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秋高看山時

字數:7843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經曆了過去一係列辛勤籌措,大秦帝國終於能夠開展實際行動,采取實際手段普及知識,惠利民生了。
    這普及知識,開啟民智,非常重要,當然也分為幾個大模塊。
    一為醫學、二為科技工業、三才是文化思想上的。
    可能會有人認為,中醫在秦朝那個時代不是已經應用很普遍了嗎,還犯得著讓秦二世動用國家的力量開展中醫建設嗎?
    這恐怕就想錯了。
    首先,人生四件大事——生老病死。
    而醫者就掌管或者說影響著生、病兩件大事。
    這人一生應該交四個朋友,一個是易學家、一個就是醫生。
    可見醫者對個人的重要性。
    而進一步來講,這醫療水平還極大的影響整個國家人的健康水準。
    醫家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不過呢,扶蘇要整頓醫家,不僅僅是醫家影響很大有關係。
    這就是第二個原因。這就又和前麵提到的易學有關。
    易學和中醫學幾乎是一母同胞發展而來,隻是方向不同。
    善易者善醫,同樣地善醫者也通易。
    可惜就可惜在,這任何一門科學,都幾乎有著同樣的問題——都是由人來操作。
    易學如此,醫學也是如此。
    原本易學和醫學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經曆人手,那就變得不一樣了。
    就像是前麵已經提出了處理方案並且開始處理的易學,雖然易為君子謀,但是出來裝神弄鬼的騙子還有很多,一成的精英,九成濫竽充數之輩。
    易學落到人手中,進而演化普通人吃飯的工具後,就已經不再會是一門單純的學術了。
    同樣的道理,醫學也好不到哪裏去。
    中醫的沒落,又或者說是中醫在某些方麵讓人詬病,原因也同樣在此。
    真正的科學就是這樣,研究來研究去無非是發現問題都在人身上。
    所以一者醫學對天下民生影響至關重要,二者醫學內部三教九流太多了,就算不發揚,單純地不處理,也會出大問題。
    這問題還比大家想象的要複雜。
    也就是說不遏製壞的態勢,這中醫學藝不精的人往往在事情沒有敗露之前,把人治死之前幾乎都是逍遙法外的,在被治理或者揭穿之前,他將培養更多的徒子徒孫,禍害不斷,雲雲。
    一個縣城裏冒出來一個庸醫,賺不到錢就會去做違法的事情,陷害好的醫生,打擊好的醫生。
    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一直在發生。
    劣幣驅逐良幣,易學家內部的環境也是這樣。
    如果好的易學家影響了一些人賺錢,那就把他搞臭;同樣地真正的好中醫影響了一些人賺錢,那麽那些眼紅的人也會回過頭來把好的醫家給搞臭。
    搞臭好的醫家才是第一步,接下來隻剩下那些平日裏濫竽充數的人。
    等到把人治死,把病治不好,又或者易學家們根本沒把占卜測準確。
    之後禍害的就是這一整個行業,壞了門風。
    所謂以史為鑒,扶蘇肯定是要從曆史源頭大秦朝就開始治理這些人身上的毛病。
    所以扶蘇治國以來,明麵上是不管不顧了,但是實際上卻要比秦始皇治國時期還要嚴苛。
    這嚴苛管理的領域,主要就集中在易學、醫學、經典等傳統文化領域。
    所以秦二世很快就下令讓太學博士研究那些上古皇帝內經、皇帝外經的知識,根據經典本身,將傳統中醫細分為內科和外科。
    之所以細分就是為了規定一套鐵板的標準,不許再由私人改動。
    人具備的東西太多了,人做得好就像是喬達摩悉達多一樣,又或者像是地藏菩薩一樣,善心救度一切有緣眾生。
    第(1/3)頁
    第(2/3)頁
    但是這人一念心動,壞起來就像是一條毒蛇一樣,不管是誰都要亂咬,最終害人害己。
