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牛頓的蘋果

字數:7548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那又怎麽樣?到最後,就是商君不也是製定了軍功爵製,這不就是說,即便是商君,抱著讓刑上大夫,法不避權貴的心願,到最後不也是一樣承認了階級。”
    “墨家一麵提倡兼愛非攻,可是卻又強調在一個組織之中,所有的成員必須無條件的服務於首領,這難道也是兼愛的一種嗎?”
    “那麽照這種情況來看,墨子提倡的所謂兼愛,到底是每個個體的事情,還是組織首領的事情。”
    “如果所謂的兼愛,隻不過是對統治者提出來應當做到乃至恪守的原則。那這還不如使用儒家呢?”
    張蒼重重地說著,他的觀點不偏不倚從口中砸出來,震得每個人的耳朵嗡鳴。
    一如他的腳狠狠地踩在鹹陽宮內廊道裏的地磚中軸線上,發出清脆的響動,讓四周的人都對他注目。
    張蒼和其他的禦史就民眾熱議的事情,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外人可能以為,這群禦史們最後商討出來的結果無非是支持墨家或者儒家。
    但是有張蒼在裏麵,這群禦史就同時失去了兩個選項。
    有張蒼在,禦史們不用考慮到底是支持皇帝還是哪一位權臣了。
    張蒼給他們把可以選的兩個方案都直接否決了。
    沒錯,張蒼隻要一開口,你就會聽到他滿口隻說了兩個字。
    “垃圾——”
    “垃圾——”
    “統統都是垃圾。”
    ……
    咳——
    說實話,人年輕的時候有點本事,若是再仕途得意,自然會有像是張蒼這樣的狂傲行為,麵對一切都抱有著一種蔑視的態度。
    且不說張蒼說的對不對,但是光他這行為來看,禦史們氣得麵紅耳赤,可是他們又說不過張蒼,隻能讓怒氣從耳朵和眼睛裏噴出來。
    禦史周青臣跺著腳,在章台宮殿門前大喊說,
    “張蒼,你就攪吧、攪吧。攪得我大秦開局就亂了套,攪得陛下亂了心,攪得朝臣四分五裂,攪得人心惶惶,攪得我們禦史台風雨飄搖、人人自危,那時候你就滿意了。”
    張蒼黑著臉,他是第一次見到有人這麽評價自己。
    他一時間竟然找不出話來回懟。
    不一會兒,陳平又路過。
    這畢竟是鹹陽宮啊,周青臣選擇在這種場合說話,還得是早早就看到了陳平路過,所以刻意放話。
    這下就熱鬧了。
    陳平路過,果然停了下來。
    其他幾位禦史忙不迭靠過去,圍著陳平作揖,“拜見尚書令。”
    陳平也回個揖。
    陳平遠遠打眼一瞧,望見了張蒼和一群禦史行走,張蒼一個人走在中間像是一個將軍,氣場極其強大,顯得其他禦史在他身邊像是侍衛一樣。
    陳平本正微微一笑,沒想到這些禦史對張蒼的不滿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正需要一個陳平來幫助他們達到目的。
    這些禦史見到陳平十分熱情,對陳平噓寒問暖,與麵對張蒼時那副冷淡氣憤的模樣全然不同。
    對此,張蒼也不過是一氣了之。
    他和陳平簡單寒暄兩句之後就直接說,“陛下還在殿中等候,吾先行一步去見陛下。”
    其他禦史見張蒼竟然不等他們,就要先去見陛下,過去他們也有所忌憚,可自從周青臣被提拔為禦史,這些正直的臣子們就開始有所動搖了。
    因為一呢,周青臣這個人很圓滑,不得罪人,這些正直的君子看到周青臣對他們都很好,而且也不像過去胡作非為了,一個個就開始對他有所改觀,對他相應地十分信任。
    二呢,周青臣這個人,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張蒼在禦史台裏就像是個異類。要想在禦史台裏有一席之地,他就得做些讓所有人都開心的事情,比如說吃罪張蒼。
    第(1/3)頁
    第(2/3)頁
    所有的人都看出來了,周青臣打算這麽做,但是當他們默許這件事發生的時候,張蒼就已經危險了。
    過去那些禦史會追著張蒼,對張蒼唯首是瞻。那就是當時大秦帝國所謂的鐵一般禦史隊伍,以張蒼為核心,自然執法奉公,剛正不阿。
    但是現在禦史台裏出現了周青臣後,情況就變化了。
