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繼位稱帝

字數:6562   加入書籤

A+A-


    四月初一,寅時剛過,奉天城便已蘇醒。
    百姓們三三兩兩走上街頭,隻覺得今日的奉天城與以往不同。
    街道上多了許多手持武器、身穿鎧甲的士兵巡邏,各處的旗幟迎風飄揚,氣氛更加肅穆、莊重。
    一名老者幡然醒悟:“嘶......今日怕不是殿下要登基了吧?”
    周圍的百姓如夢方醒,隨即更加熱烈地討論起來。
    另一邊的奉王宮......不,現在應該是皇宮了。
    晨曦微露,霞光初綻,將皇宮巍峨的輪廓勾勒得更加清晰。
    宮門次第洞開,露出宮內鋪陳一新的景象。
    長長的儀仗隊伍早已肅立兩旁,旌旗招展,斧鉞森然。
    儀仗衛士皆身著特製的莊嚴禮服,甲胄擦得鋥亮,頭盔上的紅纓如同跳動的火焰。
    奉國中樞的重臣們,身著按品級製定的朝服,依照嚴格的班序,分列於奉天殿前的丹陛兩側。
    人人屏息凝神,麵容肅然。
    殿前廣闊的廣場上,黑甲紅袍的奉軍精銳將士如同雕塑般整齊佇立,槍戟如林。
    人群的正中間,一條寬大鮮豔的朱紅色地毯,自宮門外一直鋪陳而入。
    紅毯穿過廣場,越過丹陛,最終延伸至奉天殿深處。
    吉時已到!
    莊嚴恢弘的禮樂轟然奏響,不是尋常的宮廷雅樂,而是那首響徹北地、象征著無上武功與榮耀的《奉王破陣樂》!
    鼓聲低沉如雷鳴,號角蒼涼直透雲霄,編鍾磬聲清越激蕩,合奏出一曲磅礴大氣的帝王序章。
    在無數道目光的聚焦下,大慶帝國新的主人,出現在了紅毯的起點。
    李徹身著袞服,上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等圖案,象征天子之德。
    頭戴十二旒冕冠,珠玉垂旒輕輕晃動,半掩其後那張年輕卻已盡顯威嚴的麵容。
    隻見他龍行虎步,身形挺拔如鬆,沿著那朱紅色的通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周圍投來的目光中,有狂熱,有敬畏,有期待,有欣慰。
    李徹穿越過一幹忠臣良將,始終平視前方,仿佛穿透了宮殿的重重阻隔,望向了更遙遠的天下。
    終於,他走完了漫長的禦道,踏上了高高的台階,一步步登上象征著九五至尊的巔峰。
    文武百官緊隨其後,依序緩步登階,步入大殿。
    不多時,李徹走到了置於殿宇最高處的龍椅前。
    他的腳步微微停頓了一瞬,目光落在龍椅之上,竟有片刻的出神。
    穿越至今日已經數年,自己曆經生死,搏殺算計,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從今日起,他將不再是奉王,不再是天策上將,更不是那個在帝都備受排擠的六皇子。
    他是大慶帝國的天子!
    他將口含天憲,執掌生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然而,這一刻,李徹並未感到任何誌得意滿的權力快感。
    反而,一股沉甸甸如泰山壓頂般的責任,堵在心頭。
    自己接手的大慶,實在稱不上是一個好攤子。
    世家大族的底子依然在,帝都還有另一個朝廷,南軍、東南軍一個個都是硬骨頭。
    放眼大慶四周,隻有北方暫安。
    南疆、西域,乃至海外,又何嚐沒有強敵環伺?
    更重要的是,大慶南方各地已被世家蛀蝕得千瘡百孔,幾乎所有的封疆大吏皆出自門閥。
    毀滅一個陳舊的秩序已經是極為苦難,重建一個全新的秩序,更是難上加難。
    但再難,也必須去做!
    這是自己選擇的道路,也是他李徹來到這世界,無法推卸的使命。
    自己最終的夢想一直都不是成為皇帝,而是讓這個民族更加偉大,真正屹立在世界之巔!
    在懷恩低聲的提醒下,李徹收斂心神,緩緩轉身。
    袍袖一拂,坐上了那象征天下至尊的龍椅上。
    就在他落座的瞬間,殿下文武百官如同潮水般齊齊跪伏在地。
    諸臣皆以頭觸地,山呼之聲震徹殿宇:
    “臣等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恭祝大慶國祚永昌,萬福攸同!”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浪久久不息,在奉天殿內回蕩。
    李徹靜默片刻,緩緩抬起手:“諸卿,平身。”
    “謝陛下!”
    群臣再拜,方才依序起身,垂手恭立。
    李徹穩坐龍椅,緩緩掃過殿下的每一位臣子,方才開口:
    “逆賊篡位,偽朝竊據神器,致使天下動蕩,綱常淪喪。朕每思及此,心如刀絞,夜不能寐!”