    那作為一個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不說把中醫發言廣大,其實堵住那些禍水的源頭,把那些不尊重人生命的壞種清理了,池子裏的水一清,到時候整個行業環境就會變好,自然而然一切向好,甚至都不需要國家出手引導調控。
    當然按照中醫核心精神,中醫治病主要把毒素排出來徹底清理或者是服用藥物在體內加以中和消除一方影響,而不是通過服用藥物消滅掉體內的病毒,或者切除某器官使得患病部分不再擴散。
    中醫還是始終貫徹中國古人的邏輯精神。事必由己出。
    所以治病都是從內部著手,所以中國有著發達的內觀法,對x光拍攝不出來的人體經絡、穴位、氣脈等有著非常深的研究。
    在外科上,中醫有著發達的針灸技術。
    所以秦二世不會盲目發展西醫,但是對中醫更加不會大肆幹涉發展。
    術業有專攻,中醫自有它的核心,中醫是不可被量化研究的,這就決定了國家的管控對中醫的發展來說就是束手束腳。
    一門需要醫家內觀手段來治療病情的學科,怎麽能靠著外力強行使其發展呢。
    所以扶蘇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中醫隊伍建設上把好關。
    作為皇帝,扶蘇治國就是去治理人。
    各行各業的壞種都揪出來狠狠收拾一頓,自然行內內部清明。
    扶蘇在秦始皇身上學到的經驗就是,絕對不要寄托於外物,認為指定某個法令、某個製度,就能把人約束住。
    那是不可能的,向內求,絕對不要向外求。
    任何人,對外界的東西產生了依賴感後,就一定會毀在那份依賴感消失上。
    所以這普及中醫,國家要給民眾普及的知識就是把最簡單的藥性、醫理由國家指定人親自檢查、匯編成書。
    當然最關鍵的就是從源頭引導起,所以就需要黃帝內經、皇帝外經,將百草藥性這些東西用紙質書匯編發放下散播到民間,徹底打破貴族對這些經典、知識的壟斷。
    接著就是由國家壟斷中醫,由國家監管,地方政府控製,再也不讓醫家成為一個自由發展、自生自滅的行業了。
    管人是大頭,隻有培育了醫術更加精湛的醫家,才算是真的讓醫學下沉,惠及民間。這就需要大功夫。
    try{ggauto();} catch(ex){}  可想而知,以後的太學又要擴建,因為秦二世看透了自由二字的本質,失去了自律乃至他律的自由,那就是不負責任。
    這件醫藥上的大事,到底還是驚動了整個醫界。
    當庶民們喚醒鼓舞的時候,那些醫家們就開始惴惴不安了。
    他們的本意隻是想混口飯吃,沒有那麽崇高的情懷救死扶傷。又或者說他們喜歡的是那份崇高的名頭,而對救死扶傷這件事本身懷有一種排斥感。
    所以在醫界很快就刮起了一陣大旋風,很多人開始咒罵秦二世。
    哼哼——這也是扶蘇意料之中的事情。
    這說明自己這一步路走對了,打蛇打七寸,如果不是打準了地方,對方也不會反應這麽激烈。
    這位年輕的帝王在改革這件事上走的道路,和大臣們想的不一樣。
    所有人都以為扶蘇上台會大力打擊貴族,結果沒有,扶蘇選擇從行業入手,而不從階層入手。
    當然,某種意義上為廣大的百姓階層服務,由最廣大的庶民階層全體站在扶蘇身後,扶蘇就已經徹底地打敗了腐朽的權貴階層。
    醫學上的改革,也正與最近一段時間扶蘇下令讓大秦帝國的工匠、博士、煉丹士做微觀研究其實是相合的,本質上是把過去那些不能讓百姓應用在實際生活之中的智慧挖掘出來。
    過去的知識為貴族壟斷,服務於貴族生活,滿足的是國家統治者的利益。
    其實從整個商周時代,知識已經開始變味了。
    前麵說過這知識的問題,當時也是長篇大論,所以這裏就不再多贅述。
    從商周時代開始,人們學習的就是知識了,不是智慧。
    這就導致扶蘇要在文教上下功夫的時候,必須要在內容上做出改變。
    醫學、科技工業兩者已經開始處理了兩個,第三個就是這個重大的文教問題。
    人最大的問題,是有意識,卻不懂得真正的知識。
    抱著被人改了幾千個字的《德道經》念的頭頭是道,然後一步一個坑,最後把自己坑的沒活路。
    而懂了真正的那些知識、所謂的科學,這時候人的智慧就會發現,持正、堅心、向善這些是真道理。
    第(2/3)頁
    第(3/3)頁
