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減稅計劃

字數:5587   加入書籤

A+A-


    她父親又一次來催促她給錢,她這次就和她父親講道理。
    “白巾國過去一共十五個郡,他們現在還有十多個郡的稅賦要收取呢,十個郡的百姓供奉不起一個皇家幾十口人嗎,他們養了吞金獸了嗎?他們這也難那也難的,我怎麽就不信呢!”
    “他們是要蓋宮殿啊,需要的財務缺口巨大。”
    “宮殿是一天能蓋的起來的嗎,不會分開一步步來嗎,他們是知道皇宮這裏有金銀的,我給了他們一次,第二次他們就得馬上伸手,與其早晚借空了庫房,還不如一個金幣都不給呢?”
    “一次就要百萬,皇家庫房有幾個百萬啊,這些錢是幾代皇家人積攢下來的,大德國女皇對這些財務都沒有眼紅,隻是讓我用在該用的地方,我把錢都給了他們,大德國女皇能高興?”
    聽她這麽一說,她父親也有些懷疑了。
    “嗯,另外十個郡地盤也不小了,雖然富裕程度趕不上京郡,也不至於像他們說的那麽艱難。現在你是女皇,我雖然是你老子也說了不算了,你說怎麽樣就怎麽樣了吧。”
    昭陽她皇大爺看侄女不搭理他們,當然氣夠嗆,但他們窮啊,沒有錢怎麽能行?
    可他的身份是被大德國人痛恨的,是被驅逐了的皇帝,大德國人曾經警告他是不能回來白巾國京城的,就沒辦法見到昭陽。別人傳話給昭陽,昭陽又不聽,他也是無計可施。
    昭陽有大德國的強大武力當靠山,這些被驅逐的殘兵敗將也不敢炸毛,誰不怕大德國槍炮啊。
    昭陽的皇大爺現在看回京郡無望,京城的宮殿也和他無緣了,皇族在白巾國的影響力江河日下,京郡的國人生活安穩了,漸漸的淡忘了這麽個流落在外的皇帝。
    他還擁有其他十個郡的地盤,怕那十個郡的國民和京郡的一樣不重視皇家了,就在西雙郡大興土木建立皇宮,刻意彰顯皇族的存在,免得時間長了民眾忘掉了皇家。
    可十個郡裏麵,除了鄰近京郡的幾個郡富裕一些,其餘的稅收都不行。
    收上來的稅賦太少了,除了購置豪華用品的開支,規模不大的宮殿群,打了幾個地基後就沒有錢了,除了接著籌錢,隻能是暗自咒罵弟弟這一家人了。
    白巾國的京郡和仙山郡,因為不用擔心大德國會入侵,和大德國邊境的士兵都撤回了大部。
    隻是象征性的留下少許,其實是防備他皇大爺的軍隊過境的。
    昭陽她皇大爺,看收上來的賦稅除了計劃蓋宮殿,其餘難以支撐軍隊的軍費,金幣入不敷出,連日常開支也精打細算,讓平常奢侈慣了的後妃親眷抱怨,沒辦法,他也是焦頭爛額。
    此前,因為軍隊人數尚多,也不準備反攻京城,因為他們太弱小了。
    他思來想去,又把那些年齡太大的和體質不好的士兵,都分了遣散費回家了以外,其餘兵將就剩下了帶出來的十分之二三了。
    ………………
    昭陽這裏,趕上國家風調雨順,兩種水稻和其他糧食獲得了大豐收,紅薯也多的吃不過來了。
    街上的商業紅紅火火的,大德國的新產品花樣翻新,購銷兩旺。
    昭陽公主一開始和阿福商量後,因為京郡仙山郡的民眾,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戰爭的影響。
    還有曾經加稅過的,那是她皇大爺以迎戰大德國人借口加稅的,加的賦稅額度是全年稅收的半數又半。
    其餘還有不用當兵也要繳兵役稅的,到了十五歲就要繳人頭稅的,大姑娘二十八歲不結婚就收取超齡稅的……。
    這次就給農商減稅三分之一了,彌補了她大爺的過錯的同時,贏得了民眾的稱讚。
    這樣做,百姓都說昭陽女皇比她大爺會體恤民情。
    他大爺當時催捐催稅,可是鬧得雞飛狗跳的,兩日內給不上就要拉走你的耕牛,許多人家不得不借貸了應付。
    秋後的賦稅收上來以後,他看國庫的銀子金幣,一開始就太多了,現在的軍隊人數少,付出的軍費比往年縮減了一大半,現在新收上來的稅賦金銀都沒處放了。
    總管建議在皇宮加蓋庫房儲存這些財務,昭陽就和阿福商量,是否要蓋庫房。
    “女皇陛下,百姓上繳皇家賦稅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每家的賦稅都是他們積攢的,皇家的財務多了能幹什麽,不就是放在那裏嗎,與其這樣,不如少收一下賦稅呢?”
    昭陽就聽了阿福的勸,要還利於民,草擬了明年賦稅免掉三分之一的旨意。
    免掉三分之一的賦稅,這可是大手筆了,民眾可以把這部分錢花在刀刃上。過去農業的稅收額度是十五稅一,由官府估算農民土地的產量。
    賦就是人頭稅,每年必須一次性繳清。
    其餘苛捐雜稅也有許多,不想當兵就出錢,不出徭役也得出錢,女人二十八不出嫁也交錢……。
    位於京郡南麵的園圃郡,自始至終都是依賴京郡發展的,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京郡的發展模式,園圃郡緊跟著學習,亦步亦趨的發展壯大。
