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名震天下!

字數:5549   加入書籤

A+A-




    乾武十一年,春末的風依舊帶著幾分凜冽,呼嘯著掠過漠北的草原,那廣袤無垠的綠色海洋在風中翻湧,訴說著這片土地的豪邁。

    在這片草原之上,矗立著一座意義非凡的學府——漠北騎兵學院。

    它作為大唐第一所軍校,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

    學院的建築風格粗獷,由巨大的原木和厚實的磚石搭建而成,牆壁上刻滿了戰馬奔騰、大唐各位將軍衝鋒的浮雕,彰顯著這裏的熱血。

    從學院建立至今,時光悠悠流轉,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學子的蛻變。

    這裏既有大唐武勳世家的子弟,他們自幼在家族的熏陶下,對軍事有著天然的熱愛。

    也有來自平民百姓家的報考學子,他們懷揣著改變命運的渴望,背井離鄉來到這漠北之地,期望在這軍校中尋得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如今,學院裏的第一批武勳子弟,早已褪去了曾經的青澀,成為了學院裏的中流砥柱,化身為老師,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一代的學子。

    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經曆了無數個日夜的磨礪,也適應了漠北草原獨特的生活節奏。

    這裏有寒暑假,這本該是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對他們來說卻成了一種奢望。

    回長安的路途遙遠而艱辛,僅僅是單程,就要耗費大半年的時間。

    加上火車還沒有通向這裏,回長安實在是太過於艱難。

    他們擔心長時間的離校會影響學生們的學業,這份責任感讓他們毅然選擇留在學院。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很多人已經在這漠北之地堅守了八年之久。

    在這八年裏,他們看著草原上的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

    看著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從初入學院時的懵懂少年,成長為英姿颯爽的騎兵。

    他們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奉獻了自己的青春,還在這裏安家落戶,將自己的根深深紮在了這片廣袤的草原上。

    他們的生活,與漠北草原緊緊相連,呼吸著草原上清新的空氣,感受著微風拂過臉頰的愜意。

    他們騎著矯健的戰馬,在草原上馳騁,教導著學生們騎射之術、戰術謀略。

    閑暇之時,他們會與當地的牧民們交流,了解草原的風土人情,品嚐著美味的烤羊肉,喝著香醇的馬奶酒。

    他們往大唐的軍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為大唐的邊疆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這漠北騎兵學院中,有五位聲名遠揚的人物,他們被譽為“五虎”。

    為首的是秦叔寶之子秦懷玉,他繼承了秦瓊的英勇,騎在馬上時,仿佛能看到當年秦叔寶在戰場上的颯爽英姿。

    其次是尉遲敬德之子尉遲寶林,他身形魁梧,力大無窮,手中的鋼鞭舞動起來虎虎生風,讓人望而生畏。

    單雄信之子單天常,為人豪爽仗義,交友廣泛,他擅長使用長槍,常常在戰鬥中出其不意地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程咬金之子程鐵牛,性格直爽,憨厚可愛,手中的大錘使得爐火純青,雖然招式看似簡單,但威力大,讓人難以抵擋。

    羅成之子羅通,長相英俊,風度翩翩,且智謀過人,在戰場上不僅能勇猛殺敵,還能冷靜分析戰局,製定出精妙的戰術。

    這“五虎”都正值而立之年,他們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精力充沛。

    在他們的帶領下,學院裏形成了一股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

    就在這春末的一天,時任騎兵學院院長的李思摩收到了來自陛下的旨意。

    那是一封用綢緞包裹的信件,上麵蓋著象征著皇權的玉璽大印。

    李思摩打開信件,隻見上麵隻有短短的兩個字“放假!”

