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耍不完的官威,弄不完的權

字數:8173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而扶蘇就和曆史上其他修行者差不多,他們選擇的是離欲這一條路。
    也就是禁欲。
    麵對同樣的沼澤地,扶蘇就是模仿其他聖賢的做法,又或者說,扶蘇是選擇了模仿鳥類。
    鳥,這是一種神奇的生物,人不應該小瞧任何動物,更不應該小瞧鳥。萬物有靈。
    鳥和那些大德一樣,他們選擇了拋棄那些欲望啊、金錢啊,名聲啊,富貴啊,就為了自由。
    鳥類經曆了地球上無數災禍,最後仍然能夠翱翔於天空。就是因為他們能夠舍得。他們的四肢進化,五髒六腑,無一不是在舍棄。
    隻有舍棄了那些重物,他們才能夠飛起來。
    扶蘇就是修這一條道的,因為舍,所以才能得。
    曆史上無數的清官名流,其實都和扶蘇一個路子。
    麵對泥潭,選擇了拋棄身上的重物,這樣才走出去。
    這個道理,中國人從上古時期開始就一直恪守著。
    而佛教上,將這個讓自己脫離苦海、從此在大千世界之中逍遙自在、心想事成、有求必應的原理總結為舍一得萬報。
    所以佛家總是講施舍,其實就是這麽來的。
    你隻要能舍出去,能施出去,那你就一定會有所得。
    佛陀當時在世說法,沒說任何一句謗語,世人不理解,造謠誹謗他。
    而秦二世走的這條路,明顯就和臣子們不一樣。
    秦始皇選擇在欲中卻不沾欲,而扶蘇選擇絕欲。
    而無論是秦始皇還是扶蘇手底下的大臣們,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是處在第一類中,要麽是苦苦掙紮,要麽是幹脆沉淪。
    現在秦二世自己先絕情斷欲,作為帝國的領導人,他的這種想法將塑造大秦帝國的政治生態。
    這意味著,他手底下的大臣們的權力空間被壓榨到了絕境,所有臣子都要跟著秦二世來禁欲這一套。
    這讓那些平日裏每天泡在泥潭裏的人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過去秦始皇把他們全部都忽悠了。
    秦始皇縱欲三宮六院,他們也跟著縱欲。
    秦始皇貪婪無度,驕傲自大,他們也跟著驕傲自大。
    結果秦始皇心裏心知肚明,什麽是好的,什麽是不好的,他一清二楚。
    他的心神比扶蘇的心神更強一些,怎麽說呢,這個人有著比離欲更大的決心,他的自製力已經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
    說進入泥潭他就能進入,說出去就出去。
    結果那些二愣子們,還傻乎乎跟著把自己給搭進去。
    在秦二世執政後,很明顯那些離欲、斷欲、禁欲的臣子,廉潔的公吏們有了出頭之日。
    當然,那些平日裏就管不好自己,也不希望自己被管著的人,那可就難受了。
    所以,從扶蘇什麽都不想做的時候,選擇無為而治的時候,就已經約束了絕大多數的臣子。
    所謂無為而治的國策,其實就是約束臣子最好的方式。
    君王無為,不下發項目,臣子們就不需要做事。
    臣子們不需要做事,那麽官吏們就沒有理由發動民眾。官吏們沒有理由發動群眾,自然無從折騰百姓,無從折騰百姓就沒有地方擺官威。
    過去那
    臣子不需要做事,那就沒有眉目收錢,那麽沒有眉目收錢,那錢袋子就是空的。
    身為一個高級官吏,每天手裏隻拿到這些,肯定不夠啊。
    過去,那大小官吏們,隻要朝廷頒發政令下來,那一定就是他們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秦始皇勤政,同義替換,秦始皇喜歡治理天下,喜歡發號施令。
    那麽換言之,秦國朝廷頻繁地發布政令,相應地,從郡到縣,從縣到鄉,從鄉到裏,層層傳遞下來,天下多少官吏,他們將有無數個由頭調動百姓。
    調動,美其名曰治理,然而換個說法那就是折騰。
    本來一個人就可以幹完的事情,偏不,要把全村人都集合起來,講話、規訓,然而這不過是冰山一角,真正讓人感到惡心的才在後麵呢。
    第(1/3)頁
    第(2/3)頁
    你以為他們這麽做是為了執行任務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等到我們尊敬的長官真正要根據民意拍板的時候,他們就不需要民眾的意見了。
    更不要提說分配利益的時候,他們又會做出怎樣的舉動來。唯親是舉,唯利是圖。