    他的聲音逐漸提高:“賊寇逞凶於內,世家蠹蝕於外,生靈塗炭,山河失色!”
    “朕今日登基,不願空談什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李徹身姿挺直,如同出鞘的利劍:
    “欲要廓清寰宇,再造太平,便須首先直麵這血淋淋的瘡痍!諱疾忌醫,隻會讓沉屙積重難返!”
    “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李明偽帝,必須下台!偽朝亂政,必須掃清!此乃第一要務,絕無妥協之餘地!”
    這便是李徹登基後要做的第一件事。
    平叛!
    一統江山!
    “陛下!”此時,文臣行列中,一位老者應聲出列。
    老者正是文載尹,他躬身拱手道:
    “陛下聖心燭照,銳意進取,臣等感佩。”
    “然,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徹目光轉向他,語氣稍緩:“文卿乃國之柱石,但說無妨。”
    “陛下。”文載尹聲音沉穩,“偽帝雖惡,然其勢未能瞬熄。”
    “為盡快平息戰火,減少軍民傷亡,臣以為,於大兵壓境之外,亦可輔以懷柔之策。”
    此言一出,殿中議論紛紛。
    李徹卻是沒有打斷,而是示意文載尹繼續說。
    “臣以為,或可派遣能言善辯之使者,持陛下恩旨,前往北方四郡及秦、晉舊地,陳說利害,宣諭陛下正統之威。”
    “待到北方歸降後,王師合為一處,兵臨長江,再派使節前往各府各郡。”
    “若能令各地官員幡然醒悟,棄暗投明,便可兵不血刃而使疆土歸附。”
    “如此,既可削弱偽朝羽翼,亦可彰顯陛下仁德,豈不優於一味征伐?”
    他的話音落下,殿內出現了一陣短暫的寂靜。
    眾臣的目光紛紛投向龍椅上的新帝,等待著他的決斷。
    李徹端坐於龍椅之上,冕旒輕晃,遮不住他眼中銳利的光芒。
    他並未立刻出言議,而是將目光轉向文臣班列。
    “張氾何在?”
    已是禮部尚書的張氾聞聲,立刻整肅衣冠,快步出列,躬身應道:
    “臣在!”
    李徹溫和開口道:“文老方才所言,愛卿可都聽清了?”
    張氾恭敬回答:“回陛下,臣聽得清清楚楚,字字在心。”
    李徹微微頷首,繼續道:“昔日卿出使高麗、契丹、靺鞨諸部,縱橫捭闔,不費一兵一卒而拓土安邦,為奉國立下汗馬功勞。”
    “如今國逢大變,偽帝竊據神器,天下板蕩。”
    “朕欲遣一能臣,持節南上,宣朕諭旨,說服北方四郡及秦晉舊地文武,重歸朝廷正統。”
    “此任關乎戰略大局,非膽略超群、善辯能言者不可勝任。”
    李徹頓了頓,笑著開口問道:“卿可願再赴此任,深入險地,為朕,為這新生的朝廷再建奇功?”
    張氾聞言,隻覺得一股熱血直衝頂門,激動得麵色潮紅,胸膛劇烈起伏。
    他毫不猶豫,當即撩袍跪倒在地:
    “陛下信重,臣萬死不辭!”
    “臣願往!必當竭盡駑鈍,宣陛下天威,明順逆之理,不負陛下所托!”
    張氾心中如同明鏡一般。
    陛下登基之後,頒發的第一詔就落在自己頭上,這本身就是無上的恩寵和信任!
    更何況,所謂的北方四郡,早在幾年前就已暗中歸心,與奉天往來密切。
    根本不需要說服投降,那裏本就是陛下的基本盤。
    至於秦晉之地,如今有晉王在那裏,和奉天也是盟友關係。
    這趟出使,看似任務艱巨,實則風險極低,而功勞簿上卻是妥妥的濃重一筆!
    陛下在登基之初,便將一份安穩又顯赫的功勞恩賞於自己。
    他怎能不感激涕零,怎能不誓死效忠?
    李徹看著激動不已的張氾,緩緩點頭:“好!朕深知卿之才具膽識,此事便這麽定了。”
    “禮部即刻籌備一應節信、人手,擇一個吉日,使團便可出發。”
    “臣,領旨!謝陛下隆恩!”張氾再次行禮,這才激動地退回了班列。
    安排完出使之事,李徹臉上的溫和笑意漸漸收斂。
    他緩緩從龍椅上站起身,整個大殿的氣氛隨之變得更加肅殺。
    “被逆賊蒙蔽的臣子,朕願意給他們機會,然......”
    李徹的聲音拔高,目光也變得冰冷起來:
    “一味懷柔,徒示弱於人,反令逆賊氣焰更張!”
    “偽朝竊據帝都,分裂山河,此乃國恥!大慶的土地,還需將士們用刀劍親自奪回來!”
    他停頓片刻,隨即毫不猶豫地開口道:
    “朕心意已決......禦駕親征!”
    “朕將親率三軍將士,揮師南下,掃蕩不臣,廓清寰宇!”
    “必以雷霆之勢,剿滅叛軍,光複舊都,收複所有淪陷之國土!”
    “天佑大慶,此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