    原本就有很多人想要滲透禦史台,權臣們硬剛秦二世,屢屢被他機智的化解,非但他們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讓扶蘇一次又一次的展露自己的能力,收服了一大片人心。
    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臣子們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已經被大幅度削減了。
    若說是過去的話,在秦始皇手底下,秦始皇倒是樂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官吏們基本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一支貪汙腐敗,忙著怎麽肥自己;另一支則截然相反,非法律規定之內的,分文不取,分文不收。如果有貪官汙吏,那麽就要嚴厲的打擊。
    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局麵,以及導致後期君子入野、小人猖獗,都和當初秦始皇自以為天下一統,日後天下再也不會有什麽災禍了,所以可以驕傲自在、不必再約束自己的心態有關係。
    因為秦始皇約束臣子權力的方式,就是讓權臣決鬥,他充分給予下屬權力,然後讓下屬的權力通過他們互相之間攻擊,以此來達到消滅。
    這種方式固然很精明,一來可以保證自己的權力永遠是至高無上、自己的地位獨一無二;二來通過充分下釋皇帝權力,這樣就可以分擔自己的任務。
    因為秦始皇每天批閱的奏章就要達到幾百斤重,如果秦始皇再不放權下去,他就要自己累死了。
    於是大秦帝國在本來就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在秦始皇的授意下,臣子們忙活著權力鬥爭。
    根據竹書紀年,秦始皇在位時期,他更換的丞相不在少數,一共有五位。
    其中兩位在曆史上竟然沒有留下半點痕跡,還有就是秦始皇的皇後,也在曆史上銷聲匿跡。
    一國的君王,居然不立後,這種違背祖宗、被天下叱罵的行為,秦始皇不可能故意去做。
    唯一的可能是當時的皇後,可能也參與了其中,恐怕曆史上的公子扶蘇還真的就是嫡長子。
    try{ggauto();} catch(ex){}  總之因為秦始皇執政初期對局勢的錯誤判斷,允許朝臣們大肆權力決鬥,這不僅極大地破壞了朝廷政治生態,使得臣吏們忙著站隊爭權奪利,錯失了掌控大秦帝國基層的絕佳機會,反而讓六國逃亡貴族有機可乘。
    秦始皇在最該籠絡人心的時候選擇了暴政,竟然讓一群失去了土地和仆婢的落魄貴族在逃亡的過程之中拉攏了民心,簡直是讓人感到可笑。
    總之在過去秦始皇執政時期造成了一些臣子權柄過大的問題。
    但是當伴隨著秦二世上位,過去那一套臣子權力決鬥就行不通了。
    為什麽,因為目睹了秦始皇執政種種錯誤給大秦造成巨大不可挽回損失的秦二世,他想要規避那些發生過的錯誤,
    秦始皇是鼓勵並且自己一手支持、乃至於會策劃權臣鬥爭的人.
    到了秦二世,經曆了那些事後,扶蘇自然非常抵觸,所以他最不希望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親人去達到目的,還有就是利用臣子權鬥保證自己的超然地位。
    臣子權鬥對天下沒有半點好處。
    在扶蘇這種思想意識影響下,他的執政理念就是天下要想一,朝廷就得一。
    從他執政以來,所有臣民都會發現一個非常巨大的變化,那就是臣子、民眾全部都歸附於他一個人。
    不是所有的大臣們、民眾都變好了,而是所有的大臣們、民眾都不會去和我們的秦二世作對。
    至於大臣回家會不會欺負自己的糟糠之妻,鄉民在一大家子之內兄弟會不會互相欺負,公婆會不會欺辱兒媳……這些,誰又說得清呢。
    自秦二世繼位,朝臣們清一色的都變成了忠君之士,個個都忙活著手頭的公幹。
    這幾乎是民眾喜聞樂見的大好事,照這種局勢,如果秦二世能夠把這種仁政再推行個五年,哪怕是三年。
    那麽那些沒有權力的老百姓們,他們的精神麵貌也將產生巨大的變化。
    一如前麵強調的,權力雖然自下而上,可是社會風貌卻是上行下效。
    如果朝堂上的臣子各安其位做好了自己的本分,那麽吏民百姓們肯定也會守規矩。
    如果上層不想著越權,那麽庶民會想著要去別人家的菜地嗎?