    所以國家一旦要提倡搞改革,搞治理,清明時期躲起來的貪官汙吏們就會紛紛跳出來,偽裝成君子的模樣,大肆地參與治理。
    這就是妖魔輩出,群魔亂舞的時候。
    天下沒有什麽理由是比皇帝的政令更好使用的令箭了。
    而等到皇帝說天下要無為,軍功爵製要廢黜的時候,那些大臣們就開始發愁了。
    這皇帝不讓他們治理民眾,他們怎麽去使用自己的權力,怎麽去彰顯自己的威風呢。
    長官們偶爾也會捫心自問,他們肯定不會指責說自己做的有什麽問題,
    “自己就是個俗人啊,做官不為別的啊,就是為了聽自己騎馬時人人追捧的歡呼聲,就是為了站在高處對底下的人頤指氣使。”
    “自己也沒有什麽高尚的情懷,做官就是為了孝敬自己的父母。”
    “再說了自己都沒養肥,管那些泥腿子們幹什麽啊。”
    “自己不過是自私罷了,可是每個人都自私,人性本就是自私的……仔細想想,社會上這種論調的源頭到底來自於哪裏。”
    “你要問,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有那麽多窮苦人,不過是因為他們愚蠢,不懂得巴結人罷了。”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罪惡,那一定相應的有著罪惡的源頭。而人一般隻會看到散播出來的東西,不去考慮源頭在哪裏。
    也許切斷源頭,一切都會好起來。
    至少,天下的民眾內心深處都期待的首領就算不是能夠做到完全地舍己為人、舍己為公,但是那個首領也必須是能夠真正做實事的人,能夠約束自己私欲、遏製自己負麵的人。
    怎麽能找一幫知道自己是爛貨並且不願意改正的爛貨上台整天耍權、弄威風呢。
    隻要皇帝滿腦子想著要大改、要大治,那麽天下就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情來。
    治國、其實就是治軍,都是一個道理。實質就是用人。
    治理軍隊的話,剛開始軍隊剛剛組建,招收了一些新兵,調皮搗蛋的有,消極怠工的有,懶惰的有,積極上進勤奮的有。
    try{ggauto();} catch(ex){}  這時候,就像是一個國家剛剛組建成,又或者說,一群民眾麵對了一個全新的首領。
    所以,國家需要治理民眾,就像是軍隊需要練兵。
    如果不練兵,紀律渙散,敵人都衝上來把主帥都給揍了,士兵還傻乎乎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等反應過來,也是稀稀拉拉去追,全憑個人自主意識。
    這並不是說兵將們不好,也不是說兵將們不強大,隻是組織力的高低強弱,實在是影響著軍隊整體的效果。
    每個兵將,都有著自己的自由意誌,但是倘若沒有組織、沒有紀律,那結果簡直是不可想象。
    既然選擇了跟隨主帥,那就要相信主帥,敬重主帥,服從主帥。
    軍隊戰鬥力尚且在士兵們組織渙散的時候急劇下降,難以想象一個國家的基層組織一旦崩潰,那麽這個國家會衰弱到什麽地步。
    對應的一個國家,如果真的沒有組織,沒有紀律,那麽等到敵國的大炮打進來,民眾因為事先就紀律渙散,同樣的,國家的主人都被滅幹淨了,但是國人還在後知後覺。
    其實曆史上很多國家危難的時刻,那些被動挨打的時刻,並不是國人沒有血性,更加不是國人不夠勇猛果敢強壯,而是因為基層組織渙散。
    如果軍隊個體是分散的,那麽在對方眼裏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戰鬥一觸即發,沒有任何一個兵將希望自己在敵人眼中其實是蝦兵蟹將的存在吧。
    所以平時的時候要訓練,要有組織,要聽調令。
    同樣的,在國家危難的時刻,每個人都看到內憂外患了,想要出一份力,但是他們找不到頭兒。隻有當一個全新的政權建立,組織一支武裝力量軍隊,這個時候才能夠有能力進行反抗。
    組織,這是一個虛的東西,卻是致勝的關鍵。
    比起個體的強壯、精明、機智、果敢,如果沒有集體的配合,那麽非常容易被敵人利用,導致戰損。
    為什麽要在這裏講這個治國和治軍的道理。
    因為一個國家的衰弱,就是從治理這裏開始走向失衡的。
    也許很多人以為,一個國家的衰弱,是因為國家的領導者和官吏吃著俸祿可是卻不作為,但是並非如此。
    打個比方。還是從練兵說起,一個軍隊要想提高戰鬥力,需要高度的組織力,為了提高組織力、協作戰鬥力,甚至學會一些陣法,加強配合,平時就需要訓練。
    訓練是應該的,可是如果一個將軍每天把士兵抓起來強行一天訓練三遍,然後每天都訓練三遍。
    那麽兵將會怎麽看待這個將軍呢?