    這就正是儒家禮儀文化和如今的大秦帝國矛盾之所在。
    因為普及儒家那些繁瑣的禮儀文化通向百姓,這在根本上已經和長期社會階層演化為貴族與庶民的社會現實情況不符合。
    庶民們的生活狀況變得越來越差,衣食住行勉強維持,家務事都做不完,誰還講究行禮、行善。
    所以說,從一開始,儒家的經典就注定不會成為給民眾編寫並且發放廣為流布的教材,也不應該成為教化民眾的工具。
    因為這個流派存在於世的意義就是為了把人引向更高的層麵,這就導致儒家永遠都顯得有那麽一些空洞。
    儒家能夠和道家、佛家並列為三大家,說到底都是在追求更高維的世界,而底層的廣大百姓們說實話,自己在本維度世界活下去都是個困難,怎麽可能會關注這些事情。
    當然這裏麵還有個人自身業力的原因。
    前麵說了醫家,科技工業的事情相裏車已經在操辦了,接下來第三個重頭戲。
    二世繼位了,終於把紙張製造和印刷控製在了自己的手中,那接下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經過篩選的內容以帝國官府的名義發放給民眾。
    可以想象,民眾最缺的書籍,又或者說是對民眾來說最實用的工具,就是工具書這一類。
    可是在過去的時代,讀書那是貴族的事情。貴族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書籍從一開始記錄祭祀、記錄戰爭轉向了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研究並表達思想的載體。
    在這個過程之中,隻有墨家寫的書是最貼近民眾生活。而其他的書實用性還是不大,尤其是儒家的書。
    儒家的書,說到底還是偏向於貴族階層了。
    幾千年來曆史也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他的追捧者從始至終都是社會上那麽一小撮人,要麽是物質上的貴族、要麽是精神上的貴族。
    在差不多十年前,秦國一個家庭裏有一份竹簡就已經不錯了,而書基本上主要就是字書、詩經這類。
    所謂字書就是字典,有這類書的目的幹嘛呢,給孩子們取名字啊。
    但是用這樣稀缺的工具記錄這些東西,民眾很多時候無法使用這些高談闊論的兵法啊、縱橫術、詩書禮樂射禦等。
    工具書的普及在大秦帝國工業時代開幕之後已經成為必然。
    但是扶蘇想要在文教上做的事情,可不是普及工具那麽簡單。
    扶蘇要打擊甚至是杜絕一樣東西——道德。
    乍一聽可能聽著很奇怪,打擊道德幹嘛?
    此道德,非彼道德,這裏說的道德是那坑了好人幾千年、讓壞人無法無天的道德。
    人呢,被別人欺騙其實挺難的,但是自己欺騙自己就很容易上道。
    除了醫學和工業物理科學等,大秦所要做的文化宣傳,其實講述的是上古智者們總結出來的自然科學、宇宙知識。
    扶蘇不願意再去弄什麽道德,去愚昧民眾了。
    所謂自然科學、宇宙知識,也和之前的易學、醫學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舉個例子,對節令加以研究、解釋說明,告知民眾使其成為一種功利性的科學,讓這些知識真正的利益百姓。
    比如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天的前一日,叫做四絕日。
    四絕日裏,人的氣很虛,非常容易生病感冒;做生意也總是不成功,因為這一天季節交替,換氣之日,人的身體就變得非常脆弱。
    所以要遵循古人的教誨,在四絕日大家都要休息。
    這樣一來,就減少了災禍的發生。
    所以扶蘇打算宣揚的就是這些實際的利益民眾的好東西,把他們打造成功利性的科學。
    就是說學了這門課,能給自己家裏帶來好處。
    之所以這麽做,同樣地是為了把民風恢複到上古時期淳樸的那個地步。
    那要這麽做,其實和所有人以為的過程實際上是相反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