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晉王的安排

字數:5927   加入書籤

A+A-


    提到魏訓之後,羅月娘的表情明顯有些悲傷。
    魏訓剛剛離開沒多久,她顯然還未從悲痛走出來。
    之前一直忙著蜀中之事,這份悲痛被暫時壓製了下去,而如今在李徹這裏得到了讓他安心的答案,悲痛又悄悄冒出了頭。
    李徹便安慰道:“魏卿不幸離世,是朝廷的損失。”
    “不過,你是蜀軍的統帥,也是朕渴求的人才。”
    “這一路從蓉城到帝都,想必你也看了不少,朕想問你......你覺得朝廷新政與你蜀地舊製,孰優孰劣?”
    羅月娘放下茶盞,沉吟片刻,選擇了坦誠相對:
    “回陛下,末將一路行來,所見慶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所見各州府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
    “陛下新政,利於百姓,強於蜀地舊製,毋庸置疑。”
    羅月娘雖然沒有主政的經驗,但畢竟在魏訓身旁耳濡目染,對政事有著自己的理解。
    魏訓的為政手段說起來很簡單,就是一點,不折騰。
    讓百姓自己種地,少安排徭役,少征收雜稅,蜀中百姓的生活不說大富大貴,倒也安穩和平。
    李徹的執政方式同樣如此,上位後沒有大肆修改慶帝的政策,隻從幾個方麵進行微弱的改動。
    比如科舉、查稅、修路等等。
    而這些微小的改動,顯然不會太過於擾民,又對名聲有著正麵的積極作用。
    這才是羅月娘看好李徹新政的原因,雖然對世家磨刀霍霍,但對百姓卻是潤物無聲。
    李徹點了點頭,對她的坦誠頗為滿意。
    兩人接下來又閑聊了一番,卻都很默契地沒有再提歸降之事。
    話說到這裏,已經不是投降不投降的事情了。
    直到茶水微涼,懷恩上前又換了一壺熱水,李徹才開口道:“以將軍之才實為難得,朕自當重用,但也尊重你的想法。”
    羅月娘正色看向李徹,知道關鍵的事情來了。
    李徹開口道:“朕給你兩個選擇。”
    “南方戰事未平,你可加入軍中獨領一軍,若能立下軍功,日後必有重用。”
    羅月娘聞言沒有做聲,能繼續領兵打仗當然是好事,至少說明陛下對她沒有防範之心。
    但她還是想聽聽下一個選擇。
    李徹又道:“二是留在朝中,參讚軍機,學習新式軍隊的戰法。”
    “想必此次,你已經看到慶軍的作戰方式,朕也不瞞你,未來的戰爭必將以火槍和火炮為主導,能熟練掌握新武器的將領,才能登上曆史舞台。”
    如今慶軍已經進入了火器化時代,李徹不缺火器化部隊,缺少的是指揮他們的人。
    除了奉軍的將領外,大慶的其他勳貴武將終究年齡大了,很難接收新鮮事物,學習新戰法的速度很緩慢。
    而羅月娘如今不到三十歲,又頗具靈性,好好調教一番,必然大有作為。
    李徹目光灼灼看向羅月娘,問道:“如何抉擇,全憑將軍心意。”
    羅月娘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李徹也沒有催促,隻是默默喝著茶水,給她足夠的時間。
    沒過多久,羅月娘便下定決心,站起身,鄭重地行了一個大禮:
    “陛下,末將出身草莽,蒙先夫不棄,得窺文武之道。”
    “往日囿於私仇,不識天時,抗拒王師,已是罪孽深重。蒙陛下不殺,反以誠相待,末將......感激涕零。”
    她抬起頭,一臉堅定道:“蜀地已定,南方之戰事有朝廷諸良將在,不缺月娘一人。”
    “末將願留在帝都,懇請陛下允末將研習王師之新法、新器。末將願從頭學起,他日若得陛下不棄,無論戍邊還是開疆,臣皆願往,必竭盡所能!”
    李徹聞言,臉上終於露出微笑。
    果然是個聰明人,知道如何選擇才是最有利於她的。
    換言之,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就是有利於她羅月娘的選擇。
    “好!”李徹朗聲道,“羅將軍既有此心,朕便成全你!”
    他略一沉吟,當即下令:
    “敕封,羅月娘為歸德將軍,賜邸京城,授軍長銜。”
    “即日起,入慶軍進修,待學有所成,再行任用!”
    “臣,羅月娘,領旨謝恩!”羅月娘深深稽首謝恩,聲音有些顫抖。
    她知道,從這一刻起,她的人生,連同蜀地的命運,都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李徹柔聲道:“你可知靖寧侯?”
    羅月娘眼中閃過異色:“可是陛下軍中唯一的那位女將軍?”
