起》舉了例子。
    “最近社會上有本書非常火,是我們北大一些學生聯合編纂的《大國崛起》,很多人就提出反對批評的意見,說你們怎麽能介紹資本主義國家呢。”
    “我覺得這裏就很不對,我認為這本書很好,很客觀的給我們講述了這些西方國家經濟崛起的過程,對我們有很好的科普和借鑒意義。”
    “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文藝工作者的作用。”
    “我們以後,不能搞老一套,作家寫什麽和怎樣寫,那是作家的責任,別人不要橫加幹涉。”
    除此之外,大會還強調,不再要求文藝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正直任務!”
    李長河很難想象這些話是怎麽在會場上講出來的,但是按照報紙上的描述,在講完之後,整個會場立刻引發了轟動,全體會員集體鼓掌持續了三分多鍾。
    毫無疑問,高層的這一番講話,對於接下來的文藝工作直接點明了方向。
    這一句不要橫加幹涉文藝創作,就給接下來的或者說整個文藝戰線的創作都提供了審核保障。
    也難怪八十年代的作品,什麽都敢寫,什麽都敢刻畫,尺度大的驚人。
    李長河以前一直想不通透,現在看來,根源就在這裏。
    “長河,有什麽大新聞嗎,看的這麽入迷?”
    看李長河坐在那裏認真的閱讀,朱琳有些好奇的問道。
    “看看這個!”
    李長河將報紙遞給了朱琳。
    朱琳好奇的接過去,然後看完之後,有些驚訝。
    “這是拿《大國崛起》舉例,以後就沒人再敢批評這本書了。”
    “不止如此!”
    李長河搖搖頭,隨後衝朱琳解釋說道:“看到這裏了嗎,文藝創作要改編思想,不要橫加幹涉!”
    “這裏幾乎給文藝工作者定了調子,以後審核尺度,估計會極其寬鬆。”
    “一個屬於文藝圈的黃金盛世,就要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