    園圃郡自從脫離了京郡以後,成了新女皇敵對的存在。
    把守京郡幾個出入口的軍方還對他們設立了關卡,來自大德國基地的物資,可以在京郡消化,但嚴禁往京郡以外出境。反之,他們出產的東西,主要是土特產想換錢就運不出來了。
    相比於往年,關卡以外的園圃郡就沒有過去的便利條件了。尤其易損壞的農具炊具和出行工具,壞了就得不到補充。
    園圃郡守趙德芳,是個心係子民的好官,很有大德國女皇的做派。
    昭陽在京郡獨立繼承了白巾國的正統,園圃郡站在了京郡女皇的對立麵,他們不要說想發展農業和手工業了,想和過去一樣的生活都沒有了過去的便利條件。
    偏偏那個逃出京郡的皇帝看中了園圃郡的富有,隔三差五就派人來園圃郡討要錢糧。
    因為這是皇命,不給是不行的,也不能打折扣,看他們要的數目大,隻能是大幅提高國民的稅收。層層分攤,最後分攤到了各個農戶頭上,簡直是橫征暴斂了,讓治下的平民怨聲載道。
    尤其昭陽治下的郡,在縮減賦稅,還計劃明年縮減三分之一。
    他們這裏倒好,不但不減少,反而是在不斷增加,明明養不起那麽多的軍隊,還不讓你參軍了,但是,到了年齡不從軍也得交錢,皇家人的做派純粹是在殺雞取卵啊。
    那些鋼鐵製造的農耕用具,過去在大德國買的話沒有門檻,現在有錢也買不到了,因為和大德國是敵國了。想偷摸過界河去,人家有夜視鏡。
    先是出聲警告讓他們轉舵回去,不聽話就開槍打漏船幫。
    園圃郡守趙德芳,他不屬於皇家的人,隻是高祖娶過一個白巾國的公主為正妻,這才提高了家族的身份。到了他這一輩,對白巾國皇家也沒有什麽好感。
    他甚至聽說了皇家的一些齷齪事兒,打心裏對他們有些厭惡。
    尤其皇帝對皇叔和國師言聽計從,對大德國迭出昏招,導致國家丟失了沿海三郡。
    後來,皇叔和國師接著挑釁大德國,假模假式的退貨大德國公主,把一起生活了十幾年的大德國的公主母女說退貨就退貨了,把大德國皇家人的臉麵按在地上揉搓。
    別說大德國人現在兵強馬壯,武備早就今非昔比了,就是不會說話的土人也有土性啊。
    這可好,白巾國被大德國女皇借引子攻破了國都,皇室被整體驅離,白巾國的正統丟了,國師被拉出去斃掉,連不可一世的皇叔都成了階下囚。
    現在,皇帝被大德國人趕走去了西雙郡,皇宮都丟給了侄女了。
    他們到了西雙郡,還是繼續奢靡的生活,還在想著壓榨園圃郡的財政,自己治下的園圃郡因為連連加賦加稅,連國民都要不幹了。
    下麵的官吏也一樣,也是為了本郡的子民發聲,時不時的對他抱怨民眾的負麵情緒,指責皇家的貪婪。有時候去收稅,農戶橫眉立目還罷了,路過山坡下麵,竟然飛過來石塊。
    他也覺得這樣不是長久之計,國民被過分壓榨,遲早會發生動亂的。
    他左思右想就想出了個主意,反正新的女皇也是皇家人,與其追隨去了西雙郡的老皇帝,把整個郡的子民帶入水深火熱之中,還不如追隨新女皇呢?
    女皇昭陽已經給她治下的農商,下旨減免明年的賦稅了,白巾國兩個郡的民眾打心底裏擁護她,其他不屬於昭陽管轄的郡都看了眼紅。
    如果自己的園圃郡也歸了新女皇昭陽管,豈不是好處多多,民眾也不鬧騰了。
    誰不希望自己的治下民眾過得富裕啊,誰不想給自己人謀福利呀,既然老皇帝不是東西,還不如歸順昭陽女皇呢!
    反正兩方都是白巾國的皇家,追隨哪個不都是一樣的嗎!
    他派出了信使給昭陽傳遞消息,阿福直接接到了人和信,看了信以後,對送信的信使誇獎起了趙德芳。
    “你們園圃郡有了這樣的郡守,可是民眾的福分了,你們歸順昭陽女皇,我估計問題不大。女皇那裏由我去說,肯定會給你們滿意答複的。”
    “國師大人,不但是我們的郡守和下麵的官員,下麵百姓的呼聲也最高了,過去他們就抗捐抗稅,現在一看京郡百姓減稅了都眼紅,我說句不好聽的,再不改變這種狀況就要發生叛亂啊。”
    “好,明天上朝我就和大臣們在女皇麵前討論這事,你等著很快就會有消息的。”
    阿福在中間幾經撮合,園圃郡郡守帶領十數萬子民在半月以後,順利歸到了昭陽的白巾國。
    還沒有撤回大德國的官兵,把京郡和園圃郡的防線撤出,又在園圃郡的另一麵外圍重新設立了防線,那是防止昭陽她大爺的兵將過境騷擾的。
    昭陽她皇大爺聽說了以後當然不幹了,但你不幹又有什麽法兒?
    大德國的軍人利落的接管了園圃郡對外的防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防備他們的。
    昭陽和大德國沒有撤走的將軍李誌剛合謀,也和白巾國的軍隊設立了幾個關卡,攔截她大爺討伐園圃郡的軍隊,接連挫敗了他們幾波反撲,使他們又損折了許多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