    “正是。”李徹微微頷首,“你先去她身旁當個副將,可好?”
    羅月娘輕舒一口氣,心中更加感動:“全聽陛下安排。”
    她畢竟是個女將,又剛死了丈夫,若是跟在其他將軍身旁,難免傳出風言風語。
    跟著楊璿,顯然就沒有這些顧慮了。
    而李徹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早晚要給楊璿一個交代,日後封了妃子,就不可能再帶兵了。
    同為女將,羅月娘顯然是楊璿最好的接班人。
    李徹又安撫了羅月娘一番後,便讓她先行下去休息,待到明日再正式冊封。
    羅月娘自是沒有意見,躬身告退。
    看著羅月娘退下的背影,對身旁的懷恩輕聲笑道:“燕王何在?”
    懷恩回道:“回陛下,殿下已經在養心殿等候多時了。”
    “嗯。”
    李徹帶著懷恩來到養心殿之時,李霖正坐著發呆。
    “四哥。”李徹溫和一笑,“家中可安頓好了,嫂嫂不生氣了?”
    李霖眼中閃過一絲尷尬:“莫要取笑為兄,你嫂嫂雖然聰穎過人,但也是溫婉知禮,豈會因為這點小事嫉妒?”
    李徹看破不說破:“對對對,你說得對。”
    李霖咬了咬牙,不知道為什麽,每次李徹這麽說,他反而覺得對方在陰陽怪氣。
    好在李徹沒讓他繼續難堪,開口轉移話題:“蜀地如何?”
    李霖正色道:“果然如你所說,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民風質樸,而且羅月娘那個丈夫也是一個擅於治理的,將民生治理得井井有條。”
    李徹頷首道:“不僅如此,蜀地北接漢中、東連荊楚、西控高原,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我已經告訴兵部,蜀地舊部可以開始著手整編了,方式要溫和些。”
    李霖讚同道:“蜀軍還是很能打的,就是裝備差一些,加上夥食沒有咱們好。”
    不需要李霖多說,李徹自然清楚蜀軍的戰鬥力。
    他又道:“也不知李煥那小子怎麽想的,好好的蜀王不當,非要染指皇位。若是他能老老實實,哪怕在蜀地當一個閑散王爺,也能舒舒服服過完一生。”
    聽到李徹提到李煥,李霖立刻想到了殺死李煥的晉王。
    他不由得問道:“三哥已經在家待了半年了,你打算如何處置他?”
    李徹含笑道:“你說......讓他去蜀地如何?”
    李霖微微一愣:“貶為蜀王?”
    王號之中,晉極其尊貴,蜀雖然也不錯,但終究差上一些。
    若是將晉王送去蜀地,那自然要改封蜀王,屬於降了一格。
    李徹搖頭道:“不是蜀王,而是蜀省省長。”
    李霖訝然道:“讓親王當封疆大吏,這......”
    “正是。”李徹語氣平靜地解釋,“三哥本就是親王中最擅長理政之人,當年他在晉地,將那裏治理得井井有條,其才能是經過事實驗證的。”
    “蜀地情況複雜,正需一位既懂民生經濟,又有足夠威望的能臣坐鎮。”
    李霖看著李徹,知道他不是在開玩笑,便也認真思考起來。
    李徹趁此機會,向這位最信任的四哥述說了自己對於李氏皇族未來的一些設想。
    “四哥,你我兄弟,有些話可以直說。”
    “世襲罔替的實權王爵,不可能再有了,你是最後一個。”
    “未來的親王、郡王都將是榮譽虛銜,朝廷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無休止地供養所有宗室子弟。”
    李霖默默聽著,臉上並無太多意外之色,他早就料到李徹會有此改革。
    李徹繼續道:“但作為補償,朕會鼓勵皇族子弟憑自身才學本領,參加科舉,入朝為官,甚至出將入相。”
    “朕對皇族並無芥蒂,或者說,朕的目標是打通天下所有向上的通道,讓寒門、庶民皆有晉身之階,沒道理反而將自家人擋在門外。”
    李霖深知李徹的脾氣,知道他既然提出了,就絕非試探,而是真正打算如此推行。
    他點了點頭,開口道:“如此也好,讓宗室子弟有些正事做,總比整日無所事事,惹是生非要強。”
    “四哥能理解便好。”李徹欣慰道,隨即回到正題,“至於讓三哥入蜀之事,宜早不宜遲。”
    “蜀地羌蠻還需安撫,民生要恢複,蜀軍也要盡快打散重組,納入朝廷體係。”
    他突然想到了什麽,臉上露出一絲促狹的笑容,對李霖道:“擇日不如撞日,反正眼下也無緊急政務,不如我們現在就去三哥府上看看他,順便把這事定了。”
    “現在?”李霖嚇了一跳,這未免也太突然了。
    “就現在。”李徹點頭,行動力極強,“走,這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