    這隻是個比喻。
    但是這種一片大好的形勢,隻是針對於秦二世和天下無權之民來說是有利益的罷了。
    對於臣子來說,過去他們的權力是可以膨脹的,雖然自己隻是個市監,但是自己的權力運作一下,可以滲透到軍隊。
    第(2/3)頁
    第(3/3)頁
    而作為一個丞相,自己本來可以享受的隻是法律規定之內的利益和待遇。
    但是當權力不被約束,或者說在君王的暗暗授意下,因為丞相忠心所以可以享受規定之外的更多更好東西,那丞相將得到更多更豐厚的實際利益。
    所以說,大秦帝國在秦二世繼位之後,已經沒有什麽壞人了。
    換言之,君王的威望已經達到了絕對的峰值,君王的行為也絕對在方圓之內,如此一來,臣子們也就都不能逾越規矩,又或者說不好逾越規矩。
    因為當二世的威望達到普遍的吏民百姓都支持他的時候,那個時候大臣們就危險啦。
    他們就是隨便不小心說句秦二世的壞話,路過的小孩子看到都會為秦二世感到忿忿不平。
    中國人就是這樣,你傷害我,別說睚眥必報,那是哪怕過了十輩子,照樣趕過去報仇。
    但是如果你幫助我,看得起我,中國人那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所以臣子們在看到這種情況後,他們第一時間感受到的不是什麽新政給他們帶來的新氣象,不是新政給他們帶來的更好的晉升前景。
    恰恰相反,秦二世繼位給他們帶來的是枷鎖,權力的枷鎖。
    所有人都要在法律規則之內行事,因為秦二世這個人,他不會像秦始皇那樣好說話。
    可以說秦二世是一個變態。
    他的個性確實與眾不同。
    怎麽說呢,很多人認為縱欲會讓自己感受到極致的快樂,但其實不然。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快樂,比吸煙喝酒、乃至於性更快樂,那就是與縱欲背道而馳的方式——禁欲。
    越是斷情絕欲,越是通達,越是自在,越是自由。
    縱欲和禁欲,各自打一個比方。
    縱欲好像是落入了泥潭,因為身子太重,所以幹脆就在泥潭裏玩。
    那麽在泥潭裏玩的人,又分為三類。
    有的人心態好,出不去就幹脆出不去,我身出不去,但是我心出得去,幹脆在沼澤泥地裏遊泳、在泥地裏種花,這種人是這麽自渡出去的。
    他們就能夠離開這個娑婆世界,但是一般人做不到這個境界。而且這類人特別喜歡隱藏自己,真正的做到大隱隱於市。
    所以同樣有些人你看他也玩女人、你看他也抽煙喝酒、但是他就是運氣越來越好。
    但是有些人則不然,在這欲望的海裏越滾越深,身子越來越重。吃得太多,最終被人吃掉了。
    這種純屬擺爛,不信因果。
    等到臨死的時候,幡然悔悟,求菩薩求佛,求滿天神仙,無非是讓他們再給個機會重新來一趟。
    也是絕了。
    這類人大致可以概括為生前擺爛的人。
    而還有些人,就是一般的普通人,有覺悟,但是不高。
    他們也發現了自己的身子好重、離不開這個泥潭,然後他們選擇了掙紮。
    就像是落在了沼澤地裏,我越掙紮,那種泥地裏的牽拉就越強,越是直接陷入在沼澤地裏。
    最終就弄得出各種問題。
    那麽秦始皇其實就是屬於這一類人的第一種。也可以說曆史上的宋徽宗,他其實有些接近於這個境界。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去看宋徽宗寫的字和畫的畫,有本事看完之後再回來反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