    第(2/3)頁
    第(3/3)頁
    兵將的回答當然是:不服!
    現在,所有人應該都想明白了,到底是什麽破壞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內部的團結。
    並非是不治理,而是過度的治理。
    為什麽中國曆史上那麽多危難之際,國人千千萬,可是卻在最危險的時候淪落到要用個人去堵著槍口炮彈才能給組織換來希望,為什麽每次都要以犧牲部分為代價才能喚醒整體。
    因為,長官裏有著壞種,壞的出水了的壞種。
    長官每天閑著沒事幹,下命令實在是太輕鬆太簡單了,屁股一坐,腦袋甚至都不需要拍一下,哐哐哐,就下來十幾條命令。
    對於長官來說,士兵們隻需要一遍遍執行任務,但是他們長官考慮的可就很多了。
    命令是否高大上,命令是否巧妙足夠掩飾自己的目的,命令是否能夠給自己帶來足夠多的利益,命令能否為自己贏得榮譽……
    嗬嗬——
    可真是累著我們偉大的大秦長官了!
    如果真的一百年裏是這樣也就罷了,可偏偏就過去幾百年、幾千年都是這樣的。
    說實話,一個真正讀懂了曆史的人,他的內心必定是懷著對民族的無限擔憂,對人類這樣天生就存在缺陷、永遠做不到全知全能生物種類的佩服。
    曆史上的大秦最後為什麽滅亡了?
    說這說那的,都沒扯到點子上。
    秦始皇麵對他幅員遼闊的疆域、以及高達數千萬人人口數量的子民,他的內心充滿了喜悅,當然還有危機感。
    他隻是一個人,他隻有自己一個人,要怎麽做才能夠讓八千萬人齊齊匍匐跪倒在他腳下呢。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壓迫,用層層的等級壓迫,讓所有人跪在自己麵前。
    也許,秦始皇本人,代表了中國男人心目中的最高理想。
    他隻是一個人,但是能夠讓一個舊的瘋狂的時代匍匐跪倒他在腳下,還能夠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
    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甚至是許多男人內心深處不敢想象的夢想,但是現在,這成為了現實。
    於是乎,秦始皇就開始親手粉碎了大秦。
    他頻繁地使用民力,頻繁地頒布政令、法律,下達各種標準,讓天下的民眾們都去執行。
    第一次練兵,兵將們都感到興奮。
    第二次、第三次,兵將們開始有了一些紀律。
    等到第七次的時候,古曰:逢七必變,其實練兵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隊伍已經自發的形成了組織,誰是前鋒,誰力氣大,誰有計謀,練習的過程中,已經都清楚了。
    按理說,這個時候,效果已經達到了。
    就應該來些練兵犒賞之類的,讓大家都歇歇腳,好好休息休息。
    但是,某位偉大的皇帝,他犯了一個絕對的忌諱。
    他選擇了頻繁的練兵。
    練完七遍,他還覺得不夠,他要打造他心目中的最強帝國。
    於是乎,他開始下第十七道,下七十道,下七百道。
    也許從第十七道開始,士兵們就已經感到厭煩了。
    他不分晝夜,不管庶民們都在忙活什麽,隻憑著自己的心意強加自己的意誌給他人。
    結果就像是年紀輕輕不懂事的將軍一樣,過分的勞動士兵,於是就起了反效果,搞的一個軍隊內的士兵們集體怨聲載道。
    即便將軍再下多少命令,士兵們都不會再聽從了。
    狂妄的秦始皇,遇到了他自以為愚蠢的庶民,結果就是這位高傲的穿著新衣的皇帝,自己將自己給欺騙,給愚弄,導致自己的國家基層走向崩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