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多線作戰
字數:4224 加入書籤
“我……”
秦昭柔早已滿麵緋紅,下意識地一手輕掩紅唇,不敢直視梁蕭。
“早在出師收複燕雲之前,我便已經答應了你姐和你表姐的請求,隻等凱旋之後,便正式向你家提親,娶你過門。”
“你若是願意,我便像待你姐姐她們那般待你。”
聽到梁蕭誠懇的表態,秦昭柔心亂如麻。
像對待姐姐她們那樣?
姐姐她們都和她生孩子了……
一時間,少女如受驚的小鹿,隻是微微點頭,便落荒而逃。
“但請先以國事為重……”
梁蕭卻隻是心情沉重。
他隻是擔心秦昭柔誤解,認為他今日所言是出於對秦家的愧疚,實則不然。
原本他就打算凱旋再議,若是劍青衣也抵達沛郡,正好挑個良辰吉日,把兩個姑娘一並娶過門。
秦家長輩的死,讓此事變得複雜了。
秦昭柔沒敢打擾梁蕭辦公。
當夜,梁蕭和卓子房秉燭夜談,恍如隔世。
那一年,他們渡江來到望江縣,也是在月下這般對飲,討論未來計劃。
他與卓子房討論好的計劃,都落實了,甚至遠超預期。
當然,他仍是感到能力有限,不足以讓這個時代立即步入現代化。
百姓久旱逢甘霖般的擁戴,也是至關重要的。
能做到今天的程度,他已倍感欣慰。
“回到沛郡,安置這群逆賊之後,雲家和公孫家等外地的代表一到,你便可以考慮將真相昭告天下了。”卓子房鬆了口氣。
擁立梁清霜為女帝之事,屬於備用計劃,如今既然有梁杋和梁栻弑君的證據,再加上開國忠武侯才是太子的真相,足以讓梁蕭順利地奪回帝位。
而作為開國首惡的南王世家與司馬家,梁蕭正好可以名正言順地消滅他們,以解心頭之恨!
最重要的是,梁蕭不需要改朝換代,隻需要正本清源。
武朝高祖自沛郡起義,最終開辟新的王朝,得國最正,國號並不需要改變。
“你心裏一定仍有疑惑,昨夜我所言的改革,要如何才能落實。”梁蕭微笑道。
卓子房微微點頭,沒有否認。
“以後,就從各地百姓之中選取能夠代表他們的賢良,如何?”梁蕭問道。
“妙哉!”卓子房驚歎,“這片土地太大了,人口眾多,選取能代表本地民意的賢良,委任官職,再讓他們接受百姓的嚴格監督,算是最穩妥的方案了,不愧是你啊……”
梁蕭隻是微笑。
保障百姓的監督權和知情權,同時又要避免一部分錯誤民意的攜裹,這才是最難的……
在他有生之年,這種製度是幾乎不可能建立起來的,畢竟當代的生產力仍然落後,不足以支撐步子太大的改革。
改革,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回沛郡之後,他要保障老部下們的利益,又要避免他們墮落腐化,也必須選取可靠的方案。
他利用糖業和書業所積累的財富,以及繳獲的王騰等人的贓款,便是關鍵。
今夜,二人異常的平靜。
他們都深知守業更比創業難。
作為主君的梁蕭,是最不能被暫時的成功衝昏頭腦的,其次便是作為梁蕭之下第一人的卓子房。
與二人的平靜相比,司馬淩雲等人則是鬱悶地待在軍營裏,滿心怨恨,卻有力無處使。
現在的梁蕭太強勢了,他們完全沒有抗衡梁蕭的能力,但他們不甘心!
端木宏和公羊賢死後,工部尚書端木平,刑部尚書端木廉,兵部侍郎公羊白,從刑部侍郎調任戶部侍郎的公羊籌,分別成了兩家的掌權人。
司馬家的掌權人則是司馬東,司馬桐,司馬淩雲。
如今,六部名存實亡,各人的職權皆被天策府取而代之。
卓子房,靖雲生,雲恪,鍾離清風,以四人為核心的尚書台將發揮治國職能。
“如今唯一值得欣慰的,還是咱們幾家低價收購的銀票……”司馬淩雲歎道。
司馬東白了他一眼:“此事切記不可聲張,等梁蕭恢複銀票體係之後,咱們各家才能東山再起!”
司馬淩雲唯唯諾諾,連忙閉嘴。
武朝建立的銀票體係,在天和教起義之後便形同虛設了。
百年前神州陸沉,端木家借此機會暴富的先例,讓他們三家放心地趁著銀票貶值,以兩折的價格瘋狂收購,隻等政局穩定之後再血賺一筆……
他們堅信,隻要政局穩定,梁蕭總得恢複銀票的流通,方便天策府斂財,支付軍費。
畢竟,朝廷用於給銀票兌現的準備金隻需要一半左右,相當於獲利一倍。
因此,他們還沒有輸!
經過這幾個月的努力,端木家已經掌握一千五百萬兩銀票,其他兩家各有一千萬兩,幾乎是全國四分之三的銀票!
這是唯一讓他們沾沾自喜的操作,憑借的是三家的影響力。
一般人還沒有這個能耐儲存這麽多銀票。
今夜的望江縣依舊平靜。
大部分百姓都被暫時疏散到北邊各縣,這裏已經成了防備西秦和江南反賊的軍事重鎮。
翌日清晨,梁蕭帶上一隊親兵,先行一步,奔赴沛郡。
遷都的隊伍一日隻能走四十裏左右,他必須盡快趕回沛郡。
卓子房負責主持遷都。
此時,西秦在江岸的水軍收到命令,接應南下的拓跋穹和梁拓兩隊人馬,全軍出動,在長江一帶布防,嚴防天策軍登岸突襲。
釋流雲的部隊出發之後,考慮到此時江水湍急,又有敵軍駐守,因此隻順著梁蕭南渡的路線,抵達南岸,隨後全軍奔赴豫章。
若是在離徐州和建康太遠的位置登岸,船隻很可能被西秦船隊趁機截獲。
釋流雲的部隊與西秦部隊日夜行軍。
荊南和豫章兩地,將迎來西秦最猛烈的進攻!
西秦南征部隊行動的同時,慕容氏雙雄領兵十萬從並州出兵,直逼常山。
負責鎮守常山的是慕淩生、越定國等人。
北王拓跋洪領兵十萬從朝歌出發,與魏郡針鋒相對。
負責鎮守魏郡的,正是秦勳、南長風等人。
同一時間,北方草原,匈奴左賢王完成了匈奴與東胡的整合,鐵騎南下,直逼遼東。
負責鎮守遼東和長城的,是常念俠、劉並等人。
武朝麵臨多線作戰。