    他便瞬間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朝廷中的那些老將們,多年來南征北戰,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歲月不饒人,他們的身體和精力都已大不如前,腳下的這條路,也快要走到盡頭了。

    陛下這道旨意,既是對這些在漠北堅守多年的老師們的關懷,也是在為大唐的未來布局,讓這些優秀的軍事人才有時間回到長安,為朝廷培養更多的後備力量。

    與此同時,在大唐的都城長安,一件足以震動天下的大事悄然發生。

    一部由張三擬定的法律,在大唐的土地上掀起了驚濤駭浪。

    張三,這個名字聽起來再普通不過,在大唐的每一個村子裏,或許都能找出七八個叫張三的人。

    可就是這麽一個平凡的名字,在這乾武十一年,卻如雷貫耳,名震天下。

    這真是應了一句話。

    今日的無名之輩,誰知道來日會不會名震天下?

    張三以前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這麽一天。

    在此之前,眾人從未聽說過朝廷裏還有一個叫做張三的大官。

    他就像是一顆突然升起的新星,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而這一切,都源於李承乾很早以前交給他的一項重任。

    李承乾怕大唐的百姓在不合理的製度下生活得十分艱辛。

    於是,他找到了張三,讓他編撰一部真正為百姓謀福祉的法律。

    張三領命後,便一頭紮進了這項艱巨的任務中。

    多年來,他走訪了無數的百姓,了解他們的生活疾苦,傾聽他們的心聲和訴求。

    他查閱了大量的典籍資料,參考了曆代的法律製度,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這部舉世矚目的大唐勞動法。

    這部勞動法,是大唐曆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是唯一一部真正站在百姓這邊的法律。

    其中的每一條規定,都是對百姓的關懷與尊重。

    例如,法律中明確提到,若是工人對現有薪資不滿意,可以選擇罷工來提高自己的工資。

    這在以前,是百姓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過去,工人隻能默默忍受著微薄的薪資,不敢有絲毫的怨言,否則就會麵臨被解雇甚至是被官府懲罰的風險。

    而現在,他們擁有了維護自己權益的武器,這讓他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若是百姓對工作時長不滿意,感覺沒有自己的時間了,也能用罷工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休息時間。

    法律規定,一天上工的時間,不得超過四個時辰,

    每五日休兩日。

    這一規定,讓百姓們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他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去陪伴家人,去享受生活的樂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這部勞動法中,還包容了許多以前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中最讓百姓們感到振奮的是,若是覺得官府做的不好,朝廷鼓勵百姓舉旗遊街,圍堵官府。

    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情,朝廷立刻罷免官員。

    這一規定,極大地提高了百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讓他們擁有了監督官員、參與政治的權力。

    在過去,百姓們對官府的決策隻能唯命是從,哪怕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隻能忍氣吞聲。

    而現在,他們有了反抗的權利,有了為自己爭取公平正義的途徑。

    此等法律一出,天下震動。

    大唐的地方官員們無不人心惶惶,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百姓的監督。

    每一位官員出門,都要對著百姓麵帶笑意,小心翼翼地行事,生怕因為自己的一點疏忽,就引發百姓的不滿,導致有人遊街圍堵官府,讓自己丟了頭上的官帽。

    而對於百姓來說,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一個個心潮澎湃。

    百姓擁有罷免官員的權力,這在以前,簡直是天方夜譚。

    如今,這一夢想卻變成了現實,他們感受到了朝廷對他們的重視,對他們的尊重。

    這部勞動法,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了大唐百姓幹涸的心田。

    它讓百姓們看到了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和諧的大唐。

    李承乾也因為這部勞動法,收盡了天下民心。

    在百姓們的心中,李承乾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他們的大救星,是他們的希望所在。

    現在,大唐的百姓們不再像以前那樣,隻知道拜那些虛無縹緲的天上神仙。

    他們的家裏,掛的都是大唐的官員畫像。

    在這之前,尉遲敬德和秦叔寶的畫像,早就成為了家家戶戶的首選。

    曾經被人們奉為辟邪驅鬼的神荼鬱壘還有鍾馗那些畫像,早已被百姓們放